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伪钞帝国-第65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两艘靶舰被击沉后,实弹演习也就结束了。

    李卫国通过舰载无线电广播喇叭,对全舰队官兵们进行训话,祝贺他们圆满完成实弹射击练习,并表扬了他们出色的炮击水平。

    其中两名首发即命中的炮长,以及他的同炮房战友们,得到了李卫国的亲自嘉奖,授予勋章,并给予丰厚的奖金以资鼓励。

    要知道,在海战的当中,随着各国海军陆续进入无畏时代和超无畏时代,其战舰的主炮射程已经从原来的十公里,扩大到二十多公里,甚至是三十多公里的超远距离。

    距离越远,主炮命中率越低,需要靠不断的调整射击诸元,一般在二十公里外,中华帝国海军舰炮的平均命中率大概在20%,即五发炮弹命中一发。

    通俗的将,经过对射击诸元的四次调整,会在第五次炮击时,准确命中敌舰。

    但在这次实弹炮击演练中,却有两名炮长和他的组员们,做到了首发命中。

    这意味着,第一发炮弹即命中敌舰,那么全舰共有12门主炮,使用的是统一口径,就可以在第二轮实现12门主炮的火力齐射,意味着第二轮炮击时,就会给敌舰造成重创,甚至运气好就会打出致命性贯穿命中弹,将敌舰击沉。

    这在海战当中,作用巨大,意义重大。

    因此,李卫国才会破例,亲自授予这两位炮长,以及他的组员们勋章,要求他们将自己的经验,传授给其他战友们,提升中华帝国海军的战斗力。

    颁奖结束后,李卫国又参观了中华帝国海军最新服役的潜艇——刀鱼号。

    刀鱼号,是中华帝国海军最新服役的刀鱼级潜艇的首艇,于两年前下水,直到现在依然在海试当中。

    这是中华帝国海军潜艇史上海试时间最长的一艘潜艇,刀鱼级目前共建造两艘,跨度时间长达五年。

    这是因为随着中华帝国的军备技术不断进步,潜艇需要安装的新装备越来越多,遇到了棘手问题也就越来越多。

    以前中华帝国海军建造潜艇,几百吨级就几个月时间,千吨级也就一年半载就建成了。

    在美西战争期间,中华帝国海军为了将物资悄悄运抵哈瓦那支援西班牙军,开发了海马级潜艇,这是一款以载货为目的的潜艇,水下排水量达到了4000吨,也因此拉开了中华帝国海军建造4000吨级大型潜艇的序幕。

    由于中华帝国海军对潜艇的不重视,一度在大白鲨级潜艇之后就在没有潜艇建造订单了,后来如果不是李卫国的当头棒喝,中华帝国海军高层依然不会重视潜艇发展,直到日美两国大规模建造潜艇,集中向太平洋部署,才引起了中华帝国海军的高度重视,并产生了危机感。

    虽然长时间没有潜艇订单,但由于潜艇装备研发直接从帝国科学院拨款,而不需要从海军部拨款,因此霍兰为首的潜艇专家们,并没有闲着,哪怕没有订单,他们依然有足够的资金研发新潜艇,所以中华帝国的潜艇技术不但没有落后,依然领先欧美各国。

    受巨舰大炮主义影响,海军部即便迫于压力开始定造潜艇,却要求潜艇吨位大、航速高、航程远、火力凶猛等等。

    海军提出如此要求,并没有吓到霍兰等人,他们反而以此为动力,在大白鲨级潜艇和海马级运输潜艇基础上,真的设计并建造了一款基本上附和海军要求的水下巨无霸,这便是刀鱼级潜艇了。

