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窑窕淑女 作者:油偶娃娃(起点vip2012-10-18完结)-第9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式花样。

    两人正为着花样犯愁,萧玉翠从房里拿出绣花帕子,指着上面的花朵图案,“就打些花朵样式的,我猜几个丫头肯定会喜欢。”

    萧玉翠这个提议不错,女孩爱花是古往今来不变的理儿,本来想说四个丫头就打梅兰竹菊花中四君子花样的,可梅花谐音“没花”是不开花结果的意思,赵家男丁不多,两代一脉单传,这样送出去怕是好事变成了坏事。见绣花帕子上有好些花朵式样,说道,“就打些兰花、菊花、杜鹃花、芍药花样式的,给远哥儿就打竹节样子的。”

    “这两个丫头倒是心细,想得周全。”范氏叹道,看了看面前的两个闺女,不经意间一晃长大了,大丫头出落得高高瘦瘦的,明年就往十二岁奔了,再过几年得说亲了,二丫头性子比去年沉稳了许多,像是懂事不少,只是依然瘦得跟干柴棍似的,八成是去年的那场大病,落了病根,想着入冬了得给这丫头好好补补,小脸长得圆润些,才让人看着放心。

    萧玉珠拿了笔和纸,在纸上画了花样子,在花的两头画了两个圆孔,给来穿绳子用,让银匠照着花样子打就行了。用绳子量了花瓶的长短,留了余量,让做两个礼盒。

    第二日,萧景土去镇上送凉粉,范氏拿了图样和丈量用的绳子跟着去,去找银匠和木匠师傅。

    转眼到了中秋,萧大姑这次没回来过节,八成是六月六那事给闹的,家里有了新人,这嫁出去的闺女终究是外人,回来了遇着拿会拿事的,又没自个说话的份,心里更添堵。

    刘氏是个精明人,有了身子很少出门,一双眼睛却是看得比谁都清楚,老大家里卖凉粉怕是挣了不少钱。一大早,见老大家的来了,忙上来又是迎人又是倒茶的,一脸的热乎劲,一口一个“哥哥嫂子”叫得亲。

    范氏见她今儿这般亲近,心里有些发毛,这老二媳妇准是有事求她。果真,范氏屁股还没坐热,刘氏要拉着她到天井边上说话,走廊上有穿堂风,凉快。

    刘氏看了看天井正中的太阳,有意无意寻了话头,“现今快九月了,这天怎么还这么热。”

    范氏也附和着,今年大涝大旱的,年景不好,希望来年风调雨顺,地里的庄稼能多收些粮食。

    “嫂子,你那北边的荒地是种对了,上半年隔山差五地下雨,不用挑水浇地,收了包谷这天就旱了。”

    范氏见刘氏又要拿种荒地的事说事,不想理她,这北边的荒地不是那么好种的,和两个闺女拔草上肥的,累了两个月,才得了一点粮食。

    刘氏一开头就给了个下马威,见范氏没有搭腔,立马喜笑颜开,“嫂子,我也就随口那么说说,不过这天真够热的。”说完,顿了顿,一双三角眼在天井里翻了一番,见四处没人才小声说,“那凉粉是怎么做得?这天热得人吃不下饭,就想吃两口凉粉。”

    范氏见她是想讨凉粉方子,立马黑了脸,“家里和镇上掌柜签了契约,这方子不能说出去,说出去这掌柜的生意也做不成了,说不定你大哥还得吃上官司,你要是想吃凉粉,我做了给你送来就是。”说完,转身就走,留下刘氏在后面干跺脚。

    到了八月十六,打好的花样和做好的礼盒拿回来了。

    那银匠的做工不错,打出的花样栩栩如生,边角处处理得级好,光滑不刺手。范氏拿出五色丝线,和两个闺女在桌上穿银锞子,用丝线编了如意结,穿上银锞子,下面用五色丝线打成络子,戴在腰上或者挂在房里都好看。

    萧玉翠拿出做好的四个荷包,范氏亲自把银锞子装进去系好。打算送给远哥儿的竹节用的银子多,份量比其他四个重些,分开来用锦囊装了。

    萧玉珠从花瓶中挑了两个颜色上乘的,烧得老成的出来,这花瓶肚大圆润,颈长,上面敛口,极富流线型,长长的脖颈,极像一只天鹅,引吭高歌。瓶身上流光溢彩,像燃烧的火焰般绚烂。

    在礼盒中铺上一层棉花,用黄色绸布垫了,把花瓶放进去,旁边用绸布包了棉花塞满空隙,这样一装饰,原来放在角落里毫不起眼的陶看起来既贵重又雅致不俗,用红布条绑住盒子,打了结,盒面上贴了张红纸,写了个大大的寿字,满是喜庆。

