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明朝谋生手册-第38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伯父,我之前去杭州做过一次生意,而后又去了宁波和新昌,我一直觉得,如今徽商富甲东南,商人东奔西走,虽说不少巨商会在多地开金银铺,可以把银子兑成银票,从而方便银钱往来,但大多数人都用不上这样方便的汇兑业务。而民间百姓有钱只知道攒起来,而即便是不少商人,赚了钱后,不是买房置地,就是把钱直接挖地窖埋了。”

    “所以,我之前在义店推出过米券,因为每次都能及时兑付本金和利钱,发行这一年多来,次次都销售一空。民间那些捏着小钱的寻常人家,由此而有了个存钱生利息的地方。我就在想,何妨在唐时飞钱的基础上,进一步做一些改良?”

    汪孚林足足花了两刻钟时间,详细阐述了自己对异地汇兑以及存取款业务的种种构想:“我的想法是,在徽州、杭州、汉口、苏州、扬州这几个徽商云集的地方,开设票号,无论客户在哪里存入银子,全都可以交付一定的手续费,然后在异地支取。如此商人只要拿着汇票就可以轻装上路,不用担心路上盗匪,而一旦遗失,可以动用各种严密的挂失措施,支付相应的手续费后,支取这笔钱。而与此同时,对寻常小民,则是以每年一成的利息,吸引他们存钱,如此既可以弥补各地票号的银本,又可以吸纳民间游资,投入到各种拆借以及有利可图的行业中去……”

    唐时有飞钱,宋时有交子,明初则用宝钞。除却飞钱是因为存多少才能取多少,因此一直使用情况还不错,可交子和宝钞到后来全都一文不值。所以,汪孚林根本不会考虑发行纸币这种和政府抢职权的勾当,就连票号的范围,也暂时只定在徽商云集的这几个地区。见汪道昆正在全神贯注地思考,他就继续说道:“而一旦开设这些票号,各地的银本也极可能会发生波动,有时候会发生大额银两的转运,这也是我请吕公子出马,同时开镖局的缘由。”

    票号和镖局这两种事物,恰是相辅相成的。当然,清朝末期镖局之所以会那样盛行,最重要的是,他们完全接过了本来应该官兵干的活,那就是押解税银入京!当然,现在的镖局是绝对不可能做到这种事的,一切都还刚起步。

    汪道昆足足沉吟了好一会儿,他这才开口说道:“你说得可行,我个人支持你的这个想法,仲淹之前虽说只听了个大概,但他很赞成,仲嘉也是。但兹事体大,你不妨同斗山街许老太爷,以及黄家坞程兄商量商量。”

    听到汪道昆如此表态,汪孚林顿时喜出望外。后世人常常都说山西票号如何如何,那是因为清代中期盐业改革之后,徽商到清末早已走入了没落,远不如掌握了口外毛皮药材甚至人参贸易这条路子的晋商,现如今不赶紧在隆万之交商业异常发达的时候把票号做起来,更待何时?

    他刚要开口说话,却不想汪道昆却又看着他,意味深长地说:“但我虽说是松明山汪氏官做到最大的,可商面上的事,却不由我做主,扬州那边总揽盐业的那位,是我叔父辈,你叔祖辈的一位长者,你得说服他,如果他不愿答应,你就只有一个办法,那就是推人取而代之。我的祖父,也就是你曾祖父的兄长,当年曾经被公推为两淮盐业盐?祭酒,也就是代表盐商和盐运司谈判的人,现如今汪氏却远不如许家程家,甚至眼看要被其他各家追上了。你若想主导开设票号,那么,你得把自己的名声在扬州打响才行。”

    PS:严重怀疑是被老妈传的……她咳嗽都快俩月了,中药吃了无数。55,求一张月票安慰下(未完待续……)

第三四九章 婚约这回事(求月票)

    汪道蕴离乡数年未曾回去,再加上心怀愧疚,自尊心又太强,几乎和徽人都不往来,因此如今先后见过汪道贯和汪道昆之后,再见到汪道会,他仍然有几分不自然。而相比脾气乖张,有时候很好相处,有时候却狂狷不理人的汪道贯,汪道会无疑是更会来事的人,三言两语就把汪道蕴那一身刺给捋得服服帖帖。提心吊胆的吴氏松了一口大气,陪坐一边,听汪道贯和汪道会两人笑言汪孚林这一年多的丰功伟绩,即便她听过一次,也有一种不敢置信的感觉。

    儿子说得太简略了,没想到竟然这样惊心动魄!

