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重笙-第48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完事之后王十三就开始赶人,不但是刁余,还有袁家的仆人,全都赶走,一个不留。

    董涛忙着联系自己人,按照文笙的意思,务必查清楚谭五先生离开袁家之后的行踪。

    按董涛之前得到的消息,谭五先生从袁家出来,曾在浦川短暂停留,也就是一两天的时间。他随行侍从皆是高手,探子们不敢盯得太紧,他在浦川做了什么也就不得而知。

    至于他离开浦川之后,直至这几天又去了哪里,更是没人知道。

    文笙暗暗后悔,早知道那天谭容华送上门来,她不应该一怒之下将那小子赶走,只要弹上一首《探花》,将他生擒活捉,还不是想怎么收拾便怎么收拾,有十三在,什么事情问不出来?

    如今却需得好好理顺,从中寻找蛛丝马迹。

    一个之前被他们忽略的线索进入文笙和王十三的视线。

    他们之前在乐城听人嚷嚷所谓“顾文笙在浦川”竟不是空穴来风。

    就在数日之前,浦川确曾有位年轻貌美的女乐师现身,随行侍卫身手高强,与文笙的情况十分相符。

    而这位女乐师最初出现的时间,与谭五先生从袁家离开,到浦川落脚的时间不谋而合。

    难道这就是谭五先生的计划?

    他在袁家进一步确认了《希声谱》被偷卖属子虚乌有,乃是钟天政的阴谋,跟着就弄出个假的顾文笙做诱饵,引钟天政上钩?

    就在文笙等人住在客栈里,守着一条条线索诸多猜测之际,那位神秘莫测的谭五先生竟然主动现身,自己找上门来。

    他阴沉着脸,劈头第一句话就问:“我的侄儿谭容华现在何处,还请诸位相告。”(未完待续。)

第四百五十二章 谭五先生(二合一)

    两人决定分头行事。

    王十三通过袁家人找来了大平庄的里正,去查袁义家里那条线,文笙留在朗月斋,继续从那些书中寻找线索。

    她搬了个小马扎坐在樟木箱子前,从箱子里拿出一本书,放在膝上打开,由头至尾翻翻,放到一旁,再去拿下一本。

    照这个速度,不过一刻钟她就看完了三四本。

    若是时间充裕,文笙也想舒舒服服坐在太师椅上,手边放一盏香茗,好整以暇地从这里头挑书看,就像一直坐在角落里的连成业那样。

    虽然这些未经整理的书良莠不齐,里头有不少在文笙看来纯属胡说八道,但也不乏言之有物、值得珍藏细品的好书。

    “你这样子不行,走马观花,草草了事,哪能体会字里行间的真意?”连成业在一旁有些局促地道。

    他花半天时间将一本薄薄的册子读完,登记了书名,要将它放到书架上去,从文笙身旁经过的时候,见她这般看书,实在是忍不住了。

    文笙拿起了一本《长春帖》,这虽是较为常见的字帖,但因文笙熟悉这个领域,特意多看了两眼。

    连成业的话说得有道理,但文笙自忖要是照他那个看法,要翻完这几大箱子书,至少需要半年时间。

    “连公子,你那是本什么书?”

    与文笙说话,连成业不大放得开,低头匆匆瞥了一眼书皮。才道:“是《后周幽帝野史》。”

    幽帝是后周最后一个帝王,相传他自幼体弱多病,偏偏接手的是个烂摊子。当时内忧外患,政事繁杂,幽帝不堪重负,勉强支撑数年之后将皇位让与了大将军杨天忠,携几位妃子在关中某处避世而居。

    杨天忠便是大梁的开国皇帝。

    这一段掌故,文笙早在来到大梁不久便有所耳闻,后来更是从应天塔的群书当中了解到详情。知道后世对此是怎么评说的。

    而关中这里有这么多关于幽帝的史料传说也就不足为奇。

    既称野史,多半是后人牵强附会,没有经过考据的戏说。

    文笙问道:“不知是何人所著?”

    连成业刚登记过作者。直接回答:“无名氏。”

    文笙闻言淡淡一笑:“书中所说幽帝为人如何?怕是没什么好话吧?”

