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重生之东汉皇后 作者:江上余波(晋江vip13.3.11完结,随身空间,报仇雪恨)-第13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心中也给该记之人又记下一笔。升陈俊为城门校尉。
  邱氏被贬为庶人,赐死,族诛,死之时已经面目全非,只还念着刘秀曾夸奖她风骨的言语。
  赵美人听的此消息,讨喜的笑容变淡了几分,望了望一旁读书的儿子,便又抬起头,灭了邱氏,让陛下又记来氏一笔,该能让皇后满意了吧?!只也不知道皇后的面容会不会留疤。
  因着先于他好起来的妻子又被诊出了孕事,每每来看他,他却都给挡了回去,刘秀很是迫切的期望病愈,期望早点见到妻儿,期望妻子能给自己再添一个女儿。
  任沛郡太守韩歆为大司徒,韩歆南阳人,却是极为敢言敢谏,这也是刘秀考虑再三的结果。
  等到刘秀病愈那天,先时被调回洛阳随即又被派往曲阳防范匈奴、后因着擅杀手下军吏、被诏命领妻子儿女往封国的马武,亲往洛阳,呈上将军印信、侯爵印信请罪。而刘秀此时正贴在安好无恙的肚腹上听他期盼的小女儿还不见明显的胎动。
  刘秀
  终是抵不过死赖着的马武,消了五百户,降为李虚侯,将其留在了洛阳,南宫的修缮也正是开始。
  八月匈奴遣使入朝,九月卢芳又一将领贾丹投降。莎车国、鄯善国等外邦派使者进贡。
  建武十三年底,调马援、祭遵回朝,上缴将军印,免职。大司马吴汉再次请封皇子,自打蜀地平定,他便是请旨,刘秀未许,之后接连请旨,此时,刘秀依然未许。
  建武十四年初起,郭圣通再次产子,刘秀听着不是期盼多时的女儿有些失望,只等幼子抱在手上哭声震天之时,方又露出笑颜,还是像他!不是女儿,可以再生嘛。
  “启奏陛下,卢芳遣使来降”
  


☆96、前奏

  先是匈奴遣使朝贡;后卢芳降汉迁入高柳,刘秀为着江山一统,依着先时承诺封其为代王,被恩准其二月进京朝拜,本是欢喜之事,奈何卢芳不那么信任刘秀;带兵从北出发欲来洛阳,走到了昌平被发现;刘秀恼怒;下诏令其返回;日后再来进朝。卢芳只得原路返回;却是心虚的很;就怕得了彭宠身死族灭的下场,恐惧之下,带着部众再次反叛,连连攻城,恰逢此时匈奴一心支持汉匈和好的老单于暴亡,他长子继位,正是需要立威之时,又是年轻气盛的,乘着这次机会,撕毁和书,再次兴兵,两方配合,又因着之前他们投降,刘秀已经招景丹回京,这会也行到了半路,他在边地抗击匈奴这么些年,威望甚重,没有他在,这些因素都凑到了一起,汉军节节败退,连失要地,一时间形势似又紧张起来。
  言而无信!刘秀气的摔了战报,那些失地都是景丹费了许多兵力部署才一点一点打下来的,如今就这么轻易得丢了,且他做了诸多准备欲行大事,又出了差错,让他如何不气恼!在朝堂上就怒言要亲征匈奴、踏平草原,却被不少人阻拦劝说,君子不立危墙之下,毕竟皇帝总招刺客,且国家刚刚步入正轨,百废待兴,实不宜再大动干戈。那上任不久的大司徒便是言辞激烈,还有那位先前就曾阻止他亲征陇地的郭宪见皇帝不听众人直言,气的脸色涨红,直接装病昏倒,醒来连礼都未行,便径自下殿离去。
  大殿上刚还吵吵囔囔的众臣们,一时傻眼都不吵了,这位是以胆大诤言出名,可,可,可这也太嚣张了吧?!便都拿眼瞄着皇帝,陛下如今是越来越专行独断了,行事也比先时多了太多锋利,众人心中是直打鼓啊。
  刘秀望着那大步离去的身影,脸色青白过后,才是摸着胡子扯出平日里的温和笑容,“尝闻关东献觥郭子横,竟不虚也。如此,便依众卿之言,朕不亲征便是。”事实上没人比他更期望边境早日平定,没人比他更清楚这个国家实在不宜再大动干戈,他也不过是一时气话,踏平匈奴?他根本没有那个财力,何况匈奴最擅长能打就打,打不过就求和。
