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民国之文豪崛起-第27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虽然这些都是样板单位,专门呈现给外国人看的,但也并非完全弄虚作假。

    周赫煊随便找几个工人和农民聊天,对方的语气显得激动而真切,他们真的相信自己在创造美好的未来。

    众人还被请到莫斯科大学去演讲,主角自然是爱因斯坦。周赫煊在爱因斯坦大神面前,只属于敲边鼓的,能在学校讲几句已经够给面子了。

    直到他们离开莫斯科的前一天,斯大林终于抽空出来亲自接见。

341【强势】

    斯大林工作很忙,因此只礼节性的接见他们15分钟。地点在克里姆林宫,邀请人员仅有周赫煊和爱因斯坦,李石曾等人全部被排除在外。

    苏联中央警卫开着轿车,把二人从饭店里接出来,穿过广阔平坦的红场,直奔克里姆林宫而去。

    周赫煊在穿越以前,曾来这里旅游过,只可惜物是人非。

    宫墙四周的20座楼塔上,随处可见持枪而立的守卫,任何意图不轨的人,还没靠近克里姆林宫就会被击毙。

    此处的警戒工作虽然很严密,但周赫煊和爱因斯坦并没有被搜身。他们随警卫来到一间会客厅,被告知请暂时等待,然后便是喝着咖啡聊天。

    大概五分钟过去,大门突然被推开。

    斯大林踩着皮靴阔步而入,身后只跟着一位秘书,其他侍卫都守在门口。他的身材并不高大,也没有画像上的凌厉气势,只不过眼神格外犀利慑人。

    “斯大林先生!”

    周赫煊和爱因斯坦同时起身,上前与斯大林握手。

    斯大林只是在握手的时候,对他们微微一笑,并没有其他废话。

    直到三人各自坐下,斯大林翘起二郎腿,歪着身子对爱因斯坦说:“欢迎爱因斯坦先生,再次来莫斯科做客。”

    爱因斯坦笑道:“我们这几天参观了苏联的工厂和学校,苏联的发展让人非常震惊。”

    “这是必然的,”斯大林毫不谦虚地说,“苏联拥有最先进的体制,集合全体人民的力量发展,这是资本主义国家无法比拟的,苏联必定超越美国和英国!爱因斯坦先生,你是苏联科学院的院士,完全可以留在苏联做科学研究工作,我会给你提供最好的条件。”

    爱因斯坦委婉拒绝道:“我很高兴收到你的邀请,但我暂时还走不开,必须把现有的工作先完成。”

    斯大林说:“苏联随时恭候你的到来。”

    “谢谢。”爱因斯坦说。

    斯大林又扭头看向周赫煊:“周先生,我看过你的著作,就是那本《大国崛起》。你在书中对苏联建设的预言,让我很感兴趣。”

    周赫煊笑道:“只是个人的荒谬看法。”

    斯大林语气一转说:“但你又指出了苏联的许多漏洞和缺点,有些是客观的,但有些就是诋毁了。”

    “那是我对苏联的具体情况还不了解。”周赫煊不想触怒这位暴君。

    斯大林笑道:“正如周先生预言的那样,包括美国在内的所有资本主义国家,都要爆发严重的经济危机。苏联才是世界的未来,如果周先生愿意来苏联工作,我也会给你提供自由便利的条件。”

    周赫煊说:“我的归宿是中国。”

    “哈哈,爱国主义不足取,你的目光太狭隘了,应该关注全人类的未来。苏联,就是立足于解放全人类。”斯大林毫不客气地说。

    周赫煊嘴角抽了抽,很想拿中东路事件打斯大林的脸。但想想还是算了,说得再多,也不过是在白费口舌。

    而且斯大林对中国也是无比警惕的,十多年后,常凯申的儿子尼古拉同志,希望斯大林能够支持国党,并提出要收回外蒙古,理由之一是中国对苏联没有威胁。

    斯大林的回答是什么呢?他说:“我不把你当做一个外交人员来谈话,我可以告诉你:条约是靠不住的。再则,你还有一个错误,你说中国没有力量侵略俄国,今天可以讲这种话,但只要中国能够统一,比任何国家的进步都要快!”

