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永历四年-第13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总而言之,这一战陈文主要胜在了对地形的掌控和清军作战方式的了解,更重要的还是鸳鸯阵的阵法和自身的勇气。相对而言,李荣则输在了轻敌这一点上,在不了解对手详细情况下贸然急行军进攻,结果被南塘营一顿乱拳打死在地。

    只是这一战后,如此规模的伤亡势必会使得清军,起码田雄的提标营对于南塘营产生不小防备心理,以后怕是再不会有这样好的打闷棍的机会了。

    不过胜了就是胜了,以五百兵殿后迎战两千五百余清军,己方阵亡三十余人,伤不及百人,而清军被斩首接近六百,俘虏更是近千。

    虽然斩首中很有一些来自于占领战场的明军按照惯例把清军无法逃脱的伤兵,但在《日内瓦公约》横空出世之前,这也是极正常的事情,毕竟绝少有人愿意去给刚刚还是以命相搏的敌人浪费时间和伤药,与其让他们哀嚎着死去,补刀反而是更加人道的选择。

    此间已是大捷,无论是出于激励将士更加努力的训练的考量,还是刚刚从徐磊口中得到的绍兴绿营已经前往新昌解围的消息,都应该再度振奋一番士气。

    “南塘营的将士们。”陈文策马立于人群中央。“四明湖一战,王师遭叛徒出卖,全军覆没,我部奉命掩护百姓撤退。可是鞑子意欲剿灭我大兰山王师之心不死,竟派出绝对优势的兵力,由沾满了我四明山王师鲜血的刽子手,提标左营副将李荣带领,前来追杀我大兰山王师余部。”

    “为掩护百姓撤离,本将决意殿后,于当道列阵迎战鞑子。此战之中,上赖祖宗神明庇佑,汉家英灵指引,下靠各位将士用命,奋力厮杀,更有迎着鞑子炮火前进之壮举,我部方能取胜。”说着,陈文环顾一礼。

    “此战,我南塘营以不足五百兵击溃五倍于己的鞑子,斩首五百九十二级,俘虏九百一十九人,缴获无算,更是生擒了鞑子主帅提标左营副将李荣,并救回了上百名为鞑子所掳的汉家姊妹。”

    “诸君,我等今日的奋战不仅仅为身后的百姓赢得了生机,更是为那些战死于四明湖畔的忠勇将士们报仇雪恨!”说道这里,陈文深吸了口气,继而以着更大的声音释放出了他心中压抑已久的情感。

    “为生者伸冤,为亡者雪恨,杀贼护民,重建太平。我南塘营——威武!”

    “威武!”

    “威武!”

    “威武!”

    “……”

    当场阵亡的虽然不多,但是轻重伤员超过了这支军队参战人员的百分之二十,而他们赢得的却是斩首超过己方兵力,俘虏更是接近两倍的辉煌战果。

    长达三个多月的付出得到了回报,这一战中喷溅而出的汗水与热血也没有白流。此间,每一个南塘营的士卒尽皆举起手中的兵器振臂高呼,就连那些躺在大车上休息的伤兵们也在同伴的搀扶下来做起来高呼这胜利的口号。

    一时间,四明山南部的天空中,胜利者的豪言壮语以及对未来的希望,直冲云霄!

    注1:这里的定海其实是现在的宁波镇海,并不是舟山的定海。宁波镇海在明朝时是叫做的定海的,只是南明时期由于舟山几度被明军占据,所以清廷将舟山一地改为定海,而宁波的定海则改为镇海,为的是从名字上讨个吉利。

    ps:原定计划,本章和下一章是整整四章的内容,昨天晚上这一章已经写完,只是临到发的时候笔者还是把它删除重写了。这场战役到现在早已完结了,这一卷的故事也算是讲完了,下一卷即将开始了,有些东西没必要写得多,显得过于啰嗦。

    ps:这是昨天的一章,今天开始元旦休息,下午出去见个朋友,晚上争取早点回来,12点前应该还有一章。

第八十五章 曙光

    永历四年十一月初六,夜。

    撤离四明山的百姓在王翊、褚九如和孙钰等大兰山官员的指挥下继续南下,此间已至深夜,再加上南下新昌的信使迟迟未归,这支撤离四明山的大队人马并不敢举火前行,只得在这片即将出山的山谷里休息。

    向新昌方向派出的探马还没有回来,而北面的陈文和南塘营也没有消息,这使得整支队伍的气氛压抑异常,只是在大兰山官吏的监督下,再加上自陈文率众殿后开始就满心不忿的那两个哨的南塘营鸳鸯阵杀手队在侧,这支撤离四明山的百姓大队方可以继续维持秩序,不至于四散逃亡或是乱成一团。

