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最强军火之王-第34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最后一批四架jf…17还把炸弹全都投到了城区外面,很简单,这四架战斗机已经在塞马沃上空徘徊了一个小时,如果再不返航,就飞不回去了,而且带弹飞行阻力更大,会消耗更多的燃油,也就得投掉炸弹。

    轰炸结束时,天色已经微微放亮。

    经过一整夜的激战,准确说是两轮高强度精确轰炸,政府军稳住了阵脚,收复了一些被叛军占领的城区。

    天亮后,跟随王栋进入塞马沃的机械化步兵营控制了东部城区的主干道。

    去纳西里耶的公路已经打通,随时可以突围。

    只不过,王栋在黎明时收到的不全是好消息。

    在城郊向西突击的装甲集群遭到重创!

    大概在夜间十点左右,装甲集群遇到了第二支叛军的装甲部队,有14辆m1a1与至少20辆m2a3。

    激战近半个小时,摧毁了所有叛军的主战坦克。

    只是,有6辆“哈立德”被叛军坦克摧毁,还有5辆bmp…3步兵战车中弹,包括4名担任坦克车长的行动人员在内的17名官兵阵亡,38名官兵受了重伤,而且以搭乘战车的步兵为主。

    这场战斗,充分暴露出了“哈立德”防护上的缺陷。

    说白了,就是装甲太薄。

    至少有1辆“哈立德”是在超过3000米的距离上被m1a1打出的m829a1击毁,而且三名坦克兵全部阵亡!

    能够隔着这么远打中“哈立德”,那肯定是运气。

    问题是,把贫铀弹芯换成了钨芯的m829a1,在3000米射程上最多能打穿450毫米厚的均质装甲。

    也就是说,“哈立德”车体正面的等效防护厚度还不到450毫米。

    显然,这只是第二代主战坦克的水准。

    要知道,即便是防护能力最差的第三代主战坦克,也就是“猴版”t…90s,车体正面的等效防护厚度都在500毫米以上,而以防护见长的西方坦克均超过550毫米,一些变态的主战坦克,比如“挑战者”2甚至达到了650毫米,“梅卡瓦”4因为动力舱牵制,某些部位甚至相当于700毫米。

    只不过,“哈立德”本来就是二代车体加上三代炮塔的二代半主战坦克。

    此外,源自t…72的自动装弹机存在极为巨大的安全隐患。

    那辆“哈立德”被一枚穿甲弹彻底摧毁,三名坦克手全部阵亡,就是因为储存在车体里的炮弹发生了殉爆。

    如果采用炮塔尾部隔离弹仓,就不会发生这样的悲剧了。

    因为王栋还没有掌握政府军的控制权,所以装甲集群没有停下,继续向西突击。

    只是,降低了突击速度,而且让乘车步兵全部下车。

    不是说需要步兵为坦克提供掩护,而是避免给步兵战车陪葬。

    开始,有30多名步兵因为搭乘的步兵战车中弹而受伤!

    凌晨一点半左右,第三次装甲战打响。

    这次,遇到的是政府军的主力,整整一个装甲营,24辆m1a1与30辆m2a3,还有数百名步兵。

    激战持续了一个多小时,从4000米打到不足500米。

    对现代坦克来说,500米的交战距离,跟步兵拼刺刀差不多。

    这场战斗,掌握主动权的是叛军。

    可以说,从战斗开始到战斗结束,叛军始终掌握着优势,装甲集群更多的是在跟叛军耗时间。

    “哈立德”的防护问题暴露得更加彻底。

    在最初的十五分钟内,就有7辆“哈立德”被2500米外的叛军摧毁,其中4辆是被反坦克导弹击毁。

    这个距离,“哈立德”对m1a1的威胁非常小。

    主要是打不准!

