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唐第一庄-第83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独孤傲也说道:“某三年没进长安,长安变的已经不认识了。秦王殿下之智,只是听我那侄儿数次提及,却一只没有机会在政务之外的事情上说过话。过了今年某就准备请辞,年龄大了,这头脑也不及年轻人灵活,河东道让有能者治!”

    独孤傲的侄子,就是独孤修德。

    “京兆尹为何不来?”李神通问道。

    “他说随李药师与秦叔宝同来,早上还有一些公务要处理。那程小子说要在秦王庄吃午餐,所以必然不会拖过午时。”独孤傲笑着回应。

    几人进了会客厅,一杯茶喝到凉,这才看到秦王府小吏急急的跑来。

    “三位贵客请再坐一会,我家殿下不在花园,只听说去了粮仓,这已经派人去找了。”

    “不如我们直接去找!”李神通提议道。

    三人都是贵过不可及的贵人,小吏派人在前面领路,往粮仓去了。

    秦王庄粮仓,正有小吏将一个空仓的门关上,李元兴提着篮子与柜爷站在门口数着。远远的就听到柜爷在说:“这已经有四种豆,两种米了。没有红豆是不行的。”

    “皇叔、五郎,好兴致!”李神通大步的走上前去。

    “这是?”三位总督都是不解。

    李元兴倒是没有想到会来客人,提着篮子张嘴就编起了故事:“爷爷说,当年在打仗的时候,到了年关之时,天寒地冻,却也没有什么好的吃食。就把粮仓扫一扫,找了些墙角,土坑里的粮食,洗一洗干净。煮碗粥好过年。”

    李元兴是笑着说的。而柜爷却是一脸严肃:“想当年武安君亲身扫仓,为军中士卒煮粥。意有三,一为告诉军中年轻士卒,人要懂得节俭。二是为了教育军中士卒。吃得是百家饭。不要忘记百姓一饭一衣之恩。三是八方食物合在一块。和米共煮一锅,是合聚万物、调和千灵之意。”

    听柜爷说的严肃,三位总督都是带兵的人。

    仔细起过之后。无一不认同。

    秦王庄从最初的秦王、贤皇扫仓,再到三位总督。时至中午的时候,大唐正二品的武将就有十几位,三品、四品的武将几十位。

    从李元兴一只小提篮,再到几位年轻一些的将军背着大筐。

    从扫仓再直接装粮食,再到挑选最精致腊八粥的材料选择,最后连李元兴的冰糖都装了一提篮。

    就在练兵场,架起了十几口三尺直径的行军大锅。

    雪地里,搭起棚子,围着那摆成圆形的一圈的行军大锅,喝酒,吃肉。轮流的去负责照顾那大锅里的粥。

    从中午熬到下午,粥的香味顺着风飘到了几里外。

    喝了一下午的酒,吃了一下午的肉,这粥总算是好了。

    柜爷自然是第一碗,第二碗给了除柜爷之外年龄最大的独孤傲。

    一口粥喝到嘴里,独孤傲一副若有所思的表情,这个表情可是让许多人都感觉意外。是这粥有古怪,还是粥糊了,或者是有什么东西不对味。

    “这个味道,果真不凡。想一想,出外征战,这一碗粥或者说就是从军的写照。这碗中的粮食来自天南地北,身边的袍泽来一样,很少有几个同村人。再说这吃食,当兵的有口热饭就不错了,杂七杂八的东西放在一个碗里,这东西……”独孤傲似乎陷入了某一种回忆当中,或许是在想自己年少从军的日子吧。

    柜爷喝了一口粥,说道:“这粥,名为七宝五味粥!”

    “好,好一个七宝五味粥!”独孤傲一大口将碗里的粥喝掉,将碗向前一伸:“再来一碗!”

