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国企风流-第55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地,好歹现在啤酒厂还是华云集团地下属公司。

只是啤酒厂是华云集团第一家改制单位,所以要谨慎一些,厅里对啤酒厂改制的事情也很关心,李厅长也多次批示,还专门去和分管地向副省长汇报过了。

既然要开会,估计领导们多少有了一个方向性的意见,如果没有一点方向性的意见,是不会开会的。

至少,陈总自己肯定有了一定的想法,或许是上面某些领导交代下来了,不然陈总不会提起他牵头来开会。啤酒厂改制在班子会上就已经确定了由李董负责的,李董这董事长和党委书记的职务也因此延长了六个月,现在眼看着还有三个月要到期了,他在不急着将啤酒厂改制掉,将那个盖子盖上,是不敢安心退休的。

现在看来,只怕李董这方的工作,还没有做通,不然他老早就会开会,就会将他们的方案公布出来,他可还只有三个月了,不抓紧事件可是不行,可现在倒好,让陈总先拔头筹了。

黄云逸也没话可说,自己将啤酒厂的情况,说了个底朝天,集团公司的领导还是无动于衷,各自听听笑过,对啤酒厂改制的方向,依然还是这样,还是要开会研究。

那就开会研究把,黄云逸想,皇帝不急,太监还急起来了呢?!

第三卷 初涉管理 第三百四十二章 资产评估

会没开,集团公司和厅里的江南啤酒厂资产评估小组却来了。

也是,要改制,必须先对江南啤酒厂进行资产评估,那样才好改制,才能确定改制的方向。

不知道别的公司资产评估是怎么搞的,但是江南啤酒厂的资产评估,却是由于厅审计处、集团公司审计室、江南啤酒厂财务部,这算是内部的审计部门,另外还有一个会计师事务所,当然还邀请了财政和审计局这两个政府部门也派人来了。

后面三家单位,倒出乎黄云逸的意料。当时的华州,会计师事务所还不多,请第三方,特别是会计事务所进行资产评估还是非常少的。而且还请了财政和审计的人,或许江南啤酒厂是华云第一家改制企业的原故。

开了一个层次很高,但是相对保密的会之后,这个由十三个人组成的小组就进驻江南啤酒厂。

开好会之后,黄云逸就和老谢潘伟传达了集团公司领导以及会议的精神,让他们全力以赴配合小组工作,老谢和潘伟还有主办会计邢大姐也是小组的工作人员。

黄云逸让杨刚专门给评估小组准备了宽大的办公室和相对较好的办公条件,当然那自然不可能像集团公司以及政府部门那样好的办公条件,空调也是临时加上去的,饮水机也没有,后来还是集团公司审计室自己带来的。

评估每天进行,潘伟也每天将自己了解地信息向黄云逸汇报。一切还都正常,关键是黄云逸前期将啤酒厂和信德企业的一系列债务撇清了关系,不然这些债务只怕要弄成一团乱麻。

一晃,评估组进驻已经一个月了。根据潘伟的汇报,已经差不多了,啤酒厂的债务基本上已经理清,银行贷款1。3亿,其实这些钱很多都是以前借地,累积起来才有这么多,连当年购买设备的那五千万贷款都没还完,这也真是一个奇迹。

供应商货款三千万。其实这不算多的,只是今年供应商知道啤酒厂要改制,不肯拖欠太多,黄云逸和老谢没有办法,好说歹磨才欠了这么些钱。

欠集团公司各种款项六千万。这都是啤酒厂每年要上交给集团公司的,或者是从集团公司借了钱来救急的,这也不算多,这么多年只有黄云逸在那两年没从集团公司拿过救济钱。

当然,欠集团公司的钱,还不包括集团公司给江南啤酒厂担保贷款的那些钱,万一啤酒厂还不起,那就成了啤酒厂欠集团公司的了,在黄云逸看来,这样下去。只怕那1。3亿贷款啤酒厂都没能力还上。

还有一大块,却是啤酒厂欠员工,或者说欠政府地钱。欠员工的钱里面。实际上窟窿就大了,几个款项基本上是:集资房款,当年啤酒厂也像所有的国有企业一样,集资建过房,后来由于各种原因。房子最终没有建成。但是合同和协议却是签过的。

