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初唐第一猛将-第22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锦盒并不大,看起来就像是后世用于装戒指的盒子。李恪非常好奇,这么小的一个盒子,里面能够装下什么值钱的东西。难道这个禄东赞,真的以为自己是那么好对付的吗?有心将这个锦盒还给他,但是在好奇心的作用之下,还是打开了锦盒。锦盒内装有一颗并不算十分圆的彩色珠子,珠子的颜色呈半透明的淡蓝色。看到的第一眼,他还以为是玻璃珠。这个时代的玻璃珠,通常就是这个样子,既不是十分的圆,色彩也不是十分的纯正。这种东西如果是骗骗不懂行的人还可以,但是想骗李恪那简直是在做梦。

    李恪的眉头微微的一皱:难道这个禄东赞不知道我的产业里就有玻璃厂吗?那这种不入流的货色也想来骗自己,还真是可恨之极!刚要将锦盒还给禄东赞,却发现盒中的珠子似乎并非是玻璃所做,便将锦盒中的彩珠拿到眼前仔细的观看,确实并非玻璃所制。但是天然出产的宝石中,似乎并没有淡蓝色的,这个彩珠会是什么材料呢?

    “殿下,这颗彩珠乃是舍利子,而且是释迦牟尼佛的七彩脑舍利。此舍利子乃是泥婆国尺尊公主出嫁我吐蕃赞普的时候,携带的嫁妆之一。我家赞普原本想将此宝物作为传国宝物收藏的,只是知道此番前来大唐求亲关系重大,这才将此宝物交与我带来。东赞此前两次三番的给殿下带来不便,思来想去也只有此物,才能表明东赞对于殿下的愧疚之心,还请殿下切勿推辞!”

    “大相既然如此说,如果我再推辞的话,就未免显得太过于虚情假意。只不过此物太过珍贵,李恪实在是受之有愧啊……”

    禄东赞见状连忙起身施礼,道:“殿下,东赞还有一不情之请,还望殿下能够应允。”说到这里,从袖中取出一份礼单,打开后递到李恪的面前,继续说道:“东赞此番前来大唐,由于疏于约束手下,这才导致发生昨日之事。只不过殿下可能有所不知,我吐蕃使团的副使,乃是我家赞普的堂兄弟。自从上次我吐蕃战败之后,他便想取代我家赞普的位置。此番前来,他更是存心要破坏我吐蕃与大唐之间的友好关系,这才派人作出那等事来。所以还请殿下明鉴,不要因为此事而怪罪我家赞普。”

    李恪听后不由好奇的问道:“既然如此,为何还要派他作为副使,出使我大唐呢?”话一出口,马上便反应过来:松赞干布这是要趁他离开之际,大刀阔斧的正值国内局势啊!

    “殿下,一万两黄金、两枚猫儿眼宝石、十块翡翠,如今就在王府的门房内,不知殿下……”

    “既然此事并非你所授意,有表现出足够的诚意,本王又怎么会继续难为于你……最近朝中事情比较多,所以……”

    “多谢殿下,就不再打扰殿下。有机会再来拜见殿下。”

第三十章 太子之位 上

    第三十章太子之位上

    吩咐亲卫们将禄东赞送来的财物带上,李恪起身前往皇宫。

    进入甘露殿的时候,李世民正脸色铁青的站在龙椅前。二三十位文武大臣鸦雀无声的立于殿内。向负责引路的内侍投去询问的眼神,内侍有些慌张的躲避开他的眼神。李恪顿时明白了,一定是李佑到京了,而且太子的事情也已经东窗事发,否则的话李世民也不会生如此大的气。

    殿中的大臣见到立刻走了进来,纷纷的给他让出一条路,让他直接走到了李世民的身边。从袖中拿出一个锦盒,打开后里面有十粒丹药,放在李世民的面前,说道:“父皇因为何事生如此大的气?这盒中的药丸是孙神医亲手所制的益气养肝丹,先吃上一粒吧。不管出了什么事,您的身体都是最重要的。”

    这个养肝益气丹,是李恪出征前特意叮嘱孙思邈制作的。出征时已经是贞观十六年年底,按照史书上记载,贞观十七年太子李承乾被废,魏王李泰被关了禁闭。李世民因为这件事,心情非常不好,并且因此而病了一场。李恪这是预作准备,原本想打下高句丽之后,便将药交给李世民,没想到李世民居然让他随同自己一同返回长安。他仔细一想,觉得李世民没事的时候,自己送给他药显得有些不合适,所以就没有着急交给李世民。

    看到李恪双眼中充满了关怀之色,李世民的心中一暖,脸色也变得好了一些。对着殿中的文武大臣挥挥手说道:“朕今日心情不好,无意处理朝政,你们先退下,有什么事明日再来奏报吧。”

    李恪和众文武大臣一同向李世民施礼后,转身往殿外走。刚刚走了几步,便被李世民给叫住了。李恪闻声停下脚步,转过身问道:“父皇,不知您叫住儿臣,还有什么吩咐吗?”

