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民国之文豪崛起-第49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蒋百里还认为,湖南是中国抗战的关键,这里是中国的心脏,这里粮产量丰富,这里地形复杂,这里人力资源充足,必须提早大力开发和建设湖南。

    国士啊!

    周赫煊惊讶地看着蒋百里,对这位先生的战略眼光佩服之极。

    历史的走向完全就在蒋百里的预料当中,日军对于中国的占领,打得最胶着的正是湖南地区,光是长沙会战就打了好几次。

    事实上,蒋百里的“三阳线决战论”,对老蒋的影响非常大,几乎就是国民政府在中后期抗战的指导思想。

    “有三点。”周赫煊伸出三根指头。

    蒋百里道:“请讲。”

    周赫煊说:“第一,现在就工业内迁,恐怕只能是说说而已。内陆地区交通不发达,基础设施也落后,不利于工商业发展,所以那些资本家、企业主们不可能听话。没有切肤之痛,日本人不兵临城下,是没有人愿意把产业内迁的。即便是蒋委员长亲自下令,也无法指挥那些资本家。所以,你的这份应对策略,应该改为建议政府把新的军工产业设在内陆。”

    “有道理。”蒋百里点头说。

    “第二,”周赫煊继续道,“你忽略了内陆地区的交通情况,内陆地区铁路稀少,战时难以支撑兵力和物资运输任务。而且中国急需国际支援,所以还要尽快增修西南地区的铁路和公路。”

    蒋百里想了想说:“是我疏忽了。”

    周赫煊又说:“第三,你忽视了四川,我认为四川才是真正的大后方……唉,这个不提也罢,等南京政府平定了四川军阀再说。”

    蒋百里笑道:“幸好来找了明诚,你的建议我会写进策略当中。”

613【人脉很重要】

    蒋百里的军事代表作是《国防论》,此书包含了他半生的研究心血,要到1937年才集结出版。

    后世许多公知造谣说,太祖的《论持久战》抄袭了《国防论》,还明目张胆地叫嚣着:“把抄袭的东西还给人家!”

    能说出这种话的人,显然是没有读过《国防论》的。这书完全跟抗日扯不上半点关系,而是蒋百里对一战以来诸国列强的总结,包括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内容,再吸收西方新的军事理论和中国古代军事思想,来阐明自己对中国国防建设的一种构想。

    至于“持久战”思想,也并非太祖独创,他在《论持久战》开篇第一段里就说:“然而战争的过程究竟会要怎么样呢……很多人都说持久战。”可见,当时“持久战”已经成为一种主流观点。

    中日全面战争爆发以后,国人的思想非常复杂。有说要打“持久战”的,呼吁抗战到底;也有不少认为中国必亡,即“亡国论”;还有坚信“速胜伦”的,觉得中国可以快速战胜日本。

    太祖的伟大并非提出了“持久战”思想,而是他对此展开了论述:怎样有效地持久战,抗战将怎样分阶段进行,怎样发动群众以人民战争为基础进行持久战,怎样做到存人失地、人地皆在,怎样做到既保存自己又消灭敌人,怎样以消灭敌人有生力量为主展开战斗……甚至他老人家还讨论了,国际形势会因为中国的持久战发生什么样的变化。

    可以说,太祖在1938年发表的《论持久战》,精确预言了中国抗战的全过程。

    蒋百里现在提出的“三阳线决战论”,在太祖的《论持久战》面前就如小儿科。他这个理论最大的缺陷,就是军事思想还停留在“一战”时期,想把湖南变成中国的“凡尔登绞肉机”。

    当然,蒋百里的这个理论也亮点无数,比如提前进行工业布局、用东部的地理空间换取战略时间等等。就此来看,蒋百里已经是非常优秀的军事战略家,至少能把老蒋甩出几个银河系。

    老蒋不是傻瓜,虽然也在寻求“中日友好”,但他深知那是妄想,日本早晚有一天要打过来。

    常凯申已经在为国战做准备了,但他怎么做的准备呢?

