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穿越郭敬明-第2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教育的缺失   
  我们的教育是个老大难问题。为此我们经过了批判又批判,讨论又讨论……最后我们开展了好多年的〃素质教育〃。 
  然而什么是素质教育? 
  让孩子们动手做几个模型,上山踏青抓几只蝴蝶,设计份问卷搞个社会调查……我们以 
  为这就是素质教育了。然而作为一个人来说最主要素质:思维能力和道德修养,却被很严重地忽视了。 
  没有掌握正确思维方法的人是〃愚民〃,而道德缺失的人是〃暴民〃,两者结合则其凶暴可怕非语言可以形容。我们像看重性命般地斤斤计较于孩子们的考试成绩、英语水平……或者偶尔破天荒地关注一下他们的动手能力,实践水平……但在防止他们成为愚民暴民方面,做得很不够。 
  一百个老师里有一百个能给出孩子们习题的正确答案,而能教会孩子们正确的解题方法的老师,一定少于这个数目。至于能教会孩子们思考人生各种问题的方法的老师,在一百个里又有多少? 
  思考判断的基础是逻辑。而〃逻辑基础〃这门课要到大学里才开,甚至很多大学还没有。很多没能考上大学或者已经考上大学的学生连基本的数学逻辑都不太懂。指望这样的人懂得在思考问题时熟练地运用类比、联想、假设等等手段来验证自己的想法,无异于天方夜谈。他们也许一次两次能蒙对,但绝对说不出个所以然。 
  至于道德教育,也许很多人要说我们一贯强调德育教育。是的,一万个老师里有一万个会对孩子说应该如何,不许如何。但是一万个老师里有几个会向孩子解释为什么应该,为什么不许? 
  我们的道德教育还停留在简单地把道德神圣化、教条化的阶段。很少或者根本没有向孩子们阐释道德对于人类群体的功利意义,让他们破除神秘感和反感,用冷静客观地眼光去看这些用来维护他们自己利益的行为准则。这样简单粗暴的教育只能让孩子在压力面前遵纪守法于一时,而根本不理解道德的深层含义,也就谈不上自觉遵守。经过这样的教育培养出来的人,到了社会上,哪怕一辈子老实规矩,也不是因为真正具备社会责任感,而只是没逮到违法乱纪的机会或者天生胆小罢了。最终结果如何还是取决于我们是否能给予不道德行为以及时的谴责,就好像犯不犯法最终还是取决于我们能不能把每个杀人的都逮起来枪毙。如果是这样,那这种道德教育就跟根本没有一样,还不如带每个小学生去看一次死刑犯枪毙呢。 
  靠灌输产生不了智慧,靠威吓产生不了道德。没有智慧,没有道德,孩子就会成长为野蛮人,将他们自己和他们周围的人推向毁灭。   
  独一代之思维混乱   
  思维混乱的〃独一代〃基本上没有什么共同点。他们的思维混乱得五花八门,正如〃不幸的家庭各式各样,而幸福的家庭只有一种〃。 
  因此以下列出的是并不属于他们全体,而是个别人的表象,但是综合起来,其实质是一样的。 
  请他去看论坛上一个讲MBA课程简介的帖子,只要标题里把〃M〃打得小一点,全文长度超过五行,内容里多点英文,他就很可能开始指责楼主对于乔丹的评价夸大其辞,其实科比比飞人更有天赋云云……如果这时候你提醒他看错了他也不会有反应,事实上他从来不认为需要看懂别人说了什么再发表观点。 
  告诉他1+1=2,他会问你〃为什么?〃。与此同时,他却很可能坚持宣称〃众所周知〃或者〃用脚趾都猜得到〃x=4,至于什么情况下x=4,为什么这变成众所周知了,别指望他能回答你。事实上他就是这么前言不搭后语地告诉你一个所谓〃事实〃。 
  告诉他1+1=2,他也许会接受。但是2+2=4,就要另费一番工夫重新告诉他。永远别指望他学会〃依次类推〃,〃依次类推〃对他来说就好象魔术一般。当他某天因为听多了从嘴里冒出〃依次类推〃这句话时,他很可能说的是〃1+1=2,依次类推2+2=1〃。 
  因为1+1=2,所以2+2=4他能理解;而万一你告诉他每367个人里头就必定有至少2个人生日相同,他就觉得惊讶了。有关逻辑的一切他茫然无知。〃抽屉原则〃是初中时教过的内容,但他不是早已忘却了,就是压根不晓得原来数学书上的东西还可以拿到现实中来用。 
