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明朝谋生手册-第110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更何况,张敬修和张懋修兄弟都不约而同地劝她早点走,早点到京城和父亲张居正团聚。

    因此,次日一大清早,赵老夫人便在儿媳王氏以及长孙媳高氏的陪同之下,上了第一辆马车启程离开。而睡眠不足的汪孚林当然不至于一出城就去张家兄弟承诺的马车上补眠,眼看一行十几辆有的坐人,有的载物的马车渐渐起行,左右护卫随从也已经都跟了上去,他正要翻身上马,却没想到真定知府钱普在遣退了其他官员之后,突然伸手拉住了他,停顿片刻就诚恳地说道:“汪掌道,大恩不言谢,我这辈子都会记得你的仗义。”

    汪孚林只觉得满头雾水。他仗义什么了?他是悄悄问过钱普的政绩没错,可他还没回京对张居正说呢,钱普这家伙竟然耳目如此灵通么?要这样的话还怎么会被人背后算计,将其送礼的内容夸大十分?

    他愣了一愣,这才满脸古怪地问道:“钱府尊,您这话过了吧?什么大恩,昨夜到今晨,我可不曾做过什么。”

    “汪掌道您是厚道人,差遣张公公提醒,特意让我给太夫人他们预备了清淡的饮食,却不肯居功,多亏张公公看不过去您做好人还不肯居功,特意提醒了我一下。”钱普见汪孚林为之大讶,误以为对方是没料到张宁竟然没有保守秘密,连忙解释道,“张公公并没有明说,但我可不是那般迟钝的人,三两下就猜到了。我虽不过是真定知府,日后前程说不得也极其有限,但汪掌道你只要有什么事尽管吩咐一声,我一定尽心竭力!”

    这都是什么和什么?昨天晚上他见到赵老夫人后就被拖着说个没完没了,哪有空去管饭菜的事?张宁自己去做的好人,还把这恩情推到自己头上干嘛?

    汪孚林简直觉得脑袋里一万个问号正在盘旋。可是,张宁既然如此好意,他怎么也不至于坏了人家一番安排,当下变含含糊糊岔了过去,随即却嘱咐道:“一点小事,钱府尊不用放在心上。真定和保定乃是京城西南面的两重屏障,又是北直隶大府,之前那些传闻的事情,我自然会一一对相关人士去说,你在任上只管尽心便是。若有事,可以写信给我。”

    虽说猜不透张宁的真实用意,但汪孚林还是决定继续卖个好,横竖他确实是打算回京去对张居正提一提轿子被无限夸大的问题。而他这样的态度却让钱普进一步确认了心中的猜测,狂喜的同时,却越发觉得这位年轻的掌道御史虽然名声如日中天,又是从京城下来出皇差,为人却谦逊和气,没有那种挑剔刻薄的御史做派,做人又仗义又实诚,实在是可以倚靠的。

    于是,他立刻想都不想地说:“那日后下官就仰仗汪掌道了!”

    两人在这光天化日之下说话,虽说旁人未必听得清楚都在说什么,但一举一动至少是能够让人看得清清楚楚——钱普也着实怕了再被人说是给汪孚林送礼等等诸如此类的话。于是,等到彼此揖别,看着汪孚林上马,这些年来文名颇佳,政绩尚可,此次却好霉催地得了个恶名的钱知府这才擦了擦脑门。

    反正已经都这样了,一条道走到黑,张居正未必能一直记得他,但汪孚林作为张居正的铁杆亲信,却肯帮他一把,他已经满足了!

    汪孚林追上前头大部队之后,却借口有话对张宁说,叫了人一块策马并行,远远落在了一行人的最后头。他直截了当复述了一下钱普刚刚留下自己说的那番话,随即就无奈地问道:“我说张公公,咱们不是外人,你自己做好事,却硬要归功于我干什么?”

    “钱普这种知府,说高不高,说低却也绝对不低,他要是一任知府任满,可以立刻放分守道,也就是布政司参政,又或者按察副使,如果运气好,则是内迁京官,能进大理寺太常寺少卿这一级,那就更加前途不错了。但总之,对这种人施恩于我来说没什么用处,可对你不同。”

    说到这里,张宁顿了一顿,这才轻声说道:“我之前对你说升司礼监随堂只是运气,可我现在想想,指不定我和你有旧,对我的安置有决定权的冯公公已经知道了呢?否则这么巧这趟皇差就是咱俩出?而且,我顺手帮你结个善缘,也是有事求你。你给我出个主意,我回京之后,这所见所闻怎么对冯公公禀报?怎么对皇上禀报?”

