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民国之文豪崛起-第26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周赫煊问道:“关于援法华工的信息,哪里能够找到最完整的资料?”

    李石曾想了想说:“这个恐怕要问李骏,他以前是北洋政府任命的驻法公使馆秘书,同时担任驻法华工监督。”

    “此人现在何处?”周赫煊问。

    李石曾说:“他如今是驻加拿大领事馆副领事(刚刚升任为总领事,由于信息不通畅,李石曾不知道)。”

    周赫煊又问:“现在的驻法公使是谁?”

    李石曾笑道:“高鲁,他跟我是老朋友,肯定愿意帮我这个忙。”

    周赫煊仔细询问,才知道现任驻法公使高鲁,是个纯粹的学术性官僚。

    你绝对猜不到,驻法公使这么重要的外交职务,居然让一个天文学家来担任。

    高鲁此人,乃中国现代天文学奠基人之一,紫金山天文台就是他发起筹建,并参与选址的,还亲自测算出天文台的经纬度。紫金山天文台还没建成,高鲁就被派来法国担任驻法公使。

    对了,高鲁还是一位发明家。就在半年前,他发明出“天璇式中文打字机”,提高了少许的中文打字效率。

    第二天早晨。

    李石曾带着周赫煊前往驻法公使馆,正式拜访驻法公使高鲁。

    高鲁的造型很别扭,他面容清癯,戴着一副黑色圆框眼镜,花白的山羊胡子长及领口。如果换上一身长衫的话,活脱脱的前清大儒形象,但他此时却穿着西装,显得有些不伦不类。

    李石曾笑道:“曙青兄,我又来麻烦你了。”

    “石曾兄!”高鲁与李石曾握手,又看向周赫煊,“这位就是周先生吧。”

    周赫煊笑着问候:“叔钦先生好。”

    高鲁微笑点头:“果然一表人才,年少有为,我在国内常听老朋友提起你。”

    高鲁是去年才来法国当外交官,他跟蔡元培、李石曾等人都是好朋友。清政府灭亡后,钦天监被改为中央气象台,高鲁就是在蔡元培的推荐下,担任的中央气象台第一任台长。

    严格说来,高鲁属于留英美派,是蔡元培那一帮的。但派系斗争归派系斗争,并不影响高鲁和李石曾的私人交情。

    李石曾说明来意:“明诚想为赴法华工修建陵园和纪念碑,希望驻法公使馆能够帮忙。”

    “这是好事啊,我一定竭力奔走。”高鲁正色道。

    周赫煊高兴道:“有劳了。”

    事情就这么定下来,有高鲁帮忙,很快就联系到法国政府。

    但法国政府貌似对此不上心,虽然愿意帮忙查找华工信息,却一直磨磨蹭蹭,完全没把这当成一件正事来办。

    12月15日,诺贝尔文学奖开始颁奖,跟周赫煊没啥关系。跟他有关系的是龚古尔文学奖,法国佬经过反复讨论商量,终于决定把法国小说的最高荣誉授予周赫煊。

    周赫煊专门找人订做了一套衣服,帆布劳工装,廉价筒靴,还带着一顶劳工帽,扛着把铁锹就去领奖了。

332【另类领奖】

    巴黎歌剧院的附近,有一家叫做德鲁昂的餐馆。

    这家餐馆在某些文学爱好者心目中,是属于圣地般的存在。因为法国四奖中,有两大奖项在这里进行投票评选,同样也是在这里进行颁奖仪式。

    其中一个是龚古尔文学奖,另一个则是勒诺多文学奖。

    说起来很搞笑,就在四年前,一群等着龚古尔文学奖投票结果的记者,由于等得实在不耐烦,于是有人提议,咱们干脆也来组织一个文学大奖吧。

    于是乎,勒诺多文学奖诞生了,它是一帮记者发起的,专门和龚古尔文学奖对着干。它跟龚古尔文学奖在同一个餐馆,同一天投票评选,并在同一天举行颁奖仪式。

    这是属于法国佬的幽默。

    上午十一点,德鲁昂餐馆变得热闹起来,不仅用餐的客人比平时多,还有来自法国各地的记者。

    龚古尔文学奖和勒诺多文学奖的评委,陆陆续续走进餐馆中。他们各自看不顺眼对方,在人们的掌声中,分别进入各自的颁奖包间。

    然后现场记者就要做出抉择,他们必须选择其中一个房间进入,只能采访报道其中一个颁奖仪式。

    嗯,报社也有应对方案,一般会同时派出两名记者。

    11点25分左右,勒诺多文学奖的获奖人出现,在记者的簇拥下进入餐厅包间,然后房门紧闭,外面的人看不到里面发生的情况。

    另一波记者还在苦等,他们在等待周赫煊的到来。

    11点30分,一个身穿蓝色劳工服,头戴劳工帽,肩扛大铁锹的亚洲男子出现。

    记者们没有在意,继续望着门外。

    餐厅的侍应生上前说:“先生,我们这里没有请工人。”

