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家事 作者:卫风无月.卫风.五月.水遥.云芊(起点vip2013-06-05完结,种田)-第14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那个小丫头低着头,整个人显得胆怯瑟缩,很麻利的双膝跑下,给又林磕了个头,小声说:“谢谢表姑娘。”
    “快起来。”
    她还跪着没敢抬头,小英过去把她给拉了起来:“别跪了,姑娘都说不怪你了。”
    昨晚天黑,又匆忙,又林都没仔细看清她的模样。这会再看,这小丫头瘦仃仃的,穿的是件半旧不新的茄紫色短衫,下头是深油绿的裙子——裙子成色倒是比衣服要新一些。这两件一看都不是这个年纪的该穿的颜色,很明显是旁人的衣裳改小了,匆忙间凑和穿上的。小脸儿黄黄的,看样子还没十岁。
    又林以前也常往二舅舅家来,上上下下的人都认得,倒是没见过这小丫头。
    “你叫什么?”
    她看了那个媳妇一眼,小声地答:“我叫三妞儿。”
    她从昨晚到现在,大概没少受惊吓,说不定眼都没合,看起来很是憔悴。又林声音温和:“家里几口人?什么时候来做事的?”
    “爹不在了……家里还有娘和妹妹。”
    这么几句话就足以让又林了解大概。家里没有顶梁柱了,生计没着落,更加养不活孩子他。旁边那个媳妇说:“她是才买来的。就是四月里办喜事的时候,家里人有点儿不够使唤了,才买了几个,她是那会儿一起买来的,手脚粗笨,也不懂事。”
    看着她,又林觉得自己已经够幸运的。她的身份是个小姐,衣食无忧。要是变成三妞儿这样的,只怕也得卖身做丫鬟。
    又林的本意也不是让她过来磕头拜谢,只不过觉得她也没犯大错,要是舅母认真的责罚她,一个小孩儿也怪可怜的。说了几句话,就让她们出去了。
    四奶奶也过来了一趟,关切的问又林吃了什么,伤处疼不疼。又林替三妞儿求情的事儿四奶奶也知道了。
    “你在你舅舅家摔着,舅母当然过意不去。再说她管着家,遇事不能太松泛了,不然下人有样学样,都不知道怕,那就更难管了。”
    “我就是觉得那小丫头太小了。再说,我也不想舅母为这事儿烦心。”
    四奶奶摸摸女儿的脸:“我知道你憋闷,再忍明儿一天,后天一早咱们就动身回家去。对了,今天涂了药没有?”
    说起药,又林想起下午的事,难免有些心虚。
    “涂过了,小英帮我涂的。”
    四奶奶点头,又嘱咐了两句不可沾水,不要乱动,又林都乖乖点头应下。

    第一百五十一章

    四表姐欢欢喜喜上了花轿,三日回门时春风满面,别人打趣她,她笑眯眯的红着脸,也不生气。等这边喜事一了,四奶奶也辞别了哥嫂,带着又林回了于江。
    进了十月,天气一天比一天冷,德林写字的时候,砚上的墨常常会写到一半就凝住了,十分不便。而玉林更是一步门也不出,整天待在又林屋里,陪她说话做针线。
    虽然田里的事情到这时候都忙活得差不多了,可是快到年底了,四奶奶反而比往日更加忙碌。
    往常这时候,李家已经腌好了酱菜,邻里间常常互相送这些,每家都有自家的不传之秘,但李家的酱菜都腌得很有特色。
    朱家从搬来,和李家一直关系极好。现在关系又不同了,这回朱家也按风俗送来了六样小菜,不过比往年又多了一对鹅,四坛酒。
    这送鹅和酒,却是于江本地的风俗,都是亲家之间才送的,李家自然也有回礼。
    德林下了学,衣裳没来及换就跑到又林这儿来。玉林也在这儿,通儿也常待在这里。这儿又暖和,又热闹,还一天不断点心汤水,四奶奶那儿事忙,常顾不上小儿子。李老太太那里太清冷,通儿也待不住。天气暖和的时候他还能满院子跑,天气冷了就只能待在屋里。
    通儿脸让冷风吹得红通通的,进了门急忙把手贴到手炉上去暖。又林问:“你怎么冻成这样儿?没坐车回来?”