    恩,蒋委员长首先要确保上海的安全,因为上海是中国最重要的城市,也是他最重要的财源之地。他不愿意、也不可能轻易放弃上海,所以他正在暗中完善上海的防御体系,想把上海打造成固若金汤的堡垒……

    好吧,事实证明,常凯申的这种部署还是有点用处的。若非他提前巩固上海防御,淞沪会战不可能坚持三个多月。虽然淞沪会战最终以失败结束,但却打破了日本“三个月灭亡中国”的野心,让很多抱有悲观心态的国人看到希望,极大的坚定了全国人民坚持抗战的决心。

    当天晚上,周赫煊和蒋百里反复讨论了两个小时,将那篇“三阳线决战论”反复修改补充。

    “明诚,你明天跟我一起去见委员长吧。”蒋百里收好稿件说。

    周赫煊笑道:“我就不必了吧。”

    蒋百里眨眼道:“汪兆铭想要搞臭你,可以调动许多报纸和文人对你进行攻击。你唯一的办法,就是让老蒋帮你说话,至少《中央日报》不敢再乱发社论了。”

    “好吧。”周赫煊耸耸肩,感觉有些郁闷。

    蒋百里笑道:“其实,你还可以找一个人帮忙。”

    “谁啊?”周赫煊问。

    蒋百里缓缓地说出三个字:“朱家骅。”

    周赫煊猛然欢喜,顿时拍手说:“对啊,我怎么把骝生(朱家骅)给忘了!”

    蒋百里给人一贯的印象,就是个只懂军事、不懂政治的专业人才。但他能说出“朱家骅”这个名字,就说明蒋百里不是不懂政治,而是不愿卷进政治当中。

    常凯申此人或许别的不行,但玩弄权术却是一把好手,深谙政治制衡之道。

    他死抓着军队、财政和特务三条命根子不放,军队方面有陈诚、胡宗南等人,财政方面有孔祥熙、宋子文和陈氏兄弟,特务方面有戴笠、徐恩曾等人。这些人大部分都是江浙人士,互相牵制、互相依赖,谁敢嚣张他就打压谁。

    比如最近陈果夫跳得最欢,老蒋已经非常不爽了,他明年就要任命张厉声为中组部长。而张厉声是cc系的叛徒,天然就和陈果夫对立,这个任命无疑是在陈果夫脖子上拴绳子。

    常凯申是怎么压制汪兆铭的呢?

    他把国党中央党部秘书长提高一级,改称中央秘书长,居于国党中央各部长之上,其地位仅次于副总裁,并主管中央党部的日常事务。就这么一项简单的任命,直接把汪兆铭的权力架空,让汪兆铭在国党内部毫无话语权。此举不但牵制了国党副总裁汪兆铭,还削弱了陈果夫兄弟的cc系势力,可谓一石二鸟。

    顺便一提,这个主意是戴季陶想出来的。戴老头看似刚正不阿、疯疯癫癫,其实阴得很呢,难怪能成为常凯申的首席智囊。

    至于蒋百里刚才说的朱家骅,如今已成为一颗冉冉升起的政治新星,属于常凯申极为器重的大红人。

    朱家骅是搞教育出身的,前几年,蔡元培和李石曾两派把教育系统弄得乌烟瘴气,以至于常凯申不得不自己兼任教育部长。

    经戴季陶的强烈推荐,常凯申试着把朱家骅任命为教育部长。结果朱家骅不负众望,一年之内就完成专科教育、师范教育、中小学教育等法规的制定,使得民国的教育体系迅速完善,并且极大缓解了教育系统内部的派系斗争。

    常凯申终于发现朱家骅是个人才,连忙又把朱家骅调去交通部当部长。朱家骅自己也很给力,只用两年时间就扭转了交通运输的混乱局面,大大提升了民国的铁道运输效率。

    历史上,常凯申再过两年,还会任命朱家骅为浙江省主席。

    都知道常凯申是浙江人,他的主要心腹也全是浙江人,浙江省主席这个位子属于烫手山芋,稍不注意就要得罪哪个权贵。常凯申让朱家骅当浙江省主席,无疑是对他寄予厚望的。

    朱家骅一到浙江,立即减免各种苛捐杂税,虽然得罪了权贵,却赢得了民心同时也赢得了浙江商人们的支持。在浙江本土财团的拥护下,朱家骅立即着手地方改革建设,取得的各种政绩能把人闪花眼。

    常凯申对此高兴坏了,完全把朱家骅当成“总理”来培养,一跃成为常凯申、汪兆铭之下的政府第三把手。

    汪兆铭后来为什么投奔日寇做汉奸?

    很大原因就是朱家骅,朱家骅的能力太强了,把汪兆铭、陈果夫、陈立夫压得毫无存在感。在朱家骅担任中央秘书长之后,汪兆铭彻底成为吉祥物般的摆设。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