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明朝谋生手册-第99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眼见得有人牵了一头活羊上来,旁边一个身穿短衫的汉子提着解腕尖刀,竟是就这么当街把一头活羊给宰杀放血,继而剖开其腹,竟是就这么把邹元标的下半身全都塞入了其中。

    看到这一幕,汪孚林忍不住嘴角抽搐了一下。难道这就是大明朝廷杖后的治疗土办法之一?

    “快快,送回去再割去腐肉,抓紧时间!”

    “我刚刚瞧过,廷杖留下的青痕不过膝,总算还有治!”

    直到乱哄哄的一群人全都匆匆离开,只留下地上那已然分不清是羊血还是人血的痕迹,在宫门口停留了一阵子的汪孚林这才走了过去,和留在这里的白衣书办郑有贵会合。也许是看到了刚刚那一幕的缘故,牵着两匹马的的郑有贵的脸色有些苍白,当汪孚林主动从他手中拽过一条缰绳的时候,他才回过神来,慌忙一面将另一条缰绳给了王继光,这才行礼说道:“掌道老爷恕罪,小的刚刚走神了。”

    “没什么,看到那情景,是人都会失神。”汪孚林翻身上马,不以为意地说道,“走,回都察院!”

    廷杖邹元标之事虽说在原本已经很平静的水面上又砸下了一块巨石,但巨石掀起的滔天巨浪,却终究还是会平息的。因此,在邹元标充军贵州都匀卫之后,朝中恰是一片风平浪静,就连吏部尚书的廷推,也进行得古井无波。

    再次有份参与的汪孚林眼看着本来就是第一位正推的原户部尚书王国光最终得到了绝对多数。而这位恰是张居正的铁杆拥趸。

    不过数日之间,刘应节三次请辞,最终照准。汪孚林便知道,自己徒劳无功,而这一场夺情风波就算还有余波,却也无足轻重了。

    守完七七,正式出现在内阁的张居正,瘦削的面庞上更多了几分不怒自威的气势。内阁上上下下的僚属本来就畏惧这位首辅大人如虎,更何况之前还有人站错了队,如今甭提多惴惴然了,见张居正复又回来,向前凑的人竟是少数。而亲自迎出来的吕调阳和张四维两人,却也好像是和张居正一样守过了一次七七似的,憔悴苍老,仿佛都老了十年。

    对于吕调阳和张四维的煎熬,张居正自然心里有数。他也算信得过吕调阳的不争,可这年头就是你不争别人也要推着你争。而他就算对张四维的小动作有些疑虑,可疑虑并不意味着他就要立刻把人赶出内阁,毕竟有些事他还要慢慢查。

    所以,在回归之后稍作寒暄,他就进了自己的直房。推开门,一切仍然是从前的样子,桌椅书架柜子全都一尘不染,甚至一应用具的摆放,仿佛仍然是从前的样子。乍一看去,仿佛就和他从未离开没什么两样,可他却知道,为了能够留在这里,为了不至于朝令夕改,他付出了最高昂的代价。

    门生、同乡、同僚……多少人和他离心离德?

    从今以后,他再也没有退路,但也再没有什么可顾忌的了!

    而都察院广东道的掌道御史直房中,匆匆进来的郑有贵报上了张居正重回内阁的消息之后,见汪孚林微微点头,没有什么表示,便非常知情识趣地退了出去。虽说左都御史陈瓒也已经第三次上疏告病请辞,相比之前请辞的几位部堂,陈瓒的年纪确实最大,致仕的可能性也很大,日后调来的上司未必就能和陈老爷子那样看重汪孚林,可那又如何?只要首辅大人在一日,汪孚林必定就能稳稳当当。

    汪孚林看着那道替换了斑竹帘的夹门帘落下,目光这才落在了案头的纸面上。

    之前他弹劾王崇古、吕调阳外加个倒霉鬼,料想没人再说他不称职了。但御史还有另外一个职责,那便是举荐人才。

    两广总督凌云翼奏请把泷水县升格成直隶广东布政司的罗定州,他这个曾经官任广东的,推荐的是和他同年同乡,却不是歙人,而是婺源人,刚刚从观政主事转正为南京兵部主事的汪应蛟。汪应蛟曾经和他一同去过绩溪龙川村胡宗宪老宅,同年及第后偶尔有几封书信往来,对南京那边的无所事事分外不满,而在信上对他在广东时的诸多经历颇感兴趣,甚至对泷水县重建提出了好些建议。

    只不过,直隶州虽则视同为府,知州的品级和属州却没什么不同,一样是从五品,说起来还不如正六品京官。可汪应蛟既是有这样的兴趣,观政的三年又颇有作为,他怎么会吝惜举荐?

