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219 科幻之路 第四卷-第11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① 法语:“你和我,我们都是人类。”】

  我耸耸肩膀。房门(我从来不锁门,这里不会有人闯进来)开了,那个粗壮的侍应生走了进来。他一定是尾随我回家的。这是标准的工作程序——目的是确保顾客从塔楼出来后不至于有过激的情绪。偶尔也会出现杀人流血的情况,而现在侍应生的跟踪是强制性质的,“你,”他对那个女子说:“到这边来。”

  他走向她,抓住她的手臂。我已经领教过这一抓的分量。它反而使我违背自己意愿地笑了笑。她看见了我的微笑,抬头看着我,她的眼睛开始显得茫然,“你不理解?”当侍应生把她带出去时她说。

  然而我很理解。

  (白锡嘉 译)

  《科幻之路》(第四卷)作者:'美' 詹姆斯·冈恩

  (本书资料收集于网上,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Xinty665 免费制作

  外星寓言

  科幻小说一向注重情节或发生的事件,使读者能够尽可能清晰地了解叙述的意义。除了情节以外,意义的其它载体,例如人物、背景、基调、措辞以及间接的评论、形象化的描绘和隐喻,可以向读者传达故事多方面的情况,或补充情节,或取代情节,但它们传达的意义很少能够像情节所传达的那么一清二楚。然而意义不明确的叙述往往得到认可,甚至受到欢迎,假如这是故事为了丰富生活、丰富文学引喻以及丰富文学原型、寓言和童话而必须付出的代价的话。

  由于科幻小说作家一开始是从人文学科而不是从自然科学中涌现出来的,因此他们的原型表现为文学上的丰富多彩而不是科学上的清晰明朗。他们不太注重陈述而比较注重启示。

  迈克尔·毕晓普(1945- )是人文学科的产物。他出生于内布拉斯加州林肯市,就读于乔治亚大学,1967年获得英语专业学听学位,1968年获得硕听学位。他1968年至1972年在空军学院大学预科教英语,1972年至1974年在乔治亚大学任教。自从那时以来他一直是专职自由作家。

  毕晓普发表的第一篇小说《矮松的采伐》刊载于1970年Lo月号的《银河》。他的短篇小说常常被列入评奖的最后参评作品。《阿萨迪人的死亡和名称》和《童年的白水獭》双双列入1974年星云奖和雨果奖的最后参评作品;《在巨蛇座的街道上》列入1975年星云奖的最后参评作品,《卡瑟多尼亚的奥德赛》列入同年雨果奖的最后参评作品;《阿拉肯的血迹》列入1976年星云奖的最后参评作品,《劣种番茄》列入同年雨果奖的最后参评作品;《武听和柳树》列入1976年星云奖和雨果奖的最后参评作品;《春日的早晨》列入1980年星云奖的最后参评作品。毕晓普的部分短篇小说已编入《阿拉肯的血迹》(1982)和《伊旬园的一个冬天》(1984)。

  毕晓普的第一部长篇小说《火眼的葬礼》发表于1975年(1980年出版修订版本,趣为《火眼》),此后他发表了《在伊克巴坦陌生的树林里》(1976年重印平装本题为《在破损的月球下》)、《被偷的脸》(1977)、《一点知识》(1977)、《地下墓窟年》(1979)、《改变容貌》(1979)、《在天桥下》(与简·沃森合著,1980)、《谁造成了斯蒂维·克赖伊》(1984)、《往昔的日子》(1985)、《秘密攀登》(1987)、《双角兽的山》(1988)、《盖格的忧伤》(1992)和《轻松的赛局》(1994)。《除了时间没有敌人》(1982)获雨果奖。

  毕晓普的小说把对人类学的关注(往往从外星人、异化和外星环境方面来表达)与文学语言的应用和各种各样的修辞手法结合起来。在《火眼的葬礼》里,外星世界被称作特罗普(TRope),这个字眼在英语里的意思是“比喻”。伊恩·沃森称毕晓普的作品是“外星寓言”。

