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北宋闲王-第11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大宋对于武器的管理十分严格,甚至对私人持有刀具的尺寸都有详细的规定,至于弓弩更是军队的制式装备,绝对不允许私人持有,更别说是杀伤力惊人的床弩了。虽然赵颜是郡王,但若是私自持有床弩这样的武器,他的身份非但帮不了他,反而还会被人怀疑他心怀不轨,所以苏轼与沈括在赵颜的别院里见到这具床弩时,才会如此的震惊,甚至他们已经怀疑赵颜藏着床弩是不是要准备造反了?

    不过赵颜却是微微一笑对沈括两人道:“两位请看,这就是我设计的新武器,若是能够成功,就算无法完全取代床弩,但是造价却比床弩要低的多,而且建造周期也要短的多!”

    听到赵颜的话,沈括和苏轼都是一愣,其中苏轼第一个有些不解的问道:“郡王,这个不就是床弩吗?”

    “咦?不对,这个武器虽然和床弩很像,但是在关键地方却有些不同!”沈括不愧是历史上最伟大的科学家之一,具有无比敏锐的观察力,短短片刻就已经发现眼前这具“床弩”其实与真正的床弩有不少差别,最关键的就是弩臂的不同。

    床弩的弩臂其实就是放大的弓臂,有时一张弓臂提供的弹力不足时,就会在上面多加几张弓臂,比如最有名的就是三弓床弩。但是沈括他们面前的这张床弩的弩臂却完全不同,它的弩臂并不是放大的弓臂,而是两根十分坚固的硬木,看起来并没有什么弹性,而在弩臂的根部,则是两个十分特殊的装备,看起来像两个木匣子,也不知道里面是什么东西?

    “郡王,这台床弩空有其形,但是最为关键的弩臂却用了两根硬木来取代,这样的东西恐怕根本不可能把弩箭射出去吧?”苏轼这时终于也发现了这台床弩的不同,不过说到底他也只是个读书人,以前也没怎么接触过兵器,所有兵器知识也都是这段时间恶补的,所以并没有太过在意这台床弩的特殊。

    相比之下,沈括就显得专业多了,只见他走到一侧的弩臂旁边,然后用力的推了一下,结果发现弩臂虽然很难推动,但弩臂的根部却有一股弹力,这让他也是一愣,弩臂有弹力,也就说明这台床弩应该可以把弩箭射出去,可是这股弹力却不是来自于弩臂本身,而是来自于弩臂根部的两个木匣子里,这让他对匣子里的结构也更加的好奇。

    看到沈括的样子,赵颜也是满意的点了点头,当下拍了拍手笑道:“好了,我们还是先试一试这台新武器的威力,然后再由两位做出评判!”(未完待续。。)

第一百零九章 扭力弹簧

    听到赵颜要试射一下眼前这架奇异的床弩,急于看到效果的沈括立刻开口道:“好,我去把外面的人叫来,试一试这架床弩的威力!”

    宋朝的床弩威力很大,一般小型的单弓床弩也需要五到七人操作,最大型的八牛弩更是需要百人一起操作,之所以需要这么多人,是因为床弩的威力越大,就需要越多的人把弩臂拉开,另外还有专门的瞄准和发射人员,现在后院只有赵颜他们四人,但却是一个老头两个文弱书生,至于赵颜更是一个十几岁的少年,根本拉不开床弩,所以沈括才会说去叫人。

    “不必了,我一个人就可以拉开!”赵颜却是笑着阻止了沈括道。

    “这……这怎么可能?”沈括听到这里再次一脸震惊的道,刚才他已经试了一下弩臂的力度,那种力度绝对不比真正的床弩差,最少也需要五个壮汉才能拉开,而且赵颜怎么看也不像是那种天生神力的人。至于苏轼则直接认为赵颜在说笑话,一个人可以拉开的那不**弩,而是应该叫弓才对。

    不过接下来赵颜却真的走到床弩边,然后从最后端的绞盘那里拉出几根绳子,眼尖的沈括发现这些绳子被几个滑轮组合在一起,这让他是一愣,隐约间好像明白了什么。

    只见赵颜把最前端的那个绳子挂上一个特殊的铁质机括,机括两侧都有锯齿状的钩子,然后把机括放在箭槽上。这时沈括才发现,在箭槽两侧同样有锯齿状的铁板,可以与机括两侧的锯齿相咬合。看到这里沈括立刻明白过来,这两个咬合的锯齿可以让床弩开弓时不必一气呵成,而且还可以调整弩臂的张开力度,调整射程的大小,这样的设计虽然简单,但却可以让士兵操作床弩时节省体力,绝对是一个了不起的发明。