    “车走得太慢了,再说我也不小了,我们学堂里其他人都是自己走的。我还有奶哥跟着。用不着车接。这几天我都是自己走的。”
    德林到底是大了,懂事了。他更期望别人把他当大人一样对待,而不是还象对孩子一样。
    玉林放下绣活儿,倒了杯茶给德林。德林正和又林描述今天学堂上有人偷睡懒觉被先生打板子。打得嚎啕大哭的情形。
    “……冬天挨打太受罪了,天热的时候倒不觉得多疼,可是天一冷。板子打手心手背上真是疼啊,疼得受不了,也难怪他哭。上次还有个挨板子的,他手本来就冻坏了,一打就烂了,到现在都缠着布没拆呢,字也不能写了。”
    又林听得心惊胆战的。忙问:“你没给打吧?”
    “我也挨过。”德林倒没隐瞒:“字写错了,不过就挨了两下。以前我不懂,进了学堂之后明白了许多道理——不光是书上的道理。就那个手冻坏的了同窗,他手会冻坏,是因为父亲出门在外。母亲又病重,他不但要上学堂念书,在家还要挑水劈柴洗衣,手才会冻坏的。可就算是这样,他的功课也没比别人差。我比他优越多了,我总不能不如他。”
    又林十分心疼,可又觉得很骄傲,握着他手鼓励他:“先生严厉也是为了你们好。”
    德林在又林这儿把先生布置的两篇字写了,要走的时候。忽然从书袋里摸出本书来,飞快地往又林手里一塞,小声说:“这是朱大哥让我给姐姐带的。”
    话一说完,没等又林出声,德林就推门跑了。
    茯苓从外头进来,德林差点撞她身上。茯苓笑着说了句:“少爷慢些。”
    德林头也没回的跑了。
    朱慕贤给她的书?
    又林翻了一翻。和上次的书差不多,不是本地书坊书肆里的,看着用纸和印式就不一样,应该也是从外地捎来的——可能京中的,也可能是别的地方的。
    这么看来,上次送来的书,也是专门捎给她的,并不是给德林。
    真的很奇怪,她好象从来没和他说过她喜欢看什么书,可是他捎来的书恰恰是她喜欢的。
    是他着意打听过,还是凑巧?又或者,不用打听也不是凑巧,他就懂她,所以知道她喜欢读什么书?
    又林喜欢一些讲地理风俗的随笔杂谈。这一世还是女子,但是既不能出闺门,又没有其他途径可以去了解自己现在生活的这个世界。她对外界的一切都好奇并向往着,她渴望知道更多,更远。在别处,山是什么样,河是什么样,与她前世生活的世界有没有不同。想知道在别处居住的人过着什么样的生活,吃什么,穿什么,怎样出行,住什么样的屋子——
    这种书也是有的,但是并不是太多,而且从来都成不了热门书。书坊除了正经书,就是一些话本,艳情、志异。这种书太过小众,一般不会多印,甚至多数是写书的人自己掏腰包印出来自娱自乐,收藏纪念用的,所以常常印的很少,不太好买到。
    又林翻了一遍,书里并没夹什么东西。
    好吧,是她想多了。
    朱慕贤并不是想在里头夹带什么,只是单纯的带给她一本书。
    朱慕贤想的的确也很简单。天气冷,多数人都留在家中,又林更是如此。
    朱慕贤想起那年夏天在山上的寺里避暑,又林梳着辫子,在阳光下欢笑、跑动的样子——就象他曾经见过的小鹿一样,那么轻盈和自由。
    整天整天的待在家中,该有多苦闷。
    他们说话的时候,她会问起京城的人是怎么生活的,夏天怎么避暑,冬天怎样过冬。那些再平常不过的,旁人都不去留意的事情,她却总是听得很认真,眼中闪动着动人的光亮。仿佛听到这些讲述的时候,那些情景也真实的出现在她的眼前了。
    所以这些书他也并没有刻意的去找,只是看到了,就会顺手买下来。
    他想,她应该会喜欢。
    又林确实很喜欢,天天做针线,时间长了也会烦闷。闲时翻两页书,喝一杯茶,已经十分享受了。
    这样就很好——虽然他们两人之间还说不上爱,可是朱慕贤将来对她应该会给予该给的尊敬,另外他还很体贴细心。
    这也就足够了。
    四奶奶出了趟门,去了又林的二伯家一趟。回来时顺路去看七奶奶。七奶奶刚到家没几日,一直照料生病的妹子,大半年都不在家中,七奶奶也有好久没见着她了。
    照料病人是件十分劳心劳力的事情,七奶奶看起来也象是刚刚大病了一场似的,瘦了许多,脸色也腊黄腊黄的。这会儿天还不算正经的寒冬,她人还在屋里头,已经裹上了皮袄了。
    “你这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