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克莱恩-no+logo颠覆品牌全球统治-第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芫骨印ㄒ圆肺鸬氖谐 ǎ还艘孕蜗笪鸬氖谐。骸ㄒ桓鲆圆肺鸬氖谐。侵痪图鄹瘛⒋傧⒔灰紫嗷ゾ赫模庖磺卸伎汕嵋妆欢允炙粗疲峁浅中禄睦蟆⑺ネ耍约白钪盏钠撇N一骋稍谧哪忝腔峄队庋氖谐。俊ㄓ行┤嗽蛱峒氨3帧ǜ拍畹母郊蛹壑怠ǎ╟onceptual value…added)的重要性,实际上这里所指的附加价值无他,不过是增加推销宣传罢了。广告公司语带不祥地警告,屈从以实际价值作为竞争基准,宣告的不只是品牌的消逝,更预示了企业之死。
  大约与万宝路星期五同时,广告业界的腹背受敌感是如此浓厚,于是市场研究者迈尔斯(Jack Myers)就出版了《广告劫:如何挨过广告业界的黑暗期》(Adbashing: Surviving the Attacks on Advertising),整本书都在呼吁业界武装迎敌,从分发豆子罐头折价券的超市收银员,到打算对广告业者加新税的国会议员都算在内。〃本行业同仁必须认识到,广告之劫难不但会威胁到资本主义、媒体自由、我们的基本娱乐方式,甚至还会影响我们子孙的未来。〃他写道。
  尽管杀气腾腾的字眼不断出现,大多数市场观察者始终深信名品牌的黄金岁月已然一去不返。Hiram Walker的欧洲部主管斯科特兰(David Scotland)表示,80年代为品牌及装腔作势的专柜名牌而疯狂,但主宰90年代市场的显然是价格。他表示:〃几年前穿一件口袋上绣有专柜品牌的衬衫,或许看上去很帅;现在嘛,坦白说,感觉有一点无聊。〃
  至于大西洋彼岸,辛辛那提记者谢利?里斯(Shelly Reese)也得出相同的结论:未来将是无名小卒的时代。她写道:〃我们再也看不到裤子后袋上绣着卡尔文?克莱恩字样的美国人,推着装满沛绿雅(Perrier)矿泉水的购物车走过超市了。他们挑的衣服牌子将是凯玛特商场(Kmart)卖的史密斯(Jaclyn Smith)之类,购物车满载的则是Kroger的Big K可乐。欢迎进入个人品牌的时代。〃
  假如斯科特兰和里斯还记得自己大胆的预言,现在也许会自觉有几分愚蠢。他们所谓绣上专柜品牌的〃口袋〃,实在和今日的品牌狂热没得比;名牌瓶装水的销售量每年持续增长9%,1997年更晋升为身价34亿美元的行业。从今日品牌至上的标准来看,几乎无法理解为何仅仅六年前,品牌的死刑不只显得合情合理,甚至不言自明。
  所以,从汰渍公司的讣闻到今日蔚然成群的汤米?希尔费格、耐克、卡尔文?克莱恩广告牌,这到底是什么样一段历程呢?是谁促成了品牌的绝地大反攻?
第6节:品牌再现江湖(1
  品牌再现江湖
  当华尔街宣告品牌已死时,有些厂牌正在一边观望着。他们一定想着,可笑,我们一点都不觉得自己像是踏入棺材的模样。
  正如广告人在经济不景气初期的预告,能够远离萧条的,永远是那些打营销战而非价格战的公司,如耐克、苹果电脑(Apple)、美体小铺(the Body Shop)、卡尔文?克莱恩、迪斯尼、李维斯及星巴克。这些品牌不只活得好好的,多谢关心,其生意重心还愈来愈偏向品牌营销。对这些公司而言,表面的产品不过是真实的产品品牌的填充物罢了。他们将品牌的概念融入公司的血肉中。他们的企业文化是如此紧密闭锁,以致在局外人眼中有如宣誓的兄弟会、秘密宗教或疗养院。一切都是为了宣传品牌,例如用怪异的字眼来形容员工(伙伴、哥儿们、选手、船员)、公司歌、明星企业首席执行官(CEO)、对于设计的惯性狂热、吹嘘丰功伟业的习性,以及新世纪任务的声明。不同于汰渍及万宝路等经典知名品牌,上述这些牌子并没有退流行,他们正在专心扫荡营销世界中的一切障碍物,好成为文化尖兵兼风尚哲人。这些公司没有将形象视如敝屣其形象与生意是如此密切相合,其他人反倒必须把〃他们的〃形象穿在身上。当品牌崩盘时,这些公司根本没注意到他们与品牌的结合已深入骨髓。