  重复地告诉他1+1=3,只要用他喜欢听的语调,配以悦耳的音乐,他就会接受,并且向任何敢于宣称1+1≠3的人挑战。 
  重复地告诉他1+1=3,只要用他喜欢听的语调,配以悦耳的音乐,等他习惯了你的语调和音乐之后,重新告诉他1+1=4,他会很快接受下来,丝毫不觉得你说得有什么不妥,并且一样乐意向所有宣称1+1≠4,包括1+1=3的谬论宣战。 
  至于说到独一代的道德意识的淡漠,却很难作出什么样的描述。或者说媒体上诸如14岁的初中女生替强奸她的〃老板〃拉皮条,18岁的儿子高考失败杀害父母,19岁的大学女生在寝室里被强奸,四个室友置若罔闻,23岁的高材生给动物园的狗熊泼了硫酸……之类的新闻实在太多,看得我们已经麻木。一定要到他们闹出点什么更加惊天动地的事情,我们才能举出点例子,感慨一声:〃看,这道德意识淡漠的一代原来是这样的啊〃。     
  第七章 拿什么来拯救你, 独一代   
  道德的标准   
  甲子:泼硫酸是一个网友在论坛上说的,我们从这个开始说起吧。 
  乙子:我记得类似的帖子并不只是一两条。 
  丙子:还有诸如〃让那个女人开车撞死〃之类。 
  甲子:一个声称是孩子的群体在这个事件上会有这样的反应,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 
  丁子:我觉正是因为他们是孩子所以会有这样一种反应。 
  甲子:他们认为自己是非常纯真、纯良的。 
  丁子:在我看来这就是一种孩子气的反映。在我们看来是道德意识淡漠,但是对他们来说并不是这样。对他来说,所有的道德的规则是他自己来定义的。他首先假设自己一切东西的出发点都是善良的,都是纯洁的。于是凡是和他意见相左的东西都必然是居心险恶的。比如他觉得庄羽这样是为了炒作自己,陷害郭敬明等等。他就非常顺理成章地套用了一种道德的反映。如果他确信的那个核心是对的,那他产生这种举动也很正常。所以关键并不是他没有道德体系,他有道德体系,但是他把它的核心定为自己。 
  甲子:他的道德尺度是自己定义的道德尺度。 
  丁子:实际上他很多情况下还是按照我们一些比较基本的方式来作出反应。比如被人侵犯了就表现出愤怒。看到坏人就觉得恨不得去泼硫酸,希望他开车撞死之类。但他评判的标准,那个核心是自己。我最近看张悦然写的《樱桃之远》,我就觉得的确在独生子女这一代里面有这样的问题。一个小女孩很小的时候,和她同一个幼儿园里有一个孤儿。一次她看见那个孤儿在幼儿园门口和她的父亲说话,心里就很嫉妒。接着她的父亲带那个孤儿到一个冷饮店请她吃了一个三色冰激淋正是小女孩自己最喜欢吃的。于是她当时产生了一种很强烈的感觉就是这个孤儿是魔鬼,要把她的爸爸从她的身边抢走,心里就想着要杀掉那个小孩。后来就在一次推秋千的过程中,把秋千越推越高,让那个小孩从秋千上掉了下来。这是一个小说中的故事,但是从中我们可以看到这样一种情绪。小孩一开始并没有判断力,尤其是在独生子女环境当中,他一出生就是所有宠爱集于一身,很容易让他产生这样一种错觉,就是觉得所有东西的判断标准就是他自己。缺乏一种契约意识。 
  甲子:好像基本上70年代或者60年代出生的人这样的情况就比较少,而独一代中就有相当的部分会是这样。 
  丁子:我觉得我们是比较能够理解道德并不是一个一成不变,至高无上的一个东西。而是社会形成的一种契约。但是对于那些小孩来说,他不能理解这一点,他反而认为道德是一种亘古常在,不可触碰的东西,但是这个东西的准则是他自己定义的。 
  甲子:有时候我会这样想,目前我们的部分道德观念和他们是不一样的,但是对于独一代来说,持他们的这种对于道德的看法的有一个很大的人群。那么会不会20年以后,独一代们的道德观念会真的变成一种主流,而我们的道德观念则是被淘汰了呢? 
  戊子:我觉得不会是这样的。 
  丁子:我觉得道德观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