    PS:还是一更(未完待续。)

第**七章 回京之后的面圣

    张宁请自己帮忙的这件事,汪孚林却没有立刻回答,因为他自己也在踌躇。张居正那边容易,实话实说就是了。但原本他只是奉张居正之命私底下来迎接一下赵老夫人,随即一同进京,无需在意其他人,反正虱子多了不怕痒,人言可畏这种事对他来说已经完全无所谓了,然而,现如今他身上却和张宁一样担着钦差,回京之后势必要应付万历皇帝朱翊钧的问询。

    别看这位万历皇帝刚刚亲政,看上去仍然是张居正大权独揽,但这是因为权力执掌的惯性。原则上来说,只要内阁张居正,司礼监冯保,宫中李太后这铁三角犹存,万历皇帝要受到三重压制,所谓亲政就只是一个摆设。但是,即使朱翊钧没有当初嘉靖皇帝敢于直面硬抗杨廷和的魄力,如今看上去除却张宏这样忠心耿耿的太监之外,好似没有其他的人脉,但未必就真的没有人会选择站队在皇帝这一边。

    要知道,张璁桂萼这些人的光辉事迹摆在那,嘉靖初年陆炳的权势滔天也只过了几十年,安知就没有打算效仿的人?

    而且,他至今对家里当初被刘守有派人掺沙子的事情还耿耿于怀,对刘守有背后的人更是好奇得很!

    所以,怎么对朱翊钧禀报赵老夫人上路的这般见闻,这是一个问题。

    新乐、定州、庆都、清苑。从彼此毗邻的真定府到保定府,一行人用了四天。而就在抵达保定府治所在的清苑县城,也就是保定府城的时候,汪孚林便终于做了决定。他私底下找到张宁,郑重其事耳语了一阵。将如何交差这件正事交待清楚,他就又笑着提到了之前张宁托付的别号一事。

    “冯公公号双林,张公公号容斋,这两个别号都颇为雅致,但你如今只是随堂,和上头这些资历最深的去争雅致,那实在是没什么意思,我觉得,不如就俗一些,至少让人在听到这个别号的时候,就能恍然大悟,是那个谁谁,而不是还要绞尽脑汁地回忆,是哪个张公公来着,有些想不起来了。”

    见张宁连连点头,他就坏笑道:“所以我左思右想,取了两个别号备用,其中一个你听了别骂我,就叫国泰,很简单,宁不就是安吗?国泰民安,宫中的贵人来说,这种别号非常吉祥,但当然,太俗,你以后免不了要被人背后骂两句不学无术。”

    出乎汪孚林意料的是,张宁竟然真的认认真真在那思量,他不禁有些汗颜——他其实还想叫平安来着,可想到叫这名字的在宦官中不知道多少,其中还有好几个是非常有名的,他就干脆地打消了这打算。他干咳了一声,这才继续说道:“至于另外一个别号,我建议你从杭州北新关税监的经历来取。杭州在南宋时,曾经取名为临安,和你这宁字颇有重合之妙,”

    “国泰和临安……果然都挺简单的,符合我这人自己起别号的水准,不至于让人说我是求了别人给自己起个雅号。”张宁一点嫌弃的意思也没有,反而眉开眼笑地说道,“如此一来,我就好好挑一个,要我说,前头那个意义太大,倒是临安着实不错,既合了我之前的经历,又映衬了我的名字。话说,你自己的别号起好了吗?报上来听听。”

    汪孚林才刚刚因为解决了一桩任务而松了一口气,此时见张宁问这个,他登时面色一呆,许久才尴尬地说道:“算了,我如今才二十出头,起别号太早,日后再说。”

    其实是起不出来啊!太自夸的不敢拿出来,太自谦的又觉得没气势,他倒是想日后年纪大了隐居松明山时,自号丰乐老人,就不知道丰乐河两岸的西溪南村和松明山村各位年长贤达会不会把他掐死……

    说起来,他之前才好容易给留在徽州给父母带的儿子阿毛起了个名字,却是很没创意地沿用了汪道昆给儿子起名的特色,中间用了一个无字。虽说他曾经打算起名叫无痕,却被小北评点说像二流传奇主角,想起名无庸,又被说是像无用的谐音……他好歹没用无情就已经很有水准了!到最后他恼将上来,干脆提起笔来在纸上写了两个字。

    汪无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