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伪钞帝国-第66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可吓坏了福尔泰,他怕夜长梦多,便告诉了他姐姐陈王妃,陈王妃于是打电话给北京的娘家,前朝的醇亲王载湉(历史上的光绪),让他想办法阻止。

    于是载湉便联络一切人脉,甚至说动了李鸿章等人。

    李鸿章和一群满遗,正想着如何把陈王拉下水,因为陈王是宜妃的儿子,宜妃是前朝西宫皇太后慈禧的亲妹妹,比起其他的亲王,陈王有一半旗人血脉,更容易被拉拢。

    有了李鸿章等前朝遗臣的介入,使得杨淑英的上访再次碰了钉子。

    倒不是说帝都最高法院、最高检察院、最高都察院给李鸿章等人面子,实际上他们也是无奈,因为国土安全局局长李彬插手过问此事,要这些人给李鸿章面子,不过要勒索李鸿章等人。

    没人敢得罪国土安全局的局长,所以各部门对杨淑英的上访不理不睬。

    而对于李彬而言,他正在暗中寻找李鸿章等前朝遗臣们的把柄,然后一举将其剪除,所以才会暗中推波助澜。

    只要李鸿章等人接受了各司法省部门官员的勒索,那么句着实了行贿罪,然后李彬会暗中推波助澜,把事情闹大,把屎盆子扣到李鸿章等人头上。

    只有这样,才有足够的借口和理由整垮李鸿章等人,否则以李鸿章的老狐狸精明,根本拿不住他把柄。

    大殿内,落针可闻。

    随着李彬将事情和盘托出,李卫国顿时皱眉。

    “陈王牵扯其中了吗?”

    李彬心中叫苦,他之所以不上报给李卫国知道,就是因为陈王的关系,毕竟是皇子。

    “臣还在调查之中!”

    李卫国瞪了李彬一眼,这话分明就是明哲保身。

    “行了,今天的内容不得外传,都听见了吗?”

    “臣等遵旨!”(未完待续。)

