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伪钞帝国-第61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当然,这也跟不同国家的财力强弱有关系,只有有钱的国家,才会给步兵师团装备更多的重机枪、火炮等重武器,甚至是战车、卡车等等。

    在这方面,中华帝国神策军的装备就让全世界各**队羡慕嫉妒恨。

    其中中华帝国成立的龙骑兵团,就是最典型的例子。

    龙骑兵团的士兵除了装备最基本的步枪外,还装备大量的手枪、重机枪、火焰喷射器、火炮,其中重机枪和火焰喷射器可以安装在经过车体加固后的突击战车上面快速机动,亦可以拆下来安置在阵地上或者碉堡中使用。火炮则以卡车牵引为主。

    另外,战地医院、后勤所需的各种物资,都通过卡车来进行运输,负载能力都远超传统步兵师。普遍步兵乘坐三轮摩托车和突击车行动,机动性极强,日行几百公里,是普遍步兵师望尘莫及的机动速度。

    除此之外,中华帝国的其他陆军也全部实现了后勤机械化,炮兵机械化,各镇步兵大都开始配备卡车和摩托车进行运输。

    整体上,中华帝国陆军正在向半机械化部队转变,这个速度随着协约国集团日益威胁的加大,而不断加快改革速度。

    火炮,一直被誉为陆地上的战神,中华帝国古代将火炮赋予各种大将军称号,可见火炮的重要性。

    同样,在现代战争中,火炮的优势性依然不可替代。

    中华帝国陆军高度重视火炮的研制工作,一直以来,神策军装备的火炮只有三种型号,75毫米步兵炮,125毫米加农炮,以及155毫米重榴弹炮。

    以前,没有卡车的情况下,一线作战部队往往喜欢带着75毫米步兵炮,只因为轻便。至于125毫米加农炮和155毫米重榴弹炮,一般是随各镇师团部一起行动。

    后来有了卡车,机动性高了,携带比以前方便了,但炮兵还是抱怨太重。

    十多年来,中华帝国各级军工单位,不断努力研制新型火炮,一边采用强度更高的新型合金钢材,一边优化设计,去掉臃肿的零部件,在确保精度、火力、可靠性不下降的前提下,尽可能的减轻火炮重量,方便炮兵快速部署。

    m20型重榴弹炮,由江南制造局于建元3981年开始研制,3982年交付陆军5门火炮进行测试,最后3987年设计定型,于光华二十年通过国会批准,军方大规模采购,最终定型m20。

    该炮替代已经使用了20多年的m1重榴弹炮,由炮身、反后坐装置和炮架等部分组成。战斗全重5。6吨,比m1轻了整整2。4吨,口径为45倍,发射榴弹时最大初速863。9米每秒,最大射程35。6公里,最大射速5发每分钟。

    之所以没有使用50倍或者52倍口径,主要是因为炮管寿命问题,在陆战当中,虽然火力和射程是第一要素,但寿命也是非常关键的。

    跟海战不同,海战中,炮管寿命维持在150发至250发之间就可以了,因为这足够击沉一艘敌舰了,结束战斗了。而敌舰建造周期很长,往往一年到几年时间,所以战斗结束后,有充足的时间更换炮管。

    但陆战不一样,一旦炮管寿命太短,战斗中突然损坏,就算敌人的火炮也坏了,可敌人还有步兵啊!手无寸铁的炮兵,就算更换炮管,也来不及阻挡敌人步兵靠近。

    这就要求陆军的火炮寿命摆在第一位,因此江南制造局将炮管口径下调至45倍,在射程、威力和寿命三者之间寻找了一个最佳平衡点,确保战斗力不会受到影响。

    当然,这是根据敌人同类装备的性能进行部署的。

    目前协约国集团装备的基本上是大英帝国研制的39倍口径155毫米榴弹炮,不论是射程还是威力,都不如中华帝国的m20重榴弹炮,这也是中华帝国陆军装备m20的根本原因。

    假如协约国集团换装了50倍口径155榴弹炮,那么中华帝国陆军也得更换更强大的52倍口径155榴弹炮了,哪怕影响寿命也必须得部署了。

    不过,中华帝国陆军还有一款秘密武器没有曝光。

    跟帝国海军拥有各种杀手锏武器一样,帝国陆军同样拥有杀手锏武器。

    李卫国在考察陆军装备和训练时,知道炮兵抱怨太辛苦,因此想到了轻便携带的迫击炮武器。

    由于迫击炮结构简单,容易制造,更容易模仿山寨,一旦提前拿出来,很容易被协约国集团模仿。因此李卫国虽然命令相关军工部门将迫击炮研制出来了,但并没有装备部队,而是秘密雪藏了起来。