    “没什么事,只是想让你陪着……为父聊聊天。”

    “父皇,今早禄东赞来到儿臣府中,送来了一万两黄金、两枚猫儿眼宝石以及十块翡翠,如今正放在殿外。除此之外,还送给儿臣一样重宝。不过并非儿臣贪心,但是儿臣觉得此物并不适合在我朝出现,所以并不想将它交与父皇,还请父皇原宥。”

    “哦?能被三郎称之为重宝之物,想来绝非普通宝物。你若是不想让为父知道,完全可以不说的。莫非其中还有什么含义?”

    李恪伸手从袖内拿出禄东赞送与他的锦盒,打开以后说道:“父皇请看,此物七彩舍利子,乃佛教释迦牟尼佛佛脑所化。此物对于佛教徒来讲绝对是无上宝物,一旦被信奉佛教的信徒得知,必定会引发他们的狂热之情,短期内我大唐将会有大批的百姓,因此而信奉佛教。这对于我大唐来讲,并非是一件好事。”

    李世民听后有些奇怪,问道:“信奉佛教可以令百姓一心向善,对于国家的安定大有好处,三郎为何说并非是一件好事呢?”

    “父皇可曾想过,我大唐创下如此基业,靠的是什么?还不是因为我大唐以武立国,将领们多谋、士卒们武勇,才打下这几万里的江山。但是佛教的教义却与我大唐的立国恰好相反,诚然可以由此推动国家的安定,但是同时也使得我大唐的百姓丧失了血性!如果今后有番邦来袭扰我大唐边境,我大唐的士卒则由于信奉佛教而丧失了杀戮之心,届时我大唐又要拿什么去抵御强敌?”

    “三郎,此事真的会有如此严重吗?……莫非……”

    李恪用力的点了点头,说道:“自我大唐以后的千余年间,疆土不但没有开拓出一尺,反倒被周边的国家大肆的分割,只相当于现在的一半有余……”

    “都是……都是因为这佛教之故?”

    “也不尽是如此。后世最为推崇的那是儒家思想,但是对其中含义多加曲解,推崇更改了原意的中庸之道。讲究的是平衡和无所作为,对于开拓与创新采取抵制和不支持的态度。再加上民间大多信奉与世无争的佛教思想,使得百姓变得懦弱没有血性……”

    李世民听后,半天没有言语。过了许久,这才低声说道:“老五昨天下午已经被押解进京……”

    见到李世民还是把话题扯到了这上面,李恪不禁叹了口气:唉,始终还是无法回避这件事啊!想了想后说道:“是不是父皇已经知道了太子的事情,刚才便是在为这件事生气?”

    “这个忤逆子……唉!如果他们能有你一半让为父省心……你是不是早就已经知晓,只是不肯告诉我?”

    “父皇,请恕儿臣不孝。有些事儿臣一直在努力的争取能够改变,但是……儿臣毕竟只是个凡人,无法做到逆天行事……”

    李世民略作思考点了点头,说道:“……你能否告诉我,为父该如何做出选择?为父的要求是不是太过分了?”

    “父皇,此事儿臣只能给您一个建议,不要过于着急做出选择,同时给所有人一个开口说话的机会,单独的以父亲的身份去和他们沟通。相信很快您就能得到您所想要的结果。儿臣也只能说这么多了,毕竟儿臣也是您的儿子,如果说得过多会影响您做出正确的判断。”

    听完李恪的话,李世民陷入到沉思当中,过了许久,才低声问道:“三郎,为父作为一个父亲,是不是非常的失败?”

    “父皇,这不是您的错。要知道每个人都是有**的,尤其是作为帝皇的儿子,更是一出生便注定了要牵扯到权利纷争的漩涡当中,毕竟这个位置距离权利的顶峰只有一步之遥。而且有很多时候,并非是王子们可以要这么做,而是周围的人在促使他们这么做。因为那些人要想获得更高的权利,就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