  毕晓普的手法和技巧的一个例子(尽管笔调比他一向忧郁的叙述手法轻松愉快一些)就是《劣种番茄》,原先发表于《新维度》第五集(1975)。故事的开头就像弗兰兹·卡夫卡的《变态》一样,描述一个普通人变为某种庞然大物,在这一篇故事里是转变为像火星那么大的番茄。毕晓普设法让读者接受一篇超现实的故事,其手法不仅在开篇的时候与《变态》类似,而且将“变态”这个字眼用于第一个小标题,此外还有主人公的取名。菲利普·K·使人联想到卡夫卡《试验》中的主人公约瑟夫·K·。

  情节容易概括,但是毕晓普的故事在其它层次上卓有成效。首先是措辞这一层次。故事的措辞不是菲利普·K·这么一个原航空航天空间工作人员的措辞。相反,它是文人的措辞,这号文人喜欢用多音节的或旧式的词,例如“两边对称的”、“圆滚滚、无四肢的”、“酗酒”、“放荡不羁的行为”和“粗暴而不公平的”。这些词让读者有思想准备去接受后来使用的这一类字眼,例如“圣餐式的”、“本体论”、“被吞噬的”、“曼陀罗”和“天使报喜”。

  其次是文学和宗教引证这一层次。故事尊崇的不仅有卡夫卡,无疑还有菲利普·K·迪克(他也写了幻想现象和现实性质的作品)、威廉·伯勒斯(见于《新星快车》)、《2001:太空奥德赛》(见于“星门”)和库尔特·冯内古特的《泰坦的海妖》(见于“时间同向漏斗”)。第三是玩弄文字这一层次——“全息的”、“迈密登鳞翅目昆虫”和“被吞噬的”。

  不寻常的措辞和玩弄文字突出了情景的滑稽可笑,但是菲利普·K…(不像格雷戈·萨姆萨)对答案的关注预示着较为严肃的结局,这些答案一步一步引导他走向最后的报喜(就像加百列向圣母马利亚报喜),但他还没有找到一种报喜的方法。菲利普·K·起初懊恼自己上面无人居住,由此导致他幻想让失去的心上人来吃食,这跟圣餐是同等性质的;他把自己比作爱情之果,由此引出与知识树的果子所作的比较;迈密登鳞翅日昆虫的到来导致他希望让人类吃食,由此又引出与欧塞里斯、基督和绿色骑听复活的同一性;迈密登鳞翅目昆虫被视为大天使和守护神;最后,得救的途径——“人获得神灵的无限知识和微妙的销魂喜乐,其途径并不是吃知识树的果子,相反,是变成果子本身……然后被啃食”——由一个劣种番茄带到地球上来。

  《科幻之路》(第四卷)作者:'美' 詹姆斯·冈恩

  (本书资料收集于网上,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Xinty665 免费制作

  《劣种番茄》'美' 迈克尔·毕晓普 著

  菲利普·K·的变态

  菲利普·K·一觉醒来,发现自己在一夜之间已经由一个体态完好、·两边对称的人变成……一个圆滚滚、无四肢的形体,围绕一个轻薄透明的巨大红星旋转着。事实上,凭着简单的感觉,凭着映入他的意识种子①的总气氛,菲利普·K·认定自己是个番茄。不消说,正是那玩艺儿:温室里培育的那种番茄。

  【① “意识种子”在这里隐喻眼睛。】

  菲利普·K·绕着与垂直面倾斜七八度的直立轴线慢悠悠地旋转着,沐浴着远处红色巨星刺目的光辉。他晒着太阳,不得不承认自己百思而不得其解。以前他可从来没有遇到过这种怪事。他是个正人君子,不酗酒,也没有其它放荡不羁的行为。竟然一下子变成了火星那么大的番茄,他深感这是一种粗暴而不公平的转变。这种事情何以临到他头上呢?怎么转变的呢?

  “至少,”他思忖着,“我还知道自己是谁呢。”即便外观变成了巨大的番茄,围绕着一个不熟悉的太阳旋转,但他的意识还是人的意识,还是他自己的意识,“我是菲利普·K,不知怎么搞的我还在呼吸着,其中必有一种科学道理。”这就是此后几个小时(不消说,一小时按照菲利普·K·自转周期的二十四分之一计算)他的思想过程的相当精确的概括。

  只要我一息尚存

  几个菲利普·K·日①过去了。变态的患者发现他有一个舒适宜人的大气,一个至少一英里厚的拓扑结构的外皮(或谓外壳,虽然对于无人居住的品种Lycopersicon esculentum②的外皮来说,外壳这个字眼不见得完全恰当),还有气候的变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