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七品封疆-第10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回程途中,洪四妹故意穿着那洋装在李炎卿面前晃荡,二人的耐性考验比赛又拉开帷幕。这礼服增加了许多情趣,更容易让李炎漆上火,但是他有外援在,加上手法日益精熟,取胜只是个时间问题。

    他又为秦蕊珠也弄了一件礼服穿上,结果挞伐的次数更加增多,让秦蕊珠活力四射,光彩照人,比起过去增了几分丰腴圆润。

    这次出海据说大老爷时运不旺,中途遇到风暴,一条船沉了,张元德等人不幸殉难。大老爷回衙之后第一件事,就是挨家挨户的上门慰问,又送了抚恤烧埋,死者家属表示情绪稳定。

    当然面对带着二十多个衙役的县太爷,他们又有什么办法不冷静?至于说上告这种事,能告谁,又告什么?李炎卿自己写了份请罪折子递到广州府,广州府的批示意见:下不为例。

    接着就有一堆人来找林三哥疏通,希望把自己派到香山去做吏员。这佐二官当不上,当个吏员也好,那地方肥的流油,沾点边也享受不尽啊。

    至于广东巡抚衙门那边,态度更为明朗,先是对李炎卿不顾安全,擅自出海的行为批评了一番,最后意见为:准香山县制造公务大船一艘,费用地方自筹,不受桅数限制。

    香山县里边的人消息也是灵通,听了这消息,梁瑞民第一个找上门来“公务大船的事,我们梁家包了。哈哈这是好事啊,张元德他们死的好,死的太好了。他们不死,那些位置可怎么腾空,我梁家的船,可怎么洗白啊。”

    虽然眼下沿海三桅乃至四桅船都不叫新鲜,但是这种事看破不说破,如果遇到官军,还是需要规避。

    尤其现在打击倭寇的风声甚紧,梁家的大船都只能在外海藏着,有了这道手令就好办了。梁家所有的大船都可以以公务船的身份洗白,在香山港内停泊,算是彻底脱了贼皮。不过比起这事来,更要紧的,就是香山县吏员出缺。

    “太爷,自来有官就得有吏,六房书吏,都得是您的左右手,可不能任用外人。我梁家子弟中,倒是有几个精明强干的后生,给太爷您鞍前马后,跑腿卖命,都没有二话。”(未完待续。。)

第一百四十一章筹备开市

    大明的胥吏是可以世袭的,不但可以世袭,还可以出租。只是李炎卿在香山只手遮天,张元德等人死的又有点不明不白,头天拿回家里的银子绸缎,回想起来,怎么看怎么像是安家费。那些人家也自乖觉,除了少数几个不知死活的之外,没人要求袭职。

    而那些要求袭职的,李炎卿也有办法对付,他二话不说就甩了成打的文书出来。“想袭职啊,好办的很,将这些文书写了,表格填一填,然后排队等通知吧。”至于这通知几时能下发,那就只有天知道。衙门里骤然出了这么多吏役的缺,大家不上赶着扑上来才怪。

    所谓官清似水,难防吏滑如油。即使香山这种下等县,一年下来,吏员落个百十两白银还是不成问题的。不过梁瑞民家财豪富,如今又在香山大搞地产,四处拆房盖房,这点小钱怎么看在眼里?他在乎的,是这个吏员的岗位。

    他费尽力气,将自己家族子弟十几名安排在巡检司里,又补了个副巡检的职位,还在县衙里谋了几个差役职位,难道看中的是那点月粮和油水?

    他看中的,就是这个官府身份。不管是巡检还是衙役,都算衙门里的人,有了这层身份,别人对他们就得有点顾忌,梁家也算是官府里有靠山的人,不好动。

    他已经想要金盆洗手,今后不再靠打打杀杀混饭吃,若是有哪个不开眼的打他的主意,想架他的票吃他的大户。就得指望这身官衣说话。

    再者自来官离不开吏,自己做的生意又是不怎么能见得了光。将来查抄之时的一个消息。或是落难之时的一句话,甚至是笔头上的一个笔误。都可能是一条命。他耳目灵通,张元德等人的事,他扫听到了一点端倪,这知县与洪四妹走的太近,不是好事,必须得把他往自己这边拉一拉。

    “太爷,当初那欠债的事,咱们就都把他忘了吧。老夫就当那钱没存在过,只要能把几个缺给我。我再拿出笔银子来,感谢太爷大恩大德。”、

    “梁翁不必这么客气,咱们是朋友,好朋友。谈钱就太见外了,欠的债,我也会很快还清的,你得相信我的偿还能力。不过我要说的是,这个事关系重大,我也要通盘考虑么。我这个位置和你的那个位置不一样。看问题的角度也不同,梁老爷子要体谅我,不要让我难做人。”

    笑话,这么要害的岗位。能都让梁瑞民占了去?李炎卿的想法就是制造平衡,在香山县内,引入多股势力。让他们彼此制约,自己才能保证至尊宝座。若是梁家一家独大。那自己这个知县往哪摆?

