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初唐第一猛将-第21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刘仁轨不好直说自己的想法,便推辞连日作战导致士卒过于疲惫,且大唐主力部队尚未到来,恐无力攻克武珍郡。

    罗王没有明白他的真正用意,还以为他心生怯意,于是便决定自己单独攻打武珍郡。他这么下决定,一是想讨好大唐的皇帝陛下,二是想出一口当初百济背信弃义,从而导致罗腹背受敌的恶气。

    近来的连战连胜,使得罗王的信心大增,也是罗王敢于独自攻打武珍郡的一个原因。但是他却忘记了,近一段时间以来,他所攻打的百济城池,基本上都是兵力空虚的城池,所以会如此的顺利。而此刻的武珍郡,却驻扎着从各地退守到这里的,数量过六万的百济军队。而且此刻的百济军队,已经到了山穷水尽的地步,这个时候套句名言就是:不在沉默中爆,便在沉默中灭亡。

    百济的部队如果说对上大唐军队的话,还可能因为心理上的压力,从而导致不能挥出真实的实力,但是对上罗的时候,他们却没有任何的负担。何况之前他们还曾经一度兵困罗都城,心理上的优势还是非常明显的。所已在得知罗独自向自己动攻势之时,百济军队从上到下集体爆了。

    仅仅出动了三万人马,便将罗王一口气赶出四十里,并且顺势收回了昌平、春山两处城寨。如果不是刘仁轨适时的派出一路人马,从侧面威逼百济大军,迫使他们返回武珍郡的话,罗王所统帅的五万人马大有一溃千里之势。

    临时有应酬,来不及多写了。就这些吧,对不起大家了。

第十六章 灭百济 十一

    第十六章灭百济十一

    第十六章灭百济十一

    新罗王金春秋可谓是郁闷到了极点。明明是想趁机捞上一把,顺便也在大唐的皇帝陛下面前,增加一点功绩。谁曾想本以为已经是没牙的老虎,最终却狠狠地咬了自己一口,而且这一口还咬得自己非常的疼,痛彻心扉的疼。

    自打三个国家在年初发生战争以来,一年的时间整整的消耗掉十万士卒,如今的这五万士卒已经是新罗全部的兵力了。如今由于自己的贪功冒进,五万大军一转眼的时间就少了一半,要知道这些可都是百战余生的精锐士卒啊!又怎么不令他心痛。

    如果不是大唐的军队救援的及时,自己最后的这点骨血只怕也保不住了。不过他还是有些不明白,这个刘仁轨的麾下士卒,明明拥有攻克武珍郡的能力,为什么却迟迟的不肯发动进攻呢?莫非是……莫非是想趁机消耗掉自己的有生力量,从而达到顺便也把新罗给吞并的目的?想到这里,金春秋不由得出了一身的冷汗。

    晚间,在答谢酒宴之上,金春秋吩咐手下的武将们,轮流的去给前来救援的大唐武将敬酒,并且想尽一切的办法,用出各种的理由送给这名武将金银珠宝。最后趁着酒意正酣之际,金春秋终于从这名武将的口中探出了,刘仁轨为什么不着急进攻的原因。

    在知道了刘仁轨的用意之后,金春秋不禁暗骂自己愚蠢,这么简单的事情,自己居然都没有反应过来。同时又有点小庆幸,幸好自己没有把武珍郡给打下来,不然的话自己的马屁可就排在马腿上了。不过这样也很好,至少说明自己已经尽心了,到时候见到大唐皇帝陛下的时候也有的说辞,说不定还会有什么赏赐呢。

    心情大爽的金春秋,第二天一大早,便在大唐军队的陪同下,再次返回武珍郡的南门外,并且按照大唐将军的提议,布置下了坚固的防御阵势。用大唐将军的话,百济要是突围的话肯定会选择东门,所以新罗的军队只要不让对方突围,就是大功一件。金春秋再也不敢疏忽大意,更不敢再小视百济的战斗力,所以对于大唐将军的提议,那是非常的重视,并且诚恳的邀请他协助防御。这名大唐的将军,此番的目的就是这个,自然也就答应了他。

