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我要做皇帝-第189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且夫,大河出九原而自北地入陇右,走青铜峡而入北地,陛下曾训曰:治河当治其上,臣以为,自九原、朔方而下至陇右、北地,治河之所在也,不能不重也,故以其为一州……”

    听到这里,刘彻满意的点点头,深感欣慰。

    义纵已经成熟了,开始站在一个国家级的领导人的视角来看问题。

    大河的问题,在现在已经初现端倪了。

    刘彻这几年,多次派人前往大河的出海口和下游各地调查。

    结果不容乐观。

    大河水质,连年下降,有些地方的泥沙含量已经增多了。

    再这么下去,这条母亲河,就将要暴走了。

    刘彻对此,非常清楚。

    前世武帝朝,大河数次决口,连出海口都一变再变。

    先是建元三年,河决顿丘(今河南濮阳北),从顿丘东南注入大海。

    然后,元光三年,河决瓠子口,这一次黄泛区遍及数郡,且泛滥二十年,直到元封年间才得以回归故道。

    更可怕的是刚刚堵塞决口,隔年,大河再次决堤。

    这一次,狂暴的大河,冲破了馆陶的河堤,这一次,诞生屯氏河。

    屯氏河在隋朝,成为了永济渠的一部分。

    而这一切,其实在如今已经有了预兆。

    根据刘彻派出去的官员和使者奏报:河自鬲津而北,相去百十里。

    又说:金堤之岸,泥沙愈多,恐有决堤之险。

    在元德六年,刘彻于是派出一支由军队的测绘军官和宫廷宦官、御史组成的庞大调研团,前往大河出海口考察。

    得出的结论,触目惊心。

    在过去二十年,大河向北摆动了超过三十里,在其下游形成了三角洲。

    淤积地区,绵延百余里。

    这表明了一个事实大河的含沙量在疯狂增加。

    假如不采取措施,那么,这条母亲河就要变成黄河,变成悬河了。

    一旦发生了这样的灾难,那么,先秦时代留给世人的宝贵遗产,伟大的金堤将会变成永恒的记忆。

    而且,大河生态的变化,一定会引发连锁反应。

    大河一泛滥,淮河就可能有问题。

    刘彻深知,自己正处在一个关键的历史节点上。

    自周定王五年大河决口,摧毁了禹河,夺其入海后,大河泛滥数百年,直至战国中期,齐赵魏共同行动,筑造了金堤,将这条狂暴的河流稳定。

    数百年来的生态恶化和水土流失,已经使得这条金堤摇摇欲坠。

    一旦金堤崩塌,大河就会再次狂暴起来。

    在后世,黄河的泥沙,可埋葬了不止一个汴梁。

    而将来要付出的代价,更是无法想象的。

    旁的不说,每一次大河决口,因此流离失所的百姓,就是数以十万计甚至数以百万计。

    因此死去的人,更是成千上万。

    治理好大河,安抚住这条母亲河,可以说是当前汉室最重要也最优先的事情。

    而且,现在是最后的机会了。

    假如现在不去做,那么,将来就再也没有机会了。

    若刘彻没记错的话,自武帝之后,大河的名字就变成黄河了。

    一石水中七斗沙。

    而治河的关键,就在于其上游,特别是河套地区和陇右、北地这一段,只要能确保这上游水土的稳定,控制河水的含沙量。

    那么,大河就依旧是那条大河。

    纵使偶尔调皮,也不会造成太多问题。

    “那就以此数郡为凉州刺史部吧……”刘彻拍板道:“将军对于凉州刺史,可有推荐人选?”

    州部制度,早在元德六年之时就已经定下来了。

    州的最高长官为刺史,为中两千石,享有君前直奏,巡视辖区郡县,握有弹劾不法、纠核不当的大权。

    且刺史还有直接处理辖区内民政的权力。

    路见不平,可以拔刀相助。

    但,与后世的省长、省委书记相比,州刺史还是有些不如。

    譬如,刺史本人和州部衙门本身,并不能直接干涉地方行政,它只能在地方上出了问题,或者发现问题时才能参与进去。

    这是为了给郡守县令们留点面子,同时也是为了防止出现太大的动荡的考虑。

    毕竟,贸然在郡守这样的封疆大吏脑袋上安个上级,很容易造成郡守威权不足,而地方豪强膨胀的结果。

    义纵,自然深知此事的敏感,所以,他俯首拜道:“启奏陛下,臣以为,事关重大,陛下当召开廷议以公决之……”

