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初唐第一猛将-第11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大唐的准备。”

    “这些我们都知道,所以我们正在这里讨论该如何发兵,才能尽快的把吐蕃该回老家去。”

    “吐蕃的军队貌似强大,实际上不过以一些土鸡瓦狗罢了,根本就不值得一提,困难的是剑南道南部的六诏叛乱,剑南南部山高林密,到处都是瘴气弥漫,要想平叛那里要比平叛吐蕃困难百倍。”

    “殿下可知,松州都督韩威的五万大军已经尽末,阔州、利州也已经相继失守,侯君集也曾经和吐蕃交过手,绝非殿下所说的土鸡瓦狗之辈,殿下莫要小看了他们。再说六诏不过几万人叛乱,届时只要我大唐军队一到,他们势必会土崩瓦解,根本就不足为虑。”

    李恪听后不屑的笑了笑,说道:“松州都督韩威不了解敌情便冒然出兵,哪有不败的道理。如果本王没有记错的话,阔州刺史别丛卧施、诺州刺史把利步利,都是党项族的首领吧!这些个民族都是墙头草,一旦看到对方势大便会投降。本王可以断言,只要我大唐军队击溃吐蕃,他们不用我大唐出动一兵一卒,立即便会归顺我大唐,就连他们的说辞本王现在都能知晓,侯尚书(吏部尚书)可敢与本王打赌?”

    “赌什么?”

    “当然是赌那些个墙头草归顺我大唐时会说些什么啊!”

    侯君集眼下的肌肉一阵抽搐,说道:“殿下说笑了。如今吐蕃二十万大军压境,敌军尚未击退,哪有闲情打赌。”

    李恪微微一笑,说道:“侯尚书说的也有道理。不如这样如何,我们换个赌法,本王和侯尚书各起五万大军出战,本王负责击溃吐蕃,侯尚书负责平叛六诏,到时看谁先取得胜利如何?”

    李世民看到两个人有斗起来的趋势,干咳了一声说道:“为德,军国大事岂能儿戏,在座之人哪一位不比你的参战经验丰富,哪里轮得到你在这里张狂。”

    “父皇,儿臣不敢。儿臣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儿臣有足够把握将吐蕃击溃,但是却无把握平叛六诏,正巧侯尚书认为他可以平定六昭叛乱,故而才有刚才的说法。”

    李世民刚要再说些什么,猛然间眼前一亮,像是想起了什么,于是不再劝阻李恪,反倒是把头转向了侯君集,问道:“陈国公(侯君集的封号)意下如何?”

    侯君集想不到李世民不但没有阻止李恪,反倒转而问自己,先是一愣,马上说道:“臣愿意领兵平叛六诏,只不过……”

    “侯尚书莫要害怕,本王不会占你便宜的。长安前往剑南南部路途遥远,只要侯尚书能够在本王击溃吐蕃后两个月内,可以平定六昭叛乱,本王便甘愿认输,届时本王甘愿奉上一年俸禄如何?”

    李恪已经把话说到这个份上,侯君集哪还有退路可言。咬咬牙说道:“就依辽王殿下所言,如果届时侯君集不能平定六诏叛乱,也甘愿奉上一年俸禄!”

    事已至此,负责作战的两路人马的主帅已经确定,剩下的便是该如何调动当地人马配合作战。首先松州方面:李恪为此次行军大总管,右领军大将军执失思力为白兰道行军总管,左武卫将军牛进达为阔水道行军总管、右领军将军刘兰为洮河道行军总管,总领步骑兵五万人分三路进击吐蕃。而平定六昭叛乱方面:侯君集为行军大总管,嶲府都督高适为明布道行军总管,戎府都督仇世容为三前道行军总管,昆府都督赵宝山为西朗道行军总管钟灵步骑兵五万大军平定六诏。

    关注官方qq公众号“” (id:love),最新章节抢鲜阅读,最新资讯随时掌握

第四十六章 分析

    第四十六章 分析

    议事完毕,所有的官员都离开了御书房。御书房内仅剩下李世民父子两人。李世民吩咐内侍去准备些茶点上过来,忙碌了大半天还没有来得及吃午饭,这几乎是每一个打江山的皇帝的通病,什么时候都是以国事为主,对于吃饭倒不是十分的讲究。

    时间不长,内侍端来了差点,李世民在喝茶的时候,觉得今天的茶与往日不同,口味更加清淡一些,但是香气却令人的精神变得清爽。李恪见状说道:“这是儿臣带回的武夷山所产的茶叶,具有提神醒脑的功效,不知父皇是否习惯这个味道。”