第464章 超级三峡工程

    事关陈王,难怪国土安全局没有轻易将此事上报给李卫国知道。

    不过李卫国作为帝王,却是不能姑息养奸。

    对杨乃武与小白菜一案,需收集证据进行重审,若没有确凿杀人证据,仅凭二人有通女干罪,却不至于死刑,需还他们一个公道。

    但此事又有国土安全局插手,目的在于对付李鸿章和前朝遗臣,以及隶属于他们的刺客联盟组织,要一劳永逸的消灭他们,这件事恰巧是一个引子。

    所以,国土安全局局长李彬不怕事情闹大,闹得越大越好,最后利用舆论来给李鸿章他们设套,从而一举将乱裆(dang)铲除。

    李卫国没有怪罪李彬,认同他的做法,换做是自己,也会这么干的。

    不过,李卫国还是要安慰杨乃武的姐姐一番,打消她的顾虑。

    随后,杨乃武与小白菜,乃至一干涉案人员被移交中华帝国最高都察院,重新立案和取证。

    于是,囊括了朝廷权利争斗,以及境内外敌对势力参与的杨乃武与小白菜一案,成为各方势力介入的新一轮暗战展开了。

    舆论开始关注,那些不甘心失去地位的前朝遗臣们,终于按耐不住了,开始站出来,抹黑朝廷。

    朝廷没有任何表态,只是任由他们扮演跳梁小丑,他们蹦跶的越欢快,越是得意,露出的马脚就越多。

    李卫国当夜叫宜妃侍寝,顺便套套枕边人的话,结果没发现宜兰跟这件事有瓜葛,恐怕是有心人打着宜妃的虎皮扯大旗。

    只要后宫没有参与,就不是大事,李卫国也能放心的处理杨乃武与小白菜一案,并借机会铲除帝国内部隐患,一举两得。

    第二天,李卫国钦点翁同龢为钦差大臣,全权督办此案。

    历史上就是翁同龢处理的杨乃武与小白菜一案,既然如此,李卫国也成全一次翁同龢,让他跟杨乃武和小白菜了解这段缘分,成就翁同龢的名声。

    翁同龢主持调查委员会重新审案,这需要时间,自是不必细说。

    李卫国这次回紫禁城,只是短暂停留,随后将启程前往湖北宜昌。

    这一次,可不是去游山玩水撩妹纸的,而是要前往考察三峡工程。

    在后世,三峡工程举世瞩目,一座水电站,解决了半个中华的用电问题,惠及民生,提振工业经济发展。

    当然,三峡工程有利有弊,有人说面子工程,劳民伤财,破坏环境,引起地质灾害,但总体上还是利大于弊的。

    这一世,李卫国对水利发电很重视,尤其是中华帝国的工业经济高速发展,对电力资源的需求巨大,而传统的火电站效率太低,污染太高。

    中华帝国目前取得的工业成就,相当于后世中华改革开放二十年取得的工业成就。后世中华修建三峡大坝,就是因为经济高速增长,电力短缺。

    如今也一样,中华帝国经济高速增长,电力严重短缺。

    截止建元3994年,公元1894年,中华帝国累计在全国各地建造了一万座发电站,其中水电站只有五百座,剩下的全是火电站。

    尤其在工业区,火电站更是一排排望不到边,依然不能满足工业电力需求。而随着国民生活水平越来越高,各种电冰箱、洗衣机、电灯、电话、空调等各种电器进入千家万户,居民耗电量激增。

    这种情况在北方地区还比较稳定,北方煤炭多,火电站多,电价便宜。但南方缺煤炭,火电站运行成本高,只能靠水电站来弥补。可是小江小河的水电站装机容量低,依然不能解决用电难问题。

    时至今日,中华帝国正在进行电力革命的关键时刻,电力短缺制约中华帝国的经济发展,成为朝廷迫在眉睫的问题。

    好在李卫国高瞻远瞩,早在八年前就开始酝酿在宜昌三峡区域修建三峡水电站了。

    不过,一开始三峡电站修建进度缓慢,原因是长江截流和改道难度较大,同时长江上游水库区淹没大量城镇和农田、住宅,当地居民搬迁,政府补偿是个大难题。

    经过几年谈判,最终当地居民还是都同意了政府的补偿条款,因为他们信得过皇帝李卫国,因为李卫国有着无与伦比的威望,换做其他人当皇帝的话,老百姓决计不会这样轻易给面子的。

    就好比后世修建三峡大坝时,毛太祖已经过世了,所以很多老百姓不买政府的账,如果毛太祖在世,只需要一句话,就没人会反对。

    这就是第一代领袖的威望,同样李卫国也是因为开国皇帝,威望无与伦比,他说三峡工程惠及子孙万代,老百姓就会深信不疑,积极配合搬迁。

    三峡工程投资巨大,放眼当前世界各国,都不敢如此大手笔,投入二十亿人民币,因为一个搞不好,就会拖垮整个帝国。

    但李卫国有魄力,他相信一旦三峡发电站建成,将会获得十倍乃至百倍的经济效益回馈,惠及子孙。

    当然,真正促使李卫国下定决心,促使中华帝国国会批准这项工程,还是因为五年前中华帝国经济增长速度放缓,同盟国和协约**事对抗,导致中华帝国外贸出口受挫,出口降低。同时国内工业规模巨大,工业库存巨大,给中华帝国经济带来了不稳定影响,好比一颗定时砸蛋,随时都可能爆炸。

    在这种情况下,李卫国提出的策略便是扩大内需。

    以前,中华帝国大搞铁路、公路建设,城市化建设规模巨大,每年多余的钢铁、水泥等工业库存都会被这些工程消耗掉。但铁路有修完的时候,城市的楼房一旦修好,百年内不会出现问题(真材实料),所以后劲消化力不足,现在就刚刚好,房子和老百姓的需求供需平衡,若要再发展房地产,就会产生泡沫危机。

    李卫国深知后世房地产的危害,所以出台政策,把房地产行业限制在合理发展水平之内,防止出现泡沫。

    那么国内庞大的工业能力,巨量的工业产值,虽然工厂主人都意识到了风险,开始减产,但库存还是巨大的,还有爆发经济危机的可能性。

    因此,李卫国大力推行扩大内需政策,西部大开发、北部大开发、南部大开发等等,甚至连迁都的招数都用出来了。

    三峡大坝就是在这种情况下通过的,因为中华帝国的钢铁和水泥产能实在太强大了,价格低廉,如果不多来一些巨大的工程,很难消化掉巨量的库存。

    趁着钢铁水泥价格低廉的时候来修建三峡大坝,既能给朝廷节省财政开支,又能帮助钢铁工厂、水泥工厂等去库存,降低因产品滞销而带来的经济危机风险,同时巨大的工程开工,将提供几十万个工作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