    刘彻闻言,不无不可的点点头。

    州刺史这样的重要位置,自然是要放在廷议上讨论的。

    但,其实义纵要有合适人选,刘彻其实也会采纳。

    因为,义纵的眼光,至少在现在来说,是无敌的。

    这些年,他举荐的官员,都是在水准线之上,甚至有好几个非常优秀的人才。

    不过,既然义纵不愿意沾染这事,刘彻也就没有多说了。

    “那另外一州,就以并州为名吧……”刘彻想了想,就说道。

    这样,历史再次彻底改变。

    朔方刺史部消失了,凉州和并州则向西移动了一格。

    且刺史部再非是一个直行的机构,而变成了一个根据地理和习俗以及环境相符的行政单位。

    更科学,也更合理。

    将这个事情放到一边,刘彻对义纵道:“朕听说,将军与其他同僚,最近在商讨一个作战计划?”

    “回禀陛下,确有此事……”义纵立刻就将他的整个计划和盘托出,讲了一遍。

    “臣是从郅将军的想法得到的灵感……”

    “孙子兵法曰:忘战必危,且,居延泽,古之流沙也,帝颛顼传道之地,先王道场,安能托于夷狄之手?”

    “嗯……”刘彻听完,笑了笑。

    今天的帝国将军们,完全觉醒了一种名为‘自古以来……’的神圣天赋。

    而且,使用灵活,颇为熟练。

    怕是匈奴人当面在此,恐怕也要哑口无言,为对方的道理而折服。

    没办法,弱国无外交。

    在强权面前,弱者除了打落牙齿合血吞之外,其实并无其他做法。

    不过……

    “将军如何可以控制战争规模?”刘彻笑着问道:“居延泽,西匈奴之命脉也,一如战国时,秦赵上党之争,一旦王师进军居延泽,西匈奴必以死相博!”

    “届时,战事规模,恐将无法控制……”

    “西匈奴甚至可能与北匈奴和解……”

    “将军届时,何以应对?”

    这一个个问题砸下来,义纵有些哑口。

    但他不能放弃这个提议,也无法放弃这个提议。

    因为,倘若他要维系住义氏外戚集团的局面,就必须给下面的人带来利益和好处。

    不然的话,下面的人一看,大佬靠不住,自然会做鸟兽散。

    而他无法放弃今天好不容易成型的义氏外戚集团。

    这不是为了他自己,而是为了他的外甥。

    义纵这辈子,什么都没有遗憾了。

    他唯一的愿望,也就剩下了倾尽一切,为皇长子保驾护航。

    深深的吸了一口气,义纵拜道:“陛下圣明,王师若出居延泽,西匈奴必定会以死相博!”

    这是几乎不需要思考的问题。

    西匈奴小政权,为了苟延残喘,几乎已经退让到了极点了。

    连合黎山这样的命门,也交给了汉室,作为质押物。

    而能维系他最后的存在的战略要地,就剩下了居延泽。

    居延泽若失,西匈奴旦夕可灭。

    但……

    “然,西匈奴不过跳梁小丑罢了,彼若敢倾巢而来,则必定覆灭!”义纵说道:“控有合黎山,王师已立不败之地!”

    “且,只要王师把握好度,不过居延泽,始终让其握有保障其安全的部分要地,臣以为西匈奴必不敢与北匈奴媾和……”

    这倒也是事实。

    西匈奴现在的主子且渠且雕难和他的贵族们,真的敢去跟北匈奴的亲戚们言归于好吗?

    刘彻是不信的。

    量他们也没有那个胆子。

    因为,且渠且雕难和他的人,做的事情可是背叛,而且是**裸的背叛!

    最最关键的一点是他们现在手里可是拿着于单这个招牌。

    于单是军臣唯一的儿子,更是匈奴帝国合法的继承人。

    倘若两者媾和,于单和句犁湖,谁来做单于?

    而且,且渠且雕难或者其他任何人,都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