    另外沈括还发现,这架床弩上面的弩机竟然被去掉了。赵颜直接把弓弦扣在那个铁质机括的上面。做好了这些准备后,赵颜立刻转动绞盘把绳子收紧,这时只见那几个滑轮也被绳子拉了起来,随着赵颜转动绞盘。两侧看似十分沉重的弩臂竟然发出“吱呀呀”的声响。然后缓缓的被拉开了。

    “哈哈~。我明白了,这几个没有固定的滑轮可以让一个人发挥出数倍的力量,所以郡王才能十分轻松的把这架床弩拉开!”这时沈括忽然大笑着道。滑轮这东西出现的历史很早,中国在汉代就已经有人在应用,墨经中也有对滑轮的论述,只是说的十分笼统,并没有数据来解说,这也符合古代中国人比较模糊的科学观念。

    看到沈括高兴的样子,苏轼却还是满头雾水,这时赵颜则是笑着开口道:“沈判监果然博学,这些没有固定的滑轮被称为动滑轮,一个动滑轮可以让人发挥出平时两倍的力量,现在我把三个动滑轮组合起来,可以让一个人发挥出八倍的力量,所以别看我的力量不大,但是依然可以十分轻松的把弩臂拉开!”

    就在赵颜说话的时候,老木匠朱宏拿来了一根弩箭放在箭槽里,沈括立刻自奋勇的上前瞄准,院子的另一头有一个巨大的草靶,等到沈括调整好床弩的角度后,赵颜手持木锤在那个铁质机括上重重一砸,弓弦立刻被放开,在巨大的力量带动下,箭槽里的弩箭如闪电般射出,然后“呯”的一声巨响,重重的射在距离草靶一丈开外的围墙上。

    “这……这床弩的精确度也差的太多了吧?”沈括再次目瞪口呆的道。

    本来沈括看到赵颜设计的这种床弩上有如此多精巧的结构,心中也对这种床弩充满了信心,可是射击的效果却让他有些失望,力度是有了,但是精确度却是差的太远了,要知道那个靶子也不过在二十步开外,却偏离了目标一丈多远,而床弩的最大射程甚至可以达到三百步,按照这个射程来算,这种床弩已经不是偏差了,而是根本没有方向性,虽然床弩本身的准确性也不是很高,但至少大概的方向还是没有问题的。

    相比之下,苏轼则是更加的震惊,他没想到这架用两根硬木代替弩臂的床弩竟然真的能够射出弩箭,虽然准确性差了些,但是力度绝对不比真正的床弩差,那根长矛般的弩箭现在正颤巍巍的扎在青砖垒成的墙上,这让他无论如何也想不明白其中的道理。

    看到沈括两人震惊的表情,赵颜则是双手一摊道:“两位看到这种新武器的缺点了吧,这东西威力并不比床弩差,但精确度方面却有着巨大的缺陷,现在我手中没有这方面的工匠,所以只能研究到这一步了,剩下的就要看你们能不能找出专门的工匠继续研究了。”

    “郡王,那两根硬木根部的木匣子里到底是什么,这种新床弩的弩臂弹性应该就来自于里面,只是我想不明白,到底是什么才能提供如此大的弹性?”沈括十分急切的问道,他虽然对这种武器的精确性有些失望,但是对于匣子里的东西却依然兴趣不减。

    听到沈括的话,苏轼这才醒悟过来,当下也来到弩臂那里研究起那两个木匣子,可惜他对这种机巧之物实在不怎么专长,沈括都搞不明白的事情,他也就更别想搞明白了,其实在赵颜看来,苏轼就是一个文科生,而沈括则是一个理科生,两人的思维与才能完全不同。

    那两个木匣子并没有什么特别的,里面的东西才是这具床弩的关键,所以赵颜让朱宏把两个匣子去掉,结果这时沈括和苏轼才看到,原来匣子里面是一个铁铸的部位,将两束很粗的皮革、牛筋似的东西紧紧固定,充当弩臂的硬木就插在这两束皮革和牛筋中,这东西其实就是一个扭力弹簧,虽然看起来简单,但却可以提供强大的动力。

    “原来如此,我明白了,没想到两束不起眼的皮革和牛筋,竟然可以发挥出如此大的力量!”沈括不愧是古代中国最伟大的物理学家之一,一眼就看出了这个扭力弹簧的原理,其实这也不奇怪,有些古代农具上也会用到这种扭力原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