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唐第一庄-第28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崔孰礼在一旁笑道:“这是长安的风俗,娶了人家的女儿,总要受了教训。这风俗在汉末之时就已有,近些年倒有一些真打的。”

    李元兴策马过了桥,翻身下马。

    这时有亲卫拿过一件长袍给李元兴穿上,这长袍一上身,李元兴就感觉奇重无比,至少也有七八十斤的重量,用手一摸,里面竟然串满了铜钱,而且双肩都是用钢板护着的。

    “殿下,这风俗是民风。你如果大步向前,这就表示您身为大唐秦王,威严自在。他们会在你腰间轻打,毕竟您身为秦王,身份自然不同。但如果你选择抱头向前冲,自然就是是遵守风俗,也不会有人说半句您不顾威严之类的闲话!”

    崔敦礼在一旁小声说着。

    说完,又补充了一句:“某当年娶妻,就是抱头冲进去的。不过那时某年少,也并不官职,想来拥有官职身居高位才娶亲的,您是第一位了!”

    “冲!”李元兴大叫一声,抱头向前冲去。身旁两位穿着红衣的亲卫作为伴郎也紧紧跟上。他们的任务很简单,万一那个健妇失手的时候,或者不小心手重了,再或者就是往头上打去的时候,他们负责挡下。

    这个规矩后世没有,李元兴却感觉很新奇。

    看着大唐秦王竟然选择抱头往里冲,城墙上,城墙里,还有外面看热闹的,包括秦王府军士都响声了震天的欢呼声。

    秦王,果真如传闻之中那样的仁厚,亲民。

    笑声之中,乱棍打下,李元兴那长袍之上铜钱掉落。

    似乎这也是有什么讲究与说法的,李元兴还计划着回去问一问崔敦礼呢,可二百人短短五十米的通道就已经冲完了,那些健妇让开道路,迎亲的队伍开始入城。

    “自是传家彩笔真,择婚闺秀辩琴人,郎才女貌桃华宴,珍重同心达道身。”

    一位年轻的文士迎了上来,念了一道诗。

    李元兴冲的太快,韦挺带着的一百文士还在后面没有赶上来。李元兴可不想让对方给自己一个下马威,要是站在这里没有反应,一定会被这些小家伙们嘲笑。

    好在来之前有了准备,在网上搜了几首背了下来。

    光辉凤烛乐怡怡,女貌郎才俊俏奇,好学精明通哲理,耽吟风雅幕唐诗;

    鸳鸯注定朱丝结,锦帐花开玉蕊技,对镜画眉纤细细,双双丽影美丰仪。

    李元兴背完,心中有一些小得意,可周围全冷场了,所有人都呆住了。

    李元兴心中疑惑,难道是自己的诗太好了,震惊了这些人吗?不,绝对不应该是震惊,肯定是出糗了,只是不知道错误出自那里。

    “咏!”韦挺终于赶到,清咳一声后小声说道:“殿下,您这首诗极是美妙,只是此时对方出的题目是贺新婚。所以咱们一方对应的,也应该是一道贺诗。”

    “我这个……”李元兴都不知道要怎么问了。

    “这个,应该属于房内所用,勉强也能算是催妆诗。”韦挺有些尴尬的解释着。

    啊!李元兴很是意外,这个不算是贺诗吗,房内用?难道是古时用来**的诗吗?李元兴真的糊涂了。

    “殿下高才,不如再来一首!”对方也给了李元兴一个台阶下。

    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李元兴再来一首,场面上更安静了,韦挺脸都红了:“殿下,这完全就是你写给王妃私下读的,连催妆诗都算不上了。所以,此处以贺诗言,绝对不合适!”

    李元兴怒了:“这不对,这是描写人间有情的,本王要改一改!”李元兴那里会改,原本就是把一首宋词硬是没有背全,弄成了唐诗,这会被逼的下不来台。只有硬着头皮强撑了。

    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度。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

    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李元兴念完这完整版的宋词,韦挺脸上也不红了,这种传世精品放在唐朝就算不被人接受,但词句美妙却是值得一读。

    对方那位年轻文士也说道:“殿下高才,这词牌虽然古怪,但节奏唯美。确是书写男女之情,是好词牌。殿下过关了!”