    巡检里面有二十几个梁家子弟不算什么,别家子弟也有。沙子掺的足够;衙役里梁家补了十几个人,洪四妹则补进去五十多人。至于海巡上,更是洪四妹一家独大。盐道上,盐帮、锦衣卫、梁家乃至香山十一都各族子弟都搀杂其中,也保证其形成不了一股绳,心不会往一起想,自己才好施手脚。

    至于说到一家独大的洪四妹,这个女人势力大些倒没关系,左右飞不出自己的手心去,将来她人都是自己的,何况是小小的势力,这个不叫事。空出来的几个书吏衙役名额,除了要卖掉一部分换钱,另一部分,就要用来培养自己的嫡系,弄几个亲信在手上。

    那位当初想要献妻邀进的兵房书办陆云昭被提拔成了吏房书办,一步到位做了经承。而原先衙门里与张元德关系不好,被边缘化的书办衙役,一下子被提拔了好几名,还有几个帮役转正,整个衙门里面一片喜气,有不少人背后嘀咕,张元德挺好一个人,可惜,死晚了。

    而梁瑞民前脚走,后脚上门的,居然是陈家二公子陈旺宗。他前次吃了李炎卿的大亏,可是见面之后,竟无怒意,反而不住道谢“若无太爷将我那遭瘟的大哥投进牢中,问了个斩刑,我哪能得掌家业。说起来,您是我的恩公,今后您只要有所差遣,小生万死不辞。”

    他这次来的目的,与梁家一样,都是奔那书办名额下手的。前次香山抗敌,李炎卿事先储备粮草,稳定米价,保证了香山人心安定城池不失,上峰倒是颇为嘉奖。可是当事人陈家却损失惨重,元气大伤。

    衙门当初开的白条倒是能兑现,只是兑现的数量却有较大争议,衙门口大小斗玩的娴熟,陈家粮食有一半都留在了衙门库房里,陈老太爷气的几乎吐血。痛定思痛,他觉得这都是自己家在衙门里缺乏人脉的关系,若是查抄粮食时有人通风报信,自己家先把粮食藏下,还能有这事?

    这回衙门里书办衙役出缺,陈荣泰就连面子都不顾,让孙子不惜血本也要办几个名额下来。陈续宗倒也敞快“我爷爷给了我七百两银子,让我运动两个书办,一个衙役名额下来。我也不那么贪,您给我留两百两银子,另外五百两,我买一个普通书办,您看如何?”

    “陈公子倒是痛快。这个价我先不好说,其他几家开什么价我也不知道,自来随行就市,水涨船高。这个缺卖什么价,我也说不好不是。不是听说令祖与赵学道是朋友么,不行你们去广州府疏通一下?”

    “您就别开玩笑了,我爷爷那为人迂腐,我脑子可不糊涂。赵学道是提学官,管不到您头上,香山是您的一亩三分地,一切您说了算。不过咱们买卖不成仁义在,我不是我爷爷,我没那么死脑筋。别看您上次收拾了我,但我还是赞成您是个人物。梁老爷子在香山又是盖房子,又是拆房子,我也要来掺一手。您眼下不告诉我实数,倒也方便我拿这七百两银子去投资,告辞告辞。”

    这香山县一连过了十几天安生日子,又把县试的事操办完了,头一名案首,点的却是梁瑞民的孙子梁满仓。这人生的膀大腰圆,读书乃是个外行,打架倒是能手。在学房斗殴,一个能打三个。点了他的头名,让梁瑞民高兴了半天,却让别人忍不住大骂黑幕。

    好在香山县是李炎卿一家独大,抱怨也没什么用。只是这县试的风波刚过去几天,这一日却有几骑快马赶到,来人见了李炎卿之后十分客气,将自己名刺递了过去“学生王复起,乃是吴帅身边的一名幕僚,这次售卖乱军赃物的事,小生便是太爷的协办。”(未完待续。。)

第一百四十二章秘辛

    这位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