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穿越郭敬明-第1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的出发点吧。如此天马行空,真是让人有点受不了。 
  郭敬明在书中写道,他哪怕是写个宋朝农民的故事都会扯到自己身上。我毫不怀疑这一点。看着整本书里不断的〃我〃就知道了。无论散文还是小说,无论什么形式什么题材,一律第一人称,这种对第一人称的忍耐力实在是让人叹为观止。一个知名的作者,看来是颇为迷恋自己的生活的,哪怕这是他一直吹捧的疼痛的生活。从《幻城》到《左手倒影 右手年华》,一个经典的出版路线已经达成了,一个偶像型的作者也就是这样了。这是一个偶像比天大的时代,有了这个偶像,没有人在乎拥护者们抹杀掉了多少道出了鸡肋之味的杨修。 
  以上是他的全文,没有增补,也没有删节。 
  我想不需要经受过专门的文学训练,任何一个曾经在报纸杂志上,读过一点文学文化批评的读者,应该承认这一篇在措辞激烈程度上无论如何都不算过分,至少是距离其标题上所写的〃谨慎〃与〃温和〃并不太远。而谈到的具体问题时,做到了有根有据,作者作为受过专门训练的中文系学生,写出的文字中规中矩,处于列出了论据和论点,完全可以以开放的姿态接受讨论的范畴以内。 
  然而一切在某些激烈拥护作者的人眼中就完全变味了。 
  〃郭敬明,为什么你不解别人的狠毒,因为你没有和他们一样学会嫉妒。〃 
  〃刘嘉俊就是妒忌郭敬明,以为自己学过点中文就了不起了,和学理的人咬文嚼字,拿自己的专业压别人,有本事和人家比理科啊,好歹郭敬明也是自己考上的,你还是保送的。人不要脸天下无敌,树不要皮横扫天下。〃 
  这些话语在一切攻击刘嘉俊的《谨》一文的言论中属于有代表性的,但并不是最大多数的和最尖锐的。更大一部分的言论只能以〃肆无忌惮的谩骂〃来形容,不具备在这里被一一列出的价值。 
  在这些有限的言论中,可以说明他们对他人动机的揣测。 
  〃向来不惮于以最坏的恶意揣测他人〃,鲁迅先生如果知道在那么多21世纪的孩子心目中深深铭刻着这样一条戒律,不知会做何感想。尤其是这同一群孩子在另一方面还沉醉于某位作者编织的糖果盒式的梦想世界里,喃喃地不肯醒来,这种对比真的让人觉得很有戏剧效果。   
  双重标准   
  和单边主义,是当今世界的两大主流。一位做记者的朋友曾经这样说过。 
  很难说他有多偏激,只要看一看近几年来有关某超级大国的国际报道,就能发现这种说法还算基本符合事实。 
  所谓双重标准,也许大意就是这样一种态度:同样一件事情,发生在我这里就是维护治 
  安或者反恐自卫,就是可以;发生在你那里就是侵犯人权或者侵略成性,就是不行。用我国的一句老话说就是〃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 
  永远不要小看超级大国的影响,它的一举一动不仅会在世界各地的政府大楼里造就模仿者,甚至会在平民百姓的日常生活中造就模仿者。 
  〃我已经说了,我不是不能忍受批评我的文字,而事实上,如果对这个论坛熟悉的人都应该知道我一直忍受了这里面多少的批评甚至是人身攻击。〃 
  这段话出现于郭敬明在〃论坛大战〃期间除了《关于惊奇的关于我的专题》以外发布的另一个主题帖中。 
  有关刘嘉俊等批评者究竟有没有对他进行人身攻击,阅读过原文的读者会做出自己的判断。而与此同时,萌芽论坛上正充斥着对刘嘉俊本人,以及之后站出来申明事实的小饭、LUIS等人的谩骂:在很多帖子中这些人被提到时一概被特意使用了〃它们〃为代词;有人刷屏5页之多重复一句脏话;还有人以中英文词汇长篇大骂类似〃脱口秀〃为其偶像出气……有关这一切若被冠以〃人身攻击〃还嫌实在太文雅的行为,作为行为人偶像的郭敬明,却一句阻止或告诫的话也没说他反而说了以上的话。 
  如果说,在当事人的行动上仅仅能够嗅到一点〃双重标准〃的味道,那么在他身后的无数〃少年群众〃身上,就可以看到相当程度的诠释和样本。 
  在一篇以评说(谩骂?)刘嘉俊的评论为主题的帖子后面,跟着这样一句回复:〃小四(编者注:郭敬明)写什么东西是他自己的事,有什么必要非要你们(编者注:刘嘉俊等)来说三道四呢?〃之后跟着数十个帖子纷纷为此论点撑腰叫好。 
  这句话的主人可能自己也没有意识到,他所说的字面意思和含义形成了一个绝妙的自相矛盾,在逻辑上荒谬得令人发笑。权且不论〃任何人写什么东西都不需要别人来说三道四〃是不是对,假使它是一条真理,那么刘嘉俊作为一个自由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他通过一篇评论写出自己的想法,为什么又惹来那么多非议,惹来那么多人叫他〃SHUT UP〃? 