    李世民再次喝了一杯,仔细的品味了一番,说道:“这个茶很不错。”放下茶杯以后,看着李恪说道:“为德,今日之事似乎你是有所针对吧。依你的性格不该和他发生争执才对。是不是……”

    “父皇猜的不错,儿臣知道这一仗肯定是要打的,只不过比预期的要晚了两年。不过这样也好,也给了我大唐两年的休整时间。”

    “朕指的不是这个。朕原本准备让侯君集作为与吐蕃交手的总管的,要知道松州附近地形复杂,并不利于大规模作战,而侯君集曾经与吐蕃有过交战经验,是不二的人选。”

    “儿臣知道这些。儿臣之所以要和侯君集挣这个位子,实际上是有两方面的考虑。其一,侯君集年纪偏大,应该把这次机会留给年青一代磨练一番,而军校的学员们已经经过了一年的系统培训,是时候让他们实践一番了。其二,此次平定六诏势必会无功而返,是时候让他经历一番失败的经验教训了,否则的话只怕将来他会更加的傲慢、不可一世,届时将无人可以压制住他。”

    李恪的话令李世民为之一愣。“为德,你此番话作何解释?”

    “先来说说这次吐蕃的进犯。首先,吐蕃首领松赞干布并没有下定决心与我大唐开战。他所率领的二十万吐蕃军队貌似气势汹汹,实际上他的底气并不足。他的想法不外乎是通过此番行动向我大唐示威,同时也想探探我大唐的底线。实际上这些都不是根本的原因,他最终目的是想通过此次军事行动来提醒我大唐,他是兵强马壮的,是有实力与我大唐一战的,所以如果大唐不想与他拼个你死我亡的话,就要答应他和亲的请求。”

    “混账东西!”李世民突然间勃然大怒。“真当我大唐软弱好欺不成,你这次去一定要给他们一个永生难忘的教训!……五万人马真的可以击败吐蕃吗?”

    “没问题!儿臣正要和父皇说这件事。吐蕃地处高原,那里一年有大半的时间处于冰天雪地之中,这个时节正是农民春耕、牲畜繁衍的时节。他这二十万大军可谓是尽起举国之青壮前来作战,军中士卒心思都不在作战之上,所以士气难免低迷,故而这一战并不难打。还有就是自青海湖往南几千里均为高原草原,中原的士卒到了那里不要说作战,就是走路都有困难。我大唐若要令吐蕃归附,首先就要建立一支可以在那里作战的队伍,这绝非三五年便可以做得到的。现在我大唐能够做到的只有在他们来进犯的时候,予以迎头痛击。但是这却治标不治本。未来的十内,恐怕要面临吐蕃无止境的骚扰。”

    “可有什么解决的办法吗?”

    李恪叹了口气,说道:“有是有,只怕父皇听了以后不高兴。”

    “但说无妨。”

    “此番作战,不论输赢吐蕃都会再次提出和亲的请求,届时父皇不妨答应他,并且送他一份重礼。”

    “那我大唐的颜面岂不是荡然无存?即便是由此换来我大唐训练精锐士卒的时间,难道届时你让朕派兵去攻打你的妹夫不成!”

    “父皇。儿臣所说的重礼是有讲究的。譬如说,派遣高僧前往吐蕃宣扬佛法,并且携带大量的佛经供人免费阅读;再譬如送去酿酒师教会他们酿酒技能;还可以送给他们名贵的珠宝、擅长歌舞的才女、有名望的画师、能工巧匠等等等等。”

    李世民听完李恪的解释,低下头沉思起来。过了许久才像是自言自语的说道:“佛法可以使人向善,从而无心刀兵;酿酒可以大量消耗粮食;珠宝、美女可以使人心沉迷;能工巧匠可以使人心生攀比之心……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啊……”说到这里,李世民猛然间抬起头,目视着李恪,兴奋地说道:“为德,此计真乃妙计也!”

    “父皇,现在再说说平定六诏吧。那里号称地无三尺平,天无三日晴。而且那里山势纵横,山间林木茂盛,蛇虫种类繁多。我大唐精锐士卒到了那里,根本就没有施展的余地。如果侯君集不贪功冒进的话,还可以把六诏诸部赶进山林,从而守住州县城池,取得一时安定的局面。如果想消灭叛军,一旦进入雨林之中,到处都是遮天蔽日的参天大树,根本就没有办法辨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