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重生名门毒女 作者:无风自飞(起点女生网封推vip2014-07-17完结)-第7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只是周显在与蒋氏细谈过之后,建议将蒋氏送来的杜家人分了批,一拔一拔地托不同的人去缓办,并且不一定都要落在霍城,而且具体的操持,还要等蒋氏离去之后进行。

    周显的安排,曼云也知道。对于老人家的谨慎,她佩服,但一想到被祖父防范的对象,又怎么地也乐不起来。

    “师父那儿不知会怎么填呢?”,想着刚刚由白露带给虚言的几份文书,曼云心中惴惴。

    让曼云惦记的五六张身籍文书,正摆在忘语房间的桌上。

    灯影晃动着,淡黄色纸笺,空了几处的墨迹,映在对坐桌边的师徒两人脸上,一片朦胧。

    “杜家倒也有趣得紧!”。虚言拿起了桌上的一份文书又看了两眼,笑着搁下了。

    周曼云的外祖父杜将军字恒城,恒城两字还是御赐,表彰的就是他为国守边,磐如坚城。本想着,他应该是个方正严肃的忠君将军,可是看着他让儿媳拿到江南来的这些文书,就知道,这道城对外还算结实,对内还是自开窟窿。护短得紧。

    随着杜家亲兵来的身籍证明,不是一人一份,而是一打又一打盖了燕州都防军所。甚至各府县衙门大印的空白文书,有一些根本还就不是燕州的,而是跑到了幽州、安州等地。

    杜玄风做人情送给虚言的几张,就是分着不同的地界。

    “我们现用的并不是户籍文书,而是西南矩州的度牒。挂在碛岩七星观。一直装着小道士,对你来说,不太方便,毕竟等你长大,要在陈朝娶妻生子会麻烦虚些。再来,陈朝皇帝现正借着去年普济寺的刺杀。在全境之内大索着南召余孽。

    算我多想,也许陈朝中也自有人跟那些打着复国旗子却不知想要做什么的人有着联系,要索查的目标说不准就是你。所以。杜家送的这份礼,也算雪中送炭了。”

    认真地听完虚言的解释,忘语扁了扁嘴,闷声应道:“保不齐,人家是要找你的呢!”

    “倒也是!我比你有用得多!”。虚言挑了挑眉,随手扯过了张白纸。提起笔来,落墨纸上。

    文书再被虚言翻检了一遍,最后只留下两张搁在桌上,他曲指叩了叩桌子,起身道:“小子!我写了两个人名生年,你看着照填吧!记得小心点,字写得端正些,可别给我写废了。剩下的,我留着有用。”

    挂在房门上的门帘随着虚言的话尾轻轻晃当,忘语鼓起了腮帮子,对着桌上摆着的笔纸,狠狠吐了一口浊气!

    纸上墨迹未干的人名,跃然入眼,忘语一下瞪大了眼睛……

    “徐讷?徐羽?那小子想姓徐就姓徐吧!”,虚言肃立在房檐下,透着窗,看看少年正埋首认真书写的身影,垂下了眼眸。

    安州裕平县出身的两个徐姓男丁,将迁霍城入籍。家国河山,宗族姓名,对比着周显硬要周恺入谱的执着,实在是让人惭愧至极!听着已经落定要叫徐羽的小子一声迭一声的欢呼,虚言靠在了墙边,心中五味陈杂。

    三月十七,蒋氏回归燕州的车队从霍城周家的半山别院出发。

    一连串的车队加之护卫的百骑,如来时一样,声势颇大,引得明送或暗送的人们都一阵儿侧目。

    百人的车队行出了霍城地界,转过一处僻静的山湾,接到探哨信报的蒋氏,跨步下车。

    她与身边几个丫鬟出发时的裙装,已换成了窄袖束腰的胡服,头上身上的钗环也尽摘了干净利索。

    “车队分行,按与周老大人的约定散入各庄。回燕州的兄弟们,一骑三马……”

    随着杜玄风的指示,分散开的车队向着不同的方向行去,而确定要留在霍城的杜家亲兵,翻身下马,向将北归的蒋氏等人重新道别。他们大都要将乘马让给了回燕州的队伍,然后各自换了衣裳陆续回到霍城及周边的几个小庄。

    除了明留在半山别院跟着杜氏的玄霜白露等人,他们按着周显与蒋氏的安排,暗自留下。

    小姑这儿,也只能尽力至此了。当务之急,是要早日回到燕州,将周老大人的特意交待,带给父亲。

    蒋氏远眺了下还依稀可见的霍山,拔转了马头,喝令道:“我们,走!”。

    蒋氏的一声令下,一队不过二十人的小队伍,飞驰向北,要尽快地赶到早已约好渡船的清远歧浪渡口!