    众将军都拿着碗围到了大锅边,自己动手,自己吃,这粥的味道似乎好的出奇。重要的是这个乐子。

    喝过粥,回长安的回长安,进到后堂议事的议事。

    柜爷单独叫了候君集,要对攻击高句丽的方案再进行一些细化,柜爷第一次动兵,要打就要打出一个声威来。

    李元兴来大唐,武曌在大唐。到现在柜爷,还有李岚姗。真正在大唐立足的并不是装弄鬼,然后仙人下凡之说。立足的根本就是真本事,李元兴有真本事,武曌也有。李岚姗作为一个女子,兴农的表章也是真本事。

    柜爷的才能最强就是军略。

    柜爷已经在军事理论上让大唐的将军们信服,可真正的战场之上呢。柜爷要把唐军的战力全部压榨出来,让天下人,真正的战争不是比人数,而是比战略,比战术,比军械,比军队的素质。

    候君集是贞观三年元月初七就出发了,可以说新年没有过完就要出征。

    候君集也卯足了劲,这是他身为兵部尚书的第一战,也是他头一次作为兵马大元帅。这一战对于候君集来说,就是自己军事生涯之中生死一战。全胜,自己在大唐兵部就站稳了脚跟,可如果小胜,或者胜的不容易,那么他只有请辞一条路了。(未完待续。。)

    ps:  这一更晚了些,今天几乎是累挂了,凌晨五点出门,可年检的地方已经排了不少车,九点开始检,十点半才从检测线下来,然后就是排队等着领绿标,年标,还有本本。回到家已经是下午三点了,一头倒在床上。

    醒来之后,码了一个章节,赶紧给大伙传上来。

    七天双倍月票,谢谢大伙了。今天四更,一定会更到数。

第767节 贞观三年新春【第三更谢读者】

    现代有新年,可新这种风俗是自古相传的。

    在古代,新年也有年关一说。

    商人们在新年的时候清全年的账目,讨债的也开始去逼人上吊了。

    长安城在贞观二年腊月二十九日,也就是官假前的最后一天工作日,大唐皇帝李二签了,天英阁全体阁员签字,三省六部主官签字的一份公文。也是贞观二年最后一份公文,仅针对京兆地区的一份公文。

    公文上的签字,认证就占了四尺长的纸面。

    而公文的内容,只有四句话。

    孤老者百文供养、无亲者供养至十六、伤残军月二百文、穷苦辛劳之家保债!

    京兆范围内,孤老无依者!皇家内库自贞观三年起,每月补一百文。孤儿由皇室出钱供养至十六岁。伤残的老军,无家无助者,每个月补发二百文。穷苦人家如果有举债,却是辛劳苦干之家,因为某种灾祸欠债者,皇家作保,新年之时就不要讨债了。

    贞观第一年的新年,大唐向天下展示了强悍的军力。

    贞观第二年的新年,大唐给了百姓们冬天一文一斤的鲜菜。

    贞观第三年的新年,大唐给京兆的百姓一个安心过年的理由。

    贞观第四年会如何……。

    百姓心中充满着希望,那怕是在新年夜要出征的将士们,也得到家人的支持。为大唐战,是保着这份富足的生活。

    一台由大唐岚月公主亲自导演的新春联欢晚会。拉开了大唐贞观三年盛世的幕布。

    开幕,一千个十岁大小的孩子飞奔着进入了大竞技场。李岚姗改了一道曲子,一道很容易入手,很容易传播的曲子,原曲来自现代的歌曲《亚洲雄风》。经由皇宫、民间,最优秀的十名歌匠联合调整曲风,李岚姗按亚洲雄风的词改写原稿,再经由礼部、宏文馆、大唐皇家学院一共十八人重新修改。

    本着,通俗,易懂。易学。易唱的原则,重新修改歌词的部分。

    一千个十岁大小的孩子全部来自秦王庄的农庄。

    先是整齐的背了一遍《三字经》,又背了一段《论语》紧接着,乐声起。

    《盛世大唐》由一千个孩子之口唱了出来。

    正坐在御座上和李渊说话的李二听到歌声。如雷击一般站了起来。好曲。好词。最重要是,这歌唱的让人心潮澎湃。

    “当赏!”李二用力一拍扶手。

    “切,就是一首歌就当赏了。我辛苦造火车也没有打赏呢!”武曌在旁边嘟囔着。

    李二愣住了,转而大笑:“明月莫要讨赏,论公主身阶,你已经是赏无可赏了。要不皇兄打赏翡翠双风钗给你们一人一对!”

    李渊也听着笑了:“二郎莫要小气,不如让明月与岚月私用飞舟一次。”

    “就依父皇。”

    武曌打了一个响指:“哦耶!”

    李岚姗的坐姿足够一个高贵的公主形象,欠身一礼:“岚月谢过皇兄!”

    李元兴没说话,按常理。在这个时候他也要开口谢恩,并不是因为李元兴是秦王,就可以免了这个礼节。李元兴的沉默代表着他的反对,按李元兴的说法,不能惯得太狠了,这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