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初唐第一猛将-第11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第二天清晨,起床号响起,李恪也终于从睡梦中醒来。吃过早饭,来到操场时,所有人都已经整装待发。

    “报告大总管,柴绍(秦琼)率亲卫一百名听候您的指示。”

    “报告大总管,军校学员袁诤率领全部二百三十九学员整装待发,听候您的指示!”

    这个名叫袁诤的学员,李恪有所耳闻,军校开学时他是为数不多的非军官学员,是从太学院转过来的学生,平日里训练、学习都非常的刻苦。想不到短短的不到一年的时间,他居然能够成为学院中的统领,想必一定有过人之处。

    想到这里,李恪点了点头,高声说道:“日前松州传来急报,吐蕃二十万大军正在松州城外与我大唐交战。目前军情紧急,我等务必要在五日内赶到一千五百里外的松州。如果有人觉得太过辛苦,现在就可以站出来,本王可以允许他不参加此次出征,而且也绝对不会责怪于他的。”

    “誓死保卫大唐,誓死追随殿下杀尽贼寇!”

    “好!你们都是好样的!现在本王宣布,出发!”

    至此,李恪以及亲卫三百六十人,柴绍和秦琼以及他们的亲卫二百人,还有二百四十名军校的学员,共计八百零三人,一路之上快马加鞭的直奔松州。

    第三卷终于写完了。说实话,漫步非常不喜欢写这些个非战斗的章节,觉得写起来非常的吃力,而且很难写出精彩的内容。从下一卷开始,漫步不会再有大部头的非战争描述,基本上是以战争题材为主体了。非常感谢大家这段时间来对于漫步的支持!

    关注官方qq公众号“” (id:love),最新章节抢鲜阅读,最新资讯随时掌握

第一章 初战

    第一章 初战

    一路之上快马加鞭,第三日午后便到达文州。文州距离松州还有不到二百里的路程,一日之内便可到达。文州城内,李恪等人得到消息,右领军大将军持失思力目前正在松州背面的轨州集结待命,两日前文州刚刚往哪里运送过一趟粮草,估计要到明日才能到达轨州。

    得到这个消息,李恪和柴绍以及秦琼凑到一起研究了一下,觉得这是一个机会。吐蕃想不到大唐会在如此短的时间内组织起反攻的力量,防御方面势必会有所懈怠,如果能够抓住机会,发动一次偷袭,势必会造成对方的混乱。到时候只要轨州的持失思力配合着松州的韩威,趁势发动反击一定可以产生奇效。

    定好计策,派出快马前往轨州通知持失思力以及松州的韩威,让他们于三日后配合李恪的袭营发动反攻,争取一举击溃吐蕃的这二十万大军。同时又传令给刚刚到达龙州的左武卫将军牛进达,令他绕道翼州,从左路配合发动进攻。另外又传令给守卫在安戎城的右领军将军刘兰,令他率众绕行到吐蕃的后面,拦截住吐蕃的退路。至此,一项五万人马包围二十万大军的作战计划正式出笼。

    在文州内休息一晚,第二天上午李恪征调文州城内的全部六百名骑兵,绕道轨州北方的日松岭,直奔吐蕃大军防御相对薄弱的左翼后方。此行比直奔松州要远出近三百里,其间还要穿越连绵近百里的横石山以及宽达百丈的洮水,要想在两天的时间里让一千四百余人到达指定的位置,难度不可谓不大。(可能有很多人都有这样的感觉,就是看历史战争类的书的时候,往往会被那些个生僻的地名搞得晕头转向。漫步也有这种感觉,所以漫步经常会说明一下书中地点的现代名称,至于那些没有解释的一般来说要么是直接用的现代地名,要么就是漫步自己编出来的。解释一下松州的地理位置:现在的松藩县,位于四川省北部,汶川县与九寨黄龙机场之间。周围都是山,史书上对于松州之战的介绍很简单,只有几句话。漫步认为,当时在这里汇集双方共计二十五万大军交战,似乎有些不太可能,有可能是史书极大的夸大了此次战争的规模。史书记载,此战共杀敌千余人,便造成吐蕃二十万大军的彻底溃散,还有八位大臣自杀……)。

    第二天傍晚十分,经过大家不懈的努力,终于来到了松州城外西北四十里外的青都山。站在青都山山上向下望去,吐蕃的营盘东一簇、西一簇的遍布于附近几十里的范围之内,只有靠近松州城的方向,营寨才像点样子,其余的营寨看上去更像是一个个的小村落。

    原本还想侦察一番敌情,然后设计出有针对性的作战计划,选择一个容易切入的突破口。彻底的搅乱了对方的营盘,给大部队进攻创造出良好的机会。这一看,连军校的学员们也看得出,吐蕃的军队布置简直可以用破绽百出来形容,这哪里是在行军打仗,分明是想在这里建立起大量的村寨嘛。根本就不用设计什么作战计划,只要半夜冲下山去到处杀人放火便可以!