    贺礼是归置妥当了,可花了好些个钱,小出血了一把,萧玉珠心里着实有些舍不得,光是打的几个银锞子就花了三两银子,送的一对花瓶,拿出去卖能也换二三两银子,找木匠师傅做的礼盒花了些木料和手工费,不到一百个钱,这样一算下来,还是让她心疼了一番。

    这贺礼看上去体面,范氏和萧景土感到很满意,也算是放下一桩心事。

第八十九章 赴宴





    八月二十,万里无云,秋高气爽,和煦的阳光当头照着,真是个好天气。

    吃过早饭,范氏换上了走亲戚才穿的衣裳,上身一件青色外衫,下面一条宝蓝色裙儿,外罩一条湖蓝色腰裙,头上挽了发髻,插了根花样简单的银簪子,收拾得干净利索。让两个闺女赶紧拾掇拾掇,再不走怕是晚了。

    一边给萧玉涵换了新做的青色棉衫,把头顶的三撮毛梳好,贴在头顶。

    萧玉涵撅着嘴巴,嫌这头发不好看,嚷道,“我要梳木头哥哥那样的头发!”

    萧玉珠看着萧玉涵头上的三撮毛,笑道,“你这小土帽!”又笑着对范氏说,“玉涵去了学里,性子没那么皮了,有些书生气了,也知道留着这三撮毛不好看了。”

    范氏替他穿好衣裳,“咱把头发留起来,就能梳远哥儿那样的发式了。”

    辰时刚过,老袁赶了马车过来接人。

    范氏心里牵挂着家里的牲口,猪牛中午得喂,还有百来只鸡放养着,心里也不放心,要留人看家。

    老袁不让,来之前赵掌柜嘱咐了,让全家人都去。

    范氏只好去老宅那托了杨氏,帮忙看家。

    萧玉涵头一回见这高头大马,觉得新鲜,在一旁围着马转了个圈,伸手摸了摸马的脖子,吓得手很快又缩了回来。

    “快来看大马喽……”村里附近的小孩子结伴过来看大马,在一旁指指点点,引得萧玉涵小小地自豪了一把。

    萧景土往牛车上搬东西,大袋小袋的大米绿豆包谷高粱和两个礼盒,占了半个牛车,老袁在一旁责怪太过客气,一边让三个小的上了马车后面的轿子。

    这么豪华的轿子还是第一回坐。轿帘是黄色流苏绣花锦缎,红木色车体,窗上刻着精致的福字窗格,里面是两排长凳,外边是用棉布包着的软坎子,坐上去软软的,舒服极了。

    萧玉珠坐在靠窗的位置,掀开了帘子正要朝外看。萧玉涵趴了个脑袋过来。笑嘻嘻地也要瞧,他鲜少去城里,显得很是兴奋,在车厢里面挪来动去,引得老袁不住的回头看,不敢把车赶快了。

    从千山雪旁边的一条小巷子穿过。走了一小会,老袁喝住了马,说。“到了!”

    从马车上下来,映入眼帘的是一大片红色,放过了的炮仗开了花。宛如落英铺了一地。放眼望去是一栋宅子,门上面写着“赵宅”两个字,在初升的太阳下显得有些咄咄逼人。四周一片嘈杂,各种恭喜声贺喜声,脚步声。来往的马车声……

    范氏愣住了脚,这场面远比她想象中的要气派,看了看牌匾上的两个大字,那字她虽是不认得,但这气势一表无疑,心里很是不适应,偷偷地朝萧景土投去一个眼色。

    萧景土和她交换了眼神,没啃声,拿了牛车上的几个布袋子,让萧玉翠和萧玉珠一人抱个礼盒,径直朝门口走去。

    范氏牵着萧玉涵走在后头,低声嘱咐他见了人要行礼,不要乱说话不要乱跑,要懂得礼数。

    还没走到门口,赵掌柜已经过来迎了。

    “哥哥嫂子,我们等了好久了就等你们了。”一把女声,上下透着亲热劲,不用说那人肯定是赵太太,“哥哥嫂子尽和我们客套,来就来,还带这么多礼,这大车小车的拉来,好几里路呢,一路车马劳顿的。”赵太太面上虽是口里含笑,一脸的热乎劲,却丝毫也掩饰不了骨子里透出来的精明,说完往几个人的手里撇了一眼,嘴上没有说什么,眼神里飞快地闪过一丝不屑。

    “也就是田地里收的东西,一些绿豆高粱什么,还有两个花瓶,看着显多值不当几个钱。”萧景土又朝赵掌柜说了两句恭喜的客套话。

    赵掌柜又说,景土大哥老是和他生分,两人寒暄一番。

    赵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