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伪钞帝国-第46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西方世界各国的老百姓虽然也都不太喜欢高傲自以为是的英国人,但跟中华帝国比起来,他们更希望英国人获胜。从政治上讲,这是东西方主导世界之战,西方人自然不会希望东方人主导世界。从经济上讲,中华帝国强势崛起,对西方贸易不只对英国顺差,对其他国家同样顺差,各国都想中华帝国在战争中经济遭到重创,从而改变贸易顺差。

    欧美各国大都在支持英国,不管他们出于何种目的,尤其是西班牙政府公开发表言论支持和感谢大英帝国,结果德国媒体立刻站出来打西班牙人的脸。

    “西班牙人真是天真,如果英国人攻下关岛,会把关岛还给西班牙吗?如果会,那真是太阳从西边升起了。”

    德意志帝国是唯一一个支持中华帝国的欧洲国家,因为他们很清楚,目前世界霸主地位是英国的,在扳倒英国之前,德中两国需要结盟。至于扳倒英国之后。那就另当别论了。

    这是核心的国家利益,德国人从来都是放在第一位的。

    当然,俾斯麦政府最高兴的结果既不是中华帝国打败英国也不是大英帝国打败中华帝国,而是他们两败俱伤,最终给德意志帝国崛起争取时间。

    趁着英中再次爆发战争,俾斯麦迅速访问奥匈帝国。并促成了德意志帝国和奥匈帝国的结盟。

    法国政府非常恼火,公开反对德奥同盟,可惜法国深陷安南战争泥潭无法抽身,阻止不了德奥同盟。

    同样,英国政府也大骂俾斯麦趁火打劫,原本德奥同盟一直在英国的强力干涉下无法形成,但随着英中战争爆发,英国的军力90%都调往太平洋战场了,所以无法阻止德奥同盟。

    俄国沙皇也是气得够呛。原本德俄两国没有太大矛盾,两国关系很好,但沙俄跟奥匈帝国有着领土争端,矛盾很大。随着德奥同盟建立,沙俄感觉到了巨大的威胁。

    然而,德国有一个牛叉的首相俾斯麦,他很快访问沙俄,同沙俄签署了德俄两国互不侵犯条约。并保证约束奥匈帝国不与沙俄冲突。

    对于沙皇俄国来说,这虽然不是最安全的结果。却也是一种保险,避免德俄冲突。

    同时,沙皇怀有另外一个战略目的,所以也不得不接受德奥同盟和德俄两国互不侵犯这个结果。

    沙皇的目的是什么,欧美各国都很清楚,作为对领土有着狂热爱好的沙皇家族。成为世界最大的国家一直是沙皇引以为傲的事情。可是,这个世界第一大国的荣耀随着中俄冲突,沙俄丢了远东出海口而被彻底改变了。

    如今,世界面积最大的国家已经不是沙俄帝国了,而是中华帝国。这让沙皇非常恼火。一直记恨在心。

    可是,一直以来,沙俄的经济都是农奴经济,太落后了,这在火枪时代还看不出来什么,各国的军事力量都差不多。但随着工业革命的展开,沙俄就大幅度落后了。

    军事装备更新换代了,前装火枪升级为后装步枪,前装火炮升级为后装火炮,木质风帆战舰升级为铁甲蒸汽动力战舰,弹药分开装填升级到弹药一体成型,这都需要庞大的工业实力来支持。

    因此,沙俄的农奴制经济根本无法支撑沙俄军队更新换代,输了克里米亚战争和中俄战争后,沙俄不得不进行改革,虽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依然被其他工业国家远远甩在后面。

    最近五年,英国跟中华帝国冲突给沙俄带来了转机,英国不再对沙俄进行经济和技术封锁了,使得沙俄能够获得西方国家的资金和技术帮助,令沙俄的工业实力迅速增加,军力也不断得到提升。

    第四次中英雅片战争结束的太快,以至于沙俄还没有准备好介入战争就不得不停下来了。

    但这一次,沙俄早就提前得到了英国本杰明政府的通知,约定一起出兵。这也是英国帮助沙俄恢复经济的一个要求,而沙皇也想夺回远东,所以跟英国目标一致,准备对中华帝国开战。

    在英国的资金和技术帮助下,沙俄启动了大亚洲铁路交通线工程,计划用十年时间修通一条从圣彼得堡通往东西伯利亚海的铁路,到时候沙俄军队就可以利用铁路快速在东西伯利亚集结,跟中华帝**争夺远东地区。

