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春秋霸途-第22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在方离的授意下,整个唐国宫城以秦国建筑为蓝本,又辅以后世西汉时的建筑风格,看起来越发恢弘厚重,却又像新生的唐国一般充满朝气。

    伍子胥心中对方离有了个“务实不务虚”的评价,到了大殿之外时,已经将在吴国拟好的言辞全部推翻,重新打好了腹稿。

    见到方离,伍子胥恭恭敬敬行礼道:“吴国使臣伍子胥,奉我主令,恭贺唐公喜得贵子!”

    “吴使快请起。”方离乐呵呵地打着哈哈,“现在说喜得贵子还早呢,没准是个女娃!”

    伍子胥也笑道:“不论是位公子还是公主,都是件值得庆贺的事。”

    儿子还是女儿的话题到此为止,方离和伍子胥彼此都心知肚明这不过是个幌子。

    对于这个历史上历经坎坷,最终一手帮助阖闾灭了楚国,顺便报了满门血仇的狠人能说出什么话来,方离还是很好奇的。

    于是开门见山道:“先生和楚有大仇,唐楚盟好天下皆知,吴伯派先生来,就不担心先生的安危吗?”

    虽然吴国是个伯爵国,越国更只是个子爵国,不过两个地处南蛮的难兄难弟仗着山高皇帝远,早在几代之前就各自称了王,但自称毕竟名不正言不顺,中原诸国对阖闾还是以吴伯称之。

    方离当着伍子胥的面也称呼吴伯,也是表明和中原诸国同样的态度寡人等都没称王呢,你个南蛮子凭什么?

    伍子胥倒是满不在乎,对自己的身世也毫不避讳,闻言拱手道:“伍子胥出使的是唐国而非楚国,我王为何要担心?莫非唐国是楚国的附庸吗?”

    唐公称“吴伯”,伍子胥就坚称“我王”。

    看来这伍子胥是准备走犀利派的啊。

    方离摸摸鼻子,觉得对方那满头白发越来越刺眼了。

    这话不能不反驳,却不能由方离这个国君来反驳。

    “咳咳,大夫此言差矣。”法正出列道,“唐国与楚国早有盟约,即便将大夫你交与楚王,也是出于对盟友的信义,怎么就成了楚国附庸?大夫未免也太小心眼了。”

    伍子胥笑:“如此说来,唐公是定下心要将外臣献与楚王熊侣了?”

    。。。

    大殿中一片安静,方离简直像吃了个苍蝇一样膈应。

    这是成心不给他这个唐公台阶下啊!

    荀和贾诩也甚是无语,这时候明明只要稍稍拍下马屁,讴歌讴歌唐公的仁慈贤明,话题也就过去了,这伍子胥至于这样吗?

    荀暗叹一口气,认命地出来和稀泥:“大夫言重了,我主只是出于关心而已,还是说正事吧。”

    舌战第一回合,唐国惜败。

    伍子胥看起来特别好说话,闻言果真转移了话题,拱手道:“我王这次派外臣前来,除了恭贺唐公喜得贵子之外,亦是想与唐国签订友好盟约,做个兄弟之国。”

    说完,伍子胥从袖子中抽出一卷帛书,示意一旁伺候的侍者递上去。

    自从唐国发明白纸之后,中原各国纷纷效仿,这种邦交国书很少有用帛书的了,现在再见到,众人竟觉得有些陌生。

    落后啊。。。

    方离一边摊开帛书一边想。

    阖闾在国书上洋洋洒洒一大堆全是废话,总结起来就是他吴王久仰唐公大名,以前没交往只是因为没空,现在有了空,马上就派遣使者修好来了。

    最后,阖闾还写到如果方离愿意,他愿邀请唐国一起相王!

    相王,就是几个国家的国君聚在一起,互相承认对方为王,一般由周天子派使臣象征性地赐个祚肉,以示称王顺应礼法。

    现在春秋大陆,除了南边两个愣头青之外,就只有熊侣被周天子承认了“王”的封号。

    方离嘴角抽抽:“先生,寡人的眼睛没出问题吧?吴伯要邀请寡人一起称王?”

    他要是想称王姬郑敢不同意吗?还用得着他阖闾大老远的跑过来邀请?

