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民国之文豪崛起-第35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而此时此刻,阎锡山也坐着日本人的飞机,从大连飞回老窝山西。

    部下担心阎锡山的安全,问道:“司令,你回山西,不怕受常凯申和张学良的压迫吗?”

    阎锡山笑着回答:“他们顾不上我的。”

    确实顾不上,天灾、内乱、外寇入侵,阎锡山选了个东山再起的好时机。

    九一八就要来了!

436【老毛病】

    天灾属于凑巧,内乱却是精心策划的。

    自广州国民政府成立后,7月18日,石友三起兵反对常凯申和张学良。

    7月21日,广州国民政府颁布北伐讨蒋令。

    7月22日,广州国民政府外交部长陈友仁秘密出访日本,多次会见日本外相币原喜重郎,表示愿以东北权益换取日本支持,但未得到响应。陈友仁随即又会见苏联驻日大使寻求支持,也遭到拒绝。

    8月5日,阎锡山乘坐日本军用飞机,返回山西重新主政。

    8月底,冯玉祥策反甘肃旧部雷中田反蒋,一度控制甘肃军政。

    9月1日,广州国民政府进行总动员,任命阎锡山、冯玉祥、韩复榘、邹鲁等人为北方军政委员会委员。

    9月2日,广州国民政府正式出兵。

    9月13日,粤桂联军兵分五路进攻湖南。

    9月18日,日本关东军动手。

    常凯申已经连“剿匪”都不敢剿了,急忙调回部队应付反蒋联军。张学良也让人紧盯西北和华北,不敢有分毫懈怠,哪有精力去对付日本人?

    如果一切都是巧合,那也太巧了吧。

    ……

    北平。

    周赫煊怒气冲冲地来到张学良官邸,当着于凤至的面质问道:“六帅,为什么还不调集精锐回防东北?”

    张学良愣了愣,对妻子挥手道:“于大姐,你先回避一下,我跟明诚谈要紧事。”

    于凤至朝周赫煊点头微笑,说道:“你们两个慢慢聊。”

    等于凤至离开以后,张学良才说:“阎百川已经回山西了,冯焕章又在不断挑事,现在华北、西北各军皆不稳,随时可能串联反叛。我哪里还敢擅动军队?”

    “那日本人就不防了?”周赫煊说,“日本人在东北策划有大阴谋,已是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你别跟我说不知道!”

    “我当然知道,但那是日本军部自作主张。”张学良一副胸有成竹的样子。

    局势发展到现在的地步,常凯申、张学良、阎锡山都知道日本人会动手,甚至连中国和日本的报纸都有相关消息。

    早在七月份,察觉日本人阴谋的贺耀祖,便密电南京国民政府:“日军事参议官会议,决于南满设置常备师团,此种于我国主权极有妨碍,即于领土之完整上可谓发生大危险……查日本政府对满政策近有改变……如宇垣总督正式言明,原来统治鲜满为二元制,现改为一元制……”

    张学良拿出一份机要文件,递给周赫煊说:“明诚且勿担忧,你先看看这个。”

    周赫煊翻开文件仔细阅读,却是奉系间谍从日本发回来的情报,情报内容明言:日本关东军准备9月底动手。但关东军的阴谋已经泄露,日本政府对此深表愤怒,外相币原为此向陆军大臣南次郎提出质问。

    等周赫煊把情报文件看完,张学良才说:“明诚,你对东北的判断非常准确。但我们不必担忧,日本内阁是反对军部出兵的,他们自会约束关东军的恶劣行为。而且,关东军策划多时的阴谋,已经完全暴露无疑,这种情况下,他们只能将计划作废。”

    周赫煊瞬间想明白,为什么老蒋会压制国内的排日运动,为什么会密电张学良不得挑衅日方。

    原来,不管是常凯申,还是张学良,他们对日本关东军的阴谋都已知悉,也知道日本内阁坚决反对军部的计划。因此他们把希望寄托在日本内阁身上,认为内阁可以约束关东军的自作主张,而东北军需要做的,就是忍让再忍让,坚决不给关东军出兵的借口。

    周赫煊苦笑道:“六帅,你真的认为,日本内阁能够约束关东军?”

    张学良非常肯定的说:“这是自然,日本跟中国不一样,他们是政权稳固的统一政府。既然日本内阁反对武力扩张,关东军又怎么可能成事?”

