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山渐青-第13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做几个xiǎo点心还不是手到擒来。“少爷我以前可是在书上看过不少,叫你多看书你还不信,说,你那唐诗背了几首了?”

    “可多了,背了一百多首了,少爷,可我怎么没看到诗里有做糕点的呀?”

    “等你把少爷书房里的书都读完就发现有了。”

    许清把一个还微热的xiǎo金兔往她嘴里一塞,堵上了她的

    “呀,好吃,真好吃,红菱姐姐你们快尝尝。颜刚咬了一口,连忙叫来各人,红菱含笑着挟起一条蒸熟的xiǎo白鱼,轻咬一口也赞了起来,包括二柱他们在内,每人品尝过后都说味道不错,那就行了,许清心满意足,最后每人再分了他们一点,便把后面出锅的装碟,摆些萝卜片串成的

    红菱不知道他做什么,在家里吃些糕点还要装碟摆虽然看好但未免有些奇怪颜蹲在桌边眼睛一眨不眨。

    “少爷,咱们以后就是这样一整碟装好了卖吗?嗯,这样好看,一定更好卖儿,颜这丫头不错,没做过生意,却知道包装的重要了。

    “这是我要拿去送人的,你们要是还想吃,让蓝婶照着我刚才的方法做来吃吧。”

    许清边说边把碟子装进竹篮里,然后让提着让二柱去赶车,在众人疑huò的目光中出mén而去。

    来到皇宫大mén,许清虽然是常来了,但篮子还是接受过检查后才放进去,轻车熟路地来到天章阁,太监进去通报后很快就出来给他引路。

    许清进到里面不由得一怔,今天还真热闹,天章阁里头除了赵祯外,曾公亮、欧阳修、田耀文、大理寺卿宋九安、晏殊一一在坐。

    赵祯见他进宫还提着个篮子,奇怪地问道:“子澄啊,你这是做什么啊,不会是又有什么新玩意给朕看吧。”

    许清行完礼笑道:“陛下说笑了,您这么一说,微臣倒成了专会讨好陛下的nòng臣一般。”

    赵祯听了哈哈大笑道:“倒是朕失言了,子澄别往心里去。”

    曾公亮见过几次许清和赵祯相处时的样子,不以为意,但宋九安见了这对君臣的对答,却不禁为之侧目。君臣俩人那种自然亲近的样子,比他这样的高官老臣强了不知多少倍。他曾在大理寺判许清流放广南宜州,还强硬地驳回了许清的申诉,虽然不见得就怕了他,但见到赵祯如待子侄般对许清,心里总不是滋味。

    “陛下,臣这次来,带来了几样臣亲手做的糕点给陛下尝尝。”许清把篮子递给一旁shì候的xiǎo太监。

    xiǎo太监打开篮子后,别外一个太监很快找来一根银针要试毒,赵祯却微笑着摆摆手说道:“子澄自己还会做糕点?这倒奇怪了,怎么突然想起给朕做这个?”

    赵祯一看篮子里的糕点摆饰得tǐng好看,一时也来了兴趣,倒不是皇宫里没有比这更讲究的糕点菜品,只是这是许清亲手做的,而且还特地拿进宫来,他是真想尝尝许清做的怎么样。赵祯刚拿起篮里的筷子,田耀文突然站起来高声说道:“陛下不可,一切宫外带进来的食物必须经过查验,这规矩不能废,陛下若真想尝奉直郎进献的食物,理应让内shì先尝过方可。”

    赵祯无奈,只好让太监先尝,太监尝过没事之后,赵祯才挟起一个金黄鱼状点心,放入口中细嚼起来,吃完他看着许清笑道:“味道还行,子澄啊,这糕点虽比不上朕宫中御厨做的,但你一个奉直郎能做出这般味道,实为不错了,这份心意朕领了。”

    许清也没卖关子,直接答道:“陛下,微臣进献这些糕点其实另有用意,既然连陛下也能入口,那就说明它还不错。”

    “哦,另有用意?子澄有话不妨直说,各位爱卿,咱们这经义今天就到此吧,来来来,众卿也先尝尝子澄的糕点,然后再听听他要说什么。”赵祯说完让太监把糕点分给在坐的几个大臣。

    “陛下大概没注意,臣这糕点外面主要是山yào做的有补气养血之功效就不说了,臣今年于城外荒坡之上试种了几亩山yào,前几日去看了一下,丰收在望。”许清等在坐几位大臣都尝过糕点后,起身细说道。

    赵祯还有些不明白。

    曾公亮却接着问道:“奉直郎是说这你在坡地上种出来的山yào做成的?奉直郎,你说丰收在望,敢问这收成能有几何?”

