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开唐录·乱世殇歌 作者:墨叶子(晋江vip2013-06-08完结,穿越)-第4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长伏久者必高起

  乱世的逐鹿总是瞬息万变;昨日可能还是碌碌无名;隔日许是一方称雄。
  瓦岗寨自有了李密这个参谋;先后游说了分布在河南州郡附近的多个武装势力归附,而后他又献策,劝翟让迎击前来镇压瓦岗军的隋将张须,瓦岗军大胜,自此之后瓦岗寨声威渐盛;翟让又推李密为魏公,获准建立由他直接领导的“蒲山公营”;此时他在瓦岗军中的威信可谓一时无二;在瓦岗军占领了洛口、回洛仓等要地之后;更设了魏公府和行军元帅府;并大修营堑围逼东都;洛阳告急。
  缕缕晚霞,秀丽地妆满了天际,把一座太原古城,抹得一片金黄,在这灿烂的晚霞辉映之中,李世民一行人来到了城郊悬瓮山下的晋祠,晋祠依山傍水、柳绿桃红,而在晋祠的外面是一个古集市,车马纷纷、游人如蚁,有王孙公子、也有买卖客人,行走的江湖汉耍把式卖艺,有钱的坐在春楼上看景吃酒,这一派和平的景象,倒是和隋末战乱纷繁的世道有些格格不入了。
  与李世民同行的自然有晋阳令刘文静,还有他的内兄长孙无忌、晋阳宫监裴寂和马军总管柴绍,这些人皆为李家心腹,他们骑快马簇拥着李世民前行,一众谋臣,如此非同一般的聚在一起,当然不只是为了踏青,如今隋朝覆灭已近在眼前,可唐国公李渊对起义之事仍是犹豫不决,可是让依附于李家的一众人等,心急如焚。
  “对于劝说唐公起义之事,还需二公子出面才是!”晋阳宫监裴寂先是说话。
  “唐公顾及先帝恩情,不想背负叛国的骂名也是情理中之事,只是天下形势如此,又乃可何?就怕二公子出面,都不一定能说服的……!”长孙无忌答儿话道。
  “无忌仁兄此言差异,以裴某对唐公之了解,他对二公子甚是倚重,而每每提起时,也常掩不住内心的得意和喜悦……所以,二公子若是出面,此事八九可成!”
  “可起义之事非同小可,唐公向来谨慎,若无完全把握,想是不会轻下决定的……”
  “无忌兄是否过滤了?”
  “这等大事,多考虑些是应该的!”
  “……”
  长孙无忌和裴寂就这样你一来我一句,喋喋不休,却是没能想到个说服李渊的好办法,而李世民只听不语,有所思虑。
  “二位大人可否暂且听文静一言,在下倒是有一计,不知能不能管用?”书生一样的刘文静,了然的神情和语态好像成了他的标志,自负如此,到果真当这天下再没有什么事可以难得倒他似的!
  听到刘文静如此一说,长孙无忌和裴寂也暂停了争执,侧目,等听他的高见。
  “如今局势,李渊大人想是早已料到,并做了准备的,起义之事,李大人应是早有想法,但又不想图背骂名,所以才会有现在的犹豫不定!”刘文静自在的神情就像是再说一件家长里短的小事一样,漫不经心,“当然,会顾虑成败是必然的,但阅历如李大人这般,又怎会不知风险二字,所以,顾虑会有,但不是重点,我们只需推李大人一把,让他打消顾虑和逼他别无选择的起义反隋即可……”他清风话语般的侃侃而说。
  此时,李世民忽然一勒马缰,驻足了步伐,绿柳荫里回头一看,而后勒马转身道:“刘先生所言甚有道理,可不知是否已有解决之道?”
  众人不语,只待刘文静说话。
  “逼迫李大人不得不与隋朝翻脸倒是不难,杨帝猜疑,只需一点小事,便可让他与李大人反目,到时杨广一起杀心,李大人逼于无奈也只得起兵造反了!”刘文静犹豫了一下,继续说道:“但李大人所顾虑的后果成败,我们也自是该考虑的,但如今乱世群雄并起,谁又不想将这天下收入囊中?就算现在结盟,日后反目也是必然,更何况,在逐鹿天下的多方势力中,能与李家并起的又能有几人?”
  “刘先生以为突厥如何?”李世民听完刘文静的话后,突发此问,不由得让众人心中一惊!
  刘文静轻皱眉头,半有疑惑,“如果能得到突厥的支持,那对于李家起义可谓事半功倍,而且以李家和公子在中原的声望,再加之突厥军队的骁勇善战,这天下,岂非就是囊中之物了,可是……”他话到一半,欲言又止。
  李世民翘了翘嘴角,笑的却是让人觉得可怕,“可是突厥一向狡诈,他们暗中挑拨中原势力,自己却是坐收渔翁之利,金银珠宝、美女土地,可谓收之不尽、贪之不厌!”他有条不稳的接过刘文静的话,继续说道:“一旦与之交好,无疑是与虎谋皮,弊多利少……不过,如今中原局势与我有利,突厥人再过强悍也难深入中原腹地,所以就算我们暂时的委屈求全,日后,也不一定会吃太多的亏!”李世民近乎平白的话语,却让人觉得生冷、陌生,就连对他一向熟悉的长孙无忌和柴绍,都没有想到,他会有此一说。
  “成大事者不拘小节,二公子果然有魄力!”刘文静不禁赞叹。
  一旁的柴绍犹豫了一下,“二哥,你不是一向不喜欢和突厥人打交道的吗?”他对李世民与始毕可汗弟弟之间的矛盾略有所知,只是碍于众人,没有明白直问。
  李世民冷冷的看了柴绍一眼,而这冰冷的眼神对于柴绍来说是他以前从没对他有过的,突然的被他这么一看,倒是一惊!“天下大乱,又那里还有永远的敌人?不喜欢归不喜欢,但需要用时,还是要用的……”李世民的声音亦入他的眼神一样冰冷。
  “只是听说当初鹰扬郎将梁师都和鹰扬校尉刘武周在向突厥求助时都是对他们极其卑微和奉承的,珠宝钱财没少奉送,可到战事的关键时刻还要处处受制,若我们真要与突厥结盟,却须想个万全之策才是!”刘文静毫不关心李世民与柴绍之间矛盾的继续说道。
  瞧着远方秀满天际的晚霞,李世民深深地吸了一口迎风吹来的阵阵青草香气,云淡风清的笑了一笑,“无碍,我手中尚有王牌,许是能够牵制突厥一二……!”暮色恰好笼罩上了他的脸庞,阴霾着看不出神色,只留下淡然得到了没有感情的话语,回荡在天际,他昭示着自己将要开启的时代,以及毫无留恋的挥别了过往,天渐渐黑了下,夜暮苍茫。作者有话要说:今天更晚了……不好意思了……