    连续两天一夜不眠不休的赶路,士卒们的体力和精神都已经到达了极限。为了保证有足够的体力和精神进行战斗,李恪下令所有士卒就地宿营休息,后半夜再发动进攻。

    已经进入五月,士卒们也不用害怕躺在地上睡觉会着凉,勤快点的还会找些野草垫在身下,更多的人则是直接的往地上一躺,或者找一棵树靠着树根部便睡,很快的所有人都进入梦乡。

    丑时一到,士卒们被各自的长官叫醒,牵着马慢慢向山下潜行。到达山林的边缘后,这才翻身上马,呼啸着冲向吐蕃的军营。

    初夏的夜晚,四周一片宁静,一千多人呐喊着冲向敌人的营盘,那动静也算得上是杀声震天。丑末寅初正是一天中睡觉最为深沉的时刻,当吐蕃的士卒们被这震耳欲聋的呐喊声惊醒的时候,大唐的士卒们已经骑着战马、挥舞着手中的兵器杀入营盘当中。吐蕃的士卒甚至连起码的抵抗都没有,便一溃千里。先行爬起来的士卒们,当看到数不清的大唐骑兵正在营盘内四处杀人放火,不由得魂飞魄散,丢掉手中的武器,如同没头的苍蝇一般四处乱窜。更多的士卒甚至都来不及起身离开营帐,便被战马踩塌了营帐,丧命于营帐之内。

    较远一些的营盘,一时间并没有受到波及,当他们组织好队伍,准备就地进行抵抗的时候,溃散的吐蕃士卒们却先大唐骑兵一步到达,一下子边冲散了好不容易组织起来的防御阵型。还不等他们重新整理阵型,大唐的骑兵便已经尾随在吐蕃溃散的士卒身后掩杀过来。第一道精心组织起来的防御阵型,就这么轻易的被突破。更多的吐蕃士卒加入到了溃散的行列中来。

    李恪率领的这一千四百余人的队伍,就如同在平静的水面上投入的一粒石子,石子虽小却引起涟漪迅速的向四周扩散开来,波及的面积也越来越大。如果换做是白天,这一千余人投进吐蕃的二十万大军当中,很可能连涟漪都不会产生,就被吐蕃的大军所吞没。可是换做夜间,这个效果却被无数倍的放大了。吐蕃的营盘当中,经常可以看到这样的场景,几名大唐的骑兵在后面到处杀人放火,前面却有几十甚至是几百名的吐蕃士卒在哭喊着四散逃命。其实他们此刻只要止住脚步,勇敢地回过身去面对对方,接下来想要逃命的将会是对方。但是这些刚刚从睡梦中惊醒,甚至是还没有完全清醒过来的吐蕃士卒们,脑海中根本就没有抵抗的心思,只想着要快点、再快点的逃命

    他们并不指望能够比大唐的骑兵跑得更快,只希望能够比身边的同僚跑得能够快一点就好,哪怕是之比他们快上一步,那么自己生还的希望就会大增。抵抗?还是留给那些比自己跑得慢的家伙们去做吧。自己好不容易才脱离开险境,没有必要再去送死。

    中心开花的策略取得了完美的结局,吐蕃的营盘中部已经彻底的乱成了一锅粥,把所有的人马集中到一起,除去分出二百人继续向后营去骚扰,其余的所有人集中到一起,直奔松州城下的主营盘杀去。

    吐蕃大军位于松州城下的主营盘在后面发生骚乱的那一刻起,便已经开始布置防御阵型。但是吐蕃大军没有建立围墙的弊端,这个时候终于得到了体现。被后面溃散的士卒这么一冲,刚刚建立好的防御阵型便出现了一丝漏洞。还不等吐蕃方面做出相应的调整,大唐的三路大军共四万人马,同时从前方以及左右两方发动了攻势。

    吐蕃方面一直以来都把注意力放在了松州城内,万万没有想到大唐的大军,居然能够在如此短的时间内便来到这里。再加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