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伪钞帝国-第33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李卫国好奇道:“为何是金陵一线?而不是九江或者安庆等地?”

    周馥笑道:“因为之前李鸿章曾经派二十万大军走过一次金陵,结果被王爷设计全歼了。但李鸿章非等闲之辈,当初必然不会完全相信吴志强的,暗地里定然留有后手,一旦吴志强有变,丁日昌立刻用二十万大军扫平。只可惜丁日昌当天过江就被消灭了,没了二十万大军,这打了李鸿章一个措手不及,暗手根本来不及启动,便隐藏了下来,等待下一次机会。”

    会议室内顿时安静了,这个推断有些匪夷所思,然而李卫国却知道,这绝对不是耸人听闻,因为这件事如果换做是李卫国自己,也会留后手的。

    “吴庸,金陵那边你负责的,可有可疑之处?”

    吴庸苦着脸,这可真是给他出难题了,谁也不想自己负责的地段出问题,但听李卫国的语气,分明已经开始怀疑了。

    吴庸绞尽脑汁,尽可能的回忆着,最终还是摇摇头,实在想不出可疑之处。

    李卫国又转向周馥。

    周馥于是提醒吴庸道:“吴大人可记得江宁道道员郭鼎兴?”

    吴庸点头道:“此人并无可疑之处啊?当初李鸿章派人过江秘密联络犬子时,这个郭鼎兴可是第一个站出来反对的,他对王爷的可是很忠心。”

    周馥顿时笑了,摇摇头,道:“吴大人怕是被郭鼎兴骗了,此人心机很深,若他闷声不吭,则说明他至少对王爷还算忠心,想要当一个墙头草。可他第一时间跳出来反对吴志强投靠李鸿章,那绝对是作秀给你们看的,目的是取得你们的信任,因为郭鼎兴的父亲跟李鸿章的父亲是莫逆之交,而郭鼎兴的女儿早就指腹为婚给了李鸿章的儿子,这事情很少人知道,当初郭鼎兴投靠王爷的时候,怕就是跟李鸿章约定好了,潜伏在王爷阵营中,就像王爷派人潜伏在李鸿章的阵营中一样,不到关键时刻不会动用暗棋。”

    吴庸也是精明之人,立刻明悟道:“事出反常必有妖,郭鼎兴虽然有才华,但做事向来低调,当时他第一个站出来反对犬子时,我也是被他的表象骗了,现在想起来顿时后怕,若非当时我军以雷霆之势灭了丁日昌的大军,恐怕这个郭鼎兴已经反水了,毕竟在他见到我的那一刻就会明白这一切都是假的,必然通知李鸿章,只是还没有来得及罢了。”

    李卫国突然哈哈大笑,道:“有点意思啊,上一次在金陵坑了李鸿章二十二万大军,李鸿章还不甘心,这回还打算在金陵再玩一次,既然如此,本王就再在金陵坑他一次吧。就是不知道李鸿章两次在同一个地方被本王坑了,会不会一下子气得翘了辫子?”

    “哈哈!”

    众人顿时哄笑。(未完待续。)

第249章 想三光?对不起,你们来晚了

    川沙,三甲港。

    十年前是一个偏僻落后的小渔村,十年后依然如此,除了多了一座海防炮台工事外,没有任何变化。

    相比较两百里外的繁华大上海,形成巨大反差。

    这里的村民不止一次抱怨南洋军政府,希望能够获得发展投资,然而每次上报之后,都石沉大海,杳无音信。

    十年前同样都是一贫如洗的小村庄,黄浦江西岸的小村庄如今全都变成了大乡镇,人口稠密,楼房林立,经济繁荣,而像三甲港这样的黄浦江东岸的小村庄,除了赈济扶贫资金外,没有任何投资和发展项目。

    同样都是大上海市民,怎能如此厚此薄彼。

    十年来,黄浦江东岸的老百姓们一直对黄浦江西岸的生活充满向往,而南洋的最高统治者李卫国似乎一直故意装不知道,这令东岸的老百姓们感到不满。

    不过,随着第二次淞沪会战的爆发,黄浦江东岸的老百姓们终于听到了一个好消息,那就是南洋的最高统治者李卫国亲自签发了命令,凡黄浦江以东之上海居民,限令五日内举家搬迁至黄浦江以西,凡执行命令者,皆可获得黄浦江以西自耕地一份、楼房一套和财产损失补贴,预期不完成者,等同叛国罪论处。

