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盛唐神话-第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2,好在高宗也察觉出不对,在650年末,罢安西四镇,安西都护府迁回西州。西秃反叛同年秋七月,贺鲁入寇庭州,攻陷金岭城及蒲类县,杀掠数千人。翌年,高宗诏左武卫大将军梁建方、右骁卫大将军契苾何力为弓月道行军总管,发燕然都护所属5万骑兵讨伐,大破西突厥处月部,斩杀其5000人,俘渠帅60余人。

    此后,唐又分别在永徽六年(655)五月和十二月两次攻打西秃,互有胜负,斩敌数万。十二月那次唐将苏定方(没错就是那个在隋唐演义被黑出翔的苏定方,实际上忠心耿耿功勋彪炳)更是大放异彩,500骑破2万骑,斩杀1500余人,获马2000余匹。

    这三次对西秃交战,虽有重大战果,但均未取得全胜,在我看来主要责任在高宗不行,说实在的他实在有点昏庸,先是以为自己的一番礼遇和厚待就能收贺鲁儿子的心,放他归突厥,后又对前线统兵大将多方掣肘,致使第三次攻西秃无功而返。于是,显庆二年(657),唐高宗再次派遣右屯卫将军苏定方等讨伐贺鲁,但却只给了苏定方一万兵马,而之前两次都出动了至少八万人。

    史载:显庆二年闰正月二十一日,唐以苏定方为伊丽道行军总管,率燕然都护任雅相、副都护萧嗣业,发唐兵与回纥兵万余人,从北道讨伐西突厥沙钵罗可汗;又命右卫大将军阿史那弥射和左屯卫大将军阿史那步真为流沙安抚大使,自南道招集西突厥余众。

    高宗的主意打得很清楚,他根本对苏定方不报任何希望,苏定方扮演的只是出奇兵佯攻牵制,吸引西秃注意力的角色,高宗真正的打算是寄希望阿史那弥射和步真两兄弟能釜底抽薪,招抚贺鲁手下西秃部众。令他没想到的是,苏定方会这么给力,一战定鼎,灭亡西秃。

    3,话说突厥还真是喜欢内讧,因为它的本质其实就是部落联盟(不是山口山),并无多严密的组织,突厥可汗只是一个部落的首领,而他手下大将则是其他部落的首领,很容易就会因分赃不均等原因而内讧。这不,早在永徽四年(653),与贺鲁联合的那个被赶走老可汗死,他的儿子就与贺鲁发生矛盾,,联合五弩失毕(西秃有十个大部落,这是其中五个),击败贺鲁,贺鲁失去一大助臂。

    再后来,贺鲁攻破五弩失毕之一的泥孰部,并俘虏其首领的家属。苏定方接受薛仁贵的建议从贺鲁的一部分败兵中找到泥孰部首领的家属,将这些家属归还泥孰部,并赠予财物加以抚慰,于是争取了泥孰部共击沙钵罗。不得不说苏定方是幸运的,唐朝是上天眷顾的,唐击**的时候,东秃内讧,离心离德,这次苏定方攻打西秃,西秃也是内讧,后来贺鲁虽强行压服内讧,统帅西秃十姓,但同样内部不稳,离心离德。

    显庆二年(657)十二月冬,苏定方带领一万汉军与回纥军组成的远征军,以闪电战击败五咄陆之一处木昆部,该部俟斤归降,苏定方善抚之,发其千余骑兵同击贺鲁。

    苏定方率军万余准备继续闪击西秃其他部族。然而闪电战不可能每次都奏效,处木昆部的漏网之鱼很快把唐军的消息报告给了贺鲁。而贺鲁自从前年那两次与唐远征军的交战之后也是日夜防备,枕戈待旦。得到消息后,很短的时间内就调集了两厢十姓突厥的十万骑兵进行反击,双方主力会战于于曳咥河(今新疆额尔齐斯河)西平原之上。

    当时敌我兵力极为悬殊,形势异常险恶,苏定方根据当时的情况,他命步兵以密集长矛阵死守南原高地,自己则领骑兵列阵于北北原。贺鲁见唐军少,进兵包围,四面攻打,贺鲁的骑兵三次冲击唐步兵,唐军训练有素,斗志高昂,死战不退,贺鲁三次冲击都未能动摇唐军阵脚(唐军威武),苏定方乘势率骑兵从侧面发起突击,西秃猝不及防,由是大败,苏定方领军追杀三十里,俘斩三万余人,杀其部众首领都搭达干等二百人。次日唐军乘胜追击,这时候西秃军人心散乱,无人敢战,西秃中的胡禄屋等部举众归降,阿史那贺鲁与儿子女婿以及处木昆屈律啜等人仅率数百骑向西狼狈逃窜。