    斯大林看得很明白,中国的国土面积、人口数量和历史底蕴摆在那里,正常发展起来太吓人。

    随便闲聊几句,斯大林便让人拿出礼物。他分别送给爱因斯坦和周赫煊一支苏联产的金质钢笔,并放话说:“苏联不仅是无产阶级的乐园,同样也是全世界学者的天堂,愿意接纳一切热爱和平、反对帝国主义的科学家和人文学者。”

    才见鬼了,周赫煊腹诽道。

    斯大林的接见就此结束,掐着时间、分秒不差,刚刚好15分钟。

    周赫煊把金笔揣在怀里放好,跟爱因斯坦一起滚蛋了。

    回答下榻的饭店,李石曾问道:“你跟斯大林都聊了什么?”

    “就15分钟时间,能聊些什么?说了些废话而已。”周赫煊吐槽道。

    李石曾感慨道:“如果时间充裕的话,我倒想在苏联四处看看,更加深入的了解苏联的教育模式。”

    周赫煊笑道:“我劝你还是别深入了,看得越多,就越会感到失望。”

    李石曾不解道:“明诚何出此言?我觉得苏联现在很好啊,各方面都在快速发展,特别是国民的精神面貌尤为积极。”

    “我们这几天看到的,都是苏联让我们看的,”周赫煊拿出金笔,无聊把玩道,“任何国家,都有光鲜的一面,也有阴暗的一面。恰好,苏联在这两个方面都走了极端。”

    “也许吧。”李石曾不置可否。

    周赫煊说:“我们赶快回国才是正经,国内的接待都安排好了吗?”

    李石曾道:“大致安排好了,先走沈阳,再去天津、北平,接着是上海、南京。不过具体情况难以确定,北大和清华已经吵起来,都想要在自己的学校接待爱因斯坦。上海那边同样如此,听说几所大学的校长,都已经闹到教育部去了。”

    周赫煊想了想说:“北大还是省省吧,就那几栋破建筑,实在太寒酸了。还是清华有钱啊,前清王府摆在那里,环境优美又上档次。”

    “我也是这么考虑的,几年前泰戈尔来北平,也是下榻在清华工字厅。”李石曾说。

    周赫煊道:“其实在哪儿接待都不是重点,最重要的是把国内物理学的顶尖学生找来。如果有谁被爱因斯坦看上,不说做学生,随便单独指点一下也是好的。”

    “这怕是难。”李石曾苦笑。

    周赫煊说:“对了,留学庚款不是已经用完了吗?我想个人出资设立留学基金,每年资助10到20个学生留洋。英美方面要找蔡元培先生,至于留学法国,就得石曾先生你多多帮忙了。”

    “这是好事,我一定竭力相助!”李石曾拍胸脯道,丝毫不介意周赫煊跟蔡元培合作。

342【表情包】

    冰天雪地,白雪皑皑。

    西伯利亚铁路从莫斯科出发,穿越辽阔的松林雪原,跨过险峻的乌拉尔山脉,横穿西伯利亚冻土带,最终抵达太平洋岸的海参崴。

    爱因斯坦虽然已经50岁了,但性格却不显得沉闷。当火车飞驰在无边无际的冻土层时,他惊喜得像个发现新玩具的小孩子,趴在窗后眼都不眨的眺望。

    “这真是一条神奇的铁路,简直让人难以置信,它比美国的西部大铁路更加壮观,”爱因斯坦忍不住感慨道,“不得不说,俄罗斯是一个伟大的民族。”

    周赫煊指着外边的冰雪,不咸不淡地说:“这条铁路在修西伯利亚路段时,俄国在中国的山东、河南及东北地区,前后招募了几十万工人。西伯利亚铁路东段的桥梁和隧道工程,绝大部分都是由中国工人完成的。不管是美国西部大铁路,还是这条西伯利亚铁路,每一根枕木上都流淌着中国人的鲜血。”

    爱因斯坦起初是惊讶,随即默然,缓缓说道:“或许,我应该更多的了解关于中国的一切。”

    柯布西耶做为一个建筑师,他听到周赫煊所说的话后,忍不住评价道:“中国的工人,是世界上最优秀的工人。不管是在俄国、美国,还是法国,他们的表现都是那样出色。或许,这种工匠传承一直流淌在民族血液中,所以才会有万里长城。”

    李石曾不知该说什么才好,中国的工人修建了美国西部大铁路、修建了俄国西伯利亚大铁路。当今世界最雄伟的两条铁路,其最难的路段都是中国工人修出来的,而中国自己的铁路却少得可怜。

    中国的工人,何时才能修筑一条属于中国的世界级大铁路?

    李石曾感到很茫然,内心的憋屈难以言喻。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