    结果就是,“哈立德”不得不使用炮射导弹,也就得停车开炮,而且要在导弹命中之后才能继续行进。

    被摧毁的7辆“哈立德”全是在停车后中弹。

    可见,在坦克对坦克的战斗中,由坦克炮发射的炮射导弹没有多少战术价值,甚至可以说是累赘。

    其实,只要距离缩短到2500米以内,车长只会使用穿甲弹,不会考虑炮射导弹。

    随着交战距离缩短,“哈立德”的坦克炮开始发威。

    当然,车长的素质起到了决定性作用。

    在接下来的近一个小时的战斗中,“哈立德”取得了12比18的交换比,而且摧毁的全是m1a1。

    在都能摧毁对方的情况下,决定胜负的是车长的临场发挥。

    可惜的是,“哈立德”的备弹量仅有39发。

    打到这个时候,已经没有多少炮弹可用了。

    如果每辆坦克能够多携带几发炮弹,哪怕只是5发,装甲集群都有可能摧毁叛军的所有主战坦克。

    只是,没有如果。

    最后关头,12架a…5pg及时赶到。

    耗光了炮弹的5辆“哈立德”趁机撤出战场,留在后方的步兵也抓紧机会,把伤员全都救了回来。

    最终,只剩下了5辆“哈立德”与7辆bmp…3,而且全都用光了炮弹。

    三场战斗,装甲集群阵亡了17名坦克车长,42名坦克兵,48名战车乘员与63名乘车步兵,还有上百名官兵受了重伤;而取得的战果是,击毁38辆m1a1,27辆m2a3,毙伤叛军近800人。

    其实,最大战果是让叛军始终没能堵上包围圈东面的缺口。

第451章 大军开进

    只用三个营,准确说只有两个营,沙特工程营没有参加战斗,用一个晚上就撕开了叛军的包围圈?

    可能吗!?

    确实很难以置信,不过也在情理之中。

    当晚,政府军与阿盟联军的战斗机总共出动578架次,创下了夜间出动架次新高,投弹量更是达到了创纪录的2750吨,部署在纳西里耶的30多架a…5pg出动了108架次,部署在哈立德国王军事城的jf…17机群出动了133架次,这些属于伊拉克政府军的战斗机总共投下了800吨炸弹。

    此外,jf…17机群在两轮近距离轰炸中,用掉了1800枚小直径炸弹!

    正是得到了如此强大的空中支援,王栋率领的地面部队才能撕开叛军包围圈,杀入塞马沃城区。

    从这个角度来看,打败叛军的不是地面部队,而是空中力量。

    显然,由数百架性能先进的战斗机所赋予的强大打击能力是阿盟联军的王牌,更是叛军的梦魇。

    如果没法抵消阿盟的空中优势,叛军再能打,都会输掉这场战争。

    说白了,政府军与阿盟地面部队根本不需要冒进,在空中支援下一步步推进,就能打到巴格达。

    问题是,叛军拿什么抵消阿盟的空中优势?

    叛军没有空军,仅有的少量攻击机也在内战爆发之后不久被摧毁在地面,也没有防空系统。

    靠伊朗?

    伊朗确实为叛军提供了支持,根据战后公布的资料,伊朗当时为叛军提供了一台远程对空搜索雷达,而且是s…300的雷达,叛军依靠这台雷达,用剩下的fd2000防空导弹击落了数架政府军与阿盟的战斗机。

    只是,伊朗当时没有为叛军提供成套的防空系统。

    没什么好奇怪的,伊朗总共只有三套s…300,其中一套部署在德黑兰,一套部署在核电站附近,一套部署在霍尔木兹海峡北面的阿巴丹,没有多余的,更别说这些防空系统价值数十亿美元。

    其实,伊朗不是大国,就算有一些军事工业,也无法自行生产先进的防空系统。

    方眼全球,能够独自研制与生产区域防空系统的国家只有三个,即美俄华,此外还有一个欧盟。

    至于以色列,其“箭”式防空反导系统的关键技术全都来自美国。

    显然,伊朗根本靠不了。

    以伊朗的能力,就算全力以赴的支持叛军,也最多让叛军获得有限防空力量,不足以抵消阿盟的空中优势。

    无法抵消阿盟的空中优势,该怎么办?

    从战略的角度看,叛军唯一的选择就是转攻为守,放弃外线作战,主动撤退,充分利用内线作战的有利条件。

    什么是“外线”,什么是“内线”?

    逊尼派聚居区就是外线,什叶派聚居区就是内线。

    塞马沃是两大教派的分界点,往东就是逊尼派聚居区,往西就是什叶派聚居区。

    其实,之前的战斗已经证明了这一点。

    叛军遭受的失败,其实都是在逊尼派聚居区,而在什叶派聚居区,都轻而易举的取得了胜利。

    以叛军的实力,就算进攻无望,退回去防守还是有很大的胜算。

    依托民众,守住纳杰夫、迪瓦尼耶等军事重镇,问题应该不大。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