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家事 作者:卫风无月.卫风.五月.水遥.云芊(起点vip2013-06-05完结,种田)-第11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又林点了点头。昨天见着朱慕贤,本来想问一声,可是后来一起了火,就乱起来,什么都没来及问。
    他有没有给杨重光送信去呢?
    两人在这儿替旁人忧心,也不过是跟着叹息几声,做不了什么。
    送走了周榭,又林去了李老太太屋里。
    李老太太正在诵经。又林洗了手,点了一枝香,也陪着念了两遍消灾解厄的经文。
    李老太太年轻的时候并不信佛,这些年来却是很是诚心。又林虽然觉得神佛一说虚无飘缈,可是念完两遍经,也觉得心中安定不少。
    李老太太看了一眼孙女儿,合上经卷。又林忙扶着她起来,到床边坐下。
    “我没事儿。”李老太太说:“你和你爹一样,遇事儿都想得多。一早他就请了郎中来,我都说没事,还非得诊了脉,还开了个清心安神汤。我想,与其喝那个,不如念两卷经,心里更踏实。”
    “祖母说的是。我刚才念了几句,也觉得心里踏实多了。”
    他们昨天兴冲冲的出门去观灯,再也想不到会遇到那样的变故,这是谁都预料不到的。但是他们一家又是幸运的,一家老小都平安脱险了,就是家里下人因为忙乱,额头上擦破了一块油皮儿,别的再没什么了。李老太太已经和儿子儿媳说了,过了这几日,就去庙里上香还愿。李光沛和四奶奶满口赞成,李光沛更说另外再捐一笔香油钱。一家人能平安,那比什么都强。
    李老太太一早听说了昨天夜里那些人死伤的消息,还听说有人家房舍都被连累烧毁的,心中一直不踏实。她交待了李光沛,让家人勤去打听着些,更让家里人预备了米粮、棉衣、被褥这些东西,看衙门口有没有告示,再镇上的几家大户怎么表示。按以往的惯例,官府会出面安抚,但是周济安置所需的钱粮这些东西,一般都是要士绅富商们凑出来的。
    都是在镇上住了几辈子的老邻舍,乡里乡亲的,也许昨天受伤的人里就有自己的熟人。周家听说了消息之后,也表示愿意出份儿力。还有后头朱家,也是一样。
    ——————————————————
    家里遇着一桩麻烦事……有远房亲戚为了赌债抵押房子什么的事四处求助,别人都不理,偏偏我家大橙子的爷爷心软,优柔寡断的。现在想说帮不了,人家赖上了,哭哭闹闹把我们家当成了救命稻草。我也好想喊救命啊!!!

    第一百二十章

    过完了十五,年也就过完了。挂着的彩灯被取了下来,只有福字和春联还留在门上。也许是经了雨雪风霜,这红字看起来也没有一开始那样鲜亮了。
    喧闹的一切重新沉淀下来,正月十五那一场风波渐的平息,一切又重新回到了轨道上来,平静的,从容的,一成不变的。
    朱慕贤是幸运的,虽然在大冬天跳下水救人,可是过后居然声咳嗽都没有,也没有头疼脑热,到底是年轻,身体底子好。他救上来的那个孩子,第二天也找到了父母。父子俩一起出门去观灯,丈夫被抬回来时断了条腿,儿子找不到了,这一宿的功夫,足够一个女人哭到泪干。可是等到第二天有人找上门来,说孩子被救了,现在安然无恙,那个狂喜的年轻少妇跪下来叩头不止,额头都磕肿磕破了。朱慕贤的名声虽然被遭踏了一回,可是他通过自己的实际行动,又给洗刷回来了。别人提到他的时候,第一印象不再是他被女子当街纠缠,而是他在起火大乱的时候还能跳下河水去救一个非亲非故的孩童。
    一下子从风流纨绔变成了道德楷模,朱慕贤非常不适应。
    他只是在想,他给杨重光的信,已经寄出去了,算着日子,信差不多该到安州了。杨重光收到信了吗?应该是收到了。
    信已经寄出,朱慕贤反而变得坦然了。
    又林有句话对他触动很深,在这件事情上,他无权替杨重光做决定。
    他等着杨重光的回音,无论他做什么决定,一定都很艰难。
    无论他做什么决定,朱慕贤都理解并支持他。