    周赫煊笑道:“我是来领奖的。”

    “领奖?”侍应生有些没反应过来。

    “是的,龚古尔文学奖。”周赫煊说。

    “噢,上帝,你是那个亚洲获奖者?”餐厅侍应生捂嘴惊道。

    周赫煊笑问:“你可以带我去领奖吗?”

    “非常荣幸,”侍应生朝那些记者喊,“先生们,你们要等的人在这里!”

    十多个记者齐齐回头,然后疑惑地看着周赫煊,随即变得欣喜若狂,似乎非常满意周赫煊的奇装异服。

    记者们瞬间围上来,其中一人道:“周先生,我是《法国西部报》记者米诺,请问你今天的装扮有什么特殊意义吗?”

    “当然,你们一会儿就知道了。”周赫煊说。

    又有记者问:“你穿着工人服装,难道是在表示代表无产阶级?”

    周赫煊狂汗:“朋友,你想多了。”

    “周先生,你对这次获奖有什么感想?”

    “我非常高兴。”

    “能详细阐述一下魔幻现实主义吗?”

    “这不需要阐述,只需要你在作品当中感受。”

    “你准确预言了美国的股灾,是否在这次股灾中赚到大钱?”

    “很遗憾,只赚到一点小钱。”

    “……”

    在记者的采访簇拥之下,周赫煊进入属于龚古尔文学奖的餐厅包间。

    说实话,周赫煊是第一次见识如此另类的颁奖仪式。

    没有主持人,没有现场观众,也没有奖杯,更没有任何歌舞表演,只有满桌的饭菜和评委。

    周赫煊进入包房的瞬间,九位评委集体起立。他们本打算鼓掌欢迎周赫煊,但当看清周赫煊的穿着打扮时,全都特么愣住了。

    什么情况?

    “嗨,各位评委先生好!”周赫煊放下大铁锹,朝九位评委挥手微笑。

    评委表示:老子也没见过如此另类的获奖者。

    在尴尬之余,掌声还是响起来了。

    评委们分坐圆桌的两边,把中间主位留给周赫煊,而记者则对着他们开始拍照。

    评委会主席拿出一张获奖证书,以及一张50元面值的金法郎,微笑着交给周赫煊:“恭喜你,周先生,你已经成为第27届龚古尔文学奖得主。”

    “谢谢。”周赫煊接过金法郎。

    在法郎疯狂贬值后,这张只值2块大洋的法国钞票,便是龚古尔奖的全部奖金了。

    没有获奖者会把这50法郎花掉,一般都是夹在相框里做纪念,视为荣誉奖杯摆放在书房中。

    评委会主席打趣地问:“周先生,你准备怎样使用这笔奖金?”

    周赫煊的回答明显出乎对方预料,他说:“我准备在法国建一座陵园和纪念碑,这50法郎我会把它捐出去。”

    “捐出去?”评委会主席愣住了。

    “是的。”周赫煊肯定地点头。

    评委会主席尴尬地笑笑,点头道:“请发表一下获奖感言吧。”

    按照传统流程,获奖感言结束后,再让记者拍拍照,问几个问题,颁奖仪式便正式结束。接下来便是用餐,记者们全部滚蛋,只剩获奖者和评委一起享用午餐,顺便聊一些文学上的话题。

    周赫煊起身微笑道:“我非常喜欢法国,特别是巴黎,它的每一口空气中,都带着文化和艺术的气息。同时,我也很感激诸位评委,让我能够得到这一荣誉。”

    嗯,讲话中规中矩,还顺带拍了拍法国人的马屁。

    只听周赫煊继续说:“我是中国人,来自于地球的另一端。中国和法国一直有着友好的交流,我国的传统戏剧《赵氏孤儿》,就被贵国的大文豪伏尔泰先生改编为《中国孤儿》。这是属于文化领域的交流。在十多年前,中国和法国之间,还有一次国与国的交流。欧洲大战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