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民国之文豪崛起-第78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每个作家都有自己的风格,这主要来源于他们的自身经历。除了《射雕》三部曲和《泰坦尼克号》以外,周赫煊的其他小说都没有纯粹抄袭(《小王子》是照抄的,但没有发表,只给孩子们讲故事)。特别是原创完《神女》、《狗官》、《狗官外传》和《黑土》以后,他的写作风格已经完全成熟了,这严重影响到《银河英雄传说》的风格转变。

    周赫煊的文风可以用六个字来形容:厚重的历史感。

    就算是荒诞如《神女》和《狗官》,仔细阅读感受,依然能体会到一股历史气息铺面而来。

    没有亲身经历过战争乱世的作家,是很难写出这种味道的。周赫煊也并非刻意而为,动笔时不由自主的就加入进去,因为这些都是他的人生感悟。

    ……

    在前往剑桥郡的火车上,周赫煊正在口述内容:“……一个巨大的暗黝身形,半掩在血渍斑驳的雪堆里,绵软而毫无声息。蓬松的灰色绒毛已经结冰,腐朽的气味紧附期间。布兰隐约瞥见它无神的眼窝里爬满蛆虫,咧嘴内满是黄牙……”

    《冰与火之歌》就没那么麻烦了,只要把各方的阴谋修改得更高端点即可,其余内容周赫煊完全可以照抄。这玩意儿本就属于娱乐之作,既然某位拖延症患者死活不肯完本,那周赫煊干脆就自己编一个结局。

    马珏一路随行,反正也是闲着,干脆就成了小说记录员。

    马珏终于体会到什么叫“文思如泉涌”,她写字的速度,居然跟不上周赫煊“创作”小说的速度。就好像周赫煊脑子里已经有完整的故事,甚至连遣词造句都想好了,只需向讲故事一样说出来即可。

    “呜呜呜~~~”

    在汽笛声中,火车渐渐停下来,这是从牛津到剑桥的中间站布莱切利镇。

    马珏收起钢笔和稿纸,甩了甩发酸的手腕,苦笑道:“先生,帮你记录小说可真是个体力活。”

    “那下次我找其他人吧。”周赫煊笑着说。

    “别,”马珏笑道,“其实挺有意思的,你讲的这个故事非常精彩。只是……”

    周赫煊问:“只是什么?”

    马珏提醒道:“只是千万别在国内发表,因为它跟抗战无关,肯定会遭到其他文学家的抨击。”

    “我知道,所以抗战之后才会出版。”周赫煊说。

    马珏好奇地问:“为什么不再写《黑土》那样的小说呢?中国需要优秀的抗战文学作品。”

    周赫煊摇头道:“《黑土》写起来太累了,有时候搞得我头晕脑胀,而且精神感觉特别压抑。至于抗战文学作品,我可以把《中国队长》编得更精彩一些,那部漫画对中国老百姓来说更有价值,知识分子和普罗大众都喜欢看。”

    马珏叹气说:“唉,要是现实中真有个中国队长就好了。”

    “中国总有一天会变好的。”周赫煊安慰道。

    就在周赫煊来到英国的第二个月,日军又对重庆进行了一**规模轰炸。周赫煊在江北和南岸的6家工厂遇袭,轻则被炸毁围墙,重则厂房成为废墟,好在合川那边的药厂完好无损。

    连续三个月的大轰炸,让国府正式做出决定,在九月份宣布重庆为中国民国陪都。

    这个“陪都”是永久性的,就算抗战胜利后还都南京,重庆依旧是中华民国的陪都。在理论上,即便老蒋千里转进台湾,他还得把重庆视为陪都。

    老蒋下的“陪都令”是在聚拢民心,因为大后方快撑不住了,抗战已经迎来最艰苦黑暗的时期。这里的艰苦黑暗,说的不是战局胜负,而是经济民生已经彻底崩溃。

    二战期间,英国从敦刻尔克大撤退到经济崩溃,只用了半年时间,以至于美国卖军火不得不改为赊账模式。

    像英国这样的发达国家都如此,更遑论中国,战争真不是那么好玩的。

    好吧,美国是个例外……

    众人下车来到镇上的一家小旅馆,离此3英里的地方有个布莱切利园,建筑风格非常独特,糅合了维多利亚哥德式、都铎式和荷兰巴洛克式的多种风格。

    这里是个度假的好地方,周赫煊打算在战后把园子买下来。

    现在购买当然是不可能的,因为它是英国的战时情报基地,欧洲战场所有截获的情报都在这里分析汇总。

    搞笑的是,这园子乃是私产。

    英**情六处的长官辛克莱爵士,建议政府出资买下,居然遭到拒绝。辛克莱只能自己掏了7500英镑买园子,然后把情报人员都接进来工作。

    等战争结束,周赫煊出资1万英镑,估计是可以买到布莱切利园的。这园子总占地面积235公顷,非常大,到时候再修缮一下,建个小型骑马场,每年夏天都可以带着家人来这里避暑。