  真亦假时假亦真

  李世民与众人在悬瓮山下大意商定之后;他们连续几日分别去找唐国公李渊说及起兵之事;可每次交谈;李渊既不表示同意,也不表示反对,总是一副等等再说的样子,可时局的发展却是如此之快,各地起义军势如破竹;力量迅速壮大,时不我待;李家何去何从的定夺已是迫在眉睫。
  初入五月之时;不知是哪里来的一股突厥骑兵;南下骚扰边境城镇马邑;只是来袭的突厥兵人数并不多;李渊便派副留守高君雅率兵前去围剿,哪知高君雅和马邑太守王仁恭在作战方式上各有争执,结果战败不说,还差点丢了小命;高君雅本就是个贪婪唯利的小人,他随有命逃回太原,但对李渊的记恨却是莫名而生,他密派差使修书信送往江都,告李渊身为太原留守,作战不力,造成边患,实有暗通突厥之嫌疑!隋炀帝见信即派使臣至太原向李渊兴师问罪,而就在江都使臣还未到来之时,李世民便借此事趁机劝说父亲须当机立断、谋取帝业,起兵为国,可李渊仍是默然不语。
  时隔数日后,李世民又将晋阳宫监裴寂请到了别院,似有请托的和他密语了一番,之后,裴寂只胸有成竹的说道:“此事不难,我裴寂盼唐公能早成大业,自当尽力。”第二日他便邀约李渊前来晋阳宫相距一叙。
  隋炀帝骄纵奢靡,在他称帝的几年中,先后于南北各地修筑数座宫殿,而晋阳宫就是其中之一,裴寂作为宫监,则全面负责晋阳宫内一众宫女、妃子、太监等人、事、物的日常管理。
  晋阳宫分外宫内宫,内宫除了宫殿,一般结构几乎与洛阳皇宫无异,亦有宫妃、宫女、太监们的住所,外宫则是宫监府及羽林军驻扎的地方;只是裴寂带着李渊进了晋阳宫正门后,车却没有往左边的宫监府拐,而是按裴寂一早的安排直奔了晋阳宫的后宫。
  谁人不想帝王命,玉女暖怀自柔情;近水楼台先得月,一夜缠绵是天命!
  酒过三旬的李渊便在晕厥中昏昏睡去,一觉醒来再看四周,自己竟是躺在头顶金黄的四合宝帐中,帐的四角安装着纯金的盘龙饰物,帐顶是一朵黄金制成的灿烂莲花,帐的四周嵌着玳瑁,珍珠连缀,流苏为饰……而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