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小说一起看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民国政史拾遗 作者:刘以芬-第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闽事既定,袁对岑终未有后命,自是岑与袁乃愈离而趋入相反路线,观其所组政党及所亲人士皆属反袁,即可以知
其故矣。及洪宪变起,岑调和陆(荣廷)、龙(济光)统率粤、桂健儿与滇、黔各省协力申讨,卒使帝制取消,袁氏忧
愤而死,岑之气乃为吐,而名亦因而愈大,未始非袁之大有造于岑也。然岑虽终袁之世,未与北京政府发生关系,而其
后在南方护法政府中,领导政学系,排挤孙中山先生,取得首席总裁,与徐世昌暗通声气,足见其仍热中功名,非真能
始终致力于政治奋斗者矣。
    ★袁世凯之欺人语
    袁世凯嗾使军警组织公民团威胁国会,迫使选己为总统,此为举世共知之事实,毋庸赘言。所可
一述者,则袁当时对其左右所表示之数语是。闻当公民团包围国会之际,袁蹀躞室中,咨嗟叹息,良久,忽自语曰:
“可惜!可惜!”左右莫明其意,均噤不敢声。袁顾谓之曰:“汝等知我此时之心乎?彼公民等对我期望过殷,劝谕既
难听从,解散又拂众意,万一今日双方相持不下,总统当选与否在我固无关轻重,但恐群情愤激之余,难保无轨外行动,
彼时玉石俱焚,议员中如某某诸人,皆当世奇才,因此株及,未免太觉可惜。我之所以不安者,为此故耳。”此言
于总统选出后,由袁左右传出,于是一班官僚咸以总统对于某某诸人特加青睐,而群致歆羡,即某某诸人亦以袁虽阴鸷,
然尚能爱才,而对之表示相当好感,实则皆坠入袁之术中而不自觉。
    盖袁自与国民党决裂后,尤极力要结进步党,其所举之某某诸人,自皆属进步党中重要人物。实则袁对进步党亦非
尽满意,当总统问题发生时,梁启超曾主张先定宪法后选总统,汪荣宝提议在宪法上加入“总统于辞职后应受刑法上之
追诉”一条,皆为袁所深不喜。故一面虽对进步党力加敷衍,一面则令其秘书长梁士诒拉拢交通系组织公民党,以分其
势。即其利用公民团强迫选举,表面上虽系对待国民党,究其于进步党亦未必十分放心,观此可知袁并非真有爱于进步
党,更非真有爱于进步党中之某某诸人。其所以对于左右作如斯表示者,无非以总统即已选出,后此尚有种种问题须借
重进步党,未能即出藏弓烹狗之举,故特假之为传递工具,以买取进步党对己之感情,使仍为之用,此为袁一贯欺人之
巧妙手段。然虎作人语,不过欲伪饰其非兽类,乃人竟信其真似人,而甘受其愚弄,不亦惑哉?
    ★袁世凯帝制运动之开始
    袁世凯帝制运动,表面上虽自筹安会设立始,实则处心积虑,为时已久。当民国四年一月
十八日,日本提出二十一条要求,东京留学界非常愤激,主张对日宣战,全体即日束装回国。时余尚在日,驻日使馆某
君与余交笃,密告余:“国权关系,自宜力争,然此事政府与日本恐已早有默契,大概除留一二项为政府掩饰门面外,
余将全部承认,大家但知外交可虑,以我个人推测,恐内政上或难免别有波澜”云云。果也政府对日所提五项,只末一
项未加承认,而日本并未强迫,袁氏报纸及封疆大吏反以此歌颂总统外交成功,一切俱不出某君所言。盖其时驻日公使
为陆宗舆,早已奉袁密命,与日本商妥,以此为将来承认帝制之交换条件也。至其后日本反首先提出反对,则或出于外
交形势之变迁,而袁之帝制运动,此时即已开始,殆无疑问。
    ★袁世凯无如梁任公何
    梁任公先生于民国三年春间即同熊希龄、汪大燮联翩辞职,四年初由京移寓天津。时袁之左
右尚思藉先生之文字为帝制张目,辄刺探其意,终觉格格不入,乃已。迨帝制声浪愈高,先生由津入京,谒袁婉询究竟,
袁知先生之难为用也,信誓旦旦,自明决无此意。先生出,语朋辈曰:“帝祸其不免乎?项城非懦者,果非其意,宁肯
任人播弄,自累盛名,且其口中愈坚决否认,即其心中愈坚决承认,我辈宜速谋自处,不可再为所欺。”此言真如揭袁
