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永历四年-第38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该来的,终究还是来了。”(未完待续。)

第四十八章 封侯

    自收复金华以来,陈文始终住在军营之中,并没有在城内修建府邸。但是收服衢州府城之后,随着占领区的急剧扩张,老营的职权过多且不利于陈文统筹全局,于是便在金华府城里通过将一座归公的大宅进行改建和扩建,从而完成了临海伯府的修建。

    这一座临海伯府占地规模远超府衙的府邸,由一道厚度高墙围起,每隔一段距离就会有一个角楼树立于内,整个府邸看起来根本就不像是府邸而是一座小型的堡垒一般。这样的堡垒修建在府城之内,自然并非只是陈文居住的地方,整个府邸只有一小片区域属于陈文——一个小院,一栋三层的小楼以及一个小花园,其他的地方则多是房舍、库房,甚至还有一座小型的兵营,用以给驻守这座堡垒的部队居住。

    这座府邸自修建之初起功能就早已决定,除了地盘以及军事规模的扩大,老营已经不足以做为浙江明军的指挥中心以外,同时也为了防止再度出现类似于曹从龙之流的人物,陈文在经过了连番的会议后,对浙江明军以及官府的进行了一次重组,建立起了以临海伯府为主体的浙江明军体系。而那些房舍和仓库,则全部属于那些新近成立的部门。

    根据陈文和孙钰以及部分文物官员的商议结果,临海伯府以下分为民政和军务两个部分。

    民政方面,陈文做为武将是不方便直接管理的,只得由孙钰负责的府衙、县衙的行政体系和韩启正负责的各级提刑衙门相结合,继续以行政和司法分离的方式来限制文官的权利。

    军务方面,设有从属于临海伯府的军令、参谋、监军、军需、军法、军工、卫所等七个司以及直接向陈文负责的军情司。军令司负责兵符的保管、发放以及军事命令的下达;参谋司负责对情报的分析、地图沙盘的制作以及军队作战部署计划的设计;卫所负责管理金华、衢州和处州三卫的事务;军情司顾名思义,而军需、军法、军工这三个司则是直接从金华镇的三司升级而来。

    除此之外,监军司成立的同时,陈文也从日渐扩张起来的华夏复兴会中挑选了部分军官做为监军官,他们的职权则是在于负责保障和维护军心、激励军队的士气以及配合军法官保证军队的归属权。只不过,即便是只能覆盖到军镇、战兵的营一级的监军官,事实上现在大多也远还没有上任,因为除了部分经过陈文亲自考核的以外,其他的则还需要进行一定程度的进修。

    如此一来,军令、参谋二司负责协助陈文指挥战兵营和各地驻军作战,监军、军法二司负责保障军令的执行以及军队的归属权,而军工、军需和卫所这三个司则是从军需武备的生产、储存以及管理属于军队和现役士卒的田土上来加强军队的保障。

    这些部门有一些原本是从属于金华镇,而卫所司的前身金华卫则是平行于金华镇而从属于陈文的部门。

    这些部门建立后,金华镇与新成立的衢州、处州两个军镇则直属于陈文的临海伯府,军镇负责指挥的军队包括各地的驻军,以及受命接受镇总兵官指挥的战兵营。各战兵营内的各部们受临海伯府下设的各司领导,如营军需官受军需司管理、营监军官则受监军司管理,各地驻军亦是如此。

    军队被完整的融于浙江明军的体系之内,任何一个军官想要把军队拉走都会受到不同部门的军官们牵制,以致胎死腹中。

    从制度上,而非简单的针对他个人的忠诚上面消弭掉叛乱的可能,只有防止祸起萧墙才能心无旁骛的应对外来的威胁,这是陈文吸取了曹从龙之乱的教训后借着地盘的急剧扩大而进行的体制改革。

    这一系列的体制改革威胁到了监军文官的地位,而他们也是陈文利用制度来防备的对象。王翊殉国、王江被俘、曹从龙被软禁的今天,陈文自觉得永历朝廷肯定是会派出监军文官的。毕竟这支军队不像是大顺军、大西军或是福建明军那样的前流寇和前海盗的,浙江明军的前身是文官一手建立起来,浙江明军的统帅陈文最初也是监军文官的部将出身,换一个监军文官来施加影响乃是最为正常的事情。