    不过,西伯利亚冻土影响了沙俄铁路修建工程,通往东西伯利亚海的铁轨只铺设了三分之一。但从圣彼得堡到中亚的哈萨克地区的支线铁路却是在一个月前通车了。

    正因为英国掌握着沙俄这条铁路的修建进度表,所以英国才会选择对中华帝国开战,因为在英国的鼓动下,沙俄军队开始不断从欧洲向中亚的哈萨克地区集结,准备对中华帝国的伊犁、蒙古等行省发动攻击。

    与此同时,英国也从印度调兵,向中华帝国的西疆发动进攻,配合沙俄军的行动。

    不过,沙俄也是很贼的,虽然已经跟英国人约定好了一起进攻中华帝国,但是暗地里,沙俄驻华公使却向中华帝国提出了苛刻要求。希望不战而获得好处。

    紫禁城,太和殿。

    一连三天,这里一直在开会,李卫国和帝国文武百官商议对策。

    上一次沙俄没有插手,使得帝国兵部一度认为这一次沙俄也不会插手,但却没有想到这一次沙俄打算插手了。

    英国调集了90%的海军力量和50%的陆军兵力。这等于是倾国之力同中华帝国决战,情况很危急。这时候沙俄如果出兵,趁火打劫,对中华帝国而言是雪上加霜。

    当然,中华帝国神策军根本不怕英军和俄军,但却有一个难题。

    西疆,一直是中华帝国的软肋,哪怕李卫国早早就开始建设西疆,使其成为中华帝国的屏障。但还是缺少时间。

    这表现在从中华帝国统一那一天开始,李卫国就开始谋划控制西疆,并开始修建通往西疆的铁路了。十多年过去,全国各省都通了铁路,唯独西疆的铁路依然没有修通。

    这是因为,西疆地处世界屋脊,是全世界最高的高原,有长达800公里的冻土层。雪山阻挡,在这里修建铁路。比沙俄往西伯利亚(北极圈冻土层)修建铁路更困难,因为后者是在平原上修铁路,而中华帝国却要在高原上修铁路,高原反应是阻碍铁路修建的最大障碍,铁路工人在极度缺氧的条件下开凿雪山冻土层,难度可想而知。

    这个年代可没有后世那些超级重型的开山凿洞的机器设备。大部分只能靠人力,虽然中华帝国拥有最先进的渣药t恩梯,速度也快不起来。

    正因为中华帝国的铁路未能修通至西疆,而公路运输条件很恶劣,一年当中有7个月公路会被冰雪覆盖。运兵十分困难。

    反观英军从印度越过喜马拉雅山脉,俄军从哈萨克平原进入西疆等地却非常容易,这让中华帝**在西疆地区处于补给困难的劣势。

    也正因为这个劣势,让李卫国迟迟无法决定是否答应沙俄的要求。

    “陛下不妨先答应沙俄的条件,只要沙俄不跟英国同时出兵,我军在西疆的兵力足够击退印度而来的英军。先灭英军,在反过来灭俄军。”

    “这个计策倒是不错!但就怕俄国人背信弃义,依旧出兵怎么办?”

    “是啊,那时候我西疆驻军全力阻挡英军,后方空虚,沙俄军队突然发难,跟英军前后夹击,我军危矣!”

    文武百官争执不下,各执一词。

    李卫国也明白,俄国人最不能相信。

    可眼下的问题是中华帝国驻扎在西疆克拉乌苏的只有神策军第四十二镇,一万两千余兵力。而情报显示,从印度而来的英军总兵力超过了二十五万人,其中英军五万,印度军队二十万,由于英军补给方便,战斗打响后可以很快的补充损失兵源和物资,而中华帝**因为高原反应兵源补充困难,再加上西疆道路艰难补给困难,就算战斗力再强也架不住消耗二字。

    同时,还有在中亚哈萨克地区集结的十万俄军部队,随时可能从背后插中华帝**一刀。

    “有没有办法在欧洲牵制一下沙俄?”

    理藩院大臣张佩纶摇摇头道:“可惜德意志帝国不能出手,他们刚刚跟沙俄缔结了互不侵犯条约,否则就凭德奥同盟这件事情,沙俄绝对不可能轻易从欧洲调兵。”

    吴庸冷哼道:“德意志帝国也是贼得很,尤其那个俾斯麦不简单,故意跟沙俄签署互不侵犯条约,实则就是故意让沙俄放开手脚全力与帝国开战,其心可诛。”

    李鸿藻气愤道:“那就冻结了所有给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