    连成业呆呆望着她,似是没反应过来,半天才点了点头。

    文笙摇了摇头:“哪朝哪代最后在位的帝王都难留下好名声,就像那些转瞬即逝如韦陀花盛开的朝代。通常在史书里都是荒淫残暴。倒行逆施。事实当真如此?只怕未必。连圣人都说,为尊者讳耻,为贤者讳过。”

    连成业嗫嚅道:“你这话有些大逆不道。”

    文笙却道:“有些人的大逆不道在心里,我不过是把它说出来。”

    连成业不再接话,避开文笙的目光,走过来换了一本书,坐回去捧着一看又是半天。

    天黑之后王十三过来,进门时正好连成业离开。两人打了个照面。

    王十三望着他目露疑问,连成业赶紧退后行礼。口称“见过世子”,王十三摆了摆手,连成业低头匆匆而去。

    王十三将灯挪到了文笙跟前:“不看了吧,仔细伤眼睛。”

    文笙回他一笑。

    王十三冲连成业离去的方向望了望:“问出点儿什么没有?”

    “没有,与之前你在的时候一样。你呢,今日一天可有收获?”

    文笙将书放回去,站起身活动了一下脖颈,坐了一天,不觉腰酸背痛。

    王十三见状伸手帮她在颈后揉了揉。

    “屁都没有发现,听说那袁义平时老实本分得很,也没处去结交乱七八糟的朋友,家里爹妈不急等着用钱,他藏着这么久不出现,我有个预感,说不定人早已经被灭口处理掉了。”

    文笙这边也是一无所获。

    从时间上说,他们在袁家呆得已经比谭五先生要久了,文笙觉着她和王十三就像是陷在了一大片浓雾中,茫无头绪,找不到前行的方向。

    谭五先生到底在这袁家发现了什么?

    设身处地地想一想,假设她是谭五先生……

    等等,她的思维正是因此受到了局限,她老是设想,谭五先生来了袁家之后,一番探查,发现了关键的线索,而后顺藤摸瓜,一举找到了丢失的《希声谱》。

    若是抛开这一点呢?

    谭五先生为什么要到袁家来?假设他在来之前是抱着某种设想的,在朗月斋他粗粗盘问,印证所料不差……

    文笙出了一阵神,突道:“十三,你说谭五先生会不会与咱们一样,其实什么也没有查到?”

    “没查到?”

    “是啊,谁都不曾在朗月斋的这批新书里头见过《希声谱》,袁家书香门第,不曾苛待下人,而袁义素来没有劣迹,也不急等钱用,这件事全无线索,甚至看上去根本就不应该发生,他会怎么想?”

    王十三江湖经验何等丰富,不用文笙再说下去,坐下来一拍大腿:“那要是老子肯定会想,这谁做的圈套引我上当呢?”

    文笙点了点头:“不错,谭五先生怕也是这样想的,你猜他会怀疑谁?”

    这还用说么,除了那手里握着《希声谱》的小白脸不作第二人想啊。

    “自然是姓钟的小鬼。”

    “这么着就顺理成章了。之前我还疑惑,谭家这次为什么这么看重《希声谱》?按说他们手里至少已经有了四首曲谱,却始终不得入门,应该对全本兴趣了了才是,就像上一次只出动了首阳一人。我原以为这回他们兴师动众是为了遏制我。原来他们是冲着钟天政来的。”

    随着钟天政销声匿迹,杨昊俭的大军被击溃,想必在谭家人看来。只要没见着钟天政的尸体,就始终是后患无穷。

    故而由谭五先生亲自带队前来,想钟天政在奉京的时候,不但是拜了谭二先生为师,与谭家众人都打过不少交道,唯一例外的,就是这位谭五先生。

    现在他们需要查的。是谭五先生离开袁家之后又做了什么?

    难道真是与钟天政的人遇上,并夺得了《希声谱》?

    文笙想来想去,事情的前因后果在她脑海中渐渐成了形。她道:“十三,有一点你怕是没有说对,谭家人以为,是钟天政设了这个圈套不假。但他意欲引来的人。应该是我。是与不是,咱们去趟浦川一查便知。”

    王十三自然没什么意见,只是这会儿天色已晚,两人简单商量了一下,决定等明天一早叫上董涛,再去向袁家人告辞。

    马上要离开了,董涛还要再次上门给袁大家治病,文笙却不见得有这样的机会。

    同朗月斋这么多书失之交臂。文笙颇有些惋惜,索性趁着这最后一晚点了灯挑选几本书来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