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初唐第一猛将-第1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散朝回到家中的杨崇敬,刚刚要休息一会,便听到下人禀报,蜀王殿下前来拜访。先是一愣,马上便知道了他的来意,不禁为自己的妹妹暗自高兴。虽说这位蜀王殿下有些不务正业,倒也没有什么不好的习性,而且很是有些才气。如果他真的对自己的妹妹有意,倒也并非坏事。

    出门迎接的同时,吩咐仆人去和自己的妹妹说,让她在后花园的凉亭内等候,自己找她有事。仆人临去之前,又再三叮嘱,一定要让她带上琴。

    客厅之内,与李恪寒暄了几句后,便以与李恪探讨诗词为由,邀他同往后花园凉亭,一边饮茶一边谈诗。

    两人刚刚走近后花园,便有仆人匆匆来报,有客来访。杨崇敬满脸歉意地请李恪先到凉亭稍等,他去去便到。李恪也没有多想(最主要是想也没有用。在后世,大舅哥可是万万得罪不得滴。),一个人向凉亭走去。

    刚刚走了几步,便隐约听到前方传来一阵琴声。不由得心中一动:难道岫云也在这里?想到这里,不由得加快了脚步。转过了一个弯,便看到远处的凉亭中一个少女的背影。那曼妙婀娜的身姿,不是岫云又能是谁。心中不由一阵狂喜:大舅哥,您还真是会做人!今后有机会,一定会在我那便宜老子的面前替你美言几句的!

    关注官方qq公众号“” (id:love),最新章节抢鲜阅读,最新资讯随时掌握

第十七章 又见该死的穿越

    第十七章 又见该死的穿越

    “岫云小姐,可否给在下再弹奏一曲昭君出塞曲呢?”

    “唉。我又产生幻觉了吗?”杨岫云听到李恪的说话声后幽幽的说道:“这里是大哥家的后花园,他又怎能出现在这里呢?李恪啊李恪,你为何就不再来看我了呢?难道我就真的对你没有吸引力吗?”

    “怎么会呢?岫云!恪早就说过,你我的缘分是天注定的,上一世你便是我的妻子,这一世也注定还要做我的妻子的。我这几天有事耽搁了时间,你不会怪我吧。”

    “啊……”突然间被人从后面揽入怀中,杨岫云下意识的惊叫了一声。但是当她听清对方的声音后,便不再挣扎。伸出手轻轻地在对方交叉在自己胸前的手上点了一下,又如触电般的迅速离开。过了一会儿,这才再次把手放在对方的手上,头也轻轻地向后靠在对方的胸前,柔声说道:“你,来啦?!岫云还以为你不会再出现了呢。”

    “怎么会呢。我……这几天有事,所以没有前来看你。今日一有空闲,这便赶紧的赶了过来。你不会怪我吧?”

    “你……能来看岫云,已经令岫云喜出望外,又怎会生你的气呢?……不知公子因何事而不得分身?如果不便,只需遣一奴婢前来知会一声便可……”

    “也没什么,就是近些日子正在家中写书,一时之间太过投入,这才耽误了几天……”

    听李恪说自己正在“著书”,不由得大感惊奇,回过身凝望着李恪。过了许久,这才毅然说道:“公子如此年纪,便开始著书立说,着实令岫云佩服。岫云虽然不才,不敢耽误公子时间。如蒙公子不弃,岫云甘心等公子书成之日再来与岫云相见。否则,岫云宁死也不能耽误公子!”

    看到杨岫云的神情如此的毅然决然,他不由得深感头疼。据他所知小说一词起源,一般来说起源于唐朝中叶以后开始流行的“传奇”(俺知道小说的起源远远早于唐朝,为了故事情节的需要,在此就按“传奇”作为小说的起源,还望各路神仙们莫要以此笑俺无知哈。)。也就是说此时的人,还不知小说为何物,该如何向她解释呢?“岫云,你不要这么紧张,我所说的写书,并非是要著书立说。而是……讲故事……对就是讲故事!”

    “讲故事?”

