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止观禅修-第2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六波罗蜜多、六度sixparamitas(梵文。藏文parol…tuchinpa)“波罗蜜多”或“波罗蜜”意为“圆满”、“完美”,是大乘道的主要修持,共有十种,其中六项是最常论及的,称为六波罗蜜多或六度:布施(梵文dana)、持戒(梵文sila)、忍辱(梵文ksanti)、精进(梵文virya)、禅定(dhyana)及智慧或般若(梵文prajna)。十波罗蜜多则是六波罗蜜多加上:方便善巧波罗蜜多、愿波罗蜜多、力波罗蜜多及圆满智慧或佳那波罗蜜多。

    道、法道path达到证悟的过程,或指根、道、果中的道。

    方便道pathofmethods(藏文tablam)强调金刚乘不共法门——尤其是那洛六瑜伽——之修持。

    颇瓦powa(藏文)一种甚深的密续法门,又称为“迁识法”,与死亡时意识之迁引有关。

    般若prajna(梵文,藏文sherab)字义为完美或圆满的知识:根据文义,或指智慧、了解、智能、辨识或见解。在本书中指对现象的较高层次知识。

    般若波罗蜜多经Prajnaparamita(梵文)概述大乘道及空性法教之佛教文献。

    波若那prana(藏文bindu)维持生命的能量。

    别解脱戒Pratimoksavows(藏文sosortarpa)小乘之行为戒律,包括七条主要的戒律,在家居士及出家众皆可领受。

    独觉者或缘觉者、辟支佛pratyekabuddha(梵文)字义为“孤独的证悟者”。是小乘道的证悟者,已得到真如的智慧,但是并未致力于帮助一切众生皆成佛的菩萨道修持。

    四加行preliminarypractices(藏文ngondro)金刚乘之基础修行,包括四共加行(转心四思惟)及四不共加行——十万遍皈依大礼拜、十万遍金刚萨埵心呪(百字明呪)、十万遍献曼达及十万遍上师瑜伽祈愿文。

    顺应或方便意义provisionalmeaning佛陀为了顺应闻法者的能力而变化或简化的法教,与“究竟或真实意义”有所不同。或译为“未了义”、“不了义”。

    三界threerealms轮回的存在分为三大界:“欲界”,受生于欲界的众生依其业力投生于六道;“色界”,受生于色界的众生由于其禅定的力量,具有非物质性的身体;及“无色界”,受生于无色界的众生由于禅修的专注,在死亡时进入甚深的禅定状态,不具有身体、实际之存在形式或驻留之处,因为一切思想及感受过程皆已灭止。

    右脉rightchannel(梵文rasona,藏文roma)与中脉平行,有气循环于其中。

    仪轨sadhana(梵文。藏文drubtab)金刚乘之修持法本,叙述如何观想本尊及做本尊禅修。

    三摩地samadhi(梵文。藏文ting…ngendzin)又称为专一禅定,是禅定的最高形式。或译为三昧、三昧定、三昧地、正定……等。

    “止”或“奢摩他”禅修samathameditation(藏文shi…ne)基本的禅修方式,在修“止”时,行者通常在观察心之作用的同时,专注于呼吸。

    轮回samsara(梵文。藏文khorwa)依因缘而存在的存在形式。轮回中的众生由于仍然具有贪、瞋、痴的烦恼污染而遭受不同的痛苦。相对于“涅槃”。

    轮回六道sixrealmsofsamsara天道、阿修罗道、人道、畜生道、饿鬼道及地狱道。前三道合称为“上三道”或“三善趣”、“三善道”,后三道合称为“下三道”或“三恶趣”、“三恶道”。

    僧伽、僧众sanga(梵文。藏文gendun)修行道上之良伴益友,或为修行中的凡夫僧,或为已证悟的圣僧。

    论注、论典sastra(梵文。藏文tencho)佛教之义理可分为:佛陀亲自宣说之语(经典),及阐释佛陀所宣说之法教的论注(论典)。

    施与受或自他交换呼吸法sendingandtakingpractice(藏文tonglen)阿底峡所倡导的一种禅修方法,其中,行者将自己的一切善业与功德经由所呼出之气布施给其他众生,并将众生的一切恶业与不善经由所吸入之气而进入自身。

    悉达siddha(梵文。藏文drubtop)有成就之佛法修行者。

    声闻者sravaka(梵文。藏文nyento)字义为“听闻者”,意指听到佛陀之言说的弟子。为已了悟无我之小乘修行者(阿罗汉)。

    空性sunyata(梵文。藏文tongpanyi)佛陀于二转****时开示道:一切外在现象和内在现象及“我”的观念,都没有真实的存在性,因此是空性的。

    经典sutra(梵文。藏文do)小乘及大乘之典籍,是佛陀亲自宣说之法教,相对于阐述佛陀亲自宣说之法教的论注(sastra)。此外,密续典籍则是佛陀所给予金刚乘法教的典籍。

    密续tantra(梵文。藏文gyu)金刚乘法教之典籍。

    如来tathagatas(梵文)意为“已契入真如本性者”,即“佛”。

    岩藏师、伏藏师terton(藏文)在西藏传统中发掘历代大师隐藏起来之法教(terma,岩藏法)的大师。

    上座部Theravada(梵文)由佛教早期之学派所衍生的学派,主要强调小乘法教。

    外道Tirthikas(梵文)相信“自我”之非佛教教徒,亦称为ic…chantikas。

    深观派traditionofprofoundview印度两个主要的大乘传统之一,由龙树于第二世纪时建立的,强调一切外在及内在现象皆是空性的“中观”教法。

    广行派traditionofvastconduct印度两个主要的大乘传统之一,由无著于第四世纪时建立,强调一切都是由心所造作的“唯识论(Chittamatrin)”教法。是大乘阿毗达磨及逻辑因明学传统的起源。

    三宝threejewele佛宝、法宝及僧宝。

    图古、祖古tulku(藏文。梵文nimanakakaya)能为平凡之众生所见的佛的化身。“图古”一词亦被普遍使用为“转世之上师”。

    金刚杵vajra(梵文。藏文dorje)字义为“如金刚钻般”,或指金刚乘修法所用的法器(金刚杵),或指如金刚钻般纯净、坚固不变的特质。

    金刚乘vajrayana(梵文。藏文dorjetekpa)佛教一般可分为三大乘或三大修持层次:小乘、大乘及金刚乘。其中,金刚乘主要之修持地缘为西藏。金刚乘法门以密续为特殊的基础,强调现象的“明性”。

    宝瓶呼吸法vasebreathing一种高层次的呼吸法,必须在一位有经验之上师的督导下学习。此呼吸法涉及将气息屏留于腹部,腹部因而凸显如宝瓶饱满的瓶腹。

    气、风vayu(梵文。藏文lung)在梵文及藏文中皆可指外面的“风”或吸入的“空气”或“精微之气或能量”。在本书中指的是循环于气脉(精微之管道)之内的精微气或能量。

    律藏vinaya(梵文,藏文dulwa)佛陀所开示关于适当行为的法教。

    “观”或“毗钵舍那”禅修vipasyanameditation(藏文hlagtong)开展对自心本性之内证(insight)的禅修方法。

    观想阶段visualizationstage(梵文utpattikrama)又称为生起次第(developmentorgenerationphase)。观修本尊之形相及其眷属、宫殿、呪幔……等的修法阶段。

    本尊yidam(藏文。梵文istadevata)金刚乘法门中所依止之密续主尊,具有一切开悟功德。
返回目录 上一页 回到顶部 1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