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我要做皇帝-第145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除非他们胸中的抱负和理想能够施展,不然,很多人常常难以活过四十岁。

    此刻张寄也是如此。

    一方面,他有些担忧自己的脑袋和爵位。

    另一方面,他又感觉死不可怕,可怕的是真理不能得到坚持,天子做出了错误的决定,从而导致朝纲混乱,天下失衡。

    到时候就真是百死不能赎罪!

    死了也没脸面去见先帝和太宗。

    只能以发覆面!

    在这样的心理情绪中,张寄出列,持芴对着刘彻拜道:“回禀陛下,确有此事!”

    “乃尚书录诏之事,有字词,用之不对!”他附身拜道:“行文有误,臣不忍陛下圣德蒙羞,故此驳回!”

    这是很正常的。

    在汉室,天子永远不会有错,假如错了,那肯定是这个世界的问题。

    至少,在大臣,在朝会上,必须如此。

    除了皇帝可以自己悔改错误,其他人都不可能让皇帝认错。

    但大臣们也得劝谏啊!

    怎么办?

    于是就出现了许多应对之法。

    拿着文法或者语法错误说事是最常见的。

    因为,中国文字的写法多种多样。

    即使是古老的甲骨文,一个字,也有多种不同的写法。

    鸡蛋里跳骨头,总能挑出错。

    即使真的没错,兰台尚书们难道还敢来对质不成?

    这套游戏规则运行了几十年,君臣之间早就清楚,对方要说的到底是什么?

    所以,刘彻也不跟张寄啰嗦——真要跟一个御史中丞绕圈子,绕到天黑,估计也没有用。

    刘彻于是直接说道:“朕欲命名匠为官,以劝耕百姓,督导农事,诸卿可有异议?”

    既然张寄要反对。

    这是他的天赋职责。

    没有办法,刘彻只能想办法绕开他。

    在汉室,有一个地方通过的法律和政策,是所有人都没有办法阻拦和阻止的。

    这就是廷议。

    经过百官公议,文武百官列侯勋臣共商,得出的结论,就是皇帝都无法轻易推翻。

    至于皇帝临轩,亲自主持的廷议通过的结论,更是可以成为维系数十年的国策!

    毕竟,这是群体的意志,是整个国家和天下的呼声。

    谁反对,谁就是贼子!

    谁就是挑战国家,挑战社稷,挑战宗庙。

    肯定会被拉出去弹**弹到死!

    刘彻话音刚落,张寄立刻就拜道:“臣有异议!”

    这也是自然的。

    他不站出来首先表达反对,那就是言行不一,就是心怀叵测,就是故意给天子添堵。

    罪该万死,罪无可赦!

    而御史中丞,作为御史大夫衙门的实际控制者,天下诸郡监郡御史的大佬,他确有这个资格和能力,首先表达异议。

    “卿请试言之!”刘彻站起来说道。

    廷议的作用,就是拿来让人说话。

    不让人说话的政权,是不能长久的。

    刘彻也没有傻到去干可能沾染上‘独夫民贼’名声的事情。

    事实上,在一开始他就打算跟群臣好好讨论讨论这个问题。

    事情是靠做出来的,而道理是靠讲出来的。

    ………………

    微…信…公…众…号:要离刺荆轲,求关注,求临幸——(未完待续。)

第一千一百八十一节 讲道理(2)

    张寄却是长身一拜,同时心里回忆起自己这些天来想好的腹稿。

    以前百试不爽的机变械饰,机械之心是不能用了。

    公休仪的那些说法,自然也不能用了。

    但没有关系!

    他望着刘彻,挺直了胸膛,开口道:“启禀陛下,臣昧死以奏曰:《商君书》曰:凡人主之所以劝民,官爵也!今陛下以匠人为官吏,充之入县道,岂非令天下人皆勤技巧之事而忘耕作之本?贾子曰:一夫不耕,或受之饥,一女不织,或受之寒!臣寄顿首,再拜陛下!”

    他的话声调虽然不高,但却慷慨激昂,顿时感染了无数了大臣。

    人人交头接耳,都在议论着。

    “御史中丞说的对啊……”大农的几位司曹主官们道:“农,天下之本,本不可动!向使匠人为官,天下人皆思技巧之事,长此以往,阴阳倒转,五行离乱啊!”