  因此,万宝路星期五的真正贡献在于,它引出了90年代营销暨消费最重要的两项发展:一为提供生活必需品、不赶时髦的便宜货大卖场,垄断不成比例的市场占有率(如沃尔玛等);另一则为提供生活风格的必需品、推销〃生活态度〃的超优质名牌,垄断不断扩张的文化空间(如耐克等)。这两种层次的消费主义,其发展将深深影响未来几年的经济。当1991年广告支出额整体下滑时,耐克和锐步(Reebok)却忙着在广告战场上一争长短,增加自己的预算好胜过对方(见表1…2)。光是1991年,锐步的广告支出就增加了71。9%,耐克则为已暴涨的广告预算追加了24。6%,使得该公司当年的营销总支出高达2。5亿美元。这两家球鞋贩子不但丝毫不忧心价格竞争的问题,反而设计更复杂、更科学的气垫,用天价签下明星球员好哄抬售价。这种恋物策略似乎效果非凡:到1993年为止,六年下来耐克的身价已从7。5亿美元飞涨为40亿美元,而奈特(Phil Knight)的俄勒冈州毕弗顿(Beaverton; Oregon)公司(编按:即耐克公司总部)也安然度过经济不景气,利润比刚成立时足足上扬了900%。
  同一时期,贝纳通(Benetton)和卡尔文?克莱恩也在增加生活风格的营销费用支出,运用广告将自己的产品与情色艺术(risque art)、激进政治相联结。衣服很少出现在这类概念高深的广告中,价格就更别提了。更为抽象的莫过于〃绝对伏特加〃(Absolut Vodka),这几年来他们已练就一种营销策略,不但产品消失,连商标也不过是一个瓶状的空白空间,任何观者都可填上对该品牌自己最想要的内容:《哈泼氏》(Harper's)杂志上是知性,《连线》(Wired)杂志上是未来主义,Spin杂志上是另类, Out杂志上是骄傲有信心,《花花公子》(Playboy)上则是杂志中间的情色折页。该品牌将自己重塑成一块文化海绵,吸收、模拟周遭的环境(见附录表1…3)。
  土星(Saturn)也是在1990年10月凭空冒出来的;当时通用汽车发表了一款素材是新世纪心灵及70年代女性主义而非钢铁、橡胶的汽车。车子上市数年后,公司为土星的车主办了一个〃回娘家〃的周末聚会,让大伙儿参观汽车工厂,并和制造车子的人一起野餐。一如当时土星的广告所夸:〃有4。4万人与我们在车厂内共度假期。〃这简直跟杰米玛阿姨再生,请你到她家晚餐一样。
  1993年,亦即万宝路先生被〃品牌眼盲〃的顾客暂时丢弃的那一年,微软首次名列《广告时代》(Advertising Age)中广告支出前200强的企业;同年,苹果电脑继1984年超级杯首次推出广告写下其品牌打造史的辉煌一章后(见第四章),将营销预算又提升了30%。跟土星一样,这两家公司的卖点都是人与机械之间时髦的新关系,蓝色巨人IBM相形显得笨重、可畏,一如已经消逝的美苏冷战。
  更别忘了有些公司可是从头到尾都很清楚自己卖的是品牌而非产品。可口可乐、百事可乐、麦当劳、汉堡王(Burger King)、迪斯尼丝毫不为品牌危机所惑,反而选择扩大品牌战,特别是因为他们已牢牢盯上了全球扩张(global expansion)的大饼(见附录表1…4)。80年代晚期至90年代早期,一批经验丰富的制造商及零售商引领他们加入这个计划。那段时期,盖普、宜家(IKEA)、美体小铺的扩张如野火燎原一般,它们通过大胆而缜密的品牌包装,以及促销〃经验交流式〃的购物环境,巧妙地将一般日用品变成名牌。美体小铺早在70年代就于英国现身,但一直要到1988年才如雨后春笋般在美国的大街小巷冒出来。即使是经济最萧条的年代,该公司每年依旧开了40到50家分店。最让华尔街百思不解的是,美体小铺的版图扩张竟未花上一块钱的广告宣传费。一旦销售渠道打的是〃既道德又环保的美容圣品〃这样的立体广告,谁还需要招牌和杂志页呢?美体小铺打的纯粹就是品牌战。
  与此同时,星巴克咖啡连锁店也在开拓疆土,它在广告宣传上的花费也不多,反而致力于将名字的附加价值融入各种品牌计划中,如星巴克机上咖啡、办公室咖啡、咖啡冰淇淋、咖啡啤酒。星巴克对于品牌的了解,似乎比麦迪逊大街还深,它将营销融入企业血肉的概念中从店面与书籍、蓝调、爵士之间的策略性串联,到具有欧陆拿铁风味的术语,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