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山渐青-第19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张、吴二人的所作所为被西夏巡逻兵发现,遂将二人带入宫中。李元昊问他们为什么不避讳自己的名讳时,他们毅然答道:“姓都不管了,谁还理会名呢?”,明目张胆地对李元昊接受赵宋赐姓进行讽刺。李元昊听后,不但不生气,反而认为他们有胆识,有奇才。立即予以重用,并改回李姓。

    并在数月之内派人潜入宋境将二人的家眷接来,使之团聚,从而安心为西夏服务。

    许清看了那叫一个感慨啊,这汉奸队伍可真够强大的,咱胡汉三单枪匹马的,跟人家比起来那叫一个汗颜,简直是给汉奸队伍丢脸嘛!

    当然嘛,另一方面可以证明咱们汉人人才鼎盛,自家这边都挤不下了,于是乎,跑到外族那里去,领着别人来打自家,有冤的报冤,有仇的报仇,没冤没仇的也不知图个啥。

    张元、吴昊二人是其中的典型,做了汉奸还振振有词哦,咱们就不信了,考不上进士,做不了官咱还做不了汉奸?无语啊!

    从张元、吴昊的经历上,可以得出一个结论,做汉奸也是需要理由的,至少张元是这么认为的,为了做一个付有正义性的汉奸(这话听着怎么这么别扭?),总之张元给自己找了个很好的理由,那就是你不让我做官,我才做汉奸,嗯,这个理由足够充分了,

    其实宋朝进士的录取律是最高的,有时一次录取近千人,比起唐朝一次录取几十人来,文人中进士的机会那是增大了十来倍,而且现在录取进士考试还是比较正规的,很少有那种营私舞弊的情形,张元两人考不上,不从自身找原因,却把这当成做汉奸的理由,让人……

    ┏━━━━━━━━━━━━━━━━━━━━━━━━━┓

    ┃�网�������������������┃

    ┃�������������������������┃

    ┃��┃

    ┃�������������������������┃

    ┗━━━━━━━━━━━━━━━━━━━━━━━━━┛

    【……第一百七十八章 当汉奸需要理由吗 文字更新最快……】@!!

第一百七十九章 要战便战

    庆历二年九月十二日早晨,鸿胪寺。…=会员手打=*

    “夏宁侯请!”

    “王大人是正使,自然是您先请!”

    很好,许清和王拱辰虽然相互看不顺看,但今天要与夏使谈判,俩人表面上都保持着一团和气。来到鸿胪寺门口,彼此谦让了一下。

    今日许清头戴贤冠,身穿绛紫圆领朝服,腰缠玉带,挂着金鱼袋,一身侯爷的正式着装,大袖飘然,自有一翻洒脱不羁之态。

    和夏使的和谈地点选在了鸿胪寺,鸿胪寺本是接待外国番邦来使的地方,但如今鸿胪的职权被严重的削弱,大宋的外交职责更多的被划给了枢密院和礼部。

    诸如这种谈判之事,一般都是由枢密院来负责,这次不知出于什么原因,却安排鸿胪寺来接待。虽然具体谈判事宜不关鸿胪寺的事,但前面引路的鸿胪寺少卿吴江似乎已经很满足了。

    吴江引着许清和王拱辰进厅时,夏使张元、贺从勖和几个随员已在厅中等着。有意思的是,厅中的摆置并不象后世那样,双方坐在长桌两边,可以站起来向对方喷口水,而是摆成和一般衙门大堂差不多的样子,许清他们的桌子在大堂正方,夏使的桌案则置于下方左则。

    吴江给双方介绍时更绝,介绍许清和王拱辰时,把什么爵位官职全报了出来,连许清自己都差点忘记了的那个将作监中校丞都没漏掉,就差没把十八代祖宗的履历都报出来了。而介绍张元他们时,只说这是党项正使张元,这是党项副使贺从勖,不但所有官职什么的一字不提,连‘夏国’二字都免谈。

    吴江的做法让许清觉得好笑,但这也是事实,大宋从未承认过西夏建国,何来夏国、何来官职之说?

    许清坐在正堂之上,感觉自己不是在谈判,倒象是在审案一般,就差一块惊堂木了,他侥有兴趣地打量了一下张元这位‘正义性’十足的汉奸,看上去大概四五十岁的样子,只是几乎看不出他是汉人了,和其他党项人一样,也剃了秃发,戴上了大耳环,去汉化十分彻底!