    新的监军官按照陈文的预计,应该是随着永历朝廷的宣诏使者一同抵达。可是现在,事情却已经超出了他的预计。

    “大帅,朝廷那边已经接受了鲁王殿下的效忠,宣诏使者眼下已经进入金华府的境内,不出意外的话后天就会抵达府城。”

    出现在陈文眼前的那个风尘仆仆的身影便是他此前的亲兵队长张俊,张俊在向鲁监国朝廷送交了奏折后,就在陈文和郑成功二人的心照不宣下暂时留在了福建。而这一次,也是由他负责引领宣诏使者穿越清军占领区回到金华府。

    距离他出发的那时,已经过去了将近半年的时光,浙江明军天翻地覆的发展着实让他为之一振。只不过,刚刚回来,他却没时间去恭喜陈文,因为还有更重要的事情,这是他此行的关键所在。

    商议过后,陈文对这支宣诏使者的队伍也有了一定的了解,而张俊也从中套出了一些存在利用价值的内容。

    到了后天,宣诏使者果然如期赶到了,而陈文,亦是率领浙江明军文武置香案、拜倒于前,聆听圣训。

    “制曰:克叙彝伦,首重君臣之义,有功世道,在严夷夏之防;盖天地之常经,实邦家之良翰。

    尔临海伯陈文忠猷恺掣,壮略沉雄。方两浙之飞尘,痛金衢之鸣镝。披坚持锐,联袍泽以同仇,囓臂盟心,谢辰昏于异域。而乃披荆斩棘,转战千年,蜡表兴元,间行万里。绝燕山之伪款,覆虎穴之名酋。作砥柱于东南,繁遗民以弁冕。弘勋有奕,苦节弥贞。惟移忠以作孝,斯为大孝;盖忘家而许国,乃克承家。铭具金石之诚,式重河山之誓。

    是用锡以册封为安远侯,其矢志股肱,砥修茅戟,丕建犁庭之业,永承胙土之庥。惟卿勉图。钦哉,特敕。”(未完待续。)

第四十九章 陷害

    “臣,永服辞训。”

    行过了叩拜大礼,陈文获得了侯爵的爵位,同时在阵营上也从鲁监国集团变成了永历朝廷旗下,完成了从鲁藩到桂藩的跳跃。

    自效命于王翊旗下,陈文便是不折不扣的鲁藩武将,因为从王翊到王江皆是鲁藩旗下的经抚,身为部将自然也不能例外。而到了后来,他更是先后接受了大兰山总兵官和临海伯的爵位,更是在这一问题上板上钉了钉的。但是随着曹从龙之乱的爆发,双方的矛盾的彻底激化,陈文和鲁监国集团终于还是分道扬镳。

    究其原因,其实也只有一点。陈文的战略目的是服从于保存自身实力的情况下,尽可能的扩充实力,为接下来的日子,时局愈加不利于明王朝的日子而做准备,从而实现恢复汉家河山的目的。相较之下,鲁监国集团方面,总体上是急需重返浙东,摆脱郑成功的控制。至于细化上,则是鲁监国需要保留他监国的地位,文官集团要将陈文的力量掌控在手以对抗张名振等勋贵,而张名振亦是看出了这一切才会极力阻止内阁首辅沈宸荃前往金华,因为沈宸荃的能力、经验比之曹从龙要强上太多,至少不会鲁莽到将矛盾彻底激化。

    可是就在鲁监国朝从大到小,从内到外的各个势力的私心以及与陈文目标相左的作用下,曹从龙之乱爆发了,这场内讧不仅撕裂了金华明军内部,更是将陈文自身的势力与鲁监国集团之间的联系彻底撕裂开来。

    从那以后,陈文事实上就已经不再是鲁监国集团的一员。而现在,随着册封诏书的下达,东南和西南的各路明军也全部聚集于永历天子的旗下,至少是在名义上是这样的。

    只不过,现如今以中兴大明为旗号举兵抗清的各部明军之中,明廷原本的正规军却少之又少——以大西军为主体的西南明军、以大顺军残部为主体的夔东明军、前身为闽海海盗的福建明军以及义军出身的浙江明军。除了这四支以外,其他明军实力大多过于弱小,无法再局部战场上扭转败局,甚至就连山头林立,仅仅是以大学士文安之作为督师统领众将的夔东明军也好不到哪去。

    地理上的过于分散且互不信任,这是明军各部之间最大的问题所在。造成这一切的原因很复杂,但是最可怕的却还不是这个。

    清军南下,由于掌握资源的急剧下降,以及缺乏对军队的掌控,明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