    横竖这京师朝中的一场棋局,暂时已经分出胜负了。

    第十一卷完(未完待续。)

第八二二章 新上司的新做派

    内阁次辅吕调阳晋建极殿大学士的消息,在朝中引起了不小的波澜。

    谁都知道,这年头的大学士头衔,总共是四殿两阁,一共六种不同的称呼。初入阁,多半是东阁大学士,然后过个一段时间,晋升为文渊阁大学士,再接着是武英殿大学士,文华殿大学士,建极殿大学士,其中偶尔会出现跳级现象,但究竟是否会升到中极殿大学士,那就得看你是否能熬到首辅了,而这不但得看你自己的能力,还得看你前头那些阁老的官运和寿命。

    至于阁臣身上那些某部尚书之类的头衔,大多都是虚衔,也就是挂着好看而已,并不真正管部——曾经一边当着首辅,一边却一手把持吏部尚书大权的高拱,以及入阁之后还兼领都察院的赵贞吉除外,前者也被人看作是高拱跋扈专断的一大标志——而柱国和三公三少这种加衔也是同样道理,只不过是为了让阁臣显得更加尊荣而已。毕竟,官居二品和官居一品的那种感觉,走出去还是有些不一样的。

    而吕调阳从去年张居正夺情风波至今,以老病上疏求去,少说也有七八回了,如今天子非但没有允准,去年底先是给吕调阳加了少傅,现如今又给吕调阳晋封为建极殿大学士,这其中的意义,自然够有心人去琢磨老半天。

    虽说万历皇帝已经因为李太后的一再要求在正月大婚,册立了年仅十三岁的王喜姐为皇后——这位皇后不但名字喜庆,而且去年在无数候选的女子中被挑中时才十二岁,为此张居正还曾经上书劝谏过,觉得帝后成婚太早,不如推迟。然而,一贯对张居正言听计从的李太后却驳回了这一提议,硬是在正月里让加在一起还不到三十岁的这一对成了婚。虽说宠幸一个十三岁的黄毛丫头没任何意思,可万历皇帝也没反对,因为他认为大婚之后就自由了。

    正月大婚过后,慈圣李太后正式退出了乾清宫回到慈宁宫,而万历皇帝朱翊钧也已经亲政,可万历皇帝很快发现,自己今年十六岁,对于朝政压根不熟悉,不得不看着一封封奏疏,慢慢学习琢磨。

    因此谁都知道,吕调阳晋封次辅的诏令背后,肯定是张居正的授意。这么一来,张居正到底是要留着吕调阳呢,还是给个高官之后打发走吕调阳呢?

    当这种猜测竟是蔓延到汪孚林跟前,不少人特地跑来旁敲侧击试探时,这位如今炙手可热的广东道掌道汪侍御顿时有些哭笑不得。

    去年张居正七七守满之后复出没多久,就来了一次彗星,他还以为会有人借着这机会继续前赴后继上书的,结果就只有一个民间布衣当了出头鸟,挨了廷杖之后被押去了充军,朝中那些官员则大多保持着沉默,尤其科道更是死一般寂静。而他在调出都察院的盘算彻底落空之后,也就老老实实当自己的掌道御史。哪怕是顶头大上司左都御史从陈瓒变成了陈炌,也没动摇过他在都察院的地位。

    此时此刻,都察院大堂上,他便坐在这位新任总宪大人的左下首第一张椅子上,再一次体会到了陈炌和陈瓒截然不同的风格。那位老爷子是不大会人一进来奏事便殷勤看座的,而他也不习惯长篇大论,总是说完就告退,从来不拖泥带水。这种不巴结不套近乎的态度,反而很合陈瓒的胃口,哪怕他做的某些事情很让老爷子皱眉头,也不妨碍老爷子临走前在他的考成册子上留下了一个很好的评价。而现如今的陈炌,却让每个来见的人都感觉如沐春风。

    可即便如此,都察院十三道监察御史中,对这位新任左都御史的评价却是褒贬不一。就比如汪孚林这会儿虽说得到了看座的待遇,他却不像在陈瓒面前那般似的有什么说什么。尤其是当陈炌拐弯抹角问到吕调阳的事情时,他更是把话说得圆滑十分。

    “次辅吕阁老虽说最近常常告假,但内阁到底还是常常去的,我从前奉命去内阁公干的时候,却还见过两回。精神虽不是最佳,却也还尚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