  退朝的唱令响起,刘秀起身离席,转头的瞬间便是铁青了脸,大步离殿。景丹实是在边地经营太久了,哪怕知道他无贰心,否则自己都让他带了家小、他却在第三年让长子、次子以求学为名送回了洛阳,对他派去的人也是礼遇,然这样的放权,还是让刘秀心中不快,似是有什么没有掌控在自己手中。只冒匈奴部落很多且分散,造成边境战线拉得很长,兵力本就不足,要不然也不至于现
  在还在和匈奴你来我往,且景丹在边境军民中有威望,然另派他人前往,一时半会不熟悉战情和作战方法,最主要是没有兵心民心,稳定不住局面,战事越长于自己也就越不利。
  估算着景丹的兵力财力和匈奴这些年情况,刘秀以为最多两年,景丹还是能把匈奴再次打服,为了早日平定边地、给自己欲行之事创造稳定的边界条件,刘秀压下自己的猜度和心中不适,这才让景丹回了边地,只坐在皇帝宝座之上越久,疑心病越重,还是派了南阳出身的马成前往,与景丹互成犄角,同抗匈奴。
  自己原本的打算也只能先视战况而定。一场可以影响国家命运走向的政策的施行,绝对不是一个有为之君头脑一发热,今天想到明天就施行的事情,都要一步一步的来,先前每年几次颁发的释囚令、释奴令,以及对颍川、东郡、南阳等地暴民之乱的态度都是昭示,如今刘秀已经迅速收了武将的权重用文吏,武退文进,打压宗室,能站在朝堂、能在地方有一定分量的人都不是傻子,况且有王莽的王田令在前,多少能隐隐猜到他要做什么,只是他们也未必就能猜到刘秀当真就会很快动手,且一点点的抗衡争取,是决计不会把已经到嘴的肥肉再吐出,如今匈奴再乱,他们反倒松了口气,只是也知道这只是一时,只要皇帝心中还有那个想法,他们就甭想着过安稳日子,那他们也就不会让皇帝有好日子过。
  他们在看刘秀的动作,刘秀也再看他们的反应。他收了武将兵权,让他们回家安养,但是他一直对文吏颇为严格甚至苛刻,但对着武将就是很宽和了,且逢大事,依然会诏贾复、朱祐、耿弇、邓晨想商,听不听就是另外一回事了,也会让武将们在大朝会之时以列侯身份上朝听政,藩国所进献宝物钱财他几乎都是先分赏这些人,更是常常亲临他们府上做客,打的无异是情意牌,倒是没人给他特特惹出大事,只是让刘秀极为郁闷的事,这些人打了这么些年战,家中获得的赏赐、战利以及原本的祖产确实丰厚,却不是每个人都能如同吴汉、祭遵那般拦着自己家人不让置地,更多的是,他们将这些钱财都变成了土地,留给子孙确实比钱财好得多,这是国人千百年来形成的习惯和心理,怎么可能因为皇帝变了就更改?
  郭宪在自己的院中独站了两个时辰,才回书房提笔起书,他没上过战场,但朝中越发诡异的气氛让他这般的文士都能感觉到凛冽的杀伐扑面欲来的气息,且他看陛下是真的不肯退却、越来越独断,为官不易啊!国家安定,本是他一生期望所见之事,只是非
  之地不宜久留,是陛下不听人言,独断专行,欲将大汉再次推入险地,非他不忠!不如归去啊!
  看着郭宪因病请辞归乡的奏疏,里面还隐隐暗含了规劝之意,刘秀本来微微谢翘起的嘴角却是满满落了下来,不想他以为的只会很冲直撞谏言的书呆子还有这般见识,只道不同不相为谋,他要走,那自己便成全他吧,“召欧芳、朱祐来见”,总有支持自己的人。
  ……
  郭圣通低头吻了吻熟睡小儿子的小嫩脸,无限柔和地看了一阵,才起身回自己内室,示意葛巾汇报。
  “回主人,去岁蜀地、凉州的生意所得金钱都已经交到了魏明、姚黄手里,广武等地暗中人手兵将俱是按着主人吩咐待命务农,未有擅动者”
  “景丹可有回复?”
  葛巾把头低的更低了,“大将军只言他膝下次女颇佳”
  郭圣通无声的弯起嘴角,把玩着手中竹简,“我看亦是甚佳!”
  早在最初景丹入广武等边地之前,她的人把生意就做到了匈奴,这次可不是如魏明那般的清白生意,而是暴利走私的买卖,再加上慢慢开到各地的生意,有明面的也有暗地的,明年所得已经不是刘秀打了这么多年已经打穷了的国库可以比的。没办法,她要用人,要暗中养着兵士、下级军将可是都要钱的。至于大本营,任谁也想不到会在边地,魏明和姚黄已经去亲自主持,平时是农,关键时刻便是兵!只是这些自然瞒不过景丹,只是他不仅欠了郭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