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回到明朝做塞王-第25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朱微微一笑,给儿子取名字是他这个做父亲的责任,取好之后,还要报到宗人府录入玉蝶,这样才能使他真正成为王室的一员,好在这个名字历史上已经有了,不用他多费脑筋去找些生僻字来套老朱规定的那些起名的办法,装了一副略微沉吟的样子,然后说道:“我儿就叫赡焰吧。”“赡”字是老朱规定的族谱名,任何人不得更改。“焰”是按照五行排出的名字,因为木生火,朱是木,他生的儿子就是火。

    应该说,明朝藩王的起名是越往前越好起,到了后来,王室子弟越来越多,挂金木水火土的也就那几个字,搞得负责给王子起名字的人十分头痛,只能找一些生僻字来充数,生僻字都找完了,就干脆直接造字,诞生了一大批仓颉。

    “多谢王上赐名,我们的儿子就叫赡焰了。”孙云琦抱着小娃娃微微一笑,脸上浮现出万般宠溺,她的母爱要开始泛滥了。

    朱没有在王后的宫中多留,王后刚刚生产完毕,需要休息,他在这里坐了一会之后,便起身离开了。

    小娃娃的名字已经差人送去宗人府了,按照大明朝的规定,他是肯定要被立为太子的,只不过要等到十岁之后。

    其实朱也很推崇这个嫡长子继承制,它是解决兄弟纷争的最好办法,不管你有多大本事,只要不是嫡子,就不要打王位的心思,除非是没有嫡子,而你又是庶子中的最长者。

    说到底,这还是一种论资排辈的办法,虽然这个办法在一些人眼里看来很腐朽,很错误,压制了许多有才能的庶子,包括朱棣、李世民这样的天才。

    但是,希望读者君能够明白,这个世界上有远远比天才更加重要的东西,那就是稳定。只有稳定,你我这种小老百姓才能安居乐业,悠闲地过着小日子,你下了班之后才能打开起点看我的小说,而我下了班之后才能有功夫写小说给你们看。若是打起仗来,谁还顾得上这些?乱世虽然出英雄,虽然精彩,但却是容不下一张书桌的。

    大家可以掰着手指头数一数,自古以来的各个乱世中出了几个英雄,相信大家都能数过来,而死了多少人,相信大家是数不过来的。

    在乱世之中,绝大多数人其实都是炮灰,尤其是你我这种小老百姓,所以要珍惜和平,好好的过小日子。

    这种论资排辈的方法虽然会埋没一些天才,但是会给我们大众带来稳定,这就够了,上来一个不是特别天才的皇帝,最多就是政绩不是特别显著,多纳几个后宫,庸庸碌碌的过一生,史书上没有留下几笔记载。老百姓该干什么还是干什么,该种的地必须要去种,该纳的粮一分也不能少,大家凑合着过日子。

    而要是放任几个天才去争皇帝,那可就麻烦大了,中原大地打成一锅粥都是有可能的,“白骨露於野,千里无鸡鸣”的场景不是曹操刻意的夸张,君不见靖难之役打了四年,河北一带都没有人了,朱棣上来之后,还不得不从山西移民充实这一带。

    相信对于在靖难之役中被殃及而死的广大河北群众来说,他们宁愿不要后来的七下西洋,不要后来的五征蒙古,不要后来的《永乐大典》,不要后来的万国来朝,不要后来的辉煌盛世。

    他们宁愿在文弱的朱允的统治之下,庸庸碌碌的过一生,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三十亩地一头牛,老婆孩子热炕头。看着家里的烟囱上冒出的袅袅炊烟,等着老婆喊自己回家吃饭。

    所以说,朱元璋制定的这个“有嫡立嫡,无嫡立长,兄终弟及”的继位制度,是有史以来最完善的制度,虽然不敢保证代代出英才,但可以保证每一次皇权交接的时候都能平稳过度,让大明朝的百姓能够永享盛世。

    天气渐渐地冷了,淑妃的肚子也越来越大,这段时间就要生产了,就在大家万分期待的时候,一条消息将朱在得子之后的喜悦中拉了出来李景隆要来了。他的身份,是钦差。

    这则消息是朱设立的驿站迅速的报给朱的,由于河西之地盛产马匹,朱的驿站也因此十分富裕,驿站的卒子传递消息的时候,基本上都是骑着双马,跑累一匹换一匹,速度十分的快,因此李景隆刚过黄河,朱就受到了确切的消息。