    刀鱼级潜艇,以首艇刀鱼号为例。该潜艇的主尺度为,水面轻载排水量为2300吨,水面正常排水量为2800吨,水下排水量为4800吨。

    该级潜艇以大白鲨级和海马级为母型,进行设计和建造的,在设计方面一个十分突出的特点是非常重视其水下性能。

    当然,这也是被海军部的大佬们逼得没办法了,如果达不到要求,海军部就会有理由减少对潜艇的投入了。

    在海军部高航速、高火力、高续航力的要求下,霍兰带领他的团队,坚决顶住压力,最终设计出了刀鱼级潜艇。

    李卫国在海军将领们的陪同下,踏上刀鱼号潜艇。

    站在刀鱼号潜艇外壳上,仿佛踩在一只巨大无比的鲸鱼背脊上。

    明显可以看到刀鱼号的外形被霍兰设计成流线型,这是为了减少水下航行的阻力,外形上已经非常接近21世纪的水滴形潜艇了,看起来很丰满。

    当然,最引李卫国注意的,便是两根长长的天线,从舰艏到舰艉,中间被舰岛撑起,成巨大的三角形。

    显然这就是无线电系统了,有了这种先进装备,中华帝国海军部,可以第一时间知道每艘潜艇的位置,在战时,将会发挥巨大作用。

    刀鱼级潜艇的艏部更加圆钝,从指挥台围壳至艏部这一段的上甲板线几乎与水线平行。

    这个些特征不仅表明了中华帝国海军在潜艇设计方面的进步,更主要的是反映了中华帝国海军充分地吸收了“暗战”以来的潜艇作战的经验和教训,抛弃了潜艇以水面航行为主的传统设计思想,采用了潜艇以水下航行为主的设计指导思想。

    客观地说,刀鱼级潜艇的设计与建造集中反映了中华帝国海军对潜艇认识的变化。

    以前李卫国就不同意在潜艇上面安装火炮,主张潜艇只用鱼镭在水下作战。

    只不过以前中华帝国的潜艇技术不成熟,没有无线电系统、没有氧气储备系统、没有高性能的蓄电池系统、鱼镭射程近、潜艇航速慢等等原因,迫使潜艇在一段时期内,不得不以水面航行,用甲板炮作为攻击手段。

    如今不同了,中华帝国科技高速进步,各种划时代的高科技装备陆续研制成功,声呐、无线电、高性能蓄电池组、大功率柴油轮机、大功率空压机等等,大幅度改善了潜艇装备和性能,使得中华帝国海军的潜艇终于摆脱了水面作战,完全实现水下作战。

    李卫国一行人进入潜艇内部,由于潜艇吨位巨大,内部空间十分宽敞,但作战人员却没有增加,多出来的空间,实际上是用来储备更多的空气的,因为空气越多,水下潜航时间就越长,安全性就越高。

    在艇长的介绍下,李卫国连续从艏至艉依次参观了艏鱼镭舱,前蓄电池舱,作战指挥舱,后蓄电池舱,主机舱,动力装置控制舱,艉鱼雷舱,船员休息仓、用餐舱等等。

    在舱艏鱼镭舱里,布置有6具533毫米鱼镭发射管。这些鱼镭发射管是mk…54型水压式鱼镭发射管,由江南制造局研制,可发射mk…14型、mk…27型等533毫米的鱼镭,其中mk27型鱼镭,是火箭助推增程鱼镭,是中华帝国首创。

    不过因为火箭是个新领域,由李卫国提出,帝国科学院立项研究,但火箭发动机小型化是个难题,因此火箭助推增程鱼镭只是试验武器,其目的是为了在更远的距离上偷袭敌舰,确保己方潜艇不被敌人发现。

    刀鱼级潜艇总共装备了8具533毫米鱼镭发射管,其中艏部6具,艉部2具。艏鱼镭舱还兼做备用鱼雷舱、艇员生活居住舱以及艏部应急逃生舱。

    之所以设立逃生舱,就是因为中华帝国最近十年来,潜艇事故不断,大量精锐的潜艇官兵殉职,人类对海洋的恐惧,使得海军不得不研究逃生系统。

    实际上逃生系统很原始,就是利用鱼镭发射管,关键时刻,人员的床位封闭起来,就可以通过鱼镭发射管被发射出去。

    李卫国看到了潜艇人员休息舱内的床铺,就像一个棺材,只不过跟鱼镭一样是浑圆的,关键时刻可以当做鱼镭,直接射出去逃命。

    在前蓄电池舱内,设有一层甲板,把二舱的空间分为上下两层,上层是军官舱、军官餐室、艇长室、军官寝室、军士长居住室、无线电通信室及声呐室等,下层布置的是前蓄电池组,该蓄电池组由252个电池单元组成。

    作战指挥舱位于该级潜艇的中间部位,在艇内作战指挥舱的布置方面有所改进,该级潜艇的操纵部位、作战指挥部位都布置在作战指挥舱内的同一层甲板上。潜望镜布置在作战指挥舱内靠向艏部一侧,潜望镜的右侧是作战指挥部位,左侧是操纵指挥部位,操舵室布置在潜望镜的前面。

    在李卫国看来,刀鱼级潜艇的作战指挥舱采用这种布置方式,可以使得艇长在利用潜望镜进行观察的同时,兼顾艇内的作战指挥,从而保证艇长的作战指挥行动更加快捷简便。但是,这种布置方式的缺点是,由于作战指挥舱室的面积有限,当指挥控制舱内的全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