953【理想与现实】

    自从德国对伦敦进行大轰炸以后,偏僻冷清的布莱切利镇就变得人满为患。

    因为这里距离伦敦不太远,铁路交通便利,而且物价低廉,没有军事和工业设施不易遭轰炸,是伦敦市民躲避战争的最好选择之一。8月到10月期间,小镇上已经涌来一万多人,周赫煊他们差点没找到旅馆的空房间。

    “先生,你们真幸运,今天刚刚搬走两家人。”旅馆老板笑着说。

    这话刚说完,又有几个人下楼,说要办理退房手续。

    周赫煊颇为好奇地问:“你们这是要去哪儿?”

    那家的男主人说:“回伦敦。”

    “为什么?”周赫煊道。

    那男人说:“我宁愿回伦敦被炸死,也不愿在这里被无聊死。小镇上什么都没有,没有电影院、没有咖啡厅、没有足球比赛、没有……就连像样的小学都没有,这里的老师教学质量太差了。”

    好吧,这个理由很强大,因为小镇无聊,所以大家选择回伦敦去挨炸。

    两相对比起来,中国百姓对生活的需求也太低了,他们只要有饭吃、能活命就心满意足。

    说起来非常搞笑,涌入布莱切利镇的一万多伦敦人,半年时间不到就会全部跑个精光。因为小镇的生活跟伦敦比起来太low逼,他们生活得很不愉快这哪像战争难民?简直就是来集体度假的。

    那一家子办完退房手续,便提着箱子哼着歌儿离开了,欢欢喜喜犹如结束假期的游客。

    马珏感觉颇为好笑:“这些英国人也太乐观了吧。”

    “他们是还没有见识到战争的残酷,毕竟,上一次世界大战没有打到英国本土。”萧乾突然插话说。他一路上都跟在周赫煊身边,包括周赫煊参加淡墨社聚会,萧乾也在外边候着,准备写一篇关于周赫煊的报告文学。

    周赫煊说:“这不是最主要的原因。”

    萧乾好奇道:“还有什么原因?”

    周赫煊说:“第一,日不落帝国带来的强大自信,虽然英国早就开始衰落,但大英帝国的神圣光环还对每个国民起作用。第二,自20年代以来,英国经济高速发展,工党又带来民权和福利,英国人的精气神很足,他们已经摆脱了对温饱的基本要求。”

    马珏说:“可英国还是有很多无家可归者。”

    “那不是主流,”周赫煊道,“在上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诸国列强都在发生着剧变。英国最明显的就是工党两度组阁,每次上台都大力推行社会主义改革,这给英国中下层民众带来强大的凝聚力和认同感,甚至于社会福利成为一种思想共识。所以在工党第二次组阁的时候,英国失业率虽然高达10%,但其民意支持率却居高不下。若非经济危机让工党被迫削减福利政策,工党政府根本不会倒台。”

    萧乾疑惑道:“这跟战争有什么关系?”

    周赫煊解释道:“社会主义改革带来的国家认同感啊,这个国家提高平民福利,并且这种福利成为社会共识,那么自然有无数国民会选择爱国。别看几年前英国和平主义泛滥,但战火真的燃烧到英国本土,英国人肯定会选择保家卫国,因为这个国家让他们感觉有奔头。”

    马珏问:“那中国呢?”

    周赫煊苦笑道:“中国只剩下国仇家恨和民族凝聚力了,大部分底层民众其实不愿为国打仗。甚至对某些蒙昧小民而言,日本的统治跟国民政府的统治没啥两样,都生活得艰难困苦。”

    萧乾掏出小本本,问道:“周先生似乎对中国的经济福利政策很不满意?”

    “你觉得呢?”周赫煊没好气道。

    萧乾继续问:“周先生对《五五宪草》怎么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