    得到这个消息的黄浦江东岸各村老百姓们顿时沸腾了,羡慕已久的大上海生活终于向他们敞开了怀抱,纷纷典当家产,拖家带口搬迁至黄浦江西岸,自有相关官员负责安置事宜。

    整个黄浦江东岸很快变成了无人烟区,南洋军部队迅速进行扫荡,坚壁清野,不给英法侵略军留下任何东西,房屋摧毁。粮食烧毁,水井掩埋,河道封堵成为静水,然后投毒,令黄浦江东岸迅速赤地千里。

    黄浦江面,吴王府豪华游轮上,李卫国在两江总督李鸿藻等人的陪同下视察转移难民工作。

    江面上一座座浮桥上挤满了人,正在紧张而有序的过江,有军队和警察维持秩序。

    “这是最后一批撤离人员了,预计今天下午全部过江。然后我们将摧毁浮桥。”李鸿藻在旁边说道。

    李卫国点点头,对整个移民工作感到很满意。

    为了打败英法侵略军,李卫国卧薪尝胆十年,如今到了最后关头,他要再次在这片土地上狠狠的痛杀英法侵略军,赢得第二次淞沪会战的最终胜利。

    曾几何时,李卫国趁着克里米亚战争的机会痛击美国人,震慑英法列强,为自己为国家赢得了三年的喘息发展时间。之后第一次淞沪会战爆发。李卫国再次率领沪军集团打败英法侵略军,又为自己和国家赢得了五年喘息和发展时间,如今十年过去了,李卫国相信只要这次再打败英法联军。赢得第二次淞沪会战的胜利,那么足以为自己和国家再赢得十年的和平发展时间。

    这是因为,每一次胜利之后,李卫国的力量都在不断壮大。列强想要发动侵略战争的成本和战争代价都将变得越来越昂贵,令双方再次爆发战争的时间间隔不断延长了。

    英法两国是当前世界最强大的国家,他们的经济和军事能力加起来完全可以同时打十几场淞沪会战那样规模的战争。李卫国要崛起,中国要崛起,必然会遭到英法列强的全力扼杀,因此双方不可能和平下去,除非一方彻底获得胜利,取得主导权。

    历史上的第二次雅片战争后,清政府得到了三十年的和平发展机会,那是因为清政府彻底在英法列强面前屈服了,但如今却不同了,李卫国的强势崛起,改写了第二次雅片战争的结局,失败的英法列强自然不会罢手,于是双方再次开打,史称第三次雅片战争。

    站在李卫国的角度,他做出的评估是,只要他赢得第三次雅片战争的胜利,在第二次淞沪会战中重创英法联军,那么将赢得十年和平发展时间。

    做出这样的判断,是基于世界主导权和战争成本两个方面。

    首先是世界主导权,作为经济总量依然世界第一的大清帝国,哪怕他还是个封建农奴国家,也是英法等列强重点侵略和掠夺的对象,因此英法列强不可能让大清帝国强大起来,冲击英法主导的世界秩序,所以注定了双方不可能和平相处,只能用战争来解决这个问题。

    其次便是战争成本问题,尽管英法列强经理了第二次雅片战争第一次淞沪会战的惨败,但损失并没有伤筋动骨,所以为了继续奴役大清帝国和阻止中华民族崛起,他们再次发动了第三次雅片战争。

    但李卫国相信,如果英法列强再输了第三次雅片战争的话,那么英法列强的战争成本就变得非常高昂了,因为英法列强的核心利益在欧洲,从欧洲远征中国,哪怕英国是就近从印度、澳大利亚等地征兵,法国从非洲征兵,其战争成本也相当的高昂,一旦战败,那么损失惨重,短时间内就不可能再发动对华侵略战争了。

    基于这两点,李卫国才给出了十年的和平发展时间构想,当然前提是李卫国需赢得第三次雅片战争的最终胜利。

    “王爷,您真是高瞻远瞩,这十几年来一直不发展黄浦江以东地区,怕是就等着这场会战吧?”

    李鸿藻突然间灵光一现,似乎从移民过程中想明白了李卫国的战略构想。

    李卫国略微惊讶,没想到李鸿藻竟然看明白了他的战略部署,于是微微一笑。

    “黄浦江以东地区三面临海,一旦列强来犯,必然首当其冲,若非如此,本王怎会做出如此安排。”

    “王爷的安排是正确的!”李鸿藻支持道:“之前臣还不理解,但现在却知道这当中的利益损失了。此番将东部居民全部内迁,耗费资金初步预估三百万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