  说这句话的人,举个不恰当的比喻,就好象是在空旷的过道里说:〃他(郭敬明)大喊大叫是他的自由,你(刘嘉俊)有什么资格对着他瞎嚷嚷!〃哦,还不是轻轻地说,而是嚷嚷着说的。 
  然而遗憾的是,那个帖子中绝大多数跟贴的人似乎根本没有意识到这种矛盾。人在年轻的时候能够提出一些主张和理论总是好事,不管它是对是错,总证明了一种年轻的力量在思考,但这有个前提,就是提出主张的人不管多年轻,都应该知道自己到底主张了什么。而现在这伙孩子们的状况远非如此,他们提出〃任何人写什么东西都不需要别人来说三道四〃,貌似一条理论,然而实际上它却不是一条〃公理〃,而是只符合一个人,只为一个人服务的〃私理〃,他们只在自己的偶像郭敬明身上适用这条理论:有人说郭敬明,就是多事,就是干涉自由言论,就是〃不许〃;而至于那个说的人是不是也不该被人这样说,他们根本不管,也根本没意识他们提出的主张必须经过这样的类比考验。 
  独一代的孩子在有关权责方面的知识有多贫乏,我们可以以后再探讨,现在仅仅看到他们在思维逻辑方面,把双重标准这套运用得如此纯熟,就已经足以让人寒心。 
  究竟是什么让他们丧失了将心比心的能力,如此自觉地在和他人的沟通中运用起了双重标准呢? 
  应该说,榜样的力量是巨大的。 
  在这里所说的榜样当然不是本节开始时提到的什么超级大国,那只是玩笑话。这里所说的榜样是那些被我们宠坏,以为自己理所当然地高人一等,自然可以使用和他人不同的标准的明星们。他们中的有些人在面对国家的税收体系时运用了双重标准,有些人在面对两性关系时运用了双重标准,更多的人在日常生活的一举一动中都运用着双重标准……很遗憾地我们看到他们中最年轻的一辈也继承了这一恶习。 
  郭敬明曾经不止一次地在采访中提到:他不想当个文学家;他写的东西不能代表他的艺术。 
  这些话单独地看也许会被人错以为是谦虚,然而实际上它们却起到了挡箭牌的作用作者都对自己如此宽容了,别人还能说什么? 
  按照郭敬明的逻辑,一个写作者,不管他的作品是否被归为〃文艺类书籍〃在卖,不管他的作品是否被评价为〃青春派奇幻文学代表作〃,不管他的作品是否被印了上百万册,被数十万青少年当作优秀的小说阅读着,只要作者本人不承认自己是个〃作家〃,就可以免去文学义务。 
  且把这种逻辑是否有道理的问题放在一边,我们先来看看〃双重标准〃的运用吧。 
  郭敬明在看到萌芽杂志之后张贴在萌芽杂志的帖子《郭敬明回复10关于惊奇的关于我的专题》中这样写道: 
  我先来说这个专题的内容吧,是专业的评论吗?好象不是。因为其中任何一个人都没达到专业评论家的身份,哪怕是别人口中思想性文学性高得一塌糊涂的的某某某我也觉得毕竟也是一个比我大不了多少的人。 
  开门见山地,他在质疑评论者的〃评论身份〃。他的潜台词是:要对他评价,必须是〃专业评论家〃,否则免开尊口。这对一个不承认自己是作家的人来说,是多么奇怪的一件事啊。 
  刘嘉俊是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的学生,写有关文学批评方面的文章正是他的专业,应该说他正是为这个目的而被学校加以系统的训练着。然而有人质疑他的〃评论身份〃。且不论对一篇文学作品给出自己的评价,是否需要一个什么〃身份〃,假使这种要求真的成立,也只可能是一位对文学有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