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贤妇入宅 作者:望江影(晋江vip2015-01-31正文完结)-第7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如果认识,为何没有直说。如果不认识,这些动作也未免太奇怪了。
    作者有话要说:更新奉上哦,亲们猜猜司马夫人有没有认出福姐儿来呢?

  ☆、第六十四章

司马夫人靠坐在马车中;眼睛眯着闭目养神。
    她想着之前的那些事情;心里不禁有些翻江倒海。那个孩子太像了……若是没有血缘关系,怎么会有这么会长的这般相像。
    若是当初那个孩子还在;也该是这个年纪了。
    她突然睁开了眼睛;看着旁边正瞄着外面的何宵。
    “辞度;王家二娘子那孩子果然是她亲生的?”
    何宵没想到她问这事,先是一愣,继而道:“不是;据王池说是在人牙子手里买的;家里原先也是好人家;后来家里没落了;就只剩下这两孩子。正好王家一时没有孩子就迎回家里了。”
    “两孩子,还有一个?”司马夫人面露惊讶。难道后来阿罗是带着生育逃出去的?
    “是啊;还有一个三岁的男童。”
    “还有一个男童?”司马夫人面上又惊又喜,原来那位竟然还留下了血脉吗?
    “是啊。”何宵笑着点头,“王池和王家二娘子都是心善之人,做事光明磊落,对这孩子亦是犹如亲生。这两孩子能入了王家,也是福气。”
    “是啊,是福气。”司马夫人眼睛突然红了。
    何宵本面色带笑,忽然见她面露伤心,心里一惊,忙道:“师姐,你这是怎么了?”他想着今日师姐这神色似乎不对劲,貌似和那王家收养的两个孩子有关,“师姐,莫不是这孩子有什么问题,明日我让人查查。”
    “莫要查!”司马夫人突然厉声阻止。见何宵面色惊讶,她缓和了神情,“辞度,这事情你莫要再查,也莫要让人去惊动他们。日后就让他们这样过日子吧。”
    “师姐……”
    “没事。”司马夫人摇了摇头,她认真的看着何宵,“你答应我,日后不要去查他们,只要暗中照拂他们就好。”
    在何宵的记忆中,师姐从未有过这样的神色,更何况还带着几分托付的意味。一时间他哪里还敢有丝毫的想法,坚定的点头。
    “好,我答应你。”
    司马夫人抿着唇笑了起来。她掀起帘子看着车窗外满眼葱绿,远处山丘绵延,绿水长天。
    “阿罗,你曾说想要寄情于山水。如今你的儿女们就在这样的地方生活成长,你也该安心了。”
    司马夫人对于福姐儿的态度实在太过怪异,谢宛心里不踏实,等晚吃从衙门里回的来后,她偷偷和王池说了这件事情。
    “到底福姐儿是不是张英将军的孩子?难道张英将军和师父认识?”
    王池摇了摇头,“当然恩公只是来得及将他的两个孩子托付于我,其余的并未多说。”
    “这样说来,有可能京中还有其他人认识福姐儿他们呢。”谢宛心里不免有些担心,“二郎,既然如此,日后我们就不要去京城了,咱们就在青城这边,若是又京城来人了,我们也能躲就躲,不要让人看见孩子们了。”
    “也只能如此了,这些日子也不要让孩子们出门了,等司马夫人回去了,再说吧。”
    现在回想起当时的情景,王池心里也有些没有底气了。毕竟当初张将军并没有说这两孩子是否他亲生的,若是这孩子并不是他的,那会是何人的?
    罢了罢了,既然认了,如今就只当是自己的亲生孩子来护着了。
    自从夫妻二人商定之后,福姐儿和康哥儿就被禁止出门了。直到司马夫人离开青城前往京都了,两孩子才彻底自由了。
    如今没人闹事,家里的生意也是一帆风顺。再加上谢宛成了司马夫人的嫡传弟子,身份不比以往,一些大户商家也有意结交,平日里的生意上也会照顾几分,家里的养殖场的生意是一日比一日的好。
    如今家中的稻田又开始种植稻子了,秧苗儿比之前的那一季长的还要葱绿。
    村子里的人自从见识到王池家的大丰收之后,现在是有样学样。见他们家里施了什么肥料,他们也跟着学习配置肥料撒在田里。眼见着自家的秧苗长的一日胜过一日的,心里乐的不得了。今年这一季度下去,可比往年的收成多了几倍。后面冬天来了,他们也不用担心了。总算是能过个温饱年了。
    谢宛如今清闲无事,心里起了玩闹的心思了。她家中离着山近,再加上这里风景宜人,便邀着王池一起,领着孩子们出去溜达溜达,当是放风了。
    王池平日里忙于公务,对于家中也甚少插手,心里也念着谢宛辛苦。如今谢宛提出这样的要求,哪里还有不应的道理,当即就同意了,只等着去衙门里告了假就带着媳妇孩子们出去玩。
    福姐儿和康哥儿知道后,乐的围着屋子蹦蹦跳跳的。
    “哦,出去玩了,出去玩了。”
    青州城和乐安宁,京都城却颇有些风起云涌的气势。
    司马夫人回到京都后,就将这早稻和晚稻种植的法子呈给了萧丞相了。
    萧丞相看着司马夫人带回来的种植法子和肥料配方,心里一阵的激动。“莫如,你去看着那青城的水稻果然比别处长的好?”