    迫击炮单兵即可携带,是一线部队的最直接火力支援武器,尤其在山地作战时,迫击炮弹道曲射,可以打击敌方反斜面目标,战术灵活,机动性灵活,对于一线指挥官和一线战士们来说,比火炮重要多了。

    正是因为重要性,而且一旦拿出来使用,很快就会被敌对国家发现迫击炮的优点,很容易就会山寨出来,因此只能一次性使用,第一次使用时,才会占大便宜。

    在李卫国的督导下,军工部门一共研制了六款口径的迫击炮。分别是40迫击炮,60迫击炮,80迫击炮,100迫击炮和120迫击炮。

    其中,40迫击炮和60迫击炮为单兵携带,全炮重不超过20公斤,连排级支援火力。80迫击炮拆解成两部分,可单兵携带,用于营级支援火力。100迫击炮和120迫击炮为师团级支援火力,由车辆携带,亦可以分解后由多名步兵携带。

    其中40迫击炮和60迫击炮已经开始大规模生产了,这两款迫击炮的射程大致相同,最近50米,最远1。2千米,只是杀伤半径不同。前者杀伤半径为10x10米,后者杀伤半径为15x15米。

    大口径的80迫击炮、100迫击炮和120迫击炮,李卫国并未打算大规模生产,因为这当中涉及到一个火力重叠性问题,毕竟陆军已经拥有了75步兵炮、125加农炮和155重榴弹炮等火力支援武器。

    对于后勤而言,最好不要型号太多口径太多,那样会增加后勤负担,造成火力浪费等不良后果。

    一般需要使用大口径迫击炮的地方不会太多,因此每个型号暂时只生产500门,弹药只生产100个基数就停下,然后视情况在决定是否再开工制造。

    至于小口径的40、60迫击炮,因为使用单位是一线最基层的连排作战单位,所以一直在生产,甚至李卫国都没有规定上限是多少,这要求军工单位一直生产,多多储备火炮和弹药。

    李卫国打算将其部署到基层作战单位,因为要占编制,所以涉及到军队改制问题,为了保密,暂时没有改制的打算。

    不过,李卫国已经命令兵部招募迫击炮学员了,主要从各大炮兵学院,一线部队炮兵中抽调精干力量,规模在五千人左右,成立一个单独的迫击炮部队,编制为镇级。

    当战争爆发时,将这支迫击炮部队在下放到各连队,直接扩充编制,可以立即形成战斗力,打敌军一个措手不及。(未完待续。)

第432章 T90主战坦克诞生

    在外界看来,中华帝国只重视海军,不重视陆军。

    实则不然。

    李卫国即重视海军你,也重视陆军。

    对于中华帝国而言,国土面积2635万平方公里,管辖海域面积1。6亿平方公里。

    如此庞大的海域管辖面积,大力建设海军力量,自然是无可厚非的。同样两千六百多万平方公里的陆地面积,若没有强大的陆军力量保护,将迅速分裂,就像罗马帝国一样崩溃。

    只不过,中华帝国海军力量发展太快,实力太强大了,打败了大英帝国海军,吸引了全世界各国的目光,以至于他们忽视了曾经两度在淞沪战场上虐杀英法联军的中华帝国陆军了。

    时至今日,中华帝国陆军已经多年没有打仗了,不过战备训练却是没有减少,反而随着协约国集团的成立,战备加强了数倍。

    为了应对将来爆发的世界大战,李卫国连发数道圣旨,一方面令神策军扩大预备役兵源的数量,提升预备役兵源的质量;一方面对现有装备进行升级,研制新装备;然后就是强化实战训练,增加军事演习次数和实弹射击次数。

    靶场上,各部队战士轮番训练,正在进行实弹射击。

    只听枪炮声惊天动地,步枪单发点射,重机枪连发扫射,火炮连续射击,远处的靶场,一座座小山包眨眼间硝烟弥漫。

    卡车轰鸣,将成吨的弹药不断运送过来。

    其中大部分都是光华十年以前生产的弹药,原本后勤部长们不舍得拿出来浪费,可是随着年头增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