    张元他们也没在这些问题上过多纠缠,人家那是!看重实惠而已。

    等大家坐定,贺从勖郑重的将国书递给了王拱辰,说道:“这是我大夏皇帝致大宋皇帝之国书!”

    王拱辰听到这样的称呼,眉头一皱,但还是接了过来,王拱辰看完后又递给了许清。

    许清打开来一看,只见顶行写着‘臣邦泥定国吾祖曩霄上书大宋皇帝’的字样,这回李元昊倒是称臣了,下面还罗列着西夏议和的几项条件:

    一、大宋册封李元昊为西夏国主,西夏向大宋称臣。

    二、允许西夏自置机构,自任官员,宋夏之间使节往来礼仪与宋辽礼仪相同。

    三、岁赐西夏银二十万两、绢二十万匹、茶叶十五万斤,每年逢李元昊生日和十月一日赐给

    四、允许双方在边境开设十个榷场,允许两国百姓自由交易,大宋每年最少向西夏收购十万斤青盐。

    五、两国在沿边修筑堡寨须维持现状,互不侵犯。

    许清看完后扫了张元一眼,果然是狮子大开口啊,他懒得和张元说话,就看王拱辰如何落地还钱了,然后自己又准备把手上的国书再看一遍,他虽然自来到大宋后,就一直挺努力学习,便对这些连标点符号都没有的古文,看起来还是有些吃力,生怕哪里被人家坑了。

    张元两眼作望天状,他本是不同意和谈的,这次被派来议和极为不乐,他一直怂恿李元昊进攻大宋,上次辽夏联合攻宋就是他策划的。

    他希望李元昊能把关中打下来,再据函谷关而守,这样就可以派官员治理关中,他也可以衣锦还乡了,这些年他在西夏虽然受李元昊重用,但过惯了中原的花花世界,如今每日却要对面那漫漫黄沙,时间越久,心里越抑郁寡欢。

    可惜上次辽国只是兵压宋境,捞到好处便撤退了,李元昊在西北虽然扬言要‘饮马渭水,取据长安’。但也一直没尽力,总是采取机动抢掠,沾之即走的战术,虽然攻下过一次渭州,那也是趁渭州兵力被抽空后突袭得到的。

    泾州、原州等边城不打下来,就算大宋在京兆府不置一卒,让他来长据他也不敢啊!后来听说范、狄二人都在渭州,本想再次猛攻下渭州,除去范、狄二人,使西北塌下半壁,却不想被许清夜袭反成惨败,即使这样他还是不愿宋夏议和。

    张元有这种想法很好理解的,做了汉奸,而且还一直是力主攻宋的人,宋夏一但议和,他本就处于尴尬的位置上。

    这时王拱辰对张元大声说道:“大宋同意封李元昊为西夏国主,并允其自置机构,自设官员,然宋夏之间既是君臣关系,使者往来礼仪岂可与辽国相同?这点绝然不可。”

    张元不说话,贺从勖只得对王拱辰答道:“我大夏虽对大宋称臣,然……”

    “嘭!”

    一声胜过惊堂木的拍案之声,把厅中众人震得耳鼓发麻,坐在旁边的王拱辰,差点吓得滑到地上去,只见许清突然拍案而起,直接将李元昊的国书往张元脸上一扔。

    你道为何?许清把李元昊的国书从头看一遍时,突然被顶行的‘吾祖’两字吸引住,李元昊给自己取了个党项名字叫嵬名吾祖,这个他是知道的。

    但正如曹佾那天说他的字叫公伯被许清猛敲一样,李元昊也玩了个花样,一边向大宋称臣,一边让赵祯叫他‘吾祖’,上次他的国书上写的是‘兀卒’,这次生怕大宋不知道,直接用了‘吾祖’的译音;太他娘的扯蛋了!方才一时没注意,许清还差点让他玩弄了一回,这让他如何不气冲斗牛?

    国书‘啪’的一声扔在张元脸上,张元锃亮的秃头一片涨红,怒目凝视着许清吼道:“夏宁侯许清,大宋怎么派你这样一个无知小儿来和谈,大宋接待来使,用的这就是这样的礼仪吗?”

    王拱辰也终于坐稳了身体,对许清接着喝道:“夏宁侯,休得无理……”

    “嘭!”

    王拱辰的话声再次被拍案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