如果按合同和协议上进行赔偿的话,那就是大数目了。因为现在华州地房价涨了不少,原来八万块可以买套两居室的房子,现在二十万也不一定能买到了。按照原来集资的价格,这也有五千多万,不过啤酒厂员工在集资房款上一直没有闹事,一来是啤酒厂通过年中分红的形式返还给那些集资员工一些利息,另外一方面员工们一直想让集团公司帮助啤酒厂建一些集资房,而他们现在大部分员工还是住在集体宿舍后面的筒子楼里面,而这些房子都没有进行房改,所以相对来说还算安稳,要是放在别的地方,只怕老早就闹起来了。

欠员工的钱,第二项就是公积金了。这块也不少,到现在房改十多年了,啤酒厂员工的公积金虽然不多,但每月两边加上也有六百来块,这是按集团公司要求统一交的。如果算上啤酒厂所有的人,包括那些现在不上班地人,数目还是不少的,统计出来有八千多万,比集资房款还多,而且有些自己离开或者跳槽的人地公积金都没算上,算他们自动放弃,不然都要超过一亿。

剩下的就是医疗费和统筹养老保险了。这些钱也都是多年积累下来的钱,虽然每个月不多,但是每年积累下来,可就是大数目了,特别是医疗费这一块,啤酒厂已经好多年没给报销医药费了,这些积累起来也有六千多万。

实际上,还有一部分,评估小组都不知道是要算上去呢,还是不算,那就是历年来,由于效益不好所欠员工的工资,因为是国有企业,加上要让账面上做得漂亮一些,所以一直以来,哪怕是在啤酒厂曾经再艰苦的时候,员工账面上地工资都是有地,可最终发到员工手里的工资,自然会大打折扣。这个情况,或许要看员工是否闹事,如果闹事将有关证据上告,在改制地时候只怕也得算进来,如果员工们老实一些,不闹事,不算了或许也就这样过去了。从潘伟提供的数据来看,这一块也有六千万。

这些账目,要不是经过评估小组的整理,黄云逸都还真不清楚,有些情况虽然知道一些,可他并不知道详细的情况,拿着这两亿五千万的账单,黄云逸差点昏过去了。

这么一大笔债务,而且都是欠员工的,只怕后面的改制中,会碰到很大的阻力,如果员工要工龄买断什么的,只怕还要更多的钱,现在还只拉开一个序幕,旦涉及到员工的利益,就会天翻地覆。

当然,黄云逸更担心改制后,员工这些应得的钱。都得不到,或者会被变相地抹掉了,这是一个大问题,得和酒诸葛等人商量商量。这些事情必须提前准备。

债务的问题,都是历史遗留问题,如果没有黄云逸那两年带领啤酒厂员工弄一下,现在欠银行和集团公司的钱,只怕还不止这些,至少要翻倍了。

债务问题搞清楚了,那就是啤酒厂现有资产评估的事情了。

啤酒厂地资产非常清晰,没有那么多乱七八糟的三产什么的。就是华湖广场一幢小楼,城西一个仓库,城北一个分厂。其实现在除了华湖广场的江南酒楼租给人家用,仓库和分厂都没用了,每年还要花钱发工资派几个人在那里看守。那边也就是地皮能算一些钱,可那郊区的地皮又没有形成房地产开发氛围,所以一点也不值钱。

至于江南酒楼,这个地方虽然值钱,可这个地方已经是规划控制区了,就算有人买了去,也不能进行改造,因为这楼上有领导人的题词,而且当时就是直接写在了墙上的,所以这里迟早要作为文物来保护的。不然这个小楼只怕老早被集团公司给收回去了。

重要地资产,自然就是啤酒厂玉龙山下的这块土地,按照黄云逸等人找房地产以及会计师事务所的朋友评估。

这块地如果不用解决啤酒厂那些问题。只怕十亿也有人要,基本上应该最高价就是十一亿了,但是如果要将整个啤酒厂吃过来,要负责还啤酒厂欠的那些债务奇書網…奇书,那就要直接将债务数目去掉。按照现在啤酒厂约莫5亿的各种债务。超过4亿只怕就没人要了,这还有个要求。那就是不安置员工地后路。

当然,大家都知道,关键的还是员工后路的安置,这可是一个定时炸弹,只要没弄好,任何公司吃下这块土地之后,都有可能鸡飞蛋打,尤其是啤酒厂员工闹事之后,这一块的风险就大了,谁也不敢轻易下手。

所以,前面那些债务和资产的评估都是简单的问题,关键还是改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