    李世民亲自率领的大军,在黄昏时分终于来到武珍郡城外,并且分别在北门外和西门外驻扎下部队。并且吩咐刘仁轨和新罗王金春秋前来见驾,同时也是为了部署攻打武珍郡的。

    实际上也没有什么可布置的了,武珍郡虽然号称城高壕深,但是大唐方面至少有三百五十们神威大炮,正把炮口对准武珍郡的城池,到时只要一声令下,顷刻之间便可以令整座城池灰飞烟灭。但是此刻的武珍郡城内,至少集中了百济三成以上的富商,所携带的财富更是难以计数。如果直接将城池毁灭,似乎有些得不偿失。战争的真谛是什么?还不就是为了获得利益。如果只是为了一时的解气,而将整座城池尽数毁掉,虽说金银珠宝等财物不会损坏,但是古玩字画甚至是书籍,这些极具收藏价值的物品就很难保存下来了。所以不到万不得已的情况下,李世民是不会下令这么做的。

    第二天一早,李世民例行的派出传令兵,来到城下向对方提出最后通牒:限对方在一个时辰内放弃一切抵抗,打开城门出城投降。

    实际上李世民根本就不想让对方投降。这已经是百济方面最后的有生力量,如果不找个机会将他们彻底消灭,等到大唐的军队离开以后,难免他们不会跳出来闹事。与其以后和这些叛军进行无休止的游击战和袭扰战,还不如一劳永逸的将这个隐患彻底铲除。

    这一点上,李世民和李恪的意见出奇的一致,不过李恪的意见则更加的偏激,他甚至打算在消灭百济和高句丽后,顺势再将新罗给灭了。用他的话说那就是半岛之上的三个国家,没有一个好东西。如果不趁着他们虚弱的时候,将他们连根铲除的话,一旦他们缓过来以后,肯定会在背后搞鬼。

    不过李世民没有接受他的提议。作为一个国家的统治者,在考虑事情的时候,往往不能只看眼前,还要去考虑周边的小国的看法。李恪提出的办法,确实可以一劳永逸的解决掉朝鲜半岛的麻烦。但是没有一个合理的借口,便轻率地灭掉一个国家,而且还是自己的附属国,会令其他的附属小国,心生疑虑的。这对于大唐的统治没有任何的好处。

    今天已经是腊月二十二日,马上就要到新年了。李世民想在新年到来之前,彻底的将百济和高句丽解决掉,所以在对百济的最后一战,就不能拖延的时间过久。最好的办法就是在今日便攻破武珍郡的城池,然后星夜赶往平壤。这里到平壤还有四百里路,至少需要六天的时间才能到达,留给他的时间并不充裕了。

    一个时辰很快便过去,见到武珍城内没有任何的动静,李世民也就不再客气,直接下令所有的炮火直接对准城墙开火,一定要在最短的时间内,将武珍郡的城墙完全彻底的摧毁,然后不惜通过肉搏战也要将这里收复。

    接下来的整整一个时辰的时间内,大唐的炮火用最大的效率,就如同不要钱一样,不停地向着武珍郡的城墙倾洒着炮弹。等到炮火终于停了下来的时候,武珍郡的城墙至少被炮弹炸得矮了一半,而且除了东面的城墙外,剩下的三面城墙上都至少被炸开了两道以上的缺口,最小的缺口也至少有七八丈宽,足以令大唐的军队在最短的时间内,从南、西、北三方同时冲进城去。

    大唐的军队再发动进攻的时候,百济方面负责守城的部队,根本就无法站在城墙之上进行反击。被炸得矮了一半的城墙之上,地面上有一层厚厚的浮灰,浮灰的厚度甚至超过了一尺。百济的防守部队也曾经想,依靠这被炸的只剩下半截的城墙进行反击。但是那厚厚的浮灰,士卒们只要踏入其中,就会将之激起。满天飞舞的灰尘令士卒们连呼吸都变得异常的困难,就更不要说在这样的环境下作战了。

    无奈之余只好放弃城墙,转而用士卒的身体去封住城墙的缺口。先不要说百济的士卒,有没有大唐方面的人多,单是在战斗力上双方就明显的存在着巨大的差异。都不用去考虑神威大炮的威胁,单是陌刀手的存在,就是百济士卒难以抗拒的存在。

    双方只是进行了短暂的交锋,已经在之前炮击中遭受严重打击的百济士卒,便立即溃不成军。接下来的巷战,简直就成为了大唐军队单方面的屠杀,到处都可以看到大唐的士卒,把百济的士卒追得向没头的苍蝇般四处乱窜。

    这期间,百济试图阻止一支部队,掩护着扶余泰从东门突围,但是在新罗的严密防御,以及大唐军队的从旁策应,这一计划终告破产。扶余泰在无奈之余只好返回城内,躲进临时王宫进行最后的抵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