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唐第一庄-第91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可雨连续在下着,那湖水距离堤顶只有不到三尺了。

    一但出了一处口子,那岳州城就危险了。

    “随时准备堵城门。”岳州府尹高喊着。然后也出了府门,跟着人流往城外跑去。

    没跑几步,一道水浪涌来,将几百人都冲倒在地。

    “完了!”岳州府尹心中一凉,转身就下令:“挡城门。”

    城门关闭。然后立即就堆上一个个的沙袋。出城的人上城墙,再从临时建成的木架上跑下来,明知道可能是决堤了,可岳州城的人依然一个个的冲了出来。

    那位老常头也醒了过来。冲着徒弟们高喊着:“去上堤!”

    用人墙挡洪水。再填石。并不是李元兴教的。也并没有人知道洛阳水灾的时候曾经有人这样做过。

    这一军的士兵只是知道,他们接到的军令是,战洪水。保岳州。

    “上堤呀!”看到几百个唐军士绑着绳子跳到水中,无数的声音从四面八方喊了起来,不到几个呼吸的时间,就有数百块石头,数百个沙袋被送上了来。十人一队,抬着长长的木桩,从远处飞奔而至。

    人力能胜天吗?

    洛阳水灾一直以来都是说书匠嘴里的一个故事,可真正当这个故事到现实中的时候,有人怀疑这故事是真实的,也有人怀疑这故事是假的。

    “万里长城永不倒!”当水中有一个军士高声的唱着,无论是因为害怕,还是为了提高士气,他在大声的唱着,严重跑调的声音也引得许多人跟着一起唱了起来。更多的人涌上堤坝,无数的石头与沙袋扔在水里。

    眼看着那决口越来越少,一直被完全挡住,堤坝上突然暴发出惊天的欢呼声。

    那几百个唐军被拉了上来,就那样躺在泥水里,脸上流露出笑容。

    一道万里长城永不倒再一次被唱起,十几万人的超级大合唱,连岳州城内都能够清楚的听着。有这样的唐军,有这样的铁血长城,身为大唐子民而骄傲。

    在歌声之中,突然有人高喊着:“我,我有粮食!”

    有粮食?这是什么意思,那高喊之人周围的人都停止了歌唱,许多视线都盯着那瘦如材,穿着麻布衣服的男子身上。这人是个大地主,而且还是很大的地主,岳州城中不认识他的没几个。

    他有三个儿子,四个老婆,七个儿媳妇,却没有一个孙子。

    有许多人说,这他是太吝啬,而且从来不作善事,所以上天在罚他。

    不管这个人是不是吝啬,只要他有粮食。当下岳州府的主薄就冲到了他的面前:“有多少粮食,岳州府买了,河堤工地上的粮食已经不多了。”

    “我,不卖!”那干瘦的吝啬鬼一字一句,极为坚定的说着。

    周围的眼神全变了,这家伙依然还是老样子。可他不卖能如何,大唐不允许强买强卖,而且个人财产也有相应的保护法令,除非是极大的原因,影响到国本了,才可以临机。但眼下,军粮仓的还是满的,而且军仓是普通粮仓的五倍。

    很快,府尹也过来了,冷着脸说道:“两年前,派发仙粮种的时候,你厚着脸皮,手段用尽一口气就给你家里住下了五万亩。你把粮食卖了,给你一个高价。”

    “不卖!”干瘦的吝啬鬼语气坚决。

    正在府尹想发火的时候,这位突然来了一句:“我捐,捐了!”一句捐了,惊呆了几百人,这种家伙也会捐,也会作善事?

    “我捐,一千万石!”一千万石,巨大的数字吓呆上千人,岳州府尹真的怀疑自己的耳朵,是不是听错了。可那位高喊着:“我捐一千万石,全是上等玉米和土豆。”(未完待续。。)

第833节 灾后重建的考虑

    干瘦的吝啬鬼当官了,直接来自秦王府的电报。

    不是因为他捐了一千万石。

    而是这种家伙竟然可以把土豆保存接近一年时间,别说是李元兴,就是柜爷都认为这是一个奇迹。要知道后世有多少人研究,保鲜只有四个月,保存也只有半年。这家伙的土豆保存了几乎就快一年了,竟然还没有发绿,没有发芽。