    也有列侯点头赞道:“工匠,赐之以钱帛爵位,以慰其劳即可,官爵!国之重器,不可轻授啊!”

    刘彻却是稳坐钓鱼台。

    等到殿中的议论声渐渐平息,他才站起来,望着张寄,道:“卿之言,不无道理……”

    张寄闻言一喜,正要说点谦虚话给皇帝一个台阶。

    但哪成想,刘彻话锋一转:“可惜……失之偏颇……”

    “朕尝读商君书,闻商君曰:以强者必治,治者必强;富者必治,治者必富;强者必富,富者必强!”刘彻微微笑着,问道:“朕可有说错?”

    张寄闻言,拜道:“陛下圣明,此《商君书》立本之言!”

    “你知道就好……”刘彻在心里道,嘴上却是笑着问道:“卿以为农无工可强乎?可富乎?”

    “昔者,李悝奏魏文侯曰:地方百里,提封九万顷,除山泽居邑叁分去一,为田六百万亩,治田勤谨则亩益三升,不勤则损亦如之。地方百里之增减,辄为粟百八十万矣!”刘彻袖着手笑道:“卿可知如今地方百里,提封九万顷,除山泽居邑,为粟几何?”

    对付大臣,最好的办法是什么?

    当然是甩数据。

    这些年下来,刘彻已经有一条与大臣斗争的经验了。

    这条经验就是——他跟你说法律,你与他讲道德,他与你讲道德,你与他讲政治,他与你讲政治,你跟他说传统,他与你说传统,那你就与他谈先贤,他跟你说先贤,那你就与他说说现实,说说实际。

    总之,就是耍无赖。

    当然是有道理的耍无赖。

    而大臣们,受限于得到的信息和情报以及阅读量和眼光。

    永远都无法斗过拥有绣衣卫,宅在未央宫也可知天下事。

    同时背靠着石渠阁浩瀚藏书和茂陵图书馆数不清的藏书,诸子百家,尽在掌握的他。

    只能说,大臣们斗不过他,不是没能力,实在是非战之罪!

    当然,要是出现一个贾谊贾长沙那样的bug。

    那也没有办法。

    不过,整个汉室迄今,也就一个位贾谊贾长沙。

    果不其然,张寄顿时有些哑口无言。

    这也不能怪他,他是御史中丞,管的是制度、礼仪、法律和地方不法。

    地方的土地亩产和其他经济数据不归他管,也轮不到他管。

    但,有一点,张寄还是知道的。

    那就是如今,关中地方亩产平均是小麦三石半,粟米三石。

    而当年李悝之时,亩产多少?

    李悝说的很仔细——一石半!

    即使魏国的度量衡与今日的汉室度量衡不同,田亩大小不一。

    但这暴露出来的粮食产量增加,还是让人咋舌!

    不过,张寄自也不是如此轻易就可被说服的。

    工匠什么的?

    在他印象里,就是一群肌肉男,成天待在工坊的火炉前,挥汗如雨。

    如何可以为官,可以出入官衙,与士大夫们称兄道弟?

    这样的情况,想想都已经很恶心了!

    所以,他拜道:“臣亦知今日之社稷、民生,多赖匠人之力,亦无贬低轻视匠人之意……只是,夫匠人,粗鄙无文,有辱斯文,陛下若欲嘉之,可赐其钱帛、爵位、女子、屋宅,如少府前故事,何必以官爵酬之!官爵!国家名器也,天下之重,不可轻授!”

    这也是现在大部分士大夫的观感。

    他们倒不是真的讨厌工匠,不喜欢工匠。

    事实上在现在,大家都清楚,工匠地位的稳步提升,是无法阻拦的。

    而少府之中,也早有对大匠和名匠的赏赐之法。

    爵位、土地、妹子、钱帛,天子都拿出来赏赐了。

    甚至还曾经赐予过一位名为张奉的匠人为‘安陵君’,特许其为大夫。

    而在汉室历史上,也曾经册封过阳成疾这样的木匠为列侯。

    而在如今,天子的意志也确实是文武百官们无法阻拦的。

    当今天子甚至已经具备了完全甩开朝堂,自己单干的力量和底气。

    真要跟皇帝顶牛,吃亏的肯定是士大夫,不会是皇帝!

    但是……

    这让匠人为官,却是他们极其不愿面对的事情。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