    心里更不是滋味的,则是汪道蕴。他之前病了之后特意叫来妻子,留着儿子在老家,本来是想不耽误其进学,可没曾想却让其卷进了那样一个巨大的漩涡。而汪道会并未隐瞒之前汪孚林只是因为汪道昆的关系遭了池鱼之殃,他心中不禁有几分怨气,忍了又忍,最后才低声说道:“若不是双木一下子开窍了,岂不是要被汪尚宁那老家伙给算计死?”

    “如果真是那样,大哥当然不会袖手旁观。事实上,大哥一直让人悄悄留意,只没想到孚林会如此少年老成,有如神助。”汪道会知道汪道蕴的脾气,少不得将他安抚了下来,随即看了汪道贯一眼,见其微微颔首,他便突然词锋一转道,“对了,蕴哥,孚林如今已经年纪不小,听说你从前在他少年时。给他定过一门亲事,后来却又阴差阳错退了婚?既如此,现在也该再寻一门好婚事。如此他才能有个臂助。”

    此话一出,吴氏登时心里咯噔一下,慌忙侧头去看丈夫。果然,就只见汪道蕴脸上一阵青一阵白,最终竟是沉声说道:“当年我给双木定下婚事,实乃因缘巧合,不过一言投契便提婚姻之约。本来以双木家世。无论如何都是配不上那位千金的,然而亲家执意如此,我感他赤诚。这才答应,谁知他退隐林泉两年后突然退婚,我以为他听到风声即将起复,方才毁约。愤而允诺。谁知道……唉,总之,双木的婚事,我另有打算。”

    汪道蕴把话说得含含糊糊,汪道贯不禁眉头大皱。他这次回到徽州,当然也顺便打探了汪孚林的事,深知他和歙县令叶钧耀往来甚密,俨然一家人。叶家两位小姐显而易见都与其颇为契合,如果能成倒也是美谈。而如果要在同乡之中联姻。那么斗山街许老太爷的孙女也是不错的选择。可汪道蕴竟这样执拗,他不禁觉得大为棘手,当即开口说道:“都已经退婚了,蕴哥难不成准备覆水重收?”

    汪道蕴牙关紧咬,一点都不想提这件事。这时候,还是吴氏开口说道:“两位叔叔不要怪相公,他就是这样一个拗脾气,有什么事就藏在心里。你们对双木这般照应,我就代相公说实话吧。其实相公当初有一回前往杭州的时候,正值浙直总督胡部堂在位的最后那段时日,彼时严嵩已经快倒台了,胡部堂摇摇欲坠,徐阁老便遥控诸生,意图倒胡,相公那时年轻激愤,竟不自量力舌战群儒,幸亏徐文长先生正好也混在其中,语出慑人,他这才得以全身而退。”

    这件往事,汪道贯和汪道会全都是第一次听说,此时不禁都对汪道蕴刮目相看。要说从前的汪孚林是书呆子,那还绝对及不上汪道蕴的呆气。当初汪氏在两淮的盐业生意,之所以会由汪道蕴打理过一阵子,便是因为族中有人讨厌其一本正经的做派,故意挤兑了他上,等到他亏空之后便大举发难。若非实在是看不过去,他兄弟也不会出手帮忙填补亏空。这一次闹翻了之后,松明山汪氏有两支族人便移居扬州,不复回乡。

    如果照吴氏这么说,难不成汪道蕴给汪孚林定的是……

    “胡公一时起意,微服见了相公一面,结果相公不知天高地厚,既赞颂胡公平倭之功,却又大骂他攀附奸相严嵩,同时中饱私囊。”吴氏说到这里,忍不住又斜睨了丈夫一眼。这种事汪道蕴当然不会说,还是后来徐渭跟着胡宗宪来到徽州,她去拜访徐渭妻室的时候打听到的,只可惜胡公一死,徐渭杀了妻子,往事便已成灰烬。

    她整理了一下情绪,旋即继续说道,“胡公知道相公也是徽人,又和南明先生有亲,幼女尚小,便激相公答应定下了婚事。那时候胡公还在位,相公不想让人觉得攀附,对外秘而不宣,而胡公也没宣扬。后来胡公罢官之后,还曾经让我带着双木去见过他。而胡公退婚之时正是相公欠下巨债的时候,他心头激愤,大病一场,因此连胡公下狱的事,我那时候都瞒了他,事后他知道了情由,因此还和我大吵一架,就只身到了汉口贩盐。”

    这简直是儿戏!不止汪道蕴,就连胡宗宪也是,怪不得定婚退婚全都悄无声息,只因为此事几乎就没外人知道!

    汪道会反应极快,当即皱眉道:“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