    自安排完宿营的事务,孙钰便站在进入这片山谷时的入口等待着南塘营凯旋的消息,一动亦不曾动过。此时南塘营依旧音讯全无,其他本来和他一起等候消息的官吏早已经回去和王江商议一旦南塘营覆没,日后当如何行止的事情,只有孙钰已然站在这里,因为他根本就不相信南塘营覆灭,他眼中应劫而生的星君陈文会死在这路上。

    看着自己的丈夫犹如望夫石一般站在那里,送去的饭也还在那块大石上没有触碰过,易氏叹了口气,走到近前将斗篷披在了孙钰的身上。

    这几日她本就不是很舒服,就连月事也停了,只是清军在身后追赶,易氏不欲让她的丈夫忧心,也没有哪个心思去找郎中,直到此番停下休息,才到一个相熟的郎中那里把了把脉,只是得到的消息却是让她喜忧参半。

    “相公,陈家叔叔他们还没有消息吗?”

    将斗篷褪下来重新披在易氏的身上,孙钰摇了摇头,满脸的忧色不言而喻。

    “相公,妾身……”易氏犹豫了片刻,还是把话说了出口。“妾身好像又有了。”

    听到这话,本来已经重新转过身凝视着北面道路的孙钰先是一愣,随即连忙转过身,向易氏问道:“娘子,可找过郎中?”

    见易氏娇羞着点头应是,孙钰内心中满满的担忧立刻被喜悦冲散,也把平日那副持礼甚恭的形象抛诸脑后,在这冬日的星光下一把将他的妻子拥入怀中。

    不孝有三,无后为大。

    古人对于血脉传承的执着远远不是现代人可以比拟的,只是孙钰和易氏少年夫妻,历经患难,一向是恩爱有加,甚至在易氏流产后曾经有意让陪嫁的丫鬟为妾的举动也被孙钰所阻。这在这个时代几乎是不可能的,因为按照惯例,陪嫁丫鬟一般都会成为家主的妾室,鲜有特例。

    易氏少小便极讨家人欢喜,向来聪慧敏感,她如何不知孙钰此举的含义,只是这般深情之下,使得她对于不能尽快为孙家绵延子嗣感到份外的焦急。只是此番虽然再度有孕,可却在这个当口,使得易氏在欣喜之余不由得忧心忡忡。

    将妻子拥在怀中,孙钰内心的情绪也逐渐被她的妻子所感染。狂喜过后,几个时辰前陈文率领南塘营为百姓殿后的事实再一次把他拉回到残酷的现实之中。

    易氏有孕本是好事,只是北面南塘营胜负未知,胜了自然无事,若是败了只怕这些百姓都很难幸免,他孙钰早已报着为民请命的决心,甚至连陈文的书信他都打算交给一个相熟的官员代送,可是到了那时有孕在身的易氏却又如何逃脱劫难?

    对未来感到有心无力的孙钰只得抱紧易氏,试图在这寒冷的冬夜中为他的妻子和未来的孩儿遮蔽一些冷风,增添一些暖意,而这也是此刻的他唯一能做的。

    突然,这寂静的冬夜被一阵自北向南、自远而近的马蹄铁敲击地面的声响所击碎,站在山口,孙钰和易氏听得最为真切,而随着这声音越来越近,更多本就辗转反侧的百姓也纷纷起身,惶恐的看着北面。

    孙钰知道,陈文先前有约定,无论胜负,南塘营都会留下信使在阵后,在局面明了时赶来报信,以决定这些百姓的行止。按照约定,若是南塘营得胜,便等待其归队后继续南下;若是不幸败了,则迅速遣散百姓,能逃多远逃多远,尽可能少的被清军屠杀。

    是胜是负,消息即将到来,凝望着北方的孙钰双手早已握紧,就连本就不长的指甲也都彻底没入了手掌的皮肉中。唯有他的妻子依旧保持着刚刚的姿势,试图为她那个满心国家百姓的丈夫分担一些压力。

    北来的信使一路狂飙,他接到的任务乃是最快将消息告知南面的百姓,眼见着远处那片临时营地的点点篝火之光,那信使更是打马而行,丝毫没有理会这对冬夜里的小夫妻,只是在飞奔而过的刹那将消息喊了出去。

    “大捷!陈将军领南塘营击溃追击而来的鞑子,斩首六百,俘虏一千,缴获无算,大捷!”

    大捷?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