    “日本文官是反对,但武将早就想着打仗啊,”周赫煊大声疾呼道,“关东军决定9月底动手的计划虽然暴露,但他们绝对不会把计划作废,反而可能提前行动,行动日期多半就在九月中旬!”

    “明诚,你想得太多了,”张学良安抚解释道,“这一年来,我加大了对日本国内的情报工作。日本内阁和陆军部是观点对立的,陆军部想要在东北扩张,但一直遭到内阁的否定和打压。我们必须配合日本内阁,尽量予以忍让,不给日本关东军出兵的借口。一旦我们反应激烈,很可能日本内阁就压不住军方。此时正值多事之秋,天灾内乱频发,就算要和日本人动手,也得把眼前的难关先渡过再说。”

    周赫煊眼神冰冷地瞪着张学良,质问道:“也就是说,如果日本关东军攻打沈阳,你会选择不抵抗?”

    “关东军没那么大胆子,最多在南满线一代挑衅,”张学良自信地说道,“就算关东军真的攻打沈阳,我们也可以联络日本内阁和国联,勒令其即刻退兵,避免局势进一步恶化。”

    周赫煊问:“如果日本关东军攻下沈阳后,不听日本内阁的命令,继续进攻侵占整个东北呢?”

    张学良说:“不可能的,日本内阁和国联不会容许关东军胡来。”

    “你已经决定了?”周赫煊失望地问。

    张学良点头道:“决定了,也只能这样做,才是解决问题的最好方式。”

    “那你就等着成为中国的罪人吧,告辞!”周赫煊拂袖而去,他要亲自去一趟东北。

    张学良的老毛病又犯了,那性格从来就没改过。“中东路事件”时,张学良把希望寄托在苏联内乱,不敢大规模打仗上边;而即将爆发的“九一八事变”,张学良又把希望寄托于日本内阁和国联,想要等关东军自行撤兵。

    打铁还需自身硬啊,哪有等着对方出差错的?

    日本内阁确实反对关东军出兵,但他们在满蒙问题上,利益是一致的。只要关东军制造出既成事实,那么内阁就必须妥协历史上,九一八事变爆发后,日本内阁对此强烈反对,确实如张学良所期待的那样,敦促关东军赶快撤兵。

    然而结果如何呢?

    至10月份,日本少壮派军官发动政变,虽然这次政变以失败告终,却把日本首相给吓到了。为了延续内阁寿命,日本首相不得不开始协调军政关系,并在一定程度上支持关东军侵占东北。

    日本陆军部对此还不满意,最终在12月份把日本内阁逼得集体辞职,他们可以更加肆无忌惮的实施扩张计划。

437【劝谏】

    沈阳郊外,冯庸大学。

    操场上,一个班级正在上体育课,学生们手持木枪,跟着教官一起练习刺刀拼杀。

    “喝!”

    “杀!”

    “杀!”

    抬枪,前突,刺杀,收枪,格挡,刺杀……一个个简单有效的动作,重复了不知多少遍。

    早已戒烟的冯庸,此刻站在校长室的窗后,抽着烟默默注视那些学生,突然转身问道:“你真的肯定,关东军近日就要动手?”

    周赫煊说:“五哥你长期在东北,应该知道日本人的动向。今年关东军三番五次挑事,前不久甚至在沈阳街头搞军事演习,他们难道是闹着玩的?”

    “小六子怎么说?”冯庸问。

    周赫煊道:“张汉卿已经接到确切情报,日本人会在月底出兵。但他跟常凯申都倾向于不抵抗,认为日本内阁会勒令关东军撤兵。”

    “日本内阁又是什么态度?”冯庸问。

    “这一届的日本内阁,是几个月前刚刚组阁的,”周赫煊解释说,“由于日本国内经济危机严重,所以日本内阁把主要精力都放在内政建设上,坚决反对武力扩张。”

    冯庸松了口气说:“那还好,只要日本政府不想打仗,那就还有缓和的余地。”

    周赫煊道:“五哥你看过我那本《菊与刀》,应该知道日本人有下克上的传统,日本内阁怎么可能管得住那些军人?”

    冯庸喃喃说道:“不至于吧,连内阁都无法约束军队,那日本陆军部岂不是要造反?”

    周赫煊说:“自1921年华盛顿会议后,日本一直在大规模裁军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