    再说玉米,要知道后世玉米属于难保存的粮种之一。

    李元兴的秦王庄粮仓,大量保存的都是玉米碎粒,粮种的部分可以下了大功夫。

    更何况,长安在北方,皇族已经是典型的南方了,这里的空气温度,湿度都远高于北方。但这家伙的玉米保存的比李元兴用了许多后世技术的都好。

    专门派人去检查了他作为粮仓的山洞。

    不知道他用了多少代,多少年,整整挖空了两座山,将许多原始的山洞联接在一起,防火,防水,防潮。而且还有自然的通风与降温条件,最厉害的是,他连老鼠都防住了。粮仓之中,有许多当地人都不认识的果子,还有许多树枝,草之类的东西。

    那家伙有一句经典的理论:一粒粮食被浪费了,都能让心痛一天。

    所以,保护他的粮食,这是才他花空心思去研究的。

    一千万石粮食,虽然大部分是土豆,少部分是玉米,只有不到二十万石是米。这其中的理由更简单,什么产量大这位种什么。红薯的种子他还没有弄到,如果弄到的话,他肯定种的更多。

    是个人才,不过李元兴眼下还顾不上他。

    隋京杭大运河在后世几乎消失,但现在却派上了大用处。强行在嘉兴段开一道口子,直接引入杭州湾,就是后世钱塘江里,并不是一件难事。

    “是不是要考虑灾后重建的问题了?”

    武曌看李元兴在思考,走到近前来问道。

    “重建?”李元兴笑着摇了摇头:“为什么要重建?”

    “为什么不重建?”武曌反倒是不明白了,那么多百姓家园尽毁。不重建要怎么过活。

    李元兴拉过地图。指着地图上说道:“你看,那时的长江,只有两个湖与长江有直接的连接。大唐的长江,却有三大湖。以及几十个小湖与长江有着直接的联系。也就是说。这些湖就有着足够的泄洪能力。”

    “没错,如果不是这些湖,按这么大的水流量。怕是几个州城少说也要死几十万人。”

    武曌认同李元兴这个说法,

    “水量就那么大,所有地方都挡,自然就会冲破堤坝的。眼下,趁这个机会,让长江回归自然,不需要堤坝。只是在几大州县的地方,为建立江堤。我认为,这样的话江堤可以挡住水,而多余的水就会涌入几大湖区。”

    李元兴在地图上直接画着。

    按李元兴的标注,湖区的面积是大唐原地图的三倍。甚至是后世的十倍都不止。

    “这么大的范围,那原先的百姓怎么办?”

    “很简单,一部分渔民想留下的,你知道湖区有住船的说法。就住在船上,每个大湖区都有几个很特别的码头,无论是雨季,还是枯水季都可以使用的码头。这些码头就会变成湖区的特别商业区。”

    李元兴讲着,武曌慢慢的听明白了。

    大唐根本就没有那么大的人口密谋,给大自然留下更多的空间,洪水来的时候,大自然就会解决洪水的问题。

    强行建堤坝,无论是怎么建,无论多高明,总有一个极限,当超出这个极限的时候,那时的水灾就不是小灾了。

    可所有的水有几个湖区分流,再大的水也不会有问题。

    李元兴接口又说道:“我以前想过,黄河可以借小浪底那里,形成一个半人工,半天然的湖区。这也是为了考虑雨季的问题,只是那个工程量太大了。眼下,长江这里许多地方都有着原始的湖区,将湖区扩大却不成问题。”

    “船呢?”武曌又问了一个问题。

    李元兴笑了笑,自信满满的笑着。显然他已经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了。

    雨依然在下着,而且越下越大。

    这几天来,柜爷的表情越来越严肃。江水又涨了三尺的消息报上来的时候,柜爷竟然重重的叹了一口气。这是柜爷到大唐以来,头一次叹气。

    不抱怨,这是柜爷给唐军的条例。

    大唐男儿没有什么抗不过去的,所以绝对不能抱怨。可柜爷自己却是叹了一口气。

    李神通当下就过来:“皇叔莫愁闷。各州县都有上报,虽然有些田被水泡了,但水稻这东西怎么也还能捡回来一次。现在,除了上游有一处决堤之外,再没有什么过大的危险,几大湖区是死了些人,可最近四天以来,再没有什么村子被淹的消息传过来。”

    李神通这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