二百五十二吴国的诡计

    方离话音刚落,群臣哗然,纷纷用不可理喻的眼光看向大殿中央的伍子胥。

    荀也忍不住皱眉:“先生,吴伯或许误会了,我主并没有要称王的意思。”

    “当然,荀相国无需多想。”伍子胥淡笑道,“邀约相王不过是我王表达诚意的方式,并没有捧杀唐公的意思。”

    阖闾当然不是这个意思,他是认真地想要邀请方离相王。

    原本按照吴国群臣的分析,方离自建立唐国后就征战不停,除了南边的楚国外,其余三个方向都打了个遍,肯定是个好大喜功之人。

    对付这种人当然要投其所好,这才有了“相王”之说。

    当然,阖闾也有自己的私心在,如果方离真的答应相王,那被唐国捏在手心里的周天子肯定不敢不答应,他阖闾也就顺理成章地一起被“正式封王”了。

    就算方离不同意,吴国的表态也足够在楚王熊侣的心上留下一根刺。

    直到进入荥阳城前伍子胥都还是这么想的,但见到荥阳内来去匆匆的行人、遍地都是的学堂和工匠所、以及宫城简朴厚重的建筑风格后,伍子胥立马改变了主意。

    务实之人,往往最是厌恶虚名,若还按照之前既定的言辞肯定会激怒方离,得不偿失。

    听伍子胥这么说,方离才慢慢浇灭了心头怒火算你阖闾识相,没真打算把寡人架在火上烤。

    “唐国与楚国的盟好牢不可破。”方离说,“寡人不可能会与盟国的敌人结盟。”

    伍子胥无奈地摇摇头,似是听了什么莫大的笑话,提高嗓门道:

    “唐公怕是有些武断了,秦国东出要抗楚,吴国西进也要抗楚,乍一看楚国与唐国结盟能保北境无忧,得以专心对抗秦吴。

    但请唐公仔细想想,楚国东西两侧皆是强国,南边尽是蛮荒之地,想要扩张领土就只能往北,楚国的北边,不正是唐国吗?假以时日,谁能保证楚国不会打大唐的主意?”

    方离心中一凛,面上不动声色道:“多谢吴使替我大唐费心,但至少短时间内,楚国不会动这种心思。”

    “唐公要为长远计啊。”伍子胥意味深长地笑道,“我吴国与唐国之间隔着楚国和无数小国,楚唐或许两三年内不会有利益冲突,而我吴国,则至少十年内不会把触角伸到唐国。”

    扯淡吧,十年之后寡人要是还没统一春秋大陆,不用你吴国掠虎须,雪山之外的诸多强国就会先把寡人给灭了!

    方离冷笑连连:“吴使无需多言,寡人是不会做对不起盟友之事的。”

    明明被拒绝得干脆彻底,伍子胥却似乎并不意外,也不强求方离答应,只长揖到地道:“如此,外臣也无话可说,不过还请唐公记得,我王随时准备与唐公签订盟约。”

    说完,竟是毫不留恋地告辞转身,仿佛要与唐国结盟只是可有可无的小事。

    方离看得目瞪口呆,伍子胥来去如风地行事风格大大出乎他的意料都准备再打几轮嘴炮了,这老家伙怎么说走就走?

    从头到尾都只是静静旁观的贾诩沉默半晌,突地抬起头,双眸炯炯直视方离:“主公,臣请主公立刻派人调集兵马,马上在荥阳近郊开始练兵。”

    荀一愣,突然间疾声道:“文和的意思莫非是……?”

    “正是此意!”贾诩面色凝重,“还请主公马上下令!”

    一直低着头的法正似乎也意识到了什么,猛地倒吸一口凉气,不可置信地看向荀和贾诩。

    方离被这一惊一乍的三人搞得满头雾水:“卿等此言何意?寡人记得奉先在荥阳周边招募的新兵已经在操练了啊!”

    “臣不是这个意思!”贾诩深吸一口气,忽地又转身去问公孙衍,“公孙大人,伍子胥等人何时归国?”

    公孙衍茫然眨眼:“伍子胥大夫曾言,觐见国君后即刻归国。”

    “不能让他走!”荀果断道,“公孙大人,烦劳你跑一趟,用哄的也好逼的也好,总之不能让伍子胥这么快出荥阳!”

    “这……”

    公孙衍望向方离,不知是否该按照相国的意思做。

    方离此时也意识到事情恐怕非同小可,贾诩等人恐怕不是不想解释,而是没时间细细解释了。

    出于信任,方离当机立断道:“公孙先生,你去吧。”

    公孙衍肃然应诺,当即领命离去了。

    “三位先生。”方离问道,“寡人还要做些什么?”

    方离的反应比之函谷已经成长了许多,贾诩心中欣慰,拱手道:“请主公速派大将暗中调集精锐兵马,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