    越临近考试,朱慕贤的心态倒更放松闲适了。可是朱家其他人可不轻松,个个如临大敌,说话不敢大声。怕吵着少爷的思路,饭菜如何安排更是把厨子给为难得不轻。一怕少爷吃着不合口不喜欢,又怕有什么搭配不当的误了少爷的考试。伺候的人也是战战兢兢的,唯恐不尽心尽力。搞得吃不香,睡不实。连一墙之隔的李家和周家也都十分当心,不会这时候弄出什么过大的动静来。
    又林觉得,这些人的紧张程度和后世的高考综合症差不多。不过想一想这时候考试的难度,那可比后世的高考要残酷多了,有的人读了一辈子书,可是却连这头一关都过不去。有人年过七十,都只是个童生。
    县考、初考、院考一路下来,已经到了四月里头。朱慕贤考完最后一场试回来,便倒头呼呼大睡。朱老太太十分担心,既想问孙子考得怎么样,又怕他考得不尽如人意,问了反而令他烦忧。朱老爷子却摸摸胡子,笑着说:“无事。无事。考都考完了,再想何益?”便拎起鱼篓悠悠然的出门去了。春日垂钓,江鱼肥美。当真是赏心乐事。只把朱老太太撇在家里,跺脚抱怨。
    不过事实证明,朱慕贤的彻底放松并不是自暴自弃,而是成竹在胸。他文章既好,又有一笔工整端丽的好字,顺顺当当的捞了一个秀才,还被点了案首。报喜的人到家,朱老太太只乐得见牙不见眼,忙叫人给报喜的赏钱,又放人放鞭炮。炮声放得震山响。左邻右舍都纷纷过来道喜。朱老爷子面上矜持,谦逊地说了一番话,可是朱老太太可知道,背过人去,老头子也乐得不行,自打他罢官。就从来没见他如此开怀过。
    可不是么,孙子眼见有了出息,再没比这个更让老两口高兴的事儿了。朱老太太喜孜孜的,仿佛已经看见了孙子披红簪花跨马游街的荣耀。
    朱慕贤这会儿才有空看这些天积下来的信。有京城家里写来的,有同窗写来的,还有——
    朱慕贤拿出一个信封。
    这是安州来的信。
    杨重光到底没有过来。
    石家夫人已经带着石琼玉上京完婚去了,一切已成定局。
    朱慕贤撕开封口,把信纸抽了出来。
    他脸色先是很郑重,接着却皱起了眉头。
    信是杨重光写来的,开头只是问候,并说了一些学业上的事情,他也参加了这一回的春试,也祝愿朱慕贤这一次能旗开得胜。在信尾,他含蓄的写了两句话,请朱慕贤代为打听石琼玉的近况,不知她近来如何,石家又如何。
    这……这口气太过于平静了。
    平静的仿佛什么事情都没出过一样。
    难道石琼玉即将出嫁,对他来说毫无意义?
    不,不是这样。
    朱慕贤把信一盖。
    不是这样的……杨重光怎么也不可能是这种云淡风轻浑若无事的反应。朱慕贤明明在信上把石琼玉定亲待嫁的消息写了,杨重光却怎么表现得象一无所知一般?
    难道他没收到这一封信吗?
    对,一定是这样。
    过年时候事多繁乱,他那位姨丈是安州的学政官,肯定忙得很,来往礼节应酬、书信肯定也不少,每到这时候,朱家也会有下人搞错礼物东西。偶尔有礼物的清单和礼物对不上号,或是丢了礼单,还有信件丢损的事。
    说不定杨重光便没收到上一封信,所以他才什么都不知道。
    直到现在他都不知道石琼玉已经定了亲——不,现在她应该已经成了亲。
    从信的落款来看,杨重光写这封信是春试之前,写完这信,他也在专心应试了。县考、初考、院考一路下来,而就在这段时间里,石琼玉已经被石夫人带去京城,现在……大概也出阁了。
    有时候一个小小的疏失,就会造成终身之憾。
    朱慕贤握着信纸的手缓缓发抖,他把信纸放下,站起身推开了窗子。
    桃杏花都已经开了,墙内墙外花枝疏淡摇曳。
    一切都已经尘埃落定了,杨重光考完了春试,以他的才学,和他姨丈的背景,他是必定会考过的。
    石琼玉也已经嫁了人。
    一切都已经尘埃落定。
    这样……其实也好。他们之间注定无望,现在也算……各自走了该走的路。
    信杨重光没有收到,只能说是造化弄人。上天注定了他们只能缘尽于此。
    朱慕贤还得再写一封信——和上一封同样艰难。
    他得告诉杨重光,石琼玉已经嫁为罗家妇。
    这一封信也不比上一封容易。
    想到好友现在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