 第67章 姐妹

    

    即使风传着溪南小周府为周恺入宗谱乐捐族中大量资产,但周氏宗族开宗祠还是照旧例慢悠悠选定了黄道吉日,三月二十一。

    周家的一干人等提前两三日就移居住到了霍城南郊泽亭镇的别庄上,为的就是族祭当日,前往宗祠会更方便些。

    原本周家宗祠是随祖茔设在霍城北边的霍山脚下的,但在陈朝开朝之初,周家出了位泽亭侯,也就将祠堂移到了顺芳溪再往南的大湖“翕泽”旁,而泽亭也是因了周家御赐的封号才得名成镇。

    “陈朝初立之时,太祖皇帝大封天下,问及先祖景仁公欲居何位,先祖答道‘臣愿衣锦归故里,于翕泽湖畔种茶放鹤。’,太祖嗔而许之,乃封其为泽亭侯。景仁公高华雅量,固辞世袭,约束子孙读诗书,传家声,严律己,以书香自求功名……”

    三月二十一的大清早,周曼云带着小满缓步走进花厅时,就听着一把细柔而又清越的嗓子正讲着周家家史。

    花厅里围坐着一群年龄各异的女孩子,正说话的是曼云的二堂姐,二伯父周柏的长女周曼妙,而一室之内聚着的周家姐妹加上曼云拢共七人。

    告祖族祭只限成年男丁进宗祠,女子和孩童是被排除在外的。而在宗祠的后侧另设了个取名叫慈贞阁的小别院,开着专供女眷进出的小门,阁内供奉着周氏宗族中的历代贞女节妇,是允着周家女孩在族祭清道之后进去叩拜的。曼云的曾祖母孟氏的灵位也于去年被奉入堂中,所以她们正等着族祭结束的管事通知,前往相祭。

    最后一个来的曼云,老老实实地按着规矩行礼一圈,厅中大多姐妹也都只是客套地还礼、寒暄,疏离非常。

    也只有北归路上还算有交情的周曼音。凑上前拉住了曼云的手,笑着把她让到自己的椅上坐下。

    待曼云一坐定,斜签着坐在椅上的曼音就红着小脸靠在了她的耳边,低声道:“六妹妹!等回了城里,你别再住山上了,跟我一道吧……”

    “周曼音!你坐相就不能端正些?别以为母亲抬举了你,就不知天高地厚了!”,冷冷的喝声从另一旁传了过来。曼音的嫡姐,十二岁的周曼妍清秀的瓜子脸上带着几分薄愠。

    周曼音委屈地低头应了,老老实实地坐在椅上。再不敢乱动半分。

    这一次上宗谱,阿爷也应了四伯之请,将五姐曼音记在了四婶闵氏的名下。对于原本是四房唯一嫡女的四姐曼妍来说,是会觉得有些难受了。周曼云了然一笑,小身子往后靠靠,把自个儿整个藏在了黄花梨的椅圈里,不露痕迹地打量着室内的众姐妹。

    坐在她与曼音对面正围成一圈。听着最年长的周曼妙讲家史的都是二房的。二伯周柏是周家现在孩子最多的一位爹爹,三子四女,但只有周慎是二婶高氏所生。长姐周曼华“死”了以后,周家这辈最长的女孩,十四岁的二姐周曼妙,十二岁的三姐周曼清。都是二房庶出。

    时不时分了神往曼音飞眼刀子的是年将六岁的八妹曼静,她与七妹曼淑是双生子,是二伯极宠的孙姨娘所生。她这么恼着曼音。是因为这次她与老七也会被记名,但不比被认做嫡女的曼音,她们姐俩的出生会白纸黑字的标明是庶出。

    三伯家还有个五岁的九妹曼娴因为生病没来。再上个四五年,长房会再添个十妹曼雅,再然后。二房的十一妹周曼洁就该出生了……

    周曼洁,周曼洁……曼云的眼底一黯。垂下了头,可没过一会儿,她突然一下子挺直了身子。

    漏算了小猫儿周曼真了,现在小猫儿才是周家行十的姑娘!

    曼云的心扑通扑通跳着,紧紧捏着扶手的小手也憋得通红,在看到一室姐妹之后的突然发现,让她有些发晕。直到被曼音使劲地摇着胳膊,她才回过神来。

    “六妹妹!”,曼音唤曼云的声音带着哭腔,大大的眼睛里凝着的泪水,欲落还止。

    “五姐,怎么了?”,曼云疑惑问道。她自觉应当不是自己发呆应惹哭小姑娘的。

    果然,顺着曼音委屈的视线,曼云看见了人小嘴巧的曼静正站在花厅正中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