    许清笑笑,和他意思的一样,曾公亮第一个反应过来了,曾公亮平时和许清在一起都是称他的字,只是这是君前奏对,所以改叫他的官职。

    “没错本耐旱,正适合在坡地上种植,臣今年试种了几亩,如今初步估算亩产不会底于三千斤,而且山yào易于护理,收获之后可直接出卖,也可晒干长期储存……”

    众人一下子来了基本都明白了许清的意思,种在坡地,不占良田,而且还亩产三千斤以上,如今大宋上田亩产谷物不过两三斤,两相对比之下,一下子就突显出其中的差距来,粮食问题从来都是每朝每代面临的首要问题,所谓民以食为天,百姓能吃饱肚子了,民心才能安定,历来朝代更迭大多和粮食问道脱不了关系。

    赵祯是最jī动的一个,他看许清的目光灼灼有神,一时竟不知说什么好。

    “陛下,其实适合旱地种植的作物还很多,虽然都不能作为主产作物,但只要能发展成一定的规模,却能对现有的谷物等主粮起到极大的补充作用,如今各地失地农人极多,同时却有大量坡地荒芜着,所以臣提议,让各地方政fǔ留意收集各种适合坡地种植的作物,加以推广,把那些荒芜的坡地开发出来,让那些失地的农人去耕种,这是一举两得的好事,所以臣以为,由司农寺来专管此事正合适。”

    许清一下子将自己的想法全说出来,他只是个散官,连上朝的资格都还没有,也只能利用进宫的机会向赵祯提议,慢慢影响赵祯,所以这时也没什么好犹豫的,提出自己的建议,接不接受就看赵祯和朝中大臣怎么看待这问题了。

    而他之所以在这个大变前夕还把这个议题抛出来,就是觉得推广旱地作物应该不会触及什么人的根本利益,自己只是提议一下,应该不会再会被推到风口làng尖上。

    '。。'

    。。

第一百二十七章 找回场子

    第一百二十七章找回场子

    “子澄所说的确有其事?”赵祯最后确认道,这事来得太突然,而且关系重大,难怪他要再三确认。

    许清笑笑:“臣原来是想等哪天陛下空闲之时,领陛下到臣家的山yào地去看看的,但考虑到陛下出宫一次多有不便,所以今天才拿这糕点给陛下品尝,陛下和各位大人若有疑虑,大可派人出城一查。”

    赵祯对他点点头,然后转向在坐的几位大臣说道:“粮食问题乃关系国计民生之大事,今日在坐各位爱卿不妨先议议,若是各位也觉可行,咱们再拿到朝堂之上公议,晏相,此事你以为如何?”

    晏殊起身拱拱手答道:“陛下,我大宋如今人口越来越多,而田地却大量集中到了少数人手中,如今国内多有民皆因食不果腹引起,若真能开发出大量无主坡地,将能安置大量的流民,所以臣支持奉直郎的提议。”

    包括田耀文和宋九安在内也纷纷点头,主要是许清的这个方案没有触及他们的根本利益,想反对一时也找不到理由,此事若成,许清必是大功一件,宋九安虽与许清谈不上深仇大恨,但他确实不想看到这样的大功落在许清身上,当初在大理寺他强硬驳回许清的申诉,许清当时lù出那愤懑而冷冽的表情又浮上心头,宋九安一直与吕夷简走得比较近,吕夷简可以说是因许清而倒,他对许清自然有些看不顺眼。

    各人点头认同后,赵祯舒心地看了一眼许清,又挟出一块糕点细细的品味起来,顿觉那味道似乎比御厨的手艺还好。

    许清这时又起身说道:“陛下,臣尚有话要说,微臣年幼之时见山藤缠住树木,年久之后树木长大,竟能在外面把山藤包裹起来,而且连在一起。微臣一时好奇,但将家中石榴枝条接到桃树上,不曾想其中一枝真能活了下来,与桃树长成一体,而这一枝条所产之石榴比原来的石榴树所产的石榴更大更美味,臣长大后细想,应该是桃树上那条石榴枝集合了两种树木的优点,所以产出的石榴才更大更美味。臣把这个叫做嫁接技术,若能把这项技术推广,各种瓜果的产量也能大大的提高。”

    赵祯愕然惊诧,开声问题:“竟有此事?你嫁接的桃树如今何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