之肺腑矣。先生返津未久,而美人古德诺《共和与君主》一文即在《亚细亚日报》发表,进而杨度等遂据此发起筹安会。
先生乃草《异哉所谓国体问题》一文,对于帝制力加驳斥。袁闻之,遣人赍十万金贿先生,请勿发表,被拒,翌日又增
十万金,复被拒(据先生所著《国体战争躬历谈》只云二十万元,并未言明两次,此系据先生对人所谈者,极为可信),
并以全稿示来人,袁卒无如何也。当时曾有沪报某名记者受袁贿,旋悔,又露反对论调,被袁遣人刺杀。语云“惟无瑕
者而后可以戮人”,信哉。
    ★汤济武之豁达语
    汤济武先生于国会解散后,曾出长教育,迨帝制议起,即辞职,移居津门。袁忌之,阴派人监其
行动。汤曾雇一童,年约十七八,司应门候客之职,每逢客至,彼必多方探究其来历及与主人关系,主客攀谈,又辄在
旁窃听,斥去复来,先生疑之,遂解雇,后乃知是童即袁所买以讠先生者也。先生旋离津赴沪,时各党要人多在沪,
弃嫌修好,合谋对袁,故先生沪寓客常满,所谈多关大计,为袁派所注视。先生性坦率,疏戒备,常只身徒步街衢,有
诫之者,则曰:“吾武昌革命时,所历危险较此不啻十倍,然卒无恙,且我一身若无足重轻,则袁必不杀我,果所关大,
袁杀我,将愈激国人之怒,以自促其灭亡,我死亦殊值得。”只此数语,亦足见先生之胸襟矣。然其后先生游美归途中,
即以坦率无戒备,遇刺身死。语云“千金之子,坐不垂堂”,不其然欤?
    ★反袁派长期计划
    袁世凯挟雷霆万钧之力,帝制自为,其心目中何尝有反对派?即当时申罪致讨者,亦自知势力悬
殊,第行其心之所安,绝不计及成败,乃仅百日而帝制取消,又不两月而袁氏愤死,此实始事时所万不及料。吾尝谓民
国以来,举国最一致、最团结、最坚决,无过于护国讨袁之役,其时各党各派毕集于一大旗帜之下,分工合作。犹忆当
蔡谔等讨袁军苦战于叙、泸间,国中有一部分人认为此举必非短时期所能结束,宜一面部署军事,一面吸收纯洁优秀青
年,作长期革命之准备,尤以日本留学生多具爱国思想,亟宜派员前往联系,因举张耀曾先生赴日主持其事,余亦受团
体之命前往襄助。一时留学界闻风奋起,每日多在张寓集会,讨论进行方法,惜未几讨袁功成,国中党争又起,此种结
合亦随而风流云散矣。然即此足见当时各派确无分畛域,而且能痛下决心,为永远根本之图,即令叛国者一时未即瓦解,
亦必终遭殄灭,无可幸免,殆无疑也。
    ★马厂起义与梁汤
    洪宪之役,首义者为蔡谔,而暗中推动策划者则梁任公先生也。复辟之役,首义者为段祺瑞,而
暗中推动策划者亦任公及汤济武先生也。自民国六年六月十四日张勋以调停黎、段入京,外间即有阴谋复辟之传言。时
余在津住友人刘嵩生(崇佑)寓中,七月一日侵晨,众方酣睡,蓝君公武忽推门入,大呼曰:“帝制又复活矣!诸公尚
高卧耶?”众闻声惊起,见蓝手持黄纸一方,则复辟上谕也。俄而汤济武至,俄而梁任公亦至,因集议应付方针,经商
决即由梁、汤联袂谒段。段正因此事焦急,见梁、汤大喜,以事贵迅速,迟恐变多,遂同乘汽车赴马厂。段甫离寓,而
缇骑即至,盖张勋知此举必为段所反对,为先发制人计,急电津警察厅派警监视之也。段既至马厂,即通电讨逆,重要
文稿悉出任公手笔。时各省督军多取观望态度,有衷心确表赞同者,见段电遂幡然一变。闻曹锟事前与张勋本有默契,
至是乃对段电首先响应,并即日出师讨逆。最可笑者,闽督李厚基于一日早晨即饬各机关改悬龙旗,并将复辟上谕誊黄
张贴通衢,及接到段电,乃急行撤卸,通电反对,一日之间忽而称臣忽而讨逆,可谓极人间之无耻矣。
    使当时梁、汤不往谒段,段即志决讨逆,或未必即赴马厂;段不即赴马厂,必为张勋所拘禁,而首倡无人,各省督
军之观望者或进而拥护,赞同者或出于积极行动,则时局将愈形纠纷。虽叛逆之举终难成功,恐亦非短时间所能解决。
然则虽曰人事,岂非天意耶?论者或疑张之敢于悍然复辟,实已阴征段之同意,因张曾发微(五日)电,中有“芝老虽
面未表示,亦未拒绝,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