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舌尖上的唐朝-第6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辣椒和南瓜种子他们按照李好的吩咐,就在附近整了一个平地来培育,上面还盖了一些茅草用来保温。等到种子发芽后,就把茅草掀开,现在都长的有那么深了。

    “这些都可以移种了,不过移种的时候得把这些秧苗地完全弄湿,移植的时候也别伤着那些秧苗的根。”李好跟着去耕地看了一下,然后笑着指点他们怎么操作。

第九十五章 希望的田野

    “好咧!少郎君在一边看着我们移植就好。”

    辣椒和南瓜种子需要移植,而且这些种苗特别的嫩。移种的时候要带着泥土一起最好,一定要注意不能伤到种苗,不然很难成活。

    不过李好的担心有点多,这些庄户都是种地的好把式。李好只要告诉他们怎么操作,他们就能比李好指点做的还好。

    除了辣椒和南瓜种子,还有玉米和花生种子。这两种作物不需要移种,就地挖坑放入种子就好,然后盖上泥土施肥。

    中间如果有些种子没有发芽,则从旁边移种一些过来补坑就好。比较麻烦的是红薯,这个李好的庄户从没种植过,而且种植方式也很特别。

    在一个下雨的日子里,李好和他的庄户硬是冒雨把那些红薯藤割了回来,然后按照要求剪成一段段,再冒雨把这些红薯藤在挖好的土地上面均匀埋了下去。

    接下来的几天时间,恰好都是阴雨的天气,这也省了不少事情。那些红薯藤蔓埋下几天后,就开始生根存活下来。往后稍稍灌溉一点肥料,就能迅猛的生长起来。

    “这些红薯叶子还能吃?”剪红薯藤的时候,李好挑了一些比较嫩的红薯叶,又给几个妹子做了一道新菜,清炒红薯叶子。

    这是一道正合时宜的小炒,过来视察工作的县里的一二把手也品尝了一番。味道不错,两位父母官吃了之后很满意。

    “当然,这个时候的红薯叶正是最嫩的时候。再晚些时间,这些红薯藤就只能剁碎喂给猪牛羊吃了,那时太老。”李好听后笑着解释了下,用红薯藤喂猪牛,这是后世农村常识。

    作为曾经的一个农村娃,对于这些种地的东西,李好的记忆还真的不错。等红薯藤长的茂盛的时候,还要把那些藤蔓翻动一番,防止藤蔓落地长小红薯去,浪费肥料。

    刘仁轨和崔知悌看到李好如此重视他的那些种子,对李好说的那些话也越来越期待起来。到目前为止,李好的话一半都基本上实现了,这个少年并没骗他们。

    亩产几十石啊,想想这产量,他们两人就忍不住激动。如果大力推广下去,从此大唐再也不用担心粮食产量了。

    只是这些东西要真正收获,得等到夏后秋天去,时间还早着呢。其实他们没想到的是,如果灾荒,这些东西也会缺收。

    除了这些,李好的庄地里面还种了不少的水稻。这个没办法,李好原本就是南方人,一直吃面食他也吃厌了。现在无比怀念能吃上米饭的时候,所以就让庄户们种了不少水稻。

    长安这边往南方向有人种植水稻,不过这边的主食却不是大米。李好让自己的庄户种上一些水稻,这个并不稀奇,他们也知道怎么种。

    春天是一个充满希望的季节,所有的种子播种下去后。还有大量的牲畜也在繁殖养殖之中,牛圈,猪圈和羊圈,在李好的庄子周围都建了起来。

    鸡鸭棚和鱼塘也开始变的热闹起来,这些都承载着李好的期望。就算后世,这些东西也是农民致富的手段,放这个时候依然如此。

    可惜他忙完春种的事情后,就要离开长安。再回来就不知道什么时候去了,暂时有段时间是看不到自己庄子这边的日子慢慢变好。

    “小郎君,你真要过去潭州那边么?”刘仁轨和崔知悌对于李好的离开十分不解,在他们眼里,这边的庄户如果没有李好的照看,估计产量也少不少。

    按说,这边的事情应该是最重要的事情了。如果李二知道这些,估计能把他的御林军派过来看守这个庄子。可李好似乎表现的并没那么在意,这个时候还要远行。

    “嗯,那边我还有更重要的事情要做。这边庄户这边,只要按我说的要求去做,问题就不大。红薯和南瓜都是比较好种植的作物,它们比较耐干旱。等到成熟后收了下来,种子可以留作明年用。”

