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民国之文豪崛起-第18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张乐怡建议道:“周大哥,海大道地方有点偏,是不是该买辆小轿车代步?”

    周赫煊想了想说:“买两辆吧,再请两个司机。”

    “那好,我这就去安排。”张乐怡喜道,以后出门终于不用坐黄包车了。

    婉容看着众人忙活,她心里有点不愉快。因为周赫煊一搬走,大家就离得远了,见个面都不方便。

    “周大哥,我……”婉容欲言又止。

    周赫煊看了看张乐怡,张乐怡表情有些无奈,随即笑着主动说:“婉容也一起过去住吧,咱们也好有个伴。”

    “我去好像有些不方便。”婉容纠结道。

    周赫煊见张乐怡已经开口,顿时笑道:“有什么不方便的,随外人怎么说,只要自己过得开心就好。”

    婉容这才吞吞吐吐地答应:“那……那我就去了。”

    至于廖雅泉,则站在旁边一直没说话。

    今天周赫煊去见了常凯申,廖雅泉非常想知道他们说了什么。可惜这年头又没啥秘密窃听装置,想要探明情况,都得靠人力来操作。

    要不要把情况汇报上去呢?

    廖雅泉一直在纠结这个问题。

    当天下午,众人便来到海大道的小白楼。

    刘吴氏一到地方就惊叹道:“这里可够大的。先生,你还得请几个佣人,每天至少要三个佣人负责打扫房间。”

    婉容倒是带了好几个丫鬟仆从过来,她笑道:“还得请花匠,这里的草坪也需要有人打理。”

    张乐怡说:“请佣人的事明天再谈,先给房子取个雅号吧,这才符合周大哥学者的身份。”

    周赫煊开玩笑道:“这房子一片白,叫白宫正好。”

    “你还想当总统啊。”张乐怡没好气道。

    “躲进小楼成一统,我就是这里的总统。”周赫煊哈哈大笑。

    “没正形!”张乐怡白了他一眼。

    廖雅泉眼珠子一转,试探道:“不如在这院子里栽几棵苹果树,叫苹果园!”

    可惜,周赫煊对此毫无反应,让廖雅泉有些气馁。

    梁启超在天津的房子叫“饮冰室”,取自《庄子人世间》:“今吾朝受命而夕饮冰,我其内热与?”表达的是自己对国家时局的忧虑。

    周赫煊搜肠刮肚的想半天,终于做出决定说:“这房子,以后就叫‘三乐堂’。”

    张乐怡傻眼道:“三乐堂,你要开药房吗?”

    “以后多读点书,”周赫煊在张乐怡头顶轻轻一拍,“孟子说,君子有三乐。我父母兄弟俱无,以后你们就是我的亲人,愿大家都平平安安,和和睦睦,此一乐也。我抬头无愧于天,低头无愧于人,此二乐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我虽没有门徒三千,但也能写点书影响世人,此三乐也。”

    孟子的原话是说,君子有三种乐处,以德服天下(也有说统治天下)不在其中。父母俱在,兄弟无故,是第一种乐趣;无愧于天地良心,是第二种乐趣;得到天下优秀人才教育他们,是第三种乐趣。

    这段话,正好符合周赫煊的心境和追求。

226【说客】(为盟主“老王真的真的短又小”加更)

    张学良临危受命,接掌东北大权后,摆在他面前的是一个现实问题

    自治,还是易帜?

    周赫煊带着常凯申的手令,带来东北的时候已经是六月底了。

    奉天,帅府。

    “岂有此有,日人欺我太甚!”

    张学良粗红着脖子,犹如一头狂怒的野兽,发疯般把信纸撕得粉碎。

    这封信是日本驻奉天总领事林久治郎,以日本首相田中义一的名义写来的,内容选摘如下:“特别是我首相个人(田中义一),对年轻的学良怀有恻隐的深情,抱有父子般的情义,将一定给予亲族般的支持……现在,为使满洲新政权的基础日趋稳固,日本政府准备尽十二分的努力提供援助。”

    尼玛,把人家亲爹杀了,然后说我对你有“父子般的情义”,这还不把张学良给气炸肺?