    由于之前朱收买了在肃国的锦衣卫,通过他们打听出李景隆这次来肃国的目的是传他自己回京叙叙家常的,并不是来找麻烦的,因此心里松了一口气,不过松归松,但对于朝廷的使者,他还是不敢怠慢的。

    算好了李景隆来敦煌的时间,朱便带着一干文武大臣在城外早早地等候,他知道这个李景隆虽然在历史上的名声不佳,但自己必须要好好应对,因为就算他是个傻子,他的手里也握着很多资源,有老朱和朱允给他做后台,这样的李景隆就算是个三岁孩子,自己也是惹不起的。

    《韩非子》中有一句名言:“故立尺材于高山之上,则临千仞之溪,材非长也,位高也。”实在是至理名言,现实世界是唯物主义世界,谁掌握的资源多谁就能赢,这谁也别吹牛逼,谁也别想蒙谁。

    若不是靖难之役之时,朱允犯了一个十分严重的错误,别说是朱棣,就是将朱元璋放到那个位置上也赢不了。当然,他犯得最大的错误不是用李景隆。

    眼见这李景隆的车架由远及近,缓缓走来,朱的脸上强挤出了一丝笑意。李景隆是和朱见过面的,从车内望了一眼,便认出了朱,当即大吃一惊,他原本以为朱会派一个要员在这里迎接他,万万没有想到的是他居然亲自来了,立即催促着车驾加速前进。

    走到距离朱不远处时,李景隆叫停了车驾,立即从马车里钻出来,整了整衣冠,三步并作两步的走到朱跟前,纳头便拜道:“臣李景隆拜见肃王殿下,殿下千岁,千千岁。”

    按照朱元璋的规定,王公大臣见到藩王后都必须磕头行礼,否则严惩不贷,再加上朱算是李景隆的长辈,因此受他一拜,十分坦然,不过他既然大老远跑出来迎接李景隆就是为了做样子,横竖都做了,为什么不干脆做的好看一点,立即伸手将他扶了起来,笑道:“曹国公不必多礼,你我也算是老相识了。”

    李景隆顺着朱的扶力站了起来,冲着朱拱了拱手,十分客气地笑道:“多谢殿下。还记得上次臣与殿下见面的时候,甘肃一带还很荒凉,而臣这次一路走来,这里却是十分富庶,没想到短短三年的时间,殿下就将肃国建成了不亚于江南之地的天堂,真是雄才大略啊。”

    这马屁拍的很舒服啊,谁说李景隆蠢?这不看着挺机灵的吗?朱微微笑了一下,一把拉住李景隆的手,道:“曹国公过奖了,曹国公一路走来辛苦了,寡人特地为曹国公安排了洗尘宴,咱们赶紧入席吧。”说罢,拉着李景隆就往城内走。

    李景隆犹豫了一下,还是大着胆子说出来,道:“殿下,臣是否应该先宣读陛下的旨意啊?”

    朱淡淡地笑了一下,十分热情地说道:“宣旨急什么?寡人还能跑了不成啊?曹国公一路风尘,连饭都不吃就工作的话,寡人实在是于心不忍啊。再说了,曹国公不想试试这异域风情?”说罢,冲着李景隆坏坏地一笑。

    李景隆也不是什么好鸟,从小养尊处优,风月场所自然是去过不少,可是他只在中原腹地玩过,一听说异域风情,眼睛都冒起了些许绿光,顾不上曹国公的尊贵身份,略有一丝急促的说道:“那个,既然殿下盛情款待,在下若是在拒绝的话,那岂不是不识抬举了。哈哈哈。”

    这几声笑得颇为银当,引得二人身后的随从们也都暗暗发笑,朱见李景隆答应了,一手伸向城内一指,顺口说了一个“请”字,另一只手拉着他的手就往城内走。

    为了款待曹国公李景隆,朱特地准备了丰厚的宴席,肃国所有三品以上的大员全都参加,席间自然是觥筹交错,推杯换盏,一派十分热闹的景象。

    酒过三巡,菜过五味,李景隆也喝了不少酒,酒入愁肠,勾起了他心中的那点馋虫,臭不要脸地凑到朱身边问道:“敢问殿下,异域风情在哪里呢?”

    朱微微一笑,之前舞姬跳了不少舞蹈,但全部都是中原风格的舞蹈,他就是想吊一吊李景隆的胃口,顺便看看他的城府有多深,这一试,果然发现,这位大名鼎鼎的曹国公的确不是个成大事的人,这么一点点寂寞都忍不住,还能做出什么来?

    眼见火候差不多了,再加上李景隆自己提出来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