    “我一路从京都去青城,只到了青城,才见到那青城有收割过的痕迹,可见青城果然有收成过的。我去看过王家的粮仓,确实黄谷满仓。”
    “这真是我大丰之福。莫如,明日我便在朝堂之上与内阁商议。务必将此法宣扬天下。”
    “嗯。”司马夫人面上带着鼓励的笑容。
    第二日,萧丞相就在朝堂之上商议将稻谷种植之法传于百姓了。
    内阁几位大臣本来还有些反对,担心若是不成功便引起民愤。萧丞相下军令状,若是不成,便以己身向天下百姓谢罪。
    丞相立下军令状,其他人也不敢再多说了,有些人甚至有些落井下石的心思,等着稻谷种植失败,将萧丞相赶出朝堂。
    此举在朝堂之上通过后,司农官就开始指派官员去各地教授当地的百姓种植早稻和晚稻了。
    如今时节种植早稻不成了,正巧可以赶上晚稻。
    朝中选取了京都周边的良田为种植之地,实验晚稻。
    将谷种播种在秧田里后,萧丞相每日里都领着亲信亲自前去查看,直到月余之后,仲夏之际,秧田里的秧苗果然长的粗壮了。他才算是终于放下了悬着的心。
    秧苗成功了,说明晚稻是可信的,接下来就派人开始插秧了。
    秋天来临的时候,满天满地金黄色遍布了整个大丰都城附近的良田之中。皇家的御用司农官亲自带着人前去将这大丰第一季的晚稻从稻田里收割出来。
    有了这样成功的例子,朝中上下再没有人敢提出质疑之声音了。
    皇帝听说是千古唯一的功绩,也难得的上了一次早朝,对有功之人进行封赏。更是亲自下旨,广传稻谷种植之法。
    谢宛的早稻和稻谷种植的法子传遍了整个大丰。如今有些地方已经开始直到百姓们种植了。朝廷为了表彰谢宛的功绩,特意赐了忠义之家的牌匾从京都而来。另外又将赐了五百亩土地给谢宛。
    何宵带着牌匾一路敲锣打鼓的来到了王家村的时候,谢宛正在家里抱着福姐儿认字。听着外面热热闹闹的声音,还没有起身,就见德叔满脸激动的大门外跑进了中堂。
    “夫人,何大人来了,说是京城那边圣人赐了牌匾。”
    “啊——”谢宛惊讶的瞪大了眼睛。
    谢宛生活了两辈子,上辈子接触过最大的官就是某省长。如今接触到的最大的官就是司马夫人。但是没想到她这辈子还能得到皇帝的赏赐。
    不得不说,谢宛觉得自己心里激动了。
    毕竟在这个皇权集中的封建社会,皇帝也是被神化的存在了。能得到这么一件赏赐,她估计以后也要被自己儿孙们崇拜了。当然,这里说的儿孙自然是日后福姐儿和康哥儿他们了。
    谢宛领着一家子人听了圣旨,迎了牌匾挂入了中堂之上,带着全家人对着牌匾又三跪九叩,这才算是完事。
    为了表示庆祝,她赶紧让人去取了一些家中产的特产让何县令和特使大人带回去。
    特使大人有些看不上这些东西,心道果然还是乡野农妇,送的东西也这般粗鄙不堪。
    等随行的人迎着特使大人回了府衙后,何宵带着县丞留了下来。他让县丞拿出了青城县的土地登记册子,让谢宛自己选那五百亩的土地。
    “如今皇恩浩荡,一下子有了五百亩良田,日后王家二娘子可要好好务农,来年大丰收了,好传入京都去让圣人也高兴。”
    “民妇听命。”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