    而且这封信名义上是拉拢,其中还暗含着威胁。特别是最后两句,“努力提供援助”到底是真援助,还是武力入侵,摆明了是让张学良自己做出选择。

    于凤至弯腰捡起地上撕碎的信纸,抚着张学良的后背说:“汉卿,别气坏了身子,先歇一歇吧。”

    “我没事。”张学良坐回沙发上,闭眼不语。

    副官徐寿突然走进来,轻声喊道:“六帅,周先生来了?”

    “哪个周先生?”张学良迷糊地问。

    “周赫煊周先生。”徐寿道。

    张学良眼睛猛地睁开:“快请他进来!”

    不多时,周赫煊提着一个箱子进来,表情肃穆道:“六帅,还请节哀。”

    张学良看到周赫煊后,有些难以控制情绪,悲恸自责地说:“明诚,你事先提醒过我,可父帅还是被日本人暗杀了。我难辞其咎啊!”

    周赫煊说:“日本人能准确的炸毁专属车厢,说明大帅身边有奸细。只要此人不除,就算大帅躲过了皇姑屯一劫,今后也难以防备。”

    张学良苦涩道:“可惜那奸细是谁,现在都没找出来。”

    周赫煊问:“大帅的丧事什么时候办?”

    “现在哪有时间办丧事,需要处理的事情太多。”张学良已经焦头烂额了。

    周赫煊道:“东北现在局势如何?”

    “总体上还算平稳,”张学良头疼地说,“南方政府和日本人都在拉拢我,奉军内部分为两派,一派主张易帜,一派主张自立。我夹在中间难以抉择啊。明诚,你帮我出出主意吧。”

    此时奉军将领当中,还真没有谁敢提出投日的。不管是旧派的张作相,还是士官派的杨宇霆,都是坚定的仇日分子。

    日方暗中拉拢杨宇霆好几次,都被他拒绝了。

    日本人随即觉得张学良更年轻、好控制,各种软硬兼施,希望能跟张学良达成密切合作。

    张学良自然不肯答应,就算他愿意,手下的将领也不同意。那些将领更倾向于自立,不管日本人,也不管南方国民政府,奉军自己经营东北的一亩三分地。

    面对张学良的问计,周赫煊说:“六帅,这件事根本不用我多嘴,其实你心里早就做出了决定。对吗?”

    张学良愣了愣,随即苦笑道:“还是明诚知我。”

    张学良是很看好常凯申的,认为北伐军纪律严明、战斗力极高,而且有自己的革命理念,常凯申也是能让中国富强的领袖。

    嗯,太过高看了。

    周赫煊打开皮箱,拿出常凯申的手书、挽联,以及他自己的《菊与刀》样书,说道:“六帅,我这次来奉天,给你带来了三样东西。”

    张学良首先打开挽联,只见上面写道:噩耗惊传,几使山河变色;兴邦多难,应怜风雨同舟。

    这副挽联充分暴露了常校长的诗词水平,不过胜在浅近直白,而且也表达了对张学良的接纳之意。

    “有心了,”张学良都不用读信,就知道里面写的什么,他问,“明诚,你在南边当官了?”

    “没有,”周赫煊说,“我帮常司令做说客,从大义上讲,是为国家和平;从小义上讲,是为尽快打通东北到山东的救命粮道。”

    张学良起身来回走动,顾虑道:“我早就想易帜了,但有两个问题很棘手。一是奉军内部有人反对,二是日本人从中作梗。”

    周赫煊出主意道:“有两个办法可以解决。”

    “快说。”张学良急切道。

    “第一,可令热河的汤将军先易帜,试探奉军内部和日本人的反应。”周赫煊说。

    张学良喜道:“汤二叔?这主意好,他肯定也愿意易帜。”

    汤玉麟是张作霖的拜把子兄弟,如今霸占着热河省。他不在东北,又属奉系,只要他易帜,既不会引起奉军内部和日本人的强烈反对,但又能够起到试探和过度作用热河也是日本人觊觎的地方,只不过没有东北那么重要。

    而且汤玉麟肯定愿意易帜,因为北伐军就在他眼皮子底下,不投降早晚打起来。

    周赫煊分析道:“先让那些关内的奉系军阀全部易帜,如此就造成一种大势所趋的感觉,奉系内部的反对声音会小很多。”

    “你说得很有道理,”张学良点头道,又问,“那日本人呢?”

    周赫煊说:“日本人内部,其实意见是不统一的。特别是大帅遇刺事件,由于国际外交压力影响,日本国内反对武力入侵的声音很大。”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