    “对。就比如说,当年西楚霸王项羽与汉皇刘邦争夺天下,前后近四年时间,史书记载不过寥寥几句。如果我能把这段历史用讲故事的形式把它讲出来,比如讲讲项羽是如何的武勇过人,刘邦是如何的善于用人,韩信是如何的善谋等等。那么看了这部书的人,在记住这段史实的同时,也不用觉得枯燥。再有就是那些买不起书的人,也可以通过别人的讲述了解到这段历史。那些有条件读书,但是又不想读书的人,也可以通过这种形式吸引他们去读书……”

    “岫云明白公子的意思了。真是难得公子有这份苦心。”

    “每个人生下来就注定有他要走的路。我虽然不能像父皇那样去治理天下,但是我可以用我自己的方式去,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

    “蒙公子不弃,岫云虽女儿之身,但愿终身随公子左右,以为公子大业尽微薄之力。”

    “岫云……对了,我来前曾经进宫面见父皇,恳请父皇赐婚,想来近日便会有消息”

    杨岫云听后脸上一红,小声说道:“蒙公子错爱……”

    “好了好了,就不要再说这些客套话了。这几日一直忙于写书,脑袋都大了。岫云可否再抚琴一曲?”

    “公子有话,岫云自当从命。”

    ……

    九月初九重阳节。

    散朝之后,李世民携众子于御花园假山之上登高远眺。期间,李世民令众子各赋诗一首其间,太子及魏王泰抢先赋诗一首,李世民听后极为满意,其后齐王佑、蒋王恽也先后赋诗,就连年仅六岁的晋王治也在随后赋诗一首,唯独李恪一直站立一旁不曾发言。

    李世民觉得有些奇怪,看了他一眼并未说话。倒是魏王泰在一旁说道:“近日来京城内外无不胜传三哥急智,为何今日一言不发?莫非心中有事?”

    李恪轻声叹了口气,摇了摇头还是没有说话。此刻,连李世民都不禁开口问道:“恪儿今日为何兴致如此低迷?”

    李恪行了一礼后说道:“儿臣刚才见众位兄弟之中,唯独少了六弟愔。心中忽有所感,又怕坏了大家兴致,故而才不曾发言。不到之处,还望父皇恕罪。”

    李世民听后脸色一沉,便要开口训斥李恪一番。转念一想,又把到了嘴边的话咽了回去。深吸了一口气,道:“也罢。愔虽顽劣不堪,但是念在你兄弟情深,朕也就不再责罚于你。如果你能在十息之内,以重阳登高为题,赋诗一首。朕便允他回京养病。”

    李世民的话音未落,众位王子不由得同时吸了一口气:这哪里是让李愔回京啊,分明是以此为借口,变相的拒绝!

    谁知更加令人吃惊的是,李恪向李世民施礼谢恩之后,便脱口道:“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这……”众王子瞠目结舌:这也太快了吧!紧跟着太子以及魏王泰把目光转向了李世民。他们的下意识告诉他们,接下来的将是李世民的不快。

    就在他们琢磨该怎样安慰父皇,让他不要生气之时,李世民却哈哈大笑道:“哈哈哈哈……恪儿啊恪儿,你还是那个脾气!朕就知道,不逼你的话,你是不会乖乖的赋诗的!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好诗!好诗!!更难得的是,你居然在不加思索的情况下,出口成章!朕的诸多子嗣当中,你文采当属第一!”叹了口气后又说道:“如果愔这个混账东西,能有你十分之一,朕也不至如此对他!等到他回来后,就让他暂住在你的府中吧。平日里你可要对他多加教诲,如果他还是如此顽劣不堪,朕当拿你一同责罚!”

    “谢父皇!儿臣自当尽力。”

    “恪儿,你的三国演义写到第几章回了,为何自从上次进宫便再无消息?”

    “回父皇,儿臣已经写到第四十二回张翼德大闹长坂桥 刘豫州败走汉津口。”

    “这样啊……”李世民略作迟疑,喃喃自语道:“写得太慢,让人着急……”

    李恪听后不由得暗自嘟囔道:靠,咋这古今看书的都一样啊,恨不得一天就看完!咋就不考虑考虑写书人的辛苦!再一想自己当初,天天在起点等着更新时的心情,不由得汗流浃背。唉!人啊……就怕换位思考……

    “恪儿,朕准你每日进宫,并把当日所写章节也一并带进宫中。”

    ¥#%¥#¥#%&%&*……“是,儿臣遵命!”

    ……

    一月后,李愔奉旨回京养病。

    进到蜀王府客厅之内,刚刚年满十三岁的李愔小手一挥,对着仆从说道:“你们都下去吧。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