    苏定方无愧绝世名将,这一战决定了西秃覆灭的命运。与此同时,南路唐军也是所向披靡。南道西秃在得知贺鲁兵败之后,也纷纷投降阿史那弥射和步真两兄弟。苏定方继续痛打落水狗,命令部下穷追贺鲁,自己率新附部众继后。此时风雪弥漫,地上积雪2尺多厚,行军极其困难。众将官均向苏定方请求等天晴再行军,但苏定方指出,绝不能给敌以喘息之机,贺鲁以为雪深,必存侥幸心理,认为我军肯定不会追了,急追之必可大获全胜。他命令昼夜兼行,与南路军会师后,继续急行军200余里直抵金牙山(塔什干东北,塔什干为石国首都)贺鲁牙帐。

    贺鲁也是倒霉催的,完全没想到唐军会追得这么急,这时候竟然去狩猎以获取食物,毫无防备,再一次被唐军打败,贺鲁父子逃到石国,后被石国人抓了送给唐军,至此西秃灭亡。随后唐在西突厥故地地置昆陵、濛池二都护府,分统其十姓各部。至此,唐统一了西突厥全境。

    4,平定西秃叛乱之后(658年),被撤的安西四镇也随之恢复。次年67岁的苏定方再次领兵平定葱岭,扫荡亲西秃残余,又是突袭,一天一夜急行军300里。反叛仓促应战,被打得惨败,后自缚请降,葱岭以西遂平。于是唐朝对原属西突厥势力范围内的葱岭以西诸国再次进行大规模建制行政区划。“自于阗以西,波斯以东,凡十六国,以其王都为都督府,以其属部为州县。凡州八十八,县百一十,军、府百二十六”,正是在这个时候,唐朝确立了对河中昭武九姓,以及周围国家如吐火罗,骨碌国的(羁縻)统治。大唐在西域也安宁了几年。不过唐也没闲着,跑到东边去打百济和高句丽去了,并在667年攻灭高句丽,完成了几代人的心愿,全国鼓舞。但太平日子没过几天,吐蕃二号反叛又跳出来捣乱了。

    唐与吐蕃大约在670年爆发了全面战争,在此后的30年间,双方爆发多场大战。客观的来说,唐朝被打得很惨,第一次长时间吃亏。在这之前,唐朝只在渭水之盟的时候吃过瘪,其他时间都是压着对手打的,太宗征高句丽虽然失败,但也没吃什么亏,10多年后,唐更是一举灭亡了高句丽。只有这回,多次吃亏,直到30年后才在女皇手里找回了场子。之前与吐蕃的交手都是胜多败少,吐蕃甚至有记载,559年乌海大战,吐蕃八万败于苏定方的一千,而且主将战死(也有人说是八万户,还有说是八万户最后剩下一千,但总之他们自己记载是大败),怎么十年后,唐军就不行了呢?我个人认为原因有几点。(1)唐朝这些年一个胜利接一个胜利,起了轻敌之心(如果大非川之战薛仁贵率先锋轻装轻进,结果被人以多打少大败);(2)吐蕃的地理优势,居高临下,我想打你随便打,你要打我得爬坡,道路难行。(3)那个时候吐蕃确实处于强盛期。

    5;下面列举这些年双方的交锋。

    (1),趁唐朝用兵于西秃,高句丽之际吐蕃攻占大小勃律,打通葱岭道路,并于663年吞并唐朝属国吐谷浑;(2),670年攻陷西域十八羁縻州,又联合于阗攻陷龟兹的拨换城(今新疆阿克苏),唐被迫罢安西四镇;(3)唐朝的反击,大非川之战,薛仁贵领兵五万,长驱直入,准备一路打到逻娑(拉萨),结果薛轻敌冒进,此次远征唐朝惨败;(4)同年,大非川之役后,吐蕃乘势攻陷了唐安西都护府治所龟兹,占领安西四镇大部分治地;(5)675年安西四镇复归于唐;(6)678年,唐与吐蕃青海之战,吐蕃诱敌退走,唐军继续深入,大败,损失惨重;(7)同年,青海之后安西四镇再被吐蕃攻占;(8)679年唐军光复安西四镇;(9)680年,吐蕃军进攻河源(今青海省东部),被唐将黑齿常之率军击退,黑齿常之经略河源,战守有备;(10)681年,吐蕃论赞婆率军3万屯良非川,被黑齿常之率3000骑兵打败,吐蕃深畏黑齿常之;(11)682年,吐蕃入寇河源军,军使娄师德将兵击之于白水涧,八战八捷,吐蕃大败;(12)684年武则天废中宗立睿宗,自己临朝称制,自专朝政,同年徐敬业聚10万众反武,被武则天派兵30万剿灭;(13)686年一直到690年,武则天大开高密之风,任用酷吏,对国家进行清洗,689年青海边关大将黑齿常之被周兴等诬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