    再纠缠也没有意思了,毕竟这是秦王大婚,不是市井胡闹。

    可是,就在李元兴的队伍重新整队,向内城而去的时候,世家的几个年轻人已经开始宣布他们大胜,他们的突然袭击却是逼得秦王殿下拿了内房小情诗还有情词出来,已是大胜!(未完待续。。)

    ps:  没存稿真可怜,有心想存,却写不出来。

    最近几天,都是夜夜到十二点。

    大伙们同情同情我。

第266节 催妆诗【三更求月票】

    一首《鹊桥仙》成就了长安城一段美谈。

    清河崔氏之中一位年轻的士子,在秦王府士子还没来及上前之时,以一首普通的贺嫁诗逼得秦王李元兴连出三首。

    两首诗,一首词。

    特别是这词,绝对是两情之绝唱,情词之经典,自当流传传古。

    八卦之火熊熊燃烧,却是不知道这首词是写给那一位秦王妃的,自然要八卦一下了。

    李元兴这边进了长安城重整队伍。

    秦王大婚应该用什么样的仪仗,确实是让礼部官员头痛,以大婚而言,秦王身份尊贵,自然应该选择大仪仗,可事实上正如崔孰礼所说,秦王大婚的规格已经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了。

    李元兴这边的队伍,三百小太监打头,手提仪仗之中所用的灯、篮等物。然后就是三百仪仗军士,旗、幔、扇等。

    说到这个扇,大唐仪仗之中却是极重要之物。

    (作者查阅了大量的资料,如果在这里光是展示这个仪仗难免有灌水的意思,没有几千字根本无法完整的描述出全套仪仗来,总之这个仪仗队伍要上千人之多。)

    再往后,才是三百铁甲军士,李元兴骑着马就在这些军士当中。

    队伍最后,则是大婚的男主宾客,以及其余的护卫人员。

    李元兴的队伍还没有到朱雀门的时候,关于那首诗却已经传到了七女的耳朵里。

    七女原本大多都以为,秦王殿下是一名修道之士。最差也是一个武将一样的人物。可谁想却是这般懂得情调之人,七女心中自然是满怀期待了。

    到了朱雀门的时候,在这里还有一些观礼之人,不仅仅是长安勋贵,满朝文武。就是驻留长安的各国使节也在朱雀门上观礼。

    他们对于这些诗词只有知道一个皮毛,虽然向往,可没有十几年的文化沉淀,这诗词之物还不是他们这些没有系统的文化体系之人可以理解的。

    不过,秦王仪仗之中那三百铁甲军士却是让他们眼热的很。

    秦王庄有过一次演武,那次展示的是纯钢制作的全身板甲。防御力惊人。众使节当时都在想。这一件就是几十斤精钢,大唐再富有也不可能制作出大量的精钢铠甲来。

    可此时,初升的阳光照射大地。

    那金光的光芒照在李元兴三百铁甲近卫身上,那些近卫全身铠甲闪耀着耀眼的金光。

    这是秦王庄再一次改进的两种铠甲之一。结合了原先明光铠的样式。再使用了鳞片甲的编制方法。内套软皮甲,前后胸为完整的两片或者三片胸甲,再加上护肩与长腰裙。组成了完整的一套全身铠甲。

    可就这样的铠甲,身体素质差一些的军士当真是用不了。

    全套以大唐的重量也要十一斤,放在现代就是十五斤的铠甲了,穿着这套铠甲步行几十里,对于身体素质差的军士根本就没有半点可能。

    就是李元兴秦王府中的精锐近卫,可以穿上全套铠甲,加上全套武器装备。再带上必须的干粮之物,一天时间也不过就是步行五十里,否则根本就没有可能保持战斗力。

    这三百套金光闪闪的铠甲不但震惊了异邦使节,就是在城墙上观礼的李渊都受到极大的冲击。李渊对身旁亲随说道:“今日是朕皇儿大婚,这大礼之是应该是朕在场,民间可是这个规矩!”

    “太上皇说的极是,民间自然是要父兄在场祝贺的。”

    这亲随又说了一个兄,李渊点了点头。

    “某这就是去安排。”

    那亲随离开城头,直奔皇城。原本李二的计划是明天再去秦王庄,祝贺一下之后,就回长安城。可听那亲随这样一报告,李二动心了。

    当下就下了圣旨,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