    “玉米和花生也差不多,它们需要的肥料也不用太多。稍稍要注意的就是辣椒了,那些作物需要足够的水分和肥料。”

    李好看了两人一眼,他明白这两人在担心什么。只是他们不知道的是,花生,红薯和玉米都是旱地种植作物。

    对水分和土地的要求都不需要太高,自己庄子的那些庄户只要说明清楚他们就能种好。而税收的事情,李好跟忠叔和大郎交代过,不会太多,让庄户们的日子都能好过。

    重要的是他们现在也不需要看天吃饭,除非庄子周围的大河完全干涸。要不然因为筒车的存在,这边的庄子的耕地都不用因为用水担心。

    至于后面怎么用这些农作物,李好已经跟自己买来的少年们说过。做各种吃的,还能当主粮吃,这些那些少年都见识过。

    当然这些东西还能用来喂牲畜,这样就不用浪费主粮,还能让猪牛长的更快。李好其实更担心的是养殖业,这些比较需要技术,平时的打理也很重要。

    李好担心那些庄户做不好,尤其他们以前都是放养,没有真正系统的养殖过。所以怎么养殖这些东西,李好只能一条条写好,然后放在庄子这边。

    让他们到时根据这些来养殖,自己府上的那些少年们也会定时过来根据章程指点这些庄户,争取在这边搞出一个专业养殖大户出来,以后才能满足自己的酒楼的需求。

    去南方的人选李好也确定好了,除了那十几个表现不错的少年,李好会带在身边继续培养。剩下就是二郎了,他也会跟着走。大郎和忠叔忠婶要留在长安,因为他快要结婚。

    妞妞和武顺也会跟着李好去潭州,武氏原本对这个还有些意见,毕竟武顺还没嫁人。只是后来不知道怎么就同意了,让武顺这段时间心情好了不少,不时能听到她的笑声。

    而另外两妹子就没那么高兴了,李好走了之后,也没人给她们讲故事,给她们弄些好吃的好玩的东西出来,以后的日子肯定很闷。

第九十六章 南下

    “谢谢河间王的关爱!”李好要离开的时候,李靖府上和李孝恭府上都送了些家仆过来。两边的交代都一样,就是李好要出远门了,给他一些可用的人防身。

    这些时间李好不时的让忠叔给他们府上送些东西起到作用了,当然还有自己已经过世的父亲的原因。这两府给的家仆都是曾经的战兵,正是李好最需要。

    李好身边留了四个,其他的分到自己的各个产业负责去了。除了这些人,其他的少年全部留在长安,不过他们的学业也不能落下。这边请的先生会定时检查,王玄策也会检查。

    李好跟他们说过,跟着自己干,以后不能就甘心于做工,他们得有知识,还要能管理。表现好的,李好到时还能安排他们成家立业,去了奴籍。

    一切安排妥当后,李好才踏上了南下之路。前来送行的人不多,也就他平时吃喝玩乐的那几个家伙。忠叔和大郎过来了,其他的少年李好没让他们过来。

    房二和李崇真过来了,还有程大和程三。程二程处亮跟李好的关系一般,那家伙现在娶了清河公主,基本不是上班就是在家陪老婆,很少有其他的活动。

    李恪的弟弟也过来了,就是那个被李二骂作禽兽不如的家伙。他过来给李好送行,还带来了高阳妹子的礼物,一块丝巾绣帕,以及一些嘱咐。

    人不多,加上都是暴力分子,自然没人让李好吟诗一首来个道别。大家干了一碗酒,然后祝李好南下一路顺风就完了。等李好他们启程后,这些家伙就笑着回了城。

    “郎君,你去那边后要记得给我经常写信啊,得多讲故事,要不然你不在,月儿和二姐会好无聊呢。”当然也有感性的,比如小不点和小武,还有武氏。

    只不过三人关注的地方不一致,两个小的是觉得李好不在了,她们以后吃好吃的机会就少了,而且还没人给她们讲故事了。

    而大人关心的则是自己女儿跟别的人要远行了,心中总有那么一点点挂念,拉着武顺的手就不想放下,这